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美育是一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的工作,但当前高校美育体系还不完善,“00后”理工科大学生所期盼的优质美育资源相对较少。在新媒体视域下,依托互联网提供的先进技术,高校美育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基于此,对依托新媒体建设打造出的“线上+线下”双互动模式,对“00后”理工科大学生美育的实效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00后”理工科大学生;美育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秦皇岛市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研究课题“基于艺术载体构建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研究”(2020-041)(秦社科〔2020〕7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大有裨益。高校校园媒体承担着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大学文化传承等重要使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的宣传引领工作更多转为线上新媒体,这为依托新媒体进行大学生美育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00后”已全面进入大学,对“00后”学生群体特征、行为习惯、思想方式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客观认识和把握高校美育的相关内涵,对提升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涵养优良学风具有重要的意义。“00后”的成长时期恰好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承载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进一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00后”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
(一)“00后”所处时代文化更加多元,成长易受外界影响
通过网络获取便利条件的同时,多元的文化也对“00后”的意识形态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宅系文化”“佛系青年”“丧系心态”大行其道,都懈怠了青年一代的气力,软化了精神。“00后”大学生追求的是能满足自身的、小众的东西,自主性强,愿意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00后”更热衷于分享自己,能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因此,各类短视频APP成为了“00后”社交新平台。
(二)“00后”一代保持专注时间过短,价值追求更加务实
天然植根于“00后”大学生意识形态中的互联网思维,使他们的专注度因网络热度的快速变化而持续时间不长,需要长期持续刺激才得以保持。“00后”的个人需求易变化,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寻求“新惊喜”,但对同一问题深入研究的意识不强。
(三)“00后”更关注专业素养,轻视忽略美育思想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仍旧是“00后”学生及其家长思想的主流,他们普遍认为只有培养良好的理工科专业素养,才能为实现个人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理工科的专业背景也让他们更加注重科技知识,更愿意去了解如5G、区块链、新材料等技术的进展,但对人文社科所知甚少,人文情怀缺失。高校开设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等方面的选修课,学生选修积极性不高,通常以“好不好通过”作为选课评判标准。这就造成了理工科大学生美育薄弱的现状。
(四)“00后”更重视物质生活,轻视忽略精神生活
专业学习造就专业思维,理工科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因而实用主义观念较为明显,导致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重视物质生活引发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现象有所抬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中一部分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跟风攀比,逐渐忽略精神生活的追求,这也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错位。
二、“00后”大学生美育中新媒体发挥的作用
(一)新媒体增加了“00后”大学生的參与度
“00后”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触网时间长,生活方式趋于网络化。上海社会科学院的调研报告指出,“00后”一代热衷追星、流行网红、追求时尚的比例远高于对思想先驱、民族英雄、英模人物甚至知名科学家的关注,各行各业杰出人士,能被“00后”一代广为知晓、具有较大吸引力、示范效应的偶像仍较少。大多数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渠道都被锁定在新媒体和相关软件中,因此,将美育的内容渗透到新媒体的宣传中,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使受众人群更广泛。
(二)新媒体提升了学校美育的实效性
依托新媒体,坚持树立“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新为要”的新媒体建设理念,构建多元化的信息表现平台。以生动的图文、动画等形式展现深奥理论,或者直接锚定目标受众,探索媒体融合、布局全媒体矩阵,实现主流价值的广泛传播,从而提高“00后”理工科大学生美育的实效性。
(三)新媒体丰富了师生美育的交互性
依托新媒体平台建立的社群加快了信息交流的速率,优化了师生互动模式,为学校美育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美育教育内容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提高美育在学生中的渗透效率,增进师生间的交互性。
(四)新媒体展现了“00后”大学生的创造性
把握“00后”大学生网络技术水平高的优势,主动把美育的相关内容与“00后”大学生网络娱乐生活常用的B站、抖音等新媒体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审美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美、创造更多的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积极探索新媒体
在美育教育提升的路径和方法
(一)探索和整合新媒体丰富的美育资源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00后”理工科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样化、实用化,其审美观念更加多元化,思想更为包容、自由。因此,在美育中要充分利用现有新媒体优质资源。教师应在教学中更多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以及学生对新媒体的运用,以探寻学生对新媒体的兴趣点。通过新媒体去发掘知识内容中的美育价值,发挥美的感染力,实现美育、德育的教学目标。建设培育校内外美育实践基地,设计主题鲜明的实用美育活动,利用线上VR展厅、相关纪录片等,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之美,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弘扬民族风尚,丰富高校美育的内涵。 (二)培育多样化的新媒体交互方式
在高校美育中,开展网上活动、网络内容制作时,要积极吸纳“00后”大学生参与其中。一方面可以发挥其技术和身份优势,制作出符合“00后”大学生兴趣特点的作品;另一方面能够使其在参与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此外,“00后”大学生是一个“喜新厌旧”的群体,要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新载体、新内容吸引“00后”大学生的参与。
直播和短视频也是新媒体发展的产物,利用短视频传播信息也愈发流行。例如,《新闻联播》打造了《主播说联播》节目,高校师生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打造校园主播达人,录制美育相关短片。这种方式更贴近“00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获得更广泛的信息传播互动体验。
(三)依托新媒体打造网络文化良好生态
在课堂教学之外,应强化创意美育、社团活动、艺术竞赛等环节,并将其纳入学生培养体系。举办创意征集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审美文化氛围。通过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着力打造网络文化活动品牌,如大学生网络文化艺术节等,创新发挥新媒体美育育人功效,积极引导广大“00后”理工科大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提升其网络素养。
(四)强化“00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
要想实现对“00后”理工科大学生美育的有效提升,应对新媒体有正确认识。“00后”理工科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类信息,而这些信息并不完全是正向的,一些虚假的有害信息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审美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深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不能偏离或沉迷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应引导学生在积极的信息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语
新媒体视域下,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一核心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美育、人文素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教育。推动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深度融合,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个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充分运用新媒体优势提高对“00后”理工科大学生美育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钟歆,肖清滔.互联网时代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7):144-150.
[2]杨雄.上海00后青少年心目中偶像调查报告[R].上海社会科学院,2018.
[3]赵源.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美育的渗透[J].新闻研究导刊,2020(24):216-217.
[4]王海建.“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90-94.
[5]田智祥.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的美育体系建构——以菏泽学院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20(4):46-49.
[6]付胜利.提升高职院校美育立德树人功效的思考[J].美与时代(下),2017(5):58-60.
作者简介:魏东,燕山大学助教。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美育。
盖鸿章,燕山大学助教。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设计艺术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00后”理工科大学生;美育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秦皇岛市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研究课题“基于艺术载体构建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研究”(2020-041)(秦社科〔2020〕7号)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大有裨益。高校校园媒体承担着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大学文化传承等重要使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高校的宣传引领工作更多转为线上新媒体,这为依托新媒体进行大学生美育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00后”已全面进入大学,对“00后”学生群体特征、行为习惯、思想方式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客观认识和把握高校美育的相关内涵,对提升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涵养优良学风具有重要的意义。“00后”的成长时期恰好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承载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进一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00后”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
(一)“00后”所处时代文化更加多元,成长易受外界影响
通过网络获取便利条件的同时,多元的文化也对“00后”的意识形态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宅系文化”“佛系青年”“丧系心态”大行其道,都懈怠了青年一代的气力,软化了精神。“00后”大学生追求的是能满足自身的、小众的东西,自主性强,愿意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00后”更热衷于分享自己,能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因此,各类短视频APP成为了“00后”社交新平台。
(二)“00后”一代保持专注时间过短,价值追求更加务实
天然植根于“00后”大学生意识形态中的互联网思维,使他们的专注度因网络热度的快速变化而持续时间不长,需要长期持续刺激才得以保持。“00后”的个人需求易变化,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寻求“新惊喜”,但对同一问题深入研究的意识不强。
(三)“00后”更关注专业素养,轻视忽略美育思想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仍旧是“00后”学生及其家长思想的主流,他们普遍认为只有培养良好的理工科专业素养,才能为实现个人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理工科的专业背景也让他们更加注重科技知识,更愿意去了解如5G、区块链、新材料等技术的进展,但对人文社科所知甚少,人文情怀缺失。高校开设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等方面的选修课,学生选修积极性不高,通常以“好不好通过”作为选课评判标准。这就造成了理工科大学生美育薄弱的现状。
(四)“00后”更重视物质生活,轻视忽略精神生活
专业学习造就专业思维,理工科大学生的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因而实用主义观念较为明显,导致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重视物质生活引发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现象有所抬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中一部分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跟风攀比,逐渐忽略精神生活的追求,这也导致了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错位。
二、“00后”大学生美育中新媒体发挥的作用
(一)新媒体增加了“00后”大学生的參与度
“00后”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触网时间长,生活方式趋于网络化。上海社会科学院的调研报告指出,“00后”一代热衷追星、流行网红、追求时尚的比例远高于对思想先驱、民族英雄、英模人物甚至知名科学家的关注,各行各业杰出人士,能被“00后”一代广为知晓、具有较大吸引力、示范效应的偶像仍较少。大多数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交流渠道都被锁定在新媒体和相关软件中,因此,将美育的内容渗透到新媒体的宣传中,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使受众人群更广泛。
(二)新媒体提升了学校美育的实效性
依托新媒体,坚持树立“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新为要”的新媒体建设理念,构建多元化的信息表现平台。以生动的图文、动画等形式展现深奥理论,或者直接锚定目标受众,探索媒体融合、布局全媒体矩阵,实现主流价值的广泛传播,从而提高“00后”理工科大学生美育的实效性。
(三)新媒体丰富了师生美育的交互性
依托新媒体平台建立的社群加快了信息交流的速率,优化了师生互动模式,为学校美育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美育教育内容进行及时调整,从而提高美育在学生中的渗透效率,增进师生间的交互性。
(四)新媒体展现了“00后”大学生的创造性
把握“00后”大学生网络技术水平高的优势,主动把美育的相关内容与“00后”大学生网络娱乐生活常用的B站、抖音等新媒体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审美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的美、创造更多的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积极探索新媒体
在美育教育提升的路径和方法
(一)探索和整合新媒体丰富的美育资源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00后”理工科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更加多样化、实用化,其审美观念更加多元化,思想更为包容、自由。因此,在美育中要充分利用现有新媒体优质资源。教师应在教学中更多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以及学生对新媒体的运用,以探寻学生对新媒体的兴趣点。通过新媒体去发掘知识内容中的美育价值,发挥美的感染力,实现美育、德育的教学目标。建设培育校内外美育实践基地,设计主题鲜明的实用美育活动,利用线上VR展厅、相关纪录片等,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之美,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精神、弘扬民族风尚,丰富高校美育的内涵。 (二)培育多样化的新媒体交互方式
在高校美育中,开展网上活动、网络内容制作时,要积极吸纳“00后”大学生参与其中。一方面可以发挥其技术和身份优势,制作出符合“00后”大学生兴趣特点的作品;另一方面能够使其在参与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论导向。此外,“00后”大学生是一个“喜新厌旧”的群体,要不断以新技术、新应用、新载体、新内容吸引“00后”大学生的参与。
直播和短视频也是新媒体发展的产物,利用短视频传播信息也愈发流行。例如,《新闻联播》打造了《主播说联播》节目,高校师生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打造校园主播达人,录制美育相关短片。这种方式更贴近“00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获得更广泛的信息传播互动体验。
(三)依托新媒体打造网络文化良好生态
在课堂教学之外,应强化创意美育、社团活动、艺术竞赛等环节,并将其纳入学生培养体系。举办创意征集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审美文化氛围。通过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大学生参与。着力打造网络文化活动品牌,如大学生网络文化艺术节等,创新发挥新媒体美育育人功效,积极引导广大“00后”理工科大学生参与网络文化建设,提升其网络素养。
(四)强化“00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
要想实现对“00后”理工科大学生美育的有效提升,应对新媒体有正确认识。“00后”理工科大学生通过新媒体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类信息,而这些信息并不完全是正向的,一些虚假的有害信息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审美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深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不能偏离或沉迷于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应引导学生在积极的信息环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结语
新媒体视域下,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一核心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美育、人文素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教育。推动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深度融合,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三个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充分运用新媒体优势提高对“00后”理工科大学生美育的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钟歆,肖清滔.互联网时代0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7):144-150.
[2]杨雄.上海00后青少年心目中偶像调查报告[R].上海社会科学院,2018.
[3]赵源.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美育的渗透[J].新闻研究导刊,2020(24):216-217.
[4]王海建.“0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8(10):90-94.
[5]田智祥.新媒体时代地方高校的美育体系建构——以菏泽学院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20(4):46-49.
[6]付胜利.提升高职院校美育立德树人功效的思考[J].美与时代(下),2017(5):58-60.
作者简介:魏东,燕山大学助教。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美育。
盖鸿章,燕山大学助教。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设计艺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