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危害所造成的灾害,是我省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不断增多。多种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一旦环境条件适宜,这些危险性有害生物将会蔓延成灾,外来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我省的机会不断增加。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是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推进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林业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得到了重视,林业六大工程快速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和社会化林业蓬勃发展,造林面积迅速扩大。但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严重的影响了森林质量和系统功能的发挥,已经成为制约生态建设和林业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举世瞩目的“三北”防护林,曾享有“绿色长城”的美誉,但由于天牛的危害,致使防护林网带断网破。如果一个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到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而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山川将失去绿色。减轻有害生物损失,促进林业建设发展,是整个林业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要使命。森林生物灾害不仅直接制约森林资源的发展,而且影响到林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保护生态建设成果、促进人类文明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的国家之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也经历了不断提升、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七十年代前,国家制定了“积极消灭”的方针,以彻底消灭病虫为目的,大量使用剧毒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70年代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概念,并且采取了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措施。1990年我国正式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有害生物防治方针,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受到重视。进入21世纪,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观念也有所改变,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我国病虫害中常年造成暴发危害的主要病虫有十几种,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生活习性等各不相同,因此与之对应的预防措施、防治方法也不尽相同,特别是每年的气候条件及植物种类的变化等,造成暴发性病虫害的种类不同。应准确地掌握害虫生活史实防治的关键,只有掌握害虫种群的消长规律,才能准确进行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无论对常规性病虫害或暴发性病虫害都要以预测预报为主,它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和依据,是捍卫绿化成果、提高绿化质量的有力保障。林业发生有害生物一般都存在大面积纯林、树种单一、树间距过密、森林郁闭度较高等问题,因此应营造混交林,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选用精心培育良种壮苗,清除病苗、弱苗,保护有害生物天敌,加强植物检疫工作,适时适量施肥、间伐,科学修枝打杈。在有害生物发生后由于林内缺少隔离屏障,导致传播速度较快且扩延面积较大,不易控制受危害面积,损失较为严重,因此应设置隔离带,在树种的搭配上避免单一林的种植。在种植密度上应根据树木生长年限、生长速度、生物特性和森林更新循环周期合理地设置各种植株的密度。重视封山育林,保护林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及时清理被压木、虫害木、病腐木、火烧木,防止森林火灾,搞好水土保持,适度开放旅游区域,增强森林本身的抗逆能力。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可采取人工去除染病林木植株,就地销毁,利用诱捕器、黑光灯诱杀、化学试剂毒杀等多种方式对成虫进行诱捕和消灭。
三、建议和对策
首先,森林有害生物一旦发生再去治疗就不容易进行有效地控制,而且会快速蔓延,导致大面积森林受到侵害,因此预防工作比治疗工作更加有必要。森林管护人员应根据树种、季节、气候、地域、土质水文等因素观察多发有害生物的种类有的放矢的进行防护。除了植物内部导致有害生物滋生外,外部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发生的有害生物种类也较为严重。管护工人在修理病虫树木后未经清理消毒就对其他植株进行修护,导致有害生物通过工具传播,造成森林有害生物大面积发生。其次,在管护工作人员进行防疫检查时,由于工作量较大,工作难度强,容易出现漏检或檢疫不彻底等现象,导致有害生物不断增加。在引进外来树种时,未经过仔细检验,导致外地多发有害生物成为本地区的主要病虫害。因此,要坚持检疫制度、规范调运检疫程序、加强复检工作、建立和完善远程诊断系统等。第三,当务之急是要建立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无公害防治体系,有害生物的发生趋势有规律可循、有一定前期特征,因此应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利用生物化学、电子信息、遥感等技术提高防治的前置性、科学性、准确性。研究新技术、新农药、新药械的有效使用方式,通过优化用药处方,合理、安全用药,克服盲目用药、浪费农药、污染环境的缺点,建立无公害防治体系,实现用药安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第四,组建专业团队,提高人员素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是专业性较强、长期持续性、工作量较大的一项工作,因此应组建专业团队对此项工作进行负责。定期对防治队伍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和技术指导职能,为社会提供准确的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服务。第五,依靠科技发展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建设现代林业:现代林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实现科技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水平。要针对威胁森林资源、生态安全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测报、检疫工作中的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组织生产、科研和高等院校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开发高新和实用的防治技术。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是BT、灭幼脲、阿维菌素,应该作为无公害药剂之首选,但它们也存在效果显现慢的缺点,特别是BT的应用,施药3~4天后才得以显效,且对环境温度条件要求较高。各喷户对农药的速效性要求通常是1~2min内害虫落地,这也为单独应用上述药剂带来了一定困难。应用拟除虫菊酯、新型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是拟除虫菊酯种药效最高的一种,在多种混剂中占有一定比例。为了达到高效、速效、低毒、无公害等要求,推荐使用拟虫菊酯与仿生农药、植物源杀虫剂的混剂,效果很好。总之,结合不同的施药技术,选用不同作用方式的不同剂型,如粒剂、胶悬剂、乳油等,有针对性地防治森林病虫害。
近年来,我国林业开始大步实现“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出现了新趋势。我们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将各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
参考文献:
[1]赵永华,肖正利.远安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现状及防控对策[J].绿色科技,2011(8):124-126.
[2]马爱国.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李延凤(1979.10—),女,青海省贵德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种苗培育。
关键词: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
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林业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得到了重视,林业六大工程快速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和社会化林业蓬勃发展,造林面积迅速扩大。但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严重的影响了森林质量和系统功能的发挥,已经成为制约生态建设和林业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举世瞩目的“三北”防护林,曾享有“绿色长城”的美誉,但由于天牛的危害,致使防护林网带断网破。如果一个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到有害生物的严重危害而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山川将失去绿色。减轻有害生物损失,促进林业建设发展,是整个林业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重要使命。森林生物灾害不仅直接制约森林资源的发展,而且影响到林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保护生态建设成果、促进人类文明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严重的国家之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也经历了不断提升、不断提高的发展历程。七十年代前,国家制定了“积极消灭”的方针,以彻底消灭病虫为目的,大量使用剧毒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了污染。70年代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概念,并且采取了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措施。1990年我国正式确定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有害生物防治方针,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受到重视。进入21世纪,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观念也有所改变,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我国病虫害中常年造成暴发危害的主要病虫有十几种,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生活习性等各不相同,因此与之对应的预防措施、防治方法也不尽相同,特别是每年的气候条件及植物种类的变化等,造成暴发性病虫害的种类不同。应准确地掌握害虫生活史实防治的关键,只有掌握害虫种群的消长规律,才能准确进行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无论对常规性病虫害或暴发性病虫害都要以预测预报为主,它是病虫害防治的基础和依据,是捍卫绿化成果、提高绿化质量的有力保障。林业发生有害生物一般都存在大面积纯林、树种单一、树间距过密、森林郁闭度较高等问题,因此应营造混交林,选择适合当地生长、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选用精心培育良种壮苗,清除病苗、弱苗,保护有害生物天敌,加强植物检疫工作,适时适量施肥、间伐,科学修枝打杈。在有害生物发生后由于林内缺少隔离屏障,导致传播速度较快且扩延面积较大,不易控制受危害面积,损失较为严重,因此应设置隔离带,在树种的搭配上避免单一林的种植。在种植密度上应根据树木生长年限、生长速度、生物特性和森林更新循环周期合理地设置各种植株的密度。重视封山育林,保护林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及时清理被压木、虫害木、病腐木、火烧木,防止森林火灾,搞好水土保持,适度开放旅游区域,增强森林本身的抗逆能力。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可采取人工去除染病林木植株,就地销毁,利用诱捕器、黑光灯诱杀、化学试剂毒杀等多种方式对成虫进行诱捕和消灭。
三、建议和对策
首先,森林有害生物一旦发生再去治疗就不容易进行有效地控制,而且会快速蔓延,导致大面积森林受到侵害,因此预防工作比治疗工作更加有必要。森林管护人员应根据树种、季节、气候、地域、土质水文等因素观察多发有害生物的种类有的放矢的进行防护。除了植物内部导致有害生物滋生外,外部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发生的有害生物种类也较为严重。管护工人在修理病虫树木后未经清理消毒就对其他植株进行修护,导致有害生物通过工具传播,造成森林有害生物大面积发生。其次,在管护工作人员进行防疫检查时,由于工作量较大,工作难度强,容易出现漏检或檢疫不彻底等现象,导致有害生物不断增加。在引进外来树种时,未经过仔细检验,导致外地多发有害生物成为本地区的主要病虫害。因此,要坚持检疫制度、规范调运检疫程序、加强复检工作、建立和完善远程诊断系统等。第三,当务之急是要建立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无公害防治体系,有害生物的发生趋势有规律可循、有一定前期特征,因此应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利用生物化学、电子信息、遥感等技术提高防治的前置性、科学性、准确性。研究新技术、新农药、新药械的有效使用方式,通过优化用药处方,合理、安全用药,克服盲目用药、浪费农药、污染环境的缺点,建立无公害防治体系,实现用药安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第四,组建专业团队,提高人员素质,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是专业性较强、长期持续性、工作量较大的一项工作,因此应组建专业团队对此项工作进行负责。定期对防治队伍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充分发挥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和技术指导职能,为社会提供准确的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服务。第五,依靠科技发展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建设现代林业:现代林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实现科技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水平。要针对威胁森林资源、生态安全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测报、检疫工作中的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组织生产、科研和高等院校专家开展联合攻关,开发高新和实用的防治技术。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是BT、灭幼脲、阿维菌素,应该作为无公害药剂之首选,但它们也存在效果显现慢的缺点,特别是BT的应用,施药3~4天后才得以显效,且对环境温度条件要求较高。各喷户对农药的速效性要求通常是1~2min内害虫落地,这也为单独应用上述药剂带来了一定困难。应用拟除虫菊酯、新型杀虫剂,高效氯氰菊酯是拟除虫菊酯种药效最高的一种,在多种混剂中占有一定比例。为了达到高效、速效、低毒、无公害等要求,推荐使用拟虫菊酯与仿生农药、植物源杀虫剂的混剂,效果很好。总之,结合不同的施药技术,选用不同作用方式的不同剂型,如粒剂、胶悬剂、乳油等,有针对性地防治森林病虫害。
近年来,我国林业开始大步实现“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转变”,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出现了新趋势。我们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将各种防治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以下。
参考文献:
[1]赵永华,肖正利.远安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现状及防控对策[J].绿色科技,2011(8):124-126.
[2]马爱国.中国林业生物灾害防治战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李延凤(1979.10—),女,青海省贵德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种苗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