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与建议

来源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are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被动的纳入,而是主动地适应和变革课程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对课程的各个组成部分产生变革影响和作用。确切地说,信息技术本身不能自然地引发课程的变革,但却是课程改革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正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产生了学习革命,诞生了知识经济,人类迈入信息化社会,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本身就要求变革人的传统的课程观、教育观和教学观以及学习观等,应该尊重人的独立性、主动性、首创性和反思性、合作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利于营造新型的学习型社会,营造全方位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融入到课程的有机整体中去,成为其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并由此引发课程的变革,是信息技术主动的适应过程。
  
  二、高校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大多停留在较低层次,没有实际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有很多教师会认为,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授课或用课件演示就叫做整合。当然,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整合。笔者比较认同马宁、余胜泉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层次的划分。他们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在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又将其进一步划分,即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交流工具、个别辅导工具三个层次;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又分为信息技术作为资源环境、信息加工工具、协作工具、研发工具四个层次;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包括课程内容的改革、教学目标的改革和教学组织架构的改革。
  目前,大多数称之为“信息技术进课堂”的教学仍是把学生封闭在教材或简单的课件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虽然采用了一定的辅导软件,但几乎也都是在上述思想下编制出来,因此没有什么突破,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与传统方式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很多课程的教学,尽管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上的,但基本还是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只在其中充当板书或偶尔演示的工具,并没有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或协作交流。所以我们不能光从形式上看问题,不是说用了计算机或者用了CAI就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2.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不注重整合的实效性
  当前还有很多学校和教师缺乏课程整合的正确观念,仅是追求应用先进的设备,因此有些课程教学成了教师不断追求技术创新的表演课,整合的效果就是大屏幕代替粉笔加黑板,机器代替人授课,电子教材代替书本,机灌代替人灌,本质上没有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只是减轻了教师课堂工作量,实质是穿新鞋走老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选用合适的技术,避免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不是为整合而整合,不是摆样子。因此在进行整合实践时,要讲究实用,不能脱离实际,将教学质量搞上去,这样的“整合”才真正有价值,才有生命力。
  
  3.过分地偏重于素材性资源,缺乏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很多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时,只是把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的相关网页资源提供给学生,把大量素材性资源罗列在一起,这样,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习获得的都是无层次、无系统、针对性差的素材性资源。同时,一些信息垃圾也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教师在提供相关网页资源前,要做好引导学生对那些无关信息的筛选、过滤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防火墙”或建立校园网、教学资源网等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
  从目前的信息技术应用实际情况来看,一讲到整合似乎就是开发课件。其实课件只是信息化教育系统的一个构件,仅有课件还不能构成一个完善的教学系统。一般说来,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育系统除了课件之外,还需要一个功能强大的学习管理系统,并且还需要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和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支撑。信息化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的,信息时代教学设计的关键是学习资源、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师还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去构建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4.缺乏全方位整合的观念
  当前大多教师所认识的课程整合仅仅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应该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教学结构变革的主要标志是师生关系与师生地位作用的改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并不单纯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整合,深层次的整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师生互动等全方位的课程整合。
  
  三、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要做好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做好整合的基础——资源整合。资源整合应该是一种以优化教育资源为目标的组织形式。是教育者,特别是管理者通过对硬件资源的合理配置,网络资源的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培养开发以及课程资源的有机再构来实现组织形式的“优化整合”,这是课程整合的保障与基础。
  
  2.理顺整合的途径——过程整合。“过程整合”是指教育者与学习者以教与学为目的的具体操作形式。即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运用与学科课程的学习探究有机地融合在同一活动过程中,并在这一过程中达到对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同化”与“顺应”的目的。这是课程整合的主体,也是实现课程整合的途径。这一过程整合包括三个基本阶段:课前准备阶段、课堂实施阶段及课后拓展阶段。这三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分别是:
  课前准备阶段,以教师活动为主。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寻找切入点;浏览相关网站主页搜寻信息,捕捉结合点;整理主要信息,建立链接,搭建教学平台;检测网络安全性、交互性,进行网络文明公德教育。
  课堂实施阶段,强调师生互动。依据教学方案,进入学习;教师提出学习任务目标(包括必要的网络知识学习)及相应的学习方式(个别学习或小组学习);学生依据教师的导入问题,相对自主地决定学习方式,尝试性地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利用各种手段,展开生生讨论、师生讨论;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讲评、对共性认识予以总结、对个别问题给予关注。
  课后拓展阶段,以学生活动为主。大体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对网络知识的巩固应用;通过专题学习网站对课程知识的加深;通过应用网站等对课程知识进行拓宽;利用e-mail等方式与教师、同学甚至与其他网上学习者展开讨论。教师要做的主要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网站、网址、自己的e-mail地址,并对学生加强网络文明、网络安全及学习目的的教育。
  
  3.明确整合的目的——能力整合。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能力。现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课程整合”作为一种教与学的手段也概莫能外。“能力整合”指的是通过研究“资源整合”和“过程整合”的这种课程整合形式,更有效地借助日益发达的教育技术,培养既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又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不断学习的新世纪的学习者。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尽艰辛的过程,需要教育工作人员的全体努力和不懈追求。整合的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但以现代教育思想为精神的现代信息技术,必将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资源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变革作用。传统的教育理论、技术手段,根本不能满足信息社会对人类教育的深刻需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在开辟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这种整合的过程中必将引入和产生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与之相应的新的教学目标、方法及评价手段。我们不应当把现代信息技术仅仅作为学习的对象,而应当作为学习的指南和工具,要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其他文献
文章以软件工程为切入点,对编程价值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结合数据库所表现出特征,提出了对编程技术加以应用的科学策略,例如,确定存储模式,希望能够给人以帮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和富强起来,并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这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使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动力。    一、正确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代名词.而互联网时代下的数字出版物是传统纸质出版物顺应时代变化发展起来的产物,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当科学技术
一、多媒体教学  ——现代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    多媒体教学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它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等多种感觉刺激于一体,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的优化。    (一)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出行也越来越便捷,不需要再排队等候取票以及托运行李,通过自助行李托运系统即可完成值机操作.同时,自助行李托运系统的出现不但为民航业节省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失物招领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各种失物招领渠道都普遍存在信息量少、时效性差、失物流转速度慢、民众信任度低等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介绍
一、网络发展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rn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潜能,满足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合理需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械工程中十分常见,其与传统的技术相比,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降低成本,优化生产和运行的步骤,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实用性很强,能够
针对红外图像在嵌入式平台的目标识别要求,对小目标检测网络和红外场景下目标识别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3的小目标检测网络.通过将这种目标检测模型应用到红外
在薄膜技术中,薄膜厚度对薄膜的性质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它与薄膜的电磁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光学性能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使得薄膜厚度检测愈来愈受到重视。薄膜包衣技术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