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内外谱写育人篇章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rt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有这样一个激情如火、活力四射的群体,运动场上他们一个个生龙活虎、奋勇拼搏,练就了一身精湛的运动技艺和一颗坚强的心——这就是体育部田径运动队。
  “通过这几年的训练和摔打,这些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和做事的道理,最终成长为优秀的大学生。”体育部党总支书记康钧老师说。
  多年来,体育部所有教师党员秉承学校“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关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生运动员。
  
  要做事,先学做人
  
  “我们教学生训练,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他们的体育成绩,还要教给他们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在比赛中取得名次只是一时的荣耀,而学会做人则是一辈子都受益的事。”杨慈洲老师说。
  首先,教师们教育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锻炼坚强的意志。参加田径队的学生,每周要训练四次。到了备赛的阶段训练更加集中,几乎每天都要训练。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除了需要坚实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以外,还要有坚强的毅力。唯有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队员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这样的锻炼过程,使参加过田径队训练的学生都能养成一种踏踏实实、认真做事的品质。事实证明,凡是在田径队表现良好的队员,在学习和工作方面也都是非常优秀的学生。据统计,从2000年至今,田径队的学生有60%是学生干部。2005年,在全校范围内优秀党员的评选活动中,两名学生优秀党员都出自田径队。
  其次,教师们通过体育比赛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每次大赛前夕,带队教师都会把队员们带到奖牌陈列室,告诉学生们,我们的前辈用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奋勇拼搏的精神为学校争了光,我们也应该继承这种精神和传统,发挥自己的水平,赛出好成绩,继续为学校增光添彩。同时,为了维护学校的形象和荣誉,教师们要求队员到了赛场上要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尊重观众,要注意个人的行为,做一个文明赛手,同时也做一名文明观众。
  在比赛的过程中,时时都有感人的事情发生。2006年5月底,第44届首都高校田径运动会在北京农学院举行。当时,天气非常闷热,参加一万米长跑的袁世龙,跑到最后两圈时已经体力不支了。看着他愈渐沉重的脚步,教练员和队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离终点越来越近了,还有300米、200米、100米……突然,小袁晕倒了,所有的队员都跑了过去要把他抬下跑道,可是他凭借自己超人的毅力又站了起来,一步一步坚持跑到了终点。这时他由于过度劳累再次晕了过去,最终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经过一天的休息,这名坚强的小伙子又站在了5,000米的跑道上……2007年第45届运动会上,测绘学院的杜晔在参加5,000米长跑比赛时,细心的教师发现她的手上缠了圈绷带。原来,她在比赛的前一天不小心夹伤了手,因为担心不能参加比赛,所以没有告诉老师,而是带伤上阵……在2002年第41届运动会上,王鑫参加110米栏的比赛,因为起跑时过于心急被第一个栏绊倒了,可是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爬起来继续跑。虽然没有取得名次,但他也为全队争得了宝贵的1分。杨老师说:“我们队里很少有学生半途而废。他们知道参加比赛重要的不是名次,而是要经历这个拼搏的过程。”
  
  一个群体,一个家
  
  体育部共有19位教师,其中14人是党员,另外几位教师也是入党积极分子。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孩子——田径队的学生们。
  4月下旬的一天下午,笔者到体育部采访。刚走到楼里,就看到他们正在说说笑笑地“跳楼梯”,有的一次跳四级,有的一次跳两级、三级,从一楼一直跳到四楼,再跑下来接着跳……原来今天下雨,训练就改到了室内。看着这群快乐、健康的孩子,让人感觉到他们在这里自由自在,就像在家里一样轻松惬意。训练间隙,他们还经常亲热地和老师开玩笑,就好像是跟自己的大哥哥、大姐姐在一起。
  对于队里的每一位学生,教师们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熟悉。对于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教师帮助他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一定的报酬,减轻家里的负担。康老师说,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在体育场上最能表现出来,这也就使我们能第一时间感受到孩子们心里是不是快乐。对于有情绪的学生,教师们都会主动跟他们聊天,因为平时关系就很亲近,所以也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已经上大三的崔瑶告诉笔者,前段时间自己正为如何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苦恼时,和蔼可亲的高老师马上看出了她的情绪不对。了解情况以后,高老师就对她说:“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吧,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就算是一时做错了,改了就好啦……”高老师一番话让迷茫的崔瑶茅塞顿开。现在想起这件事,崔瑶说,其实并不是老师跟我说了多少道理,只是这种关心就已经让我感觉非常温暖和满足了。
  在体育部办公室的桌子上经常放着一些巧克力和糖。教师们说,学生们在训练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低血糖,所以我们准备这些糖,随时给他们补充一下。
  ……
  在这样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中,教师关心学生,学生敬爱教师,老队员帮助新队员。每年,新队员来了,老队员走了,可是田径队的精神和凝聚力一直存在。每年首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的时候,都有许多已经毕业的老队员赶回来看田径队比赛。每当这时,老队员仿佛又回到了激情跃动的从前,新队员也受到这种精神的感召和鼓舞,愿意将它传承下去。
  
  老师就是“妈妈”
  
  体育部里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1997年进队的王鑫在毕业宴上,认高玉玲老师为“妈妈”,可见学生对老师的情意之深。
  56岁的高玉玲老师去年已经退休,可还是舍不得离开这个集体,继续带队训练。笔者见到她时,她正在给研究生上羽毛球课。高老师虽然年近花甲,可一脸青春和阳光的笑容,让人看了就感觉很健康、很温暖。谈起她的“干儿子”王鑫,高老师就像是对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了如指掌。虽然王鑫已经毕业好几年了,高老师对他的牵挂还是一如既往。高老师说,王鑫的父亲是军人,他从小跟母亲一起生活,1997年进入大学之后就加入了田径队。性格内向的王鑫,平时没有什么朋友,进入田径队以后受到队里轻松气氛的感染,感觉格外放松。他训练非常刻苦,高老师对他也非常关心,渐渐地他活泼开朗起来,有什么心事最愿意跟高老师交流。
  王鑫是专科生。根据学校的政策,专科生能在市级以上比赛中拿到前三名,并且专业课成绩没有不及格的,就可以转成本科生。高老师一边鼓励王鑫好好学习,一边督促他加强训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王鑫在当年的比赛中获得了男子110米栏项目的冠军,为学校争了光,同时也为自己“专升本”铺平了道路。
  转眼到了1999年下半年,突然有一段时间高老师在训练的时候见不到王鑫了。经过询问她了解到,原来王鑫恋爱了,可他恋爱的对象似乎并没有真情投入。高老师找来王鑫,跟他谈人生、谈感情,谈人应该如何有意义地度过一生,谈什么样的感情投入是认真的、值得珍惜的,请他自己判断这份感情投入是不是值得,让他自己做决定。渐渐地,王鑫从迷恋的状态中拔出身来,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2001年,王鑫快毕业了,高老师又为他的工作操起了心。经高老师推荐,这个勤奋好学、成绩优秀的小伙子最终进入了工业设计院工作。回首大学四年,王鑫感慨地说,高老师是他一生都应该感谢的人,在每次需要帮助的时候都是她的提醒和帮助让自己找到了方向。高老师的体贴如朋友,高老师的教导如父兄,高老师的关怀如母亲……
  在大学毕业的告别宴会上,王鑫说出了藏在心里很久的话:“高老师,我想认您做妈妈!”
  每当回想起这个场景,开朗、乐观的高老师眼角总是会流出感动的泪水。她说:“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和回报。作为一名教师,我不需要很多金钱和荣誉,只要有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我就心满意足了。”
  王鑫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也让高老师非常欣慰。他逢年过节都会来看高老师,带给高老师许多新的成绩。而工业设计院的领导也因为王鑫的突出表现每年都会来跟高老师要毕业生,他们说:“以后只要是高老师介绍的学生,我们全都接收。”
  学校田径队的队员们毕业后,多半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作出了优秀的成绩,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在田径队的日子,使我们终身难忘;老师的教导,让我们受用一生。”■
  (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王 成]
其他文献
时至这个“五四”,父亲离开我们就算整三年了。他與癌症缠斗了两年多,最终还是败下阵来。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然而落到具体每一个人的头上,却是结结实实的爱与痛,相聚与离别,喜悦与悲伤。不得不说,他从生病到死亡,对我影响深远。过去我意气风发,恨不得主宰世界,后来才知道,这种想法极其愚蠢和幼稚,我们不但主宰不了世界,连自己的命运都主宰不了。在那之后,宿命论在我的人生观里逐渐占据了主导。我按点作息,坚持锻炼,
第五次代表大会    共产国际“五大”于1924年6月17日至7月8日在莫斯科召开。关于哪些中国人出席了共产国际“五大”,有下列几种说法:  其一,李大钊、王荷波、彭述之、刘清扬(女);其二,陈独秀、李大钊、罗章龙、刘齐佳、彭述之;其三,李大钊、王荷波、姚佐唐、刘清扬、彭述之;其四,李大钊、彭泽湘、卜士奇、刘清扬。也许还有其他的说法。    一、关于陈独秀是否出席共产国际“五大”的问题。在共产国际
作为写作者,面对白花花的稿纸或电脑屏幕,总希望还能发现一些新鲜点,总希望自己日益枯竭的想象力,还能有一点点放飞。无论对于写什么还是怎么写,写作者都是贪新厌旧的。写多了土地上的人,我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遭遇围绕在海南岛周围的那片蔚蓝海水——此前,我并非想不到要去写,而是积累不够,没有一个核心的意象把关于大海的一切统筹到一起。直到我知道了一个东西叫《更路经》。  所谓《更路经》,用简单点的话来讲,就
近年来,国际形势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成为引发全球动荡和不确定性的重要诱因。早在2015年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便在演讲中阐明了相似的观点,即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需要认真对待的新威胁新挑战。习近平主席强调,要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包括发生在欧洲的难民危机,
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近10年来北京大学在各个方面全力推进本科教育改革。其中,自2004年起连续6年举办的“北京大学暑期学校”,通过聘请国内外一流大学的优秀学者、教师到学校任课,派学生参与国际暑期学校,使得本科生的学术背景更加宽厚,成为北京大学本科教育具有崭新内涵、不断提升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本着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宗旨,北京大学暑期学校向社会人士和其他大学、
所有与刘建军教授有过交往的人,都会从心底里发出一声感慨:刘老师是个好人。对于“好人”的涵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但在刘老师这里似乎是同一的:在为人方面,他踏实认真,是一位在交往中能够给人以很大的安全感和很高的诚信度的好人;在为学方面,他是一位学术与信仰的统一论者,也是这一理论的身体力行者,更是一位敢于在荒芜中开拓的好学者;在为师方面,他是一位富于人格魅力、深受学生拥戴的好老师。古人说得好:“经
范鸿达先生新著的标题颇为前卫大胆——上帝也会哭泣,全知全能的造物主面对中东这块他曾经青睐有加但如今却满目疮痍的土地时,也会忍不住泪眼婆娑,这其中蕴藏着多少悲悯与无奈?的确,这个标题甚为符合国内学界和媒体长期以来塑造的中东形象,那里不是烽火连天,就是争吵不休。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中东仍然是一个神秘且充满危险的地方,即使是某些中东问题专家,也对自己研究的这个区域心存畏惧。”  这部充满作者个人辛酸
一个治学严谨、勇于探索的学者;一名重德崇才、诲人不倦的教师;一位志存高远、求实创新的院士。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金属材料专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陈国良。  窗外,瑞雪飘飞。在暖意融融的陈国良院士的工作室里,记者采访了这位和蔼、睿智、刚毅自信、精力充沛的老师。    领异标新二月花    陈国良,1934年3月出生,1951年起先后就读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钢铁学院,1955年毕业留校。
“PLC编程与应用技术”作为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中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已成为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以往教学中,通常采用“理论 实验 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模式下,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导致学生在步入工作后仍需要重新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以适应工作环境、熟悉岗位职能。针对以上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排、实训中心建设、教学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在“PLC编
人世间有太多的恩恩怨怨。对于恩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处理方式。有人记住别人的恩,有人记住的是怨。因此生活中,我们常常可见到一些能记住别人好的人,也常常可以见到一些只能记住别人不好的人。我以为,记得别人的好是一种善,或说是一种善的开始;而记得别人的不好,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恶,或者说是恶的开始。  《除草剂》写的就是一个记得别人好的人,她一出生就被遗弃,大点了,被养父遗弃,然后又被收养她的戏班子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