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预测,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一定的线索去猜测内容。预测的思维过程就是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阅读活动结合起来,预测阅读的材料,在不断假设、验证中证实或推翻之前猜测的内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首次从教材层面提出了预测策略。预测策略单元是从策略出发,以一个阅读策略设定层级教学目标,把几篇课文紧密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后一篇课文是前一篇课文的提高,以突出单元阅读策略教学目标的层次性、递进性和发展性。
一、依据故事特点,借助旁批学习多角度有依据地预测
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讲述了小猫、老母鸡、小蜘蛛向老屋请求帮助,老屋为了它们坚持不倒的故事。课题中的“总也倒不了”和“老屋”之间形成的语言张力,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预测空间。文章具有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为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引。“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每一次都预示着将有事情发生,这些事使老屋不会倒下。这些反复出现的情节适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预测。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也为阅读和预测增添了乐趣。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上的老屋如同一位慈祥的老人,一只可爱的小猫坐在台阶上;第二幅图是小蜘蛛在老屋的屋檐下织网捉虫的情景。学生在阅读中可联系插图进行相应情节的预测,并借插图和故事内容的变化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本文在呈现方式上与其他两篇有明显的区别,文中七处预测旁批分别从题目、插图、文章内容、结尾以及联系生活等方面,为学生示范了如何预测。第一处“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将学生引入故事和预测。第二处从老屋的外在形象“慈祥”预测故事情节,为预测奠定基调。第三、四处分别从正反两方面预测,折射出老屋的品质。因为老屋的外在和内在形象已变得明朗。第五、六处的预测变得肯定,猜到老屋接下来会怎么回答,还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为预测扩大了想象空间,对老屋形象的预测也变得丰满和立体。第七处“估计老屋不会倒了”,老屋为什么倒不了?因为老屋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本文的预测过程既包含预测方法,又指向老屋形象及故事表达的主旨。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许多人认为是歌颂老屋乐于助人,但作者慈琪在博客中这样写道:“实际上,老屋并非感到麻烦,它不想孤独地湮没在尘埃里。老屋期待着自己被需要,期待有人不停上门请它帮忙,这才是它总也倒不了的原因。”的确,从表面上看,是老屋一直在帮助别人,但细细读来,小动物们不断向老屋求助,给了老屋被需要的感觉,这又何尝不是对老屋的慰藉?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只要学生能围绕老屋,联系课文插图和重点信息预测故事情节,感受到老屋的形象即可。
原文在老母鸡、小蜘蛛的故事之间,还有一段熊宝宝来到老屋的情节,内容与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的故事非常相似,形成表达上的反复。这部分内容可以灵活地安排在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后第一道习题:“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和同学交流。”在这一问题下面呈现了四名同学的交流,前三个同学的交流内容是围绕故事情节揭示預测的基本方法和预测要有根据,第四个同学说的“预测的内容有的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有的不一样”,意在鼓励学生要大胆预测。第二题是预测之后对老屋形象的交流。要引导学生整体回顾故事内容,借助课文插图和内容整体交流,交流要充分。
以上编排,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预测的概念,找出预测的依据,并根据这些依据作出自己的预测。在故事学完之后,可以与学生一起梳理故事结构,借助思维导图把故事再讲一讲。
二、运用预测策略,顺着故事情节猜想,学习预测过程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一个诙谐幽默的故事,讲述了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沾上了“营养品”果酱,一步一步走的时候,胡子不断变长,走了多长,胡子就有多长。长胡子被吹到了身体后面,刚好被因线短而不能畅快放风筝的小男孩当作风筝线;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在继续飘,讲到鸟太太刚好要找绳子晾尿布时,文章戛然而止。鸟太太对胡子是如何处置的?胡萝卜先生还会遇到哪些小动物?胡子又会被如何处置?……这些都没写。编者的意图非常明确,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学习了预测方法后,这一课的学习就重点围绕“运用方法”展开,而且要根据对前面情节的阅读预测,续编故事。课文情节围绕长胡子展开,我们的预测也围绕长胡子展开。随着胡子的不断长长,预测出越来越多的故事。一根长胡子居然有这么多的用处,可以帮助这么多需要帮助的人,这足以给孩子的阅读带来乐趣。在预测过程中,“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一主旨也便深入学生内心。
文章开头处的阅读提示开门见山:“读下面的故事,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提示学生边读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课文结尾处的省略号给人留下了足够的想象和预测空间,呼应了课后第一个问题:“你认为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为什么这样想?听老师把故事讲完,看看自己的预测和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要对后来发生的事作出合理的预测,必须顺着故事情节边读边预测。学生有了自己的预测,再听老师把故事讲完,感受自己的预测与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在此基础上,再对整篇课文的预测进行整体交流,进一步明确如何作出有根据的预测。
课后第二题“读下面这些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比较开放,重在让学生通过题目大胆预测。在学生互相交流预测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出示书或文章的一小段简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预测兴趣,使其产生主动阅读的愿望,并鼓励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预测方法选择篇目自主阅读。
三、联系生活,抓住关键内容学习预测结果
《小狗学叫》讲述了一条不会叫的狗分别向小公鸡、杜鹃学叫的经历。文章仍然运用反复手法推进情节发展,为预测提供了比较清晰的依据。与前两课不同的是,本文作者设计了三种结局,但是教材并没有将其完整地呈现出来,而是分别选取了其中的关键内容。这显然是为了给学生留出更大的预测空间。第一种结局是小狗向一头小母牛学叫,它学会了吗?第二种结局是小狗遇上了农民,又发生了什么事?第三种是小狗听到一种奇怪的叫声,究竟是谁在叫呢? 故事情节与生活密切联系。正如作者贾尼·罗大里所说:“在每一件事物中都有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在桌子的木头里,在玻璃中,在玫瑰中……”的确,故事看起来似乎有点荒诞无稽,但仔细读来又令人颇感真实。看起来是写小狗学叫,实际上是以对话的形式刻画一段心路历程,不同形象暗示了生活中不同的人。三种结局暗示我们:人生观不同,人生道路便不相同。第一种结局,小狗可能会成为一名语言大师,会很多种语言;第二种结局,小狗可能会有一份工作,每天有一大碗浓汤作为报酬;第三种结局,小狗找到了正确的老师,终于学会了叫,成为一只真正会叫的狗。简单的故事情节,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同的启示。
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借助表格厘清故事情节,聚焦主人公“狗”。在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预测才更合理。在预测故事结局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一是对比自己与其他同学的预测,使自己的预测更科学;二是把自己的预测与原文的结局进行对比,看预测得是否准确;三是对比三种不同的结局,思考每种结局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顺着课后第一题“预测故事的几种结局”,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课文主旨。首先,提供预测单,帮助学生寻找线索,预测结局,并说出理由,小组成员来评价预测是否准确合理。其次,播放原文结局的朗读,对比自己的预测来谈感受。接着,对比作者的三个结局,选择自己喜欢的结局并说说原因。再来看看作者的选择,作者说:“我坚决支持第三种结局,找到真正的老师是十分重要的,这比成为马戏团的明星或者每天有现成的一碗浓汤喝来得更重要。”最后,借助下图,呈现预测过程及对比、修正的思维过程,猜猜作者想用三种不同的结局说明什么道理。
课后第二题“与同学交流你喜欢故事的哪些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对故事的三个结局作出充分预测,并读过原文故事结局的基础上的,针对整个故事中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复述。
课后第三题“选一本同学们不熟悉的故事书,读给他们听。读的时候,在某些地方停下来,让他们猜猜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由学生对一个故事的阅读预测上升到对一本故事书的阅读预测。在预测的过程中,综合运用预测方法来预测故事情节和结局,激发自主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学习目标是“学习预测”;第二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略读课文,意在“练习预测”;第三篇《小狗学叫》也是略读课文,则发展为“独立预测”。先学习,后练习,再独立预测,三个目标,具有递进性和连贯性,不能随便打破。只有充分發挥精读课文的示范与指导作用,才能实现后两篇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运用预测策略阅读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深化的过程。但不能期望学生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就能完全掌握相应的阅读策略,而是通过策略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并在之后的语文学习中不断迁移运用,这样才能形成熟练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
一、依据故事特点,借助旁批学习多角度有依据地预测
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讲述了小猫、老母鸡、小蜘蛛向老屋请求帮助,老屋为了它们坚持不倒的故事。课题中的“总也倒不了”和“老屋”之间形成的语言张力,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预测空间。文章具有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为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引。“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每一次都预示着将有事情发生,这些事使老屋不会倒下。这些反复出现的情节适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预测。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也为阅读和预测增添了乐趣。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上的老屋如同一位慈祥的老人,一只可爱的小猫坐在台阶上;第二幅图是小蜘蛛在老屋的屋檐下织网捉虫的情景。学生在阅读中可联系插图进行相应情节的预测,并借插图和故事内容的变化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本文在呈现方式上与其他两篇有明显的区别,文中七处预测旁批分别从题目、插图、文章内容、结尾以及联系生活等方面,为学生示范了如何预测。第一处“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将学生引入故事和预测。第二处从老屋的外在形象“慈祥”预测故事情节,为预测奠定基调。第三、四处分别从正反两方面预测,折射出老屋的品质。因为老屋的外在和内在形象已变得明朗。第五、六处的预测变得肯定,猜到老屋接下来会怎么回答,还会遇到其他需要帮助的小动物,为预测扩大了想象空间,对老屋形象的预测也变得丰满和立体。第七处“估计老屋不会倒了”,老屋为什么倒不了?因为老屋已经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本文的预测过程既包含预测方法,又指向老屋形象及故事表达的主旨。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旨,许多人认为是歌颂老屋乐于助人,但作者慈琪在博客中这样写道:“实际上,老屋并非感到麻烦,它不想孤独地湮没在尘埃里。老屋期待着自己被需要,期待有人不停上门请它帮忙,这才是它总也倒不了的原因。”的确,从表面上看,是老屋一直在帮助别人,但细细读来,小动物们不断向老屋求助,给了老屋被需要的感觉,这又何尝不是对老屋的慰藉?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只要学生能围绕老屋,联系课文插图和重点信息预测故事情节,感受到老屋的形象即可。
原文在老母鸡、小蜘蛛的故事之间,还有一段熊宝宝来到老屋的情节,内容与小猫、老母鸡、小蜘蛛的故事非常相似,形成表达上的反复。这部分内容可以灵活地安排在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后第一道习题:“读课文的过程中,你有没有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和同学交流。”在这一问题下面呈现了四名同学的交流,前三个同学的交流内容是围绕故事情节揭示預测的基本方法和预测要有根据,第四个同学说的“预测的内容有的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有的不一样”,意在鼓励学生要大胆预测。第二题是预测之后对老屋形象的交流。要引导学生整体回顾故事内容,借助课文插图和内容整体交流,交流要充分。
以上编排,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了解预测的概念,找出预测的依据,并根据这些依据作出自己的预测。在故事学完之后,可以与学生一起梳理故事结构,借助思维导图把故事再讲一讲。
二、运用预测策略,顺着故事情节猜想,学习预测过程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一个诙谐幽默的故事,讲述了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沾上了“营养品”果酱,一步一步走的时候,胡子不断变长,走了多长,胡子就有多长。长胡子被吹到了身体后面,刚好被因线短而不能畅快放风筝的小男孩当作风筝线;胡萝卜先生的胡子还在继续飘,讲到鸟太太刚好要找绳子晾尿布时,文章戛然而止。鸟太太对胡子是如何处置的?胡萝卜先生还会遇到哪些小动物?胡子又会被如何处置?……这些都没写。编者的意图非常明确,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学习了预测方法后,这一课的学习就重点围绕“运用方法”展开,而且要根据对前面情节的阅读预测,续编故事。课文情节围绕长胡子展开,我们的预测也围绕长胡子展开。随着胡子的不断长长,预测出越来越多的故事。一根长胡子居然有这么多的用处,可以帮助这么多需要帮助的人,这足以给孩子的阅读带来乐趣。在预测过程中,“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一主旨也便深入学生内心。
文章开头处的阅读提示开门见山:“读下面的故事,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提示学生边读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课文结尾处的省略号给人留下了足够的想象和预测空间,呼应了课后第一个问题:“你认为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为什么这样想?听老师把故事讲完,看看自己的预测和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要对后来发生的事作出合理的预测,必须顺着故事情节边读边预测。学生有了自己的预测,再听老师把故事讲完,感受自己的预测与故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在此基础上,再对整篇课文的预测进行整体交流,进一步明确如何作出有根据的预测。
课后第二题“读下面这些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些什么”比较开放,重在让学生通过题目大胆预测。在学生互相交流预测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出示书或文章的一小段简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预测兴趣,使其产生主动阅读的愿望,并鼓励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预测方法选择篇目自主阅读。
三、联系生活,抓住关键内容学习预测结果
《小狗学叫》讲述了一条不会叫的狗分别向小公鸡、杜鹃学叫的经历。文章仍然运用反复手法推进情节发展,为预测提供了比较清晰的依据。与前两课不同的是,本文作者设计了三种结局,但是教材并没有将其完整地呈现出来,而是分别选取了其中的关键内容。这显然是为了给学生留出更大的预测空间。第一种结局是小狗向一头小母牛学叫,它学会了吗?第二种结局是小狗遇上了农民,又发生了什么事?第三种是小狗听到一种奇怪的叫声,究竟是谁在叫呢? 故事情节与生活密切联系。正如作者贾尼·罗大里所说:“在每一件事物中都有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在桌子的木头里,在玻璃中,在玫瑰中……”的确,故事看起来似乎有点荒诞无稽,但仔细读来又令人颇感真实。看起来是写小狗学叫,实际上是以对话的形式刻画一段心路历程,不同形象暗示了生活中不同的人。三种结局暗示我们:人生观不同,人生道路便不相同。第一种结局,小狗可能会成为一名语言大师,会很多种语言;第二种结局,小狗可能会有一份工作,每天有一大碗浓汤作为报酬;第三种结局,小狗找到了正确的老师,终于学会了叫,成为一只真正会叫的狗。简单的故事情节,能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同的启示。
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借助表格厘清故事情节,聚焦主人公“狗”。在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预测才更合理。在预测故事结局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一是对比自己与其他同学的预测,使自己的预测更科学;二是把自己的预测与原文的结局进行对比,看预测得是否准确;三是对比三种不同的结局,思考每种结局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顺着课后第一题“预测故事的几种结局”,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课文主旨。首先,提供预测单,帮助学生寻找线索,预测结局,并说出理由,小组成员来评价预测是否准确合理。其次,播放原文结局的朗读,对比自己的预测来谈感受。接着,对比作者的三个结局,选择自己喜欢的结局并说说原因。再来看看作者的选择,作者说:“我坚决支持第三种结局,找到真正的老师是十分重要的,这比成为马戏团的明星或者每天有现成的一碗浓汤喝来得更重要。”最后,借助下图,呈现预测过程及对比、修正的思维过程,猜猜作者想用三种不同的结局说明什么道理。
课后第二题“与同学交流你喜欢故事的哪些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对故事的三个结局作出充分预测,并读过原文故事结局的基础上的,针对整个故事中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复述。
课后第三题“选一本同学们不熟悉的故事书,读给他们听。读的时候,在某些地方停下来,让他们猜猜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由学生对一个故事的阅读预测上升到对一本故事书的阅读预测。在预测的过程中,综合运用预测方法来预测故事情节和结局,激发自主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学习目标是“学习预测”;第二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略读课文,意在“练习预测”;第三篇《小狗学叫》也是略读课文,则发展为“独立预测”。先学习,后练习,再独立预测,三个目标,具有递进性和连贯性,不能随便打破。只有充分發挥精读课文的示范与指导作用,才能实现后两篇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运用预测策略阅读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深化的过程。但不能期望学生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就能完全掌握相应的阅读策略,而是通过策略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并在之后的语文学习中不断迁移运用,这样才能形成熟练运用阅读策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