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Wiki是什么
Wiki诞生于1995年,通常讨论Wiki时,存在两种指代,一种是作为技术的工具软件,一种是作为提供资源内容服务的资源库或资源网站。
从工具技术角度来看,Wiki也是一种文档编辑工具,但是这种文档编辑工具跟通常所使用的Word不同。区别有两点:第一,Wiki支持网状结构的内容编辑,相比较Word文档内容从开始到结束是按顺序展开的线性结构。第二,Wiki支持多人参与,虽然Word2010的版本已经提供了多人协作的功能,但目前更倾向于一个人的作品。
从功能上来看,Wiki支持网状编辑、多人参与,这些功能如何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Wiki功能可能的教育教学特点的进一步了解认知,二是对如何发挥Wiki功能特点特性应用方式方法的探索。对前者的了解,为后者恰当应用提供依据,后者的实践又为增进对前者的认识提供基础。
具体的Wiki工具软件特别多,有很多是开源的,在网络上直接就能够下载,可以参考“天下维客”上提供的信息。
在实践中讨论Wiki时,有时候根据上下文语境,Wiki还指用Wiki方式组织起来的资源库,或者是指具有一定量的资源内容服务平台,最为典型的,如中文“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类似这样用Wiki方式来组织的资源内容网站还有很多,如以计算机知识为主题的“天下维客”(http://www.allwiki.com )、专注于经济管理领域的“MBA智库百科”( http://wiki.mbalib.com )。
● Wiki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存在的典型问题与发展路径
使用Wiki工具,通过多人参与,积累沉淀教学资源,已经成为Wiki教育教学应用的实践方向。当然,这个实践过程的发展,也给参与者带来了不同的学习成长体验。
从Wiki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实践发展来看,大家主要存在的疑惑和关注的问题有:
◇ 在哪儿Wiki,是否要自己安装一个Wiki?
◇ 既然Wiki支持多人参与,如何组织多人Wiki呢?
◇ Wiki在教育教学中,究竟应用在哪些环节和方面上,更容易产生效用?
1.在哪儿Wiki,是否要自己安装一个Wiki
Wiki过程,是一个不断沉淀资源的过程。假如每个人在Wiki上参与程度相当,那么,100个人参与Wiki所沉淀的结果会比10个人参与Wiki所沉淀的结果数量要多,内容要丰富。对每个参与个体而言,也会因为参与的人群广而获益更多。
因此,对于个人想Wiki的,或者一所学校想Wiki的,若不是特别的需要,不一定要单独安装一个Wiki工具软件。
如果是从积累沉淀教育教学资源的角度,可以在省市级教育信息中心层面安装Wiki平台,供教育用户使用。从更好地推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角度,也可以架设一些专题Wiki平台。安装一个Wiki工具软件不难,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参与这个平台Wiki的个体劳动价值最大化,而且能够保证整个平台可持续地发展。
一些互联网企业对教育用户也会开放,鼓励教育用户参与其中,这对于教育实践来说,就多了一些选择的途径。对于选择在哪一家互联网企业上进行Wiki,主要可能需要参考以下几点,一是考察企业的社会责任心,二是其所提供Wiki平台易用性(易用性常常会反映企业对教育用户需求理解的程度),三是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既然Wiki支持多人参与,如何组织多人Wiki
这个问题根据参与对象和任务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问题。
一个是针对教师群体。例如,如何基于Wiki一起做点事情,这样的群体如何组织在一起在Wiki上做事。另一个是针对教师教学。例如,如何基于Wiki设计教学活动,或者说教师如何带领和引导学生使用Wiki的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群体如何一起Wiki做点事情
对于教师群体应用Wiki来做事这个层面,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着某种程度由思维定势而产生的简单判断。典型的情况,如在教师常规工作中,教师要写教案,因此在如何应用Wiki上,就存在组织教师群体在Wiki上写教案的情况。类似这样的最初动机是发挥群体智慧,形成凝聚多人思考的优化教案,如果直接在Wiki上进行编辑,是否是最合适?是否是成本最低?
可能需要做的,首先是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或需求的任务性质进行分析,然后才能确定,如何使用Wiki支持这种性质的任务实施。而不是简单认为Wiki支持多人参与,就把教师组织到Wiki上来作业。只有缜密切实地分析实际要解决什么问题,寻求最佳解决的途径,这样才有可能找到适合应用Wiki的方式方法,甚至可能发现比较有创意的应用方法。
因此,即便是如何应用Wiki的探索,也是从分析教育教学的问题实践需求开始,从寻求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途径探索开始,而不是从Wiki自身开始,Wiki只是用来辅助实践问题解决的可选途径之一,不能本末倒置,把应用Wiki自身成为目标,忽略实践教育教学问题性质的分析。
对教师而言,Wiki最基本的特性实际是支持资料整理。在实践中,教师个体如果适时地整理资料,会不断地提高自身工作效能,一方面管理好自己已经知道的一些资料,把零散的东西沉淀下来,这样日积月累,个人找资料的效率会不断提升。对群体而言,也是这样。例如,把跟小学语文相关的内容,不断地整理并沉淀下来,慢慢地,这个群体中每个个体找教学资料的效率,也会不断地提升。因此,从提升效率这个角度上,鼓励教师先管理个人知识,再参与群体作业,管理群体的领域知识。
①教师用Wiki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教师用Wiki进行个人知识管理,也只是实践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个方面,并不代表实践个人知识管理的全部,但是这个方面十分重要。这是将分散的跟个人相关的信息,进行汇集整理的过程和实践。例如,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星光小学李明山老师把跟自己相关的内容,都组织在一起,需要什么东西时,找起来会知道到哪儿去取。关于用Wiki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记录整理,值得学习观摩的榜样,这里推荐一位高手周琦老师(ZoomQuiet),http://wiki.woodpecker.org.cn/moin/ZoomQuiet。
教师个人应用Wiki进行知识管理,新手上路还是比较容易的过程,成为高手可能还是需要一番锤炼。新手上路阶段,就是在一定的Wiki平台上注册一个账号,然后重点地把自己个人的Wiki用户页维护好,把跟自己相关的资料内容,定期地进行整理,形成一定结构化的内容。笔者也在不断向着高手努力进阶,这是笔者在Wiki上的个人知识管理实践: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index.php/User:Xiuli。
这个Wiki整理个人知识的过程,也跟日常应用网络的习惯行为相关,比如,每周写Blog做一些周记等,会有助于用Wiki进行个人知识的管理维护;再如,邮件列表发帖时,如果关注到一些主题性,也会有助于自己的思考和记录整理。
用Wiki进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提高教师效能的行为,但是这个过程,也跟教师日常用网的其他行为习惯养成密切相关。不过,简言之,就是记录、整理,再记录,再整理,如此螺旋上升。
②教师群体用Wiki沉淀领域知识。
教师群体应用Wiki沉淀领域知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行为,会更容易见证成效。
这里需要一定的前提和基础,即这样的教师群体是具有某种联系的人群,如一个教研组的教师人群,一所学校的教师人群,或一个省市区的教师等。为什么需要具有一定联系的社区人群?因为在Wiki上进行作业,需要组织,那么活动的组织就需要协商,人群需要对话,这些对话信息要能够流通起来。例如,在淄博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自生长社区发展中,淄博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淄博市电教馆的支持和带领下,通过GoogleGroup邮件列表,联系在一起,又通过Wiki来积累沉淀领域知识:http://wiki.zbedu.net/index.php。
教师群体用Wiki沉淀领域知识,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就是做群体活动简报,如每月简报。做简报是一种沉淀整理信息的行为,一定阶段之后,再根据简报内容分门别类,就会形成领域知识的某种框架。这个过程是一种生长的方式,就是在实践中,随着实践活动的丰富,把实践中涉及到的内容,逐步整理和沉淀出来的一种方式。
还有一种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专题去做。例如,就以前面提到的写教案来说,应用Wiki的过程,不是资料简单拼接的过程。因此如何用Wiki写教案,对于这个活动的组织,实际是研讨修改教案,研讨进行一定程度之后,放到Wiki上。因此需要有个环境支持教案修改的研讨,并在实践中总结一定的方法。再如,第一个教案研讨的时候,重点是摸索方法,怎么研讨教案,到达什么程度可以作为一个版本放到Wiki上,放到Wiki上时命名规则是什么;而后教案在课堂实施应用过程中,又有一些新的生成的东西,如何补充和优化到下一个版本中等,这些都是需要通过一开始的群体讨论,来达到某种共识并形成群体行为的规则落实下来,当然这些规则在实践中,也是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修正和完善。
以上所表达的意思是,在选择专题去做的时候,一定是从分析实践中教育教学问题开始,而不是从Wiki工具使用开始。用Wiki支持优化教案的生成,跟通常的写百科词条的过程不同。这里任务的性质不同。因此不能用写百科词条的组织任务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过程的教案编写。凡与教育教学相关,可能都需要从教育教学问题本身分析出发,然后确定如何应用Wiki最为恰当。
对于Wiki新手而言,观摩Wiki时,可能更多看到的是一种用Wiki方式组织内容的结果,而没有体验到其中活动组织的过程。因此,多参与一些活动组织发生的过程,还是十分有必要。总的来说,如果活动带领者没有Wiki体验,就去设计活动让其所带领群体去Wiki,可能会存在某种执行上的偏差。
(2)教师引导的基于Wiki的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Wiki的教学活动设计,重点在于活动任务设计,关于这方面的实践案例和应用研究已经比较多了。
首先是活动主题任务的设计,活动任务设计是需要比较具体的、与学生经验世界相关的,任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且对一个班级学生来说,一个大任务,最好切割成不同的小任务,由不同小组的学生来承担。
这样的学习活动,不是仅仅局限在45分钟课堂,可能需要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或思考,或进行作品的创作,或者利用多个课时来实施教学,让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时间,进行作品的创作编辑。
在教学安排上,还要考虑小组之间要有安排相互观摩和学习交流的活动和时间。另外,学生作品最好具有实用价值,这跟任务设计相关。做一项真实有价值的事情,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非常得高。
教师具体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可以参考王震一老师设计的“基于Wiki的教学活动设计:虚拟世博会”。
虚拟走进世博会1:
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index.php/WorldExpo1
虚拟走进世博2:
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index.php/WorldExpo2
● 小结
Wiki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发展的空间十分大。最为重要的是,需要从实践教育教学问题分析开始,以用Wiki沉淀知识,提高效能为应用的导向。在多人参与的任务协作中,还需要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组织推进任务的实施。无论是教师群体通过Wiki编辑简报,还是针对某个专题进行领域知识的沉淀,亦或是教师引导的基于Wiki的教学活动,在多人参与的情况下,都需要从任务需求分析、任务目标界定、实施里程碑等环节上进行任务的组织和推进。这些组织和推进工作,初期的时候,需要带领的人主动去推进,但是,作为一个群体行为,一段时间之后,一旦常规化,会化为一种自然的群体行为习惯。
Wiki诞生于1995年,通常讨论Wiki时,存在两种指代,一种是作为技术的工具软件,一种是作为提供资源内容服务的资源库或资源网站。
从工具技术角度来看,Wiki也是一种文档编辑工具,但是这种文档编辑工具跟通常所使用的Word不同。区别有两点:第一,Wiki支持网状结构的内容编辑,相比较Word文档内容从开始到结束是按顺序展开的线性结构。第二,Wiki支持多人参与,虽然Word2010的版本已经提供了多人协作的功能,但目前更倾向于一个人的作品。
从功能上来看,Wiki支持网状编辑、多人参与,这些功能如何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这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Wiki功能可能的教育教学特点的进一步了解认知,二是对如何发挥Wiki功能特点特性应用方式方法的探索。对前者的了解,为后者恰当应用提供依据,后者的实践又为增进对前者的认识提供基础。
具体的Wiki工具软件特别多,有很多是开源的,在网络上直接就能够下载,可以参考“天下维客”上提供的信息。
在实践中讨论Wiki时,有时候根据上下文语境,Wiki还指用Wiki方式组织起来的资源库,或者是指具有一定量的资源内容服务平台,最为典型的,如中文“维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类似这样用Wiki方式来组织的资源内容网站还有很多,如以计算机知识为主题的“天下维客”(http://www.allwiki.com )、专注于经济管理领域的“MBA智库百科”( http://wiki.mbalib.com )。
● Wiki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存在的典型问题与发展路径
使用Wiki工具,通过多人参与,积累沉淀教学资源,已经成为Wiki教育教学应用的实践方向。当然,这个实践过程的发展,也给参与者带来了不同的学习成长体验。
从Wiki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实践发展来看,大家主要存在的疑惑和关注的问题有:
◇ 在哪儿Wiki,是否要自己安装一个Wiki?
◇ 既然Wiki支持多人参与,如何组织多人Wiki呢?
◇ Wiki在教育教学中,究竟应用在哪些环节和方面上,更容易产生效用?
1.在哪儿Wiki,是否要自己安装一个Wiki
Wiki过程,是一个不断沉淀资源的过程。假如每个人在Wiki上参与程度相当,那么,100个人参与Wiki所沉淀的结果会比10个人参与Wiki所沉淀的结果数量要多,内容要丰富。对每个参与个体而言,也会因为参与的人群广而获益更多。
因此,对于个人想Wiki的,或者一所学校想Wiki的,若不是特别的需要,不一定要单独安装一个Wiki工具软件。
如果是从积累沉淀教育教学资源的角度,可以在省市级教育信息中心层面安装Wiki平台,供教育用户使用。从更好地推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角度,也可以架设一些专题Wiki平台。安装一个Wiki工具软件不难,最重要的是如何让参与这个平台Wiki的个体劳动价值最大化,而且能够保证整个平台可持续地发展。
一些互联网企业对教育用户也会开放,鼓励教育用户参与其中,这对于教育实践来说,就多了一些选择的途径。对于选择在哪一家互联网企业上进行Wiki,主要可能需要参考以下几点,一是考察企业的社会责任心,二是其所提供Wiki平台易用性(易用性常常会反映企业对教育用户需求理解的程度),三是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2.既然Wiki支持多人参与,如何组织多人Wiki
这个问题根据参与对象和任务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问题。
一个是针对教师群体。例如,如何基于Wiki一起做点事情,这样的群体如何组织在一起在Wiki上做事。另一个是针对教师教学。例如,如何基于Wiki设计教学活动,或者说教师如何带领和引导学生使用Wiki的教学活动设计。
(1)教师群体如何一起Wiki做点事情
对于教师群体应用Wiki来做事这个层面,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着某种程度由思维定势而产生的简单判断。典型的情况,如在教师常规工作中,教师要写教案,因此在如何应用Wiki上,就存在组织教师群体在Wiki上写教案的情况。类似这样的最初动机是发挥群体智慧,形成凝聚多人思考的优化教案,如果直接在Wiki上进行编辑,是否是最合适?是否是成本最低?
可能需要做的,首先是对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问题或需求的任务性质进行分析,然后才能确定,如何使用Wiki支持这种性质的任务实施。而不是简单认为Wiki支持多人参与,就把教师组织到Wiki上来作业。只有缜密切实地分析实际要解决什么问题,寻求最佳解决的途径,这样才有可能找到适合应用Wiki的方式方法,甚至可能发现比较有创意的应用方法。
因此,即便是如何应用Wiki的探索,也是从分析教育教学的问题实践需求开始,从寻求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途径探索开始,而不是从Wiki自身开始,Wiki只是用来辅助实践问题解决的可选途径之一,不能本末倒置,把应用Wiki自身成为目标,忽略实践教育教学问题性质的分析。
对教师而言,Wiki最基本的特性实际是支持资料整理。在实践中,教师个体如果适时地整理资料,会不断地提高自身工作效能,一方面管理好自己已经知道的一些资料,把零散的东西沉淀下来,这样日积月累,个人找资料的效率会不断提升。对群体而言,也是这样。例如,把跟小学语文相关的内容,不断地整理并沉淀下来,慢慢地,这个群体中每个个体找教学资料的效率,也会不断地提升。因此,从提升效率这个角度上,鼓励教师先管理个人知识,再参与群体作业,管理群体的领域知识。
①教师用Wiki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教师用Wiki进行个人知识管理,也只是实践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个方面,并不代表实践个人知识管理的全部,但是这个方面十分重要。这是将分散的跟个人相关的信息,进行汇集整理的过程和实践。例如,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浚镇星光小学李明山老师把跟自己相关的内容,都组织在一起,需要什么东西时,找起来会知道到哪儿去取。关于用Wiki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记录整理,值得学习观摩的榜样,这里推荐一位高手周琦老师(ZoomQuiet),http://wiki.woodpecker.org.cn/moin/ZoomQuiet。
教师个人应用Wiki进行知识管理,新手上路还是比较容易的过程,成为高手可能还是需要一番锤炼。新手上路阶段,就是在一定的Wiki平台上注册一个账号,然后重点地把自己个人的Wiki用户页维护好,把跟自己相关的资料内容,定期地进行整理,形成一定结构化的内容。笔者也在不断向着高手努力进阶,这是笔者在Wiki上的个人知识管理实践: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index.php/User:Xiuli。
这个Wiki整理个人知识的过程,也跟日常应用网络的习惯行为相关,比如,每周写Blog做一些周记等,会有助于用Wiki进行个人知识的管理维护;再如,邮件列表发帖时,如果关注到一些主题性,也会有助于自己的思考和记录整理。
用Wiki进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提高教师效能的行为,但是这个过程,也跟教师日常用网的其他行为习惯养成密切相关。不过,简言之,就是记录、整理,再记录,再整理,如此螺旋上升。
②教师群体用Wiki沉淀领域知识。
教师群体应用Wiki沉淀领域知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行为,会更容易见证成效。
这里需要一定的前提和基础,即这样的教师群体是具有某种联系的人群,如一个教研组的教师人群,一所学校的教师人群,或一个省市区的教师等。为什么需要具有一定联系的社区人群?因为在Wiki上进行作业,需要组织,那么活动的组织就需要协商,人群需要对话,这些对话信息要能够流通起来。例如,在淄博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自生长社区发展中,淄博市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淄博市电教馆的支持和带领下,通过GoogleGroup邮件列表,联系在一起,又通过Wiki来积累沉淀领域知识:http://wiki.zbedu.net/index.php。
教师群体用Wiki沉淀领域知识,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就是做群体活动简报,如每月简报。做简报是一种沉淀整理信息的行为,一定阶段之后,再根据简报内容分门别类,就会形成领域知识的某种框架。这个过程是一种生长的方式,就是在实践中,随着实践活动的丰富,把实践中涉及到的内容,逐步整理和沉淀出来的一种方式。
还有一种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专题去做。例如,就以前面提到的写教案来说,应用Wiki的过程,不是资料简单拼接的过程。因此如何用Wiki写教案,对于这个活动的组织,实际是研讨修改教案,研讨进行一定程度之后,放到Wiki上。因此需要有个环境支持教案修改的研讨,并在实践中总结一定的方法。再如,第一个教案研讨的时候,重点是摸索方法,怎么研讨教案,到达什么程度可以作为一个版本放到Wiki上,放到Wiki上时命名规则是什么;而后教案在课堂实施应用过程中,又有一些新的生成的东西,如何补充和优化到下一个版本中等,这些都是需要通过一开始的群体讨论,来达到某种共识并形成群体行为的规则落实下来,当然这些规则在实践中,也是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修正和完善。
以上所表达的意思是,在选择专题去做的时候,一定是从分析实践中教育教学问题开始,而不是从Wiki工具使用开始。用Wiki支持优化教案的生成,跟通常的写百科词条的过程不同。这里任务的性质不同。因此不能用写百科词条的组织任务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过程的教案编写。凡与教育教学相关,可能都需要从教育教学问题本身分析出发,然后确定如何应用Wiki最为恰当。
对于Wiki新手而言,观摩Wiki时,可能更多看到的是一种用Wiki方式组织内容的结果,而没有体验到其中活动组织的过程。因此,多参与一些活动组织发生的过程,还是十分有必要。总的来说,如果活动带领者没有Wiki体验,就去设计活动让其所带领群体去Wiki,可能会存在某种执行上的偏差。
(2)教师引导的基于Wiki的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Wiki的教学活动设计,重点在于活动任务设计,关于这方面的实践案例和应用研究已经比较多了。
首先是活动主题任务的设计,活动任务设计是需要比较具体的、与学生经验世界相关的,任务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且对一个班级学生来说,一个大任务,最好切割成不同的小任务,由不同小组的学生来承担。
这样的学习活动,不是仅仅局限在45分钟课堂,可能需要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或思考,或进行作品的创作,或者利用多个课时来实施教学,让学生有足够的参与时间,进行作品的创作编辑。
在教学安排上,还要考虑小组之间要有安排相互观摩和学习交流的活动和时间。另外,学生作品最好具有实用价值,这跟任务设计相关。做一项真实有价值的事情,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会非常得高。
教师具体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可以参考王震一老师设计的“基于Wiki的教学活动设计:虚拟世博会”。
虚拟走进世博会1:
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index.php/WorldExpo1
虚拟走进世博2:
http://sociallearnlab.org/wiki/index.php/WorldExpo2
● 小结
Wiki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发展的空间十分大。最为重要的是,需要从实践教育教学问题分析开始,以用Wiki沉淀知识,提高效能为应用的导向。在多人参与的任务协作中,还需要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组织推进任务的实施。无论是教师群体通过Wiki编辑简报,还是针对某个专题进行领域知识的沉淀,亦或是教师引导的基于Wiki的教学活动,在多人参与的情况下,都需要从任务需求分析、任务目标界定、实施里程碑等环节上进行任务的组织和推进。这些组织和推进工作,初期的时候,需要带领的人主动去推进,但是,作为一个群体行为,一段时间之后,一旦常规化,会化为一种自然的群体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