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羽,字丹丘,一字仪卿,福建绍武人,自号沧浪逋客。生卒年不详。严羽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的诗学理论大家,他的《沧浪诗话》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诗话著作。此书中的系统性的理论主张,尤其是提倡以禅喻诗,强调“别才”、“别趣”,以“妙悟”和 “兴趣”为中心,师法盛唐的诗学思想,曾对元明清的诗歌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不仅如此,严羽的这些诗论又东传到近邻的朝鲜,为当时被性理学所困扰的朝鲜中期诗诗坛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当时,对中国的诗学理饶有兴趣的朝鲜文人们从严羽的诗论中吸取精华,精心雕琢,为推动李朝中期的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
诗话,是东方独具特色的一种诗论载体。自从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在1072年问世以来,诗话就以闲谈性、随笔性、轻松活泼,又富于弹性的特点而逐渐成为了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的一种主要样式。在数目繁多的诗话中,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其中的佼佼者。此作品结构严谨、立论新颖,构成了完整而鲜明的诗歌理论体系。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严羽的 “别才”、“别趣”、“妙悟”等重要学说最为朝鲜中期的说诗者所称道,并融入到他们的诗歌批评理论之中。可以说,以许筠为代表的李朝中期的诗学理论主要是在严沧浪的影响下建起来的。许筠(1569-1618),字端甫,号娇山,是朝鲜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著有小说
《洪吉童传》,诗文集《惺所覆瓿稿》、诗歌评论集《惺所诗话》等。他在《惺所覆瓿稿》中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有别才,非关书也。唯其于弄天机、夺玄造之际,神逸响亮。格越思渊为最上。
关于“别材”说,国内学者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将“材”理解为“材料”、对象、题材。“别材”即指诗歌创作要有特别的材料。二、把“材”视为“才”,认为诗歌创作要有特别的才能。笔者认为,后一种说法比较切合严羽的本意。就是说,诗歌创作不能只靠书本学问,而需要诗人有不同于学者的一种特殊才能。学者不一定都能成为伟大的诗人,而诗人也未必都成为优秀的学者。严羽在
《沧浪诗话》中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说孟浩然“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因为孟浩然的学问不如韩愈,但他作为诗人的特有的才能却超过了韩愈,所以孟浩然的诗超过了韩愈。
严羽在提出“别才”说的同时,又提到了“别趣”说。他认为“理”不能构成诗,诗歌具有与一般说理或议论文章不同的审美趣味。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曾说;“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这里所说的词、理、意兴的关系,实质上是语言、思想、形象的关系。“意兴”即是“别趣”的所在,是感情激荡时出现的现象,是指诗歌审美意象所具有的感发人的情志,激起人的审美趣味的特征。
和严羽不同,许筠把诗的本质说“别趣”放在“别才”之前,是为了更加突出诗歌的情感和审美意象。他认为文学创作应该以形象塑造为中心,以抒发感情为目的,不能因“理”而抹杀了诗歌的缘情本质。因此许筠对宋代“涉理路”、“落言荃”的诗风,感到深恶痛绝。
(二)
韩国学者们认为“考察严羽对许筠及李啐光诗论的影响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上所述,严羽的“别才”、“别趣”说确实对以许筠为首的李朝中期的文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严羽诗论中的“妙悟”、“入神”等重要学说有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创作经验和灵感。可贵的是,这些文人们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严羽的“妙悟”、“入神”等诗歌理论,提出了著名的“天机”说。
众所周知,以禅喻诗在宋代成了一种时代风气,而它的最高成就是严羽提出的“妙悟”说。严羽感觉以禅喻诗最能说明诗的特点,因此从根本上说,他是为了论诗才说禅,而不是论禅而说诗。那么,什么是“秒悟”呢?严羽是通过禅宗引出诗歌中的“秒悟”说的。在他看来,诗家的秒悟是高于一切的心理活动,诗人必须体会到创作过程中的这种美妙的精神感受,所以他说;”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诗人要以把握诗歌的美学特征作为自己最主要的目的,善于熟练驾驭各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故自然还要以秒悟为”当行”、为“本色”。严羽讲秒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学习和创作。就是说,学习鉴赏前人的诗歌作品时要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也要悟。诗歌的真谛是通过深入的体会和反复琢磨的过程中悟出来的。那么,在获得“秒悟”的能力后在诗歌创作中又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呢?那就是“入神”。严羽说:诗之极致有一,日:“‘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寡也。
严羽所讲的“入神”是作为诗歌的极致提出来的,通过秒悟的能力,最后要达到这个最高的目标;“入神”。实际上他所说的“入神”,就是精妙到不可言传。
在许筠对李荇诗的高度赞扬中可以窥见,他对“入神”的诗是非常推崇的。许筠认为,这些达到入神极致的诗歌在创造过程中,大都经过了诗人的高度想象和深刻思考,是诗人精心秒悟的结晶,具有某种类似于人神冥契合一的审美功能,因此是美的、极致的。
对灵感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文学艺术理论中的重要课题。许筠也足以到了这一点,他说:“诗……唯其于弄天机、夺玄造之际,神逸响亮,格越思渊为最上。”许筠意识到了诗歌创作时,受“天机”、“神”左右的这一现象。创作时的“神逸响亮”、《格越思渊》的状态就是“秒悟”之时灵感到来之际。秒悟是诗人的内心世界天道机密以直觉的方式感应的结果,也是优秀诗歌作品产生的条件之一。因而许筠特别强调要“弄天机”、 “夺玄造”。可见,许筠是尤其推崇源于“天机”的秒悟,这和严羽的诗论是有区别的。许筠所说的天机、玄造,并不是表现禅学思想的术语,而是道家术语,即用道家术语展开了不局限于“理”而肯定感情的创造性活动的新诗论,许筠的独创之处在于此。
(三)
李朝中期的诗歌理论是以“别才”、“别趣”、“天机”和“入神”为核心扩展起来的,它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在创作原则上,要坚持“神与机合,应律成章”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天机”与“入神”的密切关系。其次,在诗歌内容上,李朝中期诗论反对仅载儒家之“道”的道统观念。许筠主张,黄老诸子百家皆为道,从而阔宽了道的表现内容,超越了朱子学文艺观的善恶伦理层次。第三,在表现手法上,李朝中期的诗论家们尤其崇尚自然、含蓄的表现手法,主张“文贵自然,不假人巧”。李啐光说:“诗以含蓄天成为上,雕镂险怪为下。”徐居正也在“东人诗话”中日:“诗贵含蓄不露”。含蓄深远不既不理想,理在情景之中,言超意象之外,正如言语所说的那样,诗达到“翎羊挂角,无迹可求”,“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的境界,才是最好的作品。
谈到李朝中期的诗歌理论,自然要提到严羽。严羽的诗论就像黑夜中的一盏油光灯,指示里李朝诗学理论发展的前进道路,尤其是他的诗论“指点”了李朝中期文人的思维模式,使他们能够从“文以载道”的传统诗歌理论中摆脱出来。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从严羽的诗论中吸取营养,并结合朝鲜诗歌题材的创作实际,推陈出新,点铁成金,为建立具有朝鲜民族特色的诗学体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
诗话,是东方独具特色的一种诗论载体。自从北宋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在1072年问世以来,诗话就以闲谈性、随笔性、轻松活泼,又富于弹性的特点而逐渐成为了古代诗歌理论批评的一种主要样式。在数目繁多的诗话中,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其中的佼佼者。此作品结构严谨、立论新颖,构成了完整而鲜明的诗歌理论体系。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严羽的 “别才”、“别趣”、“妙悟”等重要学说最为朝鲜中期的说诗者所称道,并融入到他们的诗歌批评理论之中。可以说,以许筠为代表的李朝中期的诗学理论主要是在严沧浪的影响下建起来的。许筠(1569-1618),字端甫,号娇山,是朝鲜著名的小说家和诗人。著有小说
《洪吉童传》,诗文集《惺所覆瓿稿》、诗歌评论集《惺所诗话》等。他在《惺所覆瓿稿》中说。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有别才,非关书也。唯其于弄天机、夺玄造之际,神逸响亮。格越思渊为最上。
关于“别材”说,国内学者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将“材”理解为“材料”、对象、题材。“别材”即指诗歌创作要有特别的材料。二、把“材”视为“才”,认为诗歌创作要有特别的才能。笔者认为,后一种说法比较切合严羽的本意。就是说,诗歌创作不能只靠书本学问,而需要诗人有不同于学者的一种特殊才能。学者不一定都能成为伟大的诗人,而诗人也未必都成为优秀的学者。严羽在
《沧浪诗话》中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说孟浩然“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因为孟浩然的学问不如韩愈,但他作为诗人的特有的才能却超过了韩愈,所以孟浩然的诗超过了韩愈。
严羽在提出“别才”说的同时,又提到了“别趣”说。他认为“理”不能构成诗,诗歌具有与一般说理或议论文章不同的审美趣味。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曾说;“诗有词理意兴。南朝人尚词而病于理,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汉魏之诗,词理意兴,无迹可求。”这里所说的词、理、意兴的关系,实质上是语言、思想、形象的关系。“意兴”即是“别趣”的所在,是感情激荡时出现的现象,是指诗歌审美意象所具有的感发人的情志,激起人的审美趣味的特征。
和严羽不同,许筠把诗的本质说“别趣”放在“别才”之前,是为了更加突出诗歌的情感和审美意象。他认为文学创作应该以形象塑造为中心,以抒发感情为目的,不能因“理”而抹杀了诗歌的缘情本质。因此许筠对宋代“涉理路”、“落言荃”的诗风,感到深恶痛绝。
(二)
韩国学者们认为“考察严羽对许筠及李啐光诗论的影响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上所述,严羽的“别才”、“别趣”说确实对以许筠为首的李朝中期的文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严羽诗论中的“妙悟”、“入神”等重要学说有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创作经验和灵感。可贵的是,这些文人们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严羽的“妙悟”、“入神”等诗歌理论,提出了著名的“天机”说。
众所周知,以禅喻诗在宋代成了一种时代风气,而它的最高成就是严羽提出的“妙悟”说。严羽感觉以禅喻诗最能说明诗的特点,因此从根本上说,他是为了论诗才说禅,而不是论禅而说诗。那么,什么是“秒悟”呢?严羽是通过禅宗引出诗歌中的“秒悟”说的。在他看来,诗家的秒悟是高于一切的心理活动,诗人必须体会到创作过程中的这种美妙的精神感受,所以他说;”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诗人要以把握诗歌的美学特征作为自己最主要的目的,善于熟练驾驭各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故自然还要以秒悟为”当行”、为“本色”。严羽讲秒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学习和创作。就是说,学习鉴赏前人的诗歌作品时要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也要悟。诗歌的真谛是通过深入的体会和反复琢磨的过程中悟出来的。那么,在获得“秒悟”的能力后在诗歌创作中又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呢?那就是“入神”。严羽说:诗之极致有一,日:“‘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惟李、杜得之。他人得之寡也。
严羽所讲的“入神”是作为诗歌的极致提出来的,通过秒悟的能力,最后要达到这个最高的目标;“入神”。实际上他所说的“入神”,就是精妙到不可言传。
在许筠对李荇诗的高度赞扬中可以窥见,他对“入神”的诗是非常推崇的。许筠认为,这些达到入神极致的诗歌在创造过程中,大都经过了诗人的高度想象和深刻思考,是诗人精心秒悟的结晶,具有某种类似于人神冥契合一的审美功能,因此是美的、极致的。
对灵感问题的研究一直是文学艺术理论中的重要课题。许筠也足以到了这一点,他说:“诗……唯其于弄天机、夺玄造之际,神逸响亮,格越思渊为最上。”许筠意识到了诗歌创作时,受“天机”、“神”左右的这一现象。创作时的“神逸响亮”、《格越思渊》的状态就是“秒悟”之时灵感到来之际。秒悟是诗人的内心世界天道机密以直觉的方式感应的结果,也是优秀诗歌作品产生的条件之一。因而许筠特别强调要“弄天机”、 “夺玄造”。可见,许筠是尤其推崇源于“天机”的秒悟,这和严羽的诗论是有区别的。许筠所说的天机、玄造,并不是表现禅学思想的术语,而是道家术语,即用道家术语展开了不局限于“理”而肯定感情的创造性活动的新诗论,许筠的独创之处在于此。
(三)
李朝中期的诗歌理论是以“别才”、“别趣”、“天机”和“入神”为核心扩展起来的,它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在创作原则上,要坚持“神与机合,应律成章”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天机”与“入神”的密切关系。其次,在诗歌内容上,李朝中期诗论反对仅载儒家之“道”的道统观念。许筠主张,黄老诸子百家皆为道,从而阔宽了道的表现内容,超越了朱子学文艺观的善恶伦理层次。第三,在表现手法上,李朝中期的诗论家们尤其崇尚自然、含蓄的表现手法,主张“文贵自然,不假人巧”。李啐光说:“诗以含蓄天成为上,雕镂险怪为下。”徐居正也在“东人诗话”中日:“诗贵含蓄不露”。含蓄深远不既不理想,理在情景之中,言超意象之外,正如言语所说的那样,诗达到“翎羊挂角,无迹可求”,“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的境界,才是最好的作品。
谈到李朝中期的诗歌理论,自然要提到严羽。严羽的诗论就像黑夜中的一盏油光灯,指示里李朝诗学理论发展的前进道路,尤其是他的诗论“指点”了李朝中期文人的思维模式,使他们能够从“文以载道”的传统诗歌理论中摆脱出来。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从严羽的诗论中吸取营养,并结合朝鲜诗歌题材的创作实际,推陈出新,点铁成金,为建立具有朝鲜民族特色的诗学体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