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日银监会正式发布实施《关于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的通知》,当日银行股反应平平,一是市场早有预期,传闻已久;二是存贷比计算口径只是微调,货币宽松力度不及预期。
银监会的通知开头有些遮掩,说“存贷比监管需要改进”,“出现了覆盖面不够,风险敏感性不足,未充分考虑银行各类资金来源和运用在期限和稳定性方面的差异,难以全面反映银行流动性风险等问题。”最后则索性明说,此次调整结果可以多贷款,“从定量测算结果看,有助于商业银行将更多的信贷资源用于支持实体经济”。
对银监会来说,鼓励贷款最为简单粗暴的办法是直接把存贷比上限由75%调高到80%、85%。但“75%”写入《商业银行法》,短期内无法改变,只能在计算口徑上动手脚。银监会在通知中表态,在中长期将继续积极推动并配合立法机关修订《商业银行法》。
此次存贷比计算口径调整主要包括三大内容。一是改变目前的本外币合计口径存贷比考核为只考核人民币业务,合并、外币只供监测。二是存贷比公式的分子(贷款)增加三项扣减。这三项包括:银行发行的剩余期限不少于一年、不能提前偿付的债券的对应贷款;支小再贷款所对应的小微企业贷款;商业银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转贷资金发放的贷款。三是公式分母增加两项,一为银行对企业、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二是外资法人银行吸收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净额。
此次调整影响不大。首先,调整力度略低于预期,传言中将被纳入公式分母的“非结算类同业存款”没有兑现,通知中的“三扣两增”金额小。支农支小贷款、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转贷、外资行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净额等规模都较小,大额存单尚未发行,银行金融债规模只有约3000亿元。
其次,目前中国经济景气度不高,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及银行贷款意愿都不高,商业银行存贷比约束并不显著。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存贷比为65.9%,较年初下降0.18个百分点,与75%的上限尚有距离。存贷比计算口径调整在短期内对于贷款的刺激效果有限。
近期政府强调“保增长”,要求力保GDP增长在7.5%左右,为此频繁微调、预调。与此同时,决策层也说要“有保有压”,至今还没有公开承认货币政策全面宽松。这里头的分寸不好掌握。倘若经济景气、效益好、贷款容易、资金极便宜,有几家企业愿意削减过剩产能、调结构?有危才有机,如果再搞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调结构、去产能、降债务杠杆的进程又会被中断。
反过来说,如果不保增长,调结构、去产能、降债务杠杆,叠加房地产市场萧条,碰上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资金成本、人口红利减少带来的工资、重视环保带来的运营成本等不断上升,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可能从20%以上陡然跌至10%以下。届时,经济硬着陆并非没有可能。
目前政府增加保障房、水利、民生、环保等方向的财政支出,同时定向宽松,就是为了防止经济刹车过急。考虑到货币可以溢出、流动,无孔不入、无所不在,所谓的各种“定向宽松”措施本身就是一次次轻微的“全面宽松”。
当然,分析师们都认为此次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有积极意义。比如,它提到“大额可转让存单”,似有鼓励之意。6月27日曾有消息称中国银行获批面向个人和企业发行大额存单。随后中行否认。若央行与银监会态度一致,则利率市场化进程有望加速。另外,此次通知显然也在鼓励银行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融资以发放特殊贷款(如中小微贷款等)。
眼下的情形颇具讽刺性。越是看空宏观经济之人,越会预期决策层将出台更多的经济刺激政策,为短线介入股市找到理由。相反,认为宏观经济已经企稳、回暖,反而会对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感到绝望,认为股市在较高的实际利率水平及去杠杆的压力下难有起色。
银监会的通知开头有些遮掩,说“存贷比监管需要改进”,“出现了覆盖面不够,风险敏感性不足,未充分考虑银行各类资金来源和运用在期限和稳定性方面的差异,难以全面反映银行流动性风险等问题。”最后则索性明说,此次调整结果可以多贷款,“从定量测算结果看,有助于商业银行将更多的信贷资源用于支持实体经济”。
对银监会来说,鼓励贷款最为简单粗暴的办法是直接把存贷比上限由75%调高到80%、85%。但“75%”写入《商业银行法》,短期内无法改变,只能在计算口徑上动手脚。银监会在通知中表态,在中长期将继续积极推动并配合立法机关修订《商业银行法》。
此次存贷比计算口径调整主要包括三大内容。一是改变目前的本外币合计口径存贷比考核为只考核人民币业务,合并、外币只供监测。二是存贷比公式的分子(贷款)增加三项扣减。这三项包括:银行发行的剩余期限不少于一年、不能提前偿付的债券的对应贷款;支小再贷款所对应的小微企业贷款;商业银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转贷资金发放的贷款。三是公式分母增加两项,一为银行对企业、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二是外资法人银行吸收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净额。
此次调整影响不大。首先,调整力度略低于预期,传言中将被纳入公式分母的“非结算类同业存款”没有兑现,通知中的“三扣两增”金额小。支农支小贷款、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转贷、外资行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净额等规模都较小,大额存单尚未发行,银行金融债规模只有约3000亿元。
其次,目前中国经济景气度不高,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及银行贷款意愿都不高,商业银行存贷比约束并不显著。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存贷比为65.9%,较年初下降0.18个百分点,与75%的上限尚有距离。存贷比计算口径调整在短期内对于贷款的刺激效果有限。
近期政府强调“保增长”,要求力保GDP增长在7.5%左右,为此频繁微调、预调。与此同时,决策层也说要“有保有压”,至今还没有公开承认货币政策全面宽松。这里头的分寸不好掌握。倘若经济景气、效益好、贷款容易、资金极便宜,有几家企业愿意削减过剩产能、调结构?有危才有机,如果再搞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调结构、去产能、降债务杠杆的进程又会被中断。
反过来说,如果不保增长,调结构、去产能、降债务杠杆,叠加房地产市场萧条,碰上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资金成本、人口红利减少带来的工资、重视环保带来的运营成本等不断上升,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可能从20%以上陡然跌至10%以下。届时,经济硬着陆并非没有可能。
目前政府增加保障房、水利、民生、环保等方向的财政支出,同时定向宽松,就是为了防止经济刹车过急。考虑到货币可以溢出、流动,无孔不入、无所不在,所谓的各种“定向宽松”措施本身就是一次次轻微的“全面宽松”。
当然,分析师们都认为此次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有积极意义。比如,它提到“大额可转让存单”,似有鼓励之意。6月27日曾有消息称中国银行获批面向个人和企业发行大额存单。随后中行否认。若央行与银监会态度一致,则利率市场化进程有望加速。另外,此次通知显然也在鼓励银行通过发行专项债券融资以发放特殊贷款(如中小微贷款等)。
眼下的情形颇具讽刺性。越是看空宏观经济之人,越会预期决策层将出台更多的经济刺激政策,为短线介入股市找到理由。相反,认为宏观经济已经企稳、回暖,反而会对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感到绝望,认为股市在较高的实际利率水平及去杠杆的压力下难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