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申报的课题《农村小学小班额背景下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方式的实践研究》已确定为武威市教育学科“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规划课题。接到通知我校积极组织教师开题研究,现将现阶段的研究总结如下:孟母三迁中,孟母为了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三次改变孟子的生活环境而帮助孟子成才。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否有效的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缺乏家长参与对学校教育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因此教师要指导家庭教育工作、通过适当的途径,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增进家长与教师的感情,切实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才能使家长成为学校的亲密战友,更能轻松、更有效地与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有目标且愉快的学习阶段。如何提高沟通效果,是沟通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教师与家长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共同努力:
一、转化角色
所谓的转化角色是指教师要做好“师者”与“朋友”角色转化,我们在课堂上,在班级管理上对学生来说我们是“师者”,但对于家长,我们是因为孩子牵连到一起的“朋友”,而非家长的“师者”。也就是说,做好这两者身份的转变是我们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前提,也是基础。但是,从目前的教师与家长的位置关系来看,大都与其相悖,很多教师在家长面前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经常是“你们家长应该怎么做”“你们家长必须怎么做”等等,这种说话的方式直接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拉开了,甚至还有一些教师直接对家长就是指责,这就导致很多家长的反感,当这种反感越来越深后,教师的权威在家长这里也开始失去,更不会有心思配合教师来进行管理工作。所以,要想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转变我们的角色,树立平等的意识是基础,也是前提,而且,一些家长本来与教师交谈的时候就会显得紧张,所以,做好角色的转化也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在具体的交流与沟通中应该怎样做呢?
比如:我们要将“命令”式的口吻改为“商量”的语气,如:“应该怎么做”改为“我们商量一下这样做可以不可以”等等,这样的话,一来家长可以感受到教师是为了孩子的发展与我商量,我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好,也拉近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二来家长也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对日后的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会聆听
所谓的聆听是主动去听,主动地去感受家长的态度,理解家长所表达的意思。而不是单一的、被动地听,也就是说,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聆听,要在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中听家长的诉求,学生在家长眼中的形象以及家长对相关事情的看法。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都是家长在听,很少给家长说话的机会,或者是只给家长“说”的机会,并不去理解家长的意思或者是所说的内容。
例如:某学生近期常常迟到,作为教师我们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全面了解为什么该生这段时间一直迟到,认真去聆听家长的解释。切记不能上来直接“问责”。所以,我们要耐心地去聆听,要从整个过程中分析家长对待学生迟到这件事的态度,还原事情的完整情况,这样才能在搞清楚状况下共同与家长制订出如何避免学生日后迟到的措施,才能提高自己的管理质量。
三、方法恰当
1.“简化”交流语言。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接触到的家长的文化水平各异,所以,在与家长沟通时,我们要注意语言的选择,尤其是与隔代沟通时,简单的说就是,一些学生是由奶奶、爷爷进行照顾的,如果我们在与其交流的时候说一些专业术语或者是名词,爷爷奶奶是理解不了,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所以,在进行交流时,我们选择的语言要恰当,该简化的时候简化,该专业的时候专业,这样才能确保与每位家长的沟通是有效的,否则,只会是增加自己的工作量。
2.“停下”也是一种方法。所谓的“停下”是指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有时候会因为观点的不同或者是所站的立场不同导致交流的过程气氛一度紧张,甚至我们在教学中常常遇到一些家长到办公室直接就是气冲冲地来质问,这时我们不妨先平稳一下家长的情绪,要抓住时机将对话停下来,让彼此都静下来重新看待这件事。
3.“技巧”很重要。沟通技巧可以说是影响沟通成败的关键影响因素,一个会说话的教师会受到家長和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尤其是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技巧。对于家长,谁都不喜欢从他人嘴里听到批评自己孩子的语言,这里的“他人”是包括“教师”的,这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特点,我的孩子我怎么说、怎么骂甚至打都无所谓,但不愿意让他人进行一点点批评,所以,如果一个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在与家长交流、沟通时,直接说:“你的孩子不对”“你的孩子不行”等等,这不仅让家长反感,也让家长无所适从,沟通自然是低效的。所以,我们要避免这样直接批评孩子,要通过间接的方法,如:先去肯定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然后再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并与家长一起商量对策来帮助学生进行改正,这样的沟通效果要比简单直白的告诉家长孩子的过错效果要好得多。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技巧,要以诚心带人,要让每位家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我们的用心,进而真正体现出管理的艺术。
总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
注:本文系武威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小班额背景下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方式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WW[2015]GH061。
作者简介:孔繁兴,男,藏族,2002年8月参加工作,二级教师。2013年12月主持申报的县级课题《小班化学生家长沟通方式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结题编号为61号。2015年4月主持申报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小班额背景下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方式的实践研究》已立项,课题立项号:WW[2015]GH061,现已进入结题阶段。
编辑 冯志强
一、转化角色
所谓的转化角色是指教师要做好“师者”与“朋友”角色转化,我们在课堂上,在班级管理上对学生来说我们是“师者”,但对于家长,我们是因为孩子牵连到一起的“朋友”,而非家长的“师者”。也就是说,做好这两者身份的转变是我们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前提,也是基础。但是,从目前的教师与家长的位置关系来看,大都与其相悖,很多教师在家长面前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经常是“你们家长应该怎么做”“你们家长必须怎么做”等等,这种说话的方式直接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拉开了,甚至还有一些教师直接对家长就是指责,这就导致很多家长的反感,当这种反感越来越深后,教师的权威在家长这里也开始失去,更不会有心思配合教师来进行管理工作。所以,要想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转变我们的角色,树立平等的意识是基础,也是前提,而且,一些家长本来与教师交谈的时候就会显得紧张,所以,做好角色的转化也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在具体的交流与沟通中应该怎样做呢?
比如:我们要将“命令”式的口吻改为“商量”的语气,如:“应该怎么做”改为“我们商量一下这样做可以不可以”等等,这样的话,一来家长可以感受到教师是为了孩子的发展与我商量,我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好,也拉近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二来家长也愿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对日后的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会聆听
所谓的聆听是主动去听,主动地去感受家长的态度,理解家长所表达的意思。而不是单一的、被动地听,也就是说,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聆听,要在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中听家长的诉求,学生在家长眼中的形象以及家长对相关事情的看法。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都是家长在听,很少给家长说话的机会,或者是只给家长“说”的机会,并不去理解家长的意思或者是所说的内容。
例如:某学生近期常常迟到,作为教师我们要与家长进行沟通,全面了解为什么该生这段时间一直迟到,认真去聆听家长的解释。切记不能上来直接“问责”。所以,我们要耐心地去聆听,要从整个过程中分析家长对待学生迟到这件事的态度,还原事情的完整情况,这样才能在搞清楚状况下共同与家长制订出如何避免学生日后迟到的措施,才能提高自己的管理质量。
三、方法恰当
1.“简化”交流语言。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接触到的家长的文化水平各异,所以,在与家长沟通时,我们要注意语言的选择,尤其是与隔代沟通时,简单的说就是,一些学生是由奶奶、爷爷进行照顾的,如果我们在与其交流的时候说一些专业术语或者是名词,爷爷奶奶是理解不了,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所以,在进行交流时,我们选择的语言要恰当,该简化的时候简化,该专业的时候专业,这样才能确保与每位家长的沟通是有效的,否则,只会是增加自己的工作量。
2.“停下”也是一种方法。所谓的“停下”是指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有时候会因为观点的不同或者是所站的立场不同导致交流的过程气氛一度紧张,甚至我们在教学中常常遇到一些家长到办公室直接就是气冲冲地来质问,这时我们不妨先平稳一下家长的情绪,要抓住时机将对话停下来,让彼此都静下来重新看待这件事。
3.“技巧”很重要。沟通技巧可以说是影响沟通成败的关键影响因素,一个会说话的教师会受到家長和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尤其是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技巧。对于家长,谁都不喜欢从他人嘴里听到批评自己孩子的语言,这里的“他人”是包括“教师”的,这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特点,我的孩子我怎么说、怎么骂甚至打都无所谓,但不愿意让他人进行一点点批评,所以,如果一个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在与家长交流、沟通时,直接说:“你的孩子不对”“你的孩子不行”等等,这不仅让家长反感,也让家长无所适从,沟通自然是低效的。所以,我们要避免这样直接批评孩子,要通过间接的方法,如:先去肯定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然后再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来,并与家长一起商量对策来帮助学生进行改正,这样的沟通效果要比简单直白的告诉家长孩子的过错效果要好得多。总之,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技巧,要以诚心带人,要让每位家长、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我们的用心,进而真正体现出管理的艺术。
总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
注:本文系武威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小班额背景下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方式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WW[2015]GH061。
作者简介:孔繁兴,男,藏族,2002年8月参加工作,二级教师。2013年12月主持申报的县级课题《小班化学生家长沟通方式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结题编号为61号。2015年4月主持申报的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小班额背景下教师与学生家长沟通方式的实践研究》已立项,课题立项号:WW[2015]GH061,现已进入结题阶段。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