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愈后影响。 方法 选取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用临床路径模式对实验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分别比较其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尿潴留、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9±1.5)d、(20.4±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临床护理模式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加速患者康复进程。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4-153-04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的综合模式[1],属临床路径工作范畴。CNP将患者的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护理计划综合而成[2]。进一步指导护理人员判断患者预后,当患者因病情发生变化,影响其预后时,护理人员可以在护理路径上进行识别,同时标记这一变化,并马上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消除髋关节疼痛、修复关节功能、促进行走能力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已成为骨科解决髋关节疾患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同时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本研究选择在大埔县人民医院行施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
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大埔县人民医院行施行髂关节置换术病患,病例入选标准:患者首次进行髋关节置换术,且意识清醒(排除精神疾患、老年痴呆),能独立或与家属共同完成护理指导计划及措施,无其他组织器官合并症。本次入选病例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8~78岁,平均(55±6)岁,分别将男患者与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男19例,女11例,两组的年龄、疾病构成、手术固定方式和体质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同时也包括饮食起居及日常活动的各注意事项。实验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要求,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计划,并按照计划严格执行,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制作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以时间安排为横轴,以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活动、健康情况、饮食起居等为纵轴,展开针对性护理,并作好记录。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制订计划:患者入院后,由护士长、管床护士共同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计划,根据入院评估,让患者与家属一同参与,对患者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2)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顾虑:①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②请同室病友讲述亲身感受,使患者在心理上有充分准备,积极配合手术;③介绍医院的技术力量及先进设备,在治疗、护理方面累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经接治的患者,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④通过家属鼓励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术前准备:①告知患者术前常规检查的必要性;②加强生活习惯训练,适应床上大、小便;③术前教会患者使用双拐并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④实行术前1d备皮,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和无菌包扎。(4)抗生素的应用:遵医嘱在术前2h静脉输入广谱抗生素,促使机体达到有效浓度,从而控制感染的发生。
1.2.2 术后护理 (1)体位护理: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两腿间夹一软枕,避免患侧卧位,以防发生髋关节脱位。(2)疼痛:为减轻患者术后72h较为剧烈的疼痛,使用止痛药或PVC止痛泵,保证患者充分休息。(3)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及量,如有异常马上告知医生及时处理。(4)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导患者下肢肌肉等张、等长收缩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5)做好预防褥疮、泌尿系统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基础护理工作。(6)饮食护理:强调术后禁食6h,清醒后方可流质饮食,1~2d后可半流质饮食;5d后可普通饮食。
1.2.3 康复训练 (1)下肢功能锻炼:①麻醉效果消失后,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踝泵功能运动;②术后第2日,指导患者行屈膝功能锻炼;③术后第3日即可开始直腿抬高训练。根据患者改善情况,逐渐增加次数,屈髋不能超过90°。(2)离床活动:生物型全髋术后6~8周患肢可逐步负重,骨水泥型假体术后数小时即可下地负重,但医护人员应陪同指导。站稳后借助双拐行走,避免摔跤。
1.2.4 出院指导 (1)出院后要求继续下肢功能锻炼。(2)叮嘱患者避免盘腿、交叉腿,避免使用蹲厕,屈髋严禁小于90°。(3)术后牢记体内有人工关节,如需牙科治疗时应告知医生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并3~6个月定期复查。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尿潴留、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显著低于对照组(x2=4.04,P<0.05),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5.19,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29.84,P<0.05)。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选择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即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康复训练、出院指导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模式,通过为患者提供预见性、目的性服务,可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处置,规范诊疗流程,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创造条件,加快疾病康复过程,保障医院及社会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4]。
3.1 临床路径有效控制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
在研究中发现,临床路径具有较为严格的时间安排和工作程序,贯穿于患者从入院至出院的每个环节[5-7],临床路径可以使患者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各项治疗、检查及护理,大大减少了术前的等待时间,对无用的住院时间进行了控制,在节约医疗资源的同时,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得到了减轻。
3.2 临床路径规范了护理服务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使护理人员对所要做的工作一目了然,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逐项落实。护理工作流程清晰,克服了以往护理工作的盲从性、随机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低年资、经验不足的护士,在路径表的引导下能在短期内掌握护理规范,避免处置不当,防止错误发生[8]。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临床路径进行全程序的质量控制,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通过对患者展开临床路径的护理,定时的对实验组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生理准备、康复训练、术后康复训练等,这样有利于患者早日下床活动,使术后的卧床时间明显得到缩短,同时还采取了适当的药物护理措施[9]。结果表明,采取临床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减少便秘、尿潴留、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各种并发症。
3.3 临床路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与患者缺乏沟通是常见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加强沟通也是常常被护理人员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由此可引发工作失误。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生理状态,经常向患者讲解与疾病有关的问题与内容,由过去的被动沟通变为主动沟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了患者满意度[10]。
在护理实际工作中,临床护理路径严格执行护理程序,经治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每一环节紧扣相接,大大地保证了患者的治疗安全。科主任、护长定期组织对科室临床路径实施进行评估与分析,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措施,同时,对完成工作比较出色的个人在福利、发展等方面给予政策上倾斜,在实施中逐步完善相关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有效的治疗模式,是根据患者而进行设计的,其医疗表现更为合理、人性化,体现了医院“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11-13]。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实现护理的程序化、规范化、流程化、合理化,让主要的病种都可以依照特定的流程进行具体化的护理,可以对有关的护理行为进行规范、干预和控制,减少了医疗护理工作的随意性,有效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医疗成本,还可以使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表现的更为专业,使医疗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的心理,使护理服务的品质不断得到提高,进一步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工作效率[14]。看到患者得到了最佳的护理康复出院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肯定,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有了重新的审视和定位,职业价值的体现和成就感油然而生[15]。
大埔县属贫困山区县,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将进一步规范医院诊疗行为,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改革与完善,认真贯彻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将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又控制基本医疗费用,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保障山区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真正享受到国家新医改带来的实惠[16]。
[参考文献]
[1] 单春剑,李培培,夏家爱.临床护理路径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07-4808.
[2] 王艳丽.临床护理路径的特点及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42-43.
[3] 覃金兰,农仙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4):369-370.
[4] 吴瑞丽.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9):2158-2159.
[5] 王文阁.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中健康教育的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0(17):4069-4070.
[6] 罗晓梅,张映芬,陈尔.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0,23(33):3032-3033.
[7] 杜桂珍,刘雁,张劼,等.临床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7(9):40-42.
[8] 周琪,徐帅丽.临床路径在输液室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0):120-121.
[9] 张晓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0例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6(9):115-116.
[10] 陈晓春,刘志娟.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4):30-31.
[11] 霍秀杰,齐立慧.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临床护理,2013,11(15):704-705.
[12] 郭放,赵丽茹,刘欣敏,等.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护理服务模式的改进与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7):1493-1494.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13] 冯清辉,李宝云.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华临床医护月刊,2011,8(10):9-10.
[14] 汤先萍,周莹,祖茂衡,等.临床护理路径在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9,22(27):2474-2476.
[15] 谢凤兰,林芳宇,余娟,等.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1-5.
[16] 金江.新医改启动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流向情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5):22-24.
(收稿日期:2014-05-06)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髋关节;置换术;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14-153-04
临床护理路径(CNP)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的综合模式[1],属临床路径工作范畴。CNP将患者的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健康教育、出院计划等护理计划综合而成[2]。进一步指导护理人员判断患者预后,当患者因病情发生变化,影响其预后时,护理人员可以在护理路径上进行识别,同时标记这一变化,并马上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消除髋关节疼痛、修复关节功能、促进行走能力等方面具有优越性,已成为骨科解决髋关节疾患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同时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本研究选择在大埔县人民医院行施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
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大埔县人民医院行施行髂关节置换术病患,病例入选标准:患者首次进行髋关节置换术,且意识清醒(排除精神疾患、老年痴呆),能独立或与家属共同完成护理指导计划及措施,无其他组织器官合并症。本次入选病例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8~78岁,平均(55±6)岁,分别将男患者与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男19例,女11例,两组的年龄、疾病构成、手术固定方式和体质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同时也包括饮食起居及日常活动的各注意事项。实验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的要求,制定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计划,并按照计划严格执行,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制作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以时间安排为横轴,以患者术后功能康复、活动、健康情况、饮食起居等为纵轴,展开针对性护理,并作好记录。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术前护理 (1)制订计划:患者入院后,由护士长、管床护士共同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计划,根据入院评估,让患者与家属一同参与,对患者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2)加强心理护理,消除患者顾虑:①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手术的必要性;②请同室病友讲述亲身感受,使患者在心理上有充分准备,积极配合手术;③介绍医院的技术力量及先进设备,在治疗、护理方面累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经接治的患者,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④通过家属鼓励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3)术前准备:①告知患者术前常规检查的必要性;②加强生活习惯训练,适应床上大、小便;③术前教会患者使用双拐并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④实行术前1d备皮,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和无菌包扎。(4)抗生素的应用:遵医嘱在术前2h静脉输入广谱抗生素,促使机体达到有效浓度,从而控制感染的发生。
1.2.2 术后护理 (1)体位护理: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两腿间夹一软枕,避免患侧卧位,以防发生髋关节脱位。(2)疼痛:为减轻患者术后72h较为剧烈的疼痛,使用止痛药或PVC止痛泵,保证患者充分休息。(3)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及量,如有异常马上告知医生及时处理。(4)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导患者下肢肌肉等张、等长收缩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5)做好预防褥疮、泌尿系统感染、坠积性肺炎等基础护理工作。(6)饮食护理:强调术后禁食6h,清醒后方可流质饮食,1~2d后可半流质饮食;5d后可普通饮食。
1.2.3 康复训练 (1)下肢功能锻炼:①麻醉效果消失后,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行踝泵功能运动;②术后第2日,指导患者行屈膝功能锻炼;③术后第3日即可开始直腿抬高训练。根据患者改善情况,逐渐增加次数,屈髋不能超过90°。(2)离床活动:生物型全髋术后6~8周患肢可逐步负重,骨水泥型假体术后数小时即可下地负重,但医护人员应陪同指导。站稳后借助双拐行走,避免摔跤。
1.2.4 出院指导 (1)出院后要求继续下肢功能锻炼。(2)叮嘱患者避免盘腿、交叉腿,避免使用蹲厕,屈髋严禁小于90°。(3)术后牢记体内有人工关节,如需牙科治疗时应告知医生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并3~6个月定期复查。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便秘、尿潴留、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显著低于对照组(x2=4.04,P<0.05),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5.19,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29.84,P<0.05)。见表1。
3 讨论 本次研究选择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即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康复训练、出院指导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模式,通过为患者提供预见性、目的性服务,可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处置,规范诊疗流程,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创造条件,加快疾病康复过程,保障医院及社会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4]。
3.1 临床路径有效控制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
在研究中发现,临床路径具有较为严格的时间安排和工作程序,贯穿于患者从入院至出院的每个环节[5-7],临床路径可以使患者在有限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各项治疗、检查及护理,大大减少了术前的等待时间,对无用的住院时间进行了控制,在节约医疗资源的同时,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得到了减轻。
3.2 临床路径规范了护理服务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使护理人员对所要做的工作一目了然,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何时做,逐项落实。护理工作流程清晰,克服了以往护理工作的盲从性、随机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低年资、经验不足的护士,在路径表的引导下能在短期内掌握护理规范,避免处置不当,防止错误发生[8]。护理管理者可以通过临床路径进行全程序的质量控制,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通过对患者展开临床路径的护理,定时的对实验组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生理准备、康复训练、术后康复训练等,这样有利于患者早日下床活动,使术后的卧床时间明显得到缩短,同时还采取了适当的药物护理措施[9]。结果表明,采取临床路径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减少便秘、尿潴留、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各种并发症。
3.3 临床路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与患者缺乏沟通是常见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加强沟通也是常常被护理人员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由此可引发工作失误。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生理状态,经常向患者讲解与疾病有关的问题与内容,由过去的被动沟通变为主动沟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了患者满意度[10]。
在护理实际工作中,临床护理路径严格执行护理程序,经治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每一环节紧扣相接,大大地保证了患者的治疗安全。科主任、护长定期组织对科室临床路径实施进行评估与分析,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措施,同时,对完成工作比较出色的个人在福利、发展等方面给予政策上倾斜,在实施中逐步完善相关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先进有效的治疗模式,是根据患者而进行设计的,其医疗表现更为合理、人性化,体现了医院“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此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11-13]。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实现护理的程序化、规范化、流程化、合理化,让主要的病种都可以依照特定的流程进行具体化的护理,可以对有关的护理行为进行规范、干预和控制,减少了医疗护理工作的随意性,有效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医疗成本,还可以使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表现的更为专业,使医疗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的心理,使护理服务的品质不断得到提高,进一步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工作效率[14]。看到患者得到了最佳的护理康复出院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肯定,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有了重新的审视和定位,职业价值的体现和成就感油然而生[15]。
大埔县属贫困山区县,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将进一步规范医院诊疗行为,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改革与完善,认真贯彻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将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又控制基本医疗费用,切实减轻群众负担,保障山区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真正享受到国家新医改带来的实惠[16]。
[参考文献]
[1] 单春剑,李培培,夏家爱.临床护理路径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807-4808.
[2] 王艳丽.临床护理路径的特点及作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42-43.
[3] 覃金兰,农仙送.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4):369-370.
[4] 吴瑞丽.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9):2158-2159.
[5] 王文阁.临床护理路径在髋关节置换围术期中健康教育的评价[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0(17):4069-4070.
[6] 罗晓梅,张映芬,陈尔.个性化健康教育对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0,23(33):3032-3033.
[7] 杜桂珍,刘雁,张劼,等.临床路径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7(9):40-42.
[8] 周琪,徐帅丽.临床路径在输液室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0):120-121.
[9] 张晓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50例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6(9):115-116.
[10] 陈晓春,刘志娟.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4):30-31.
[11] 霍秀杰,齐立慧.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临床护理,2013,11(15):704-705.
[12] 郭放,赵丽茹,刘欣敏,等.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护理服务模式的改进与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7):1493-1494.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13] 冯清辉,李宝云.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华临床医护月刊,2011,8(10):9-10.
[14] 汤先萍,周莹,祖茂衡,等.临床护理路径在介入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9,22(27):2474-2476.
[15] 谢凤兰,林芳宇,余娟,等.出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2):1-5.
[16] 金江.新医改启动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流向情况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5):22-24.
(收稿日期:201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