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境电商新政出台一个多月来,与之相关的争议一直不断。
5月23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八十三期“经济每月谈”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秘书长仲泽宇,河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李忠榜,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就跨境电商的发展与监管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跨境电商为什么是未来国际贸易趋势?
陈文玲:从最初的C2C,到现在跨境电商把国际上零散的个人购物,通过平台的管理、积聚和政府管理流程的再造,变成一种客户的市场集成,建立起一个专门的窗口和快速通关体系,日益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国际贸易流。
这种变化意义重大,或影响未来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权。实际上,e国际贸易,不是单纯的电子商务,也不是电子商务跨境变成了新的形态,而是通过“互联网 ”,通过政府的改革和流程再造,以及政府和企业采取PPP模式建立的跨境电子商务的新平台和平台上流程的再造,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贸易形式。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表示,当超过95%的潜在客户生活在美国的国境之外,不能让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书写全球经济规则,可以看到美国已直接将矛头对准中国。他认为不能让中国掌握未来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权。
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大贸易体,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些潜在客户不容小觑,中国现在已在五个地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工作。
相比于美国的TPP、TTIP战略,跨境电商则是运用集体智慧和企业的创造,用“互联网 ”这一革命性的技术手段做支撑,打开了国际贸易的另一扇窗户。美国可以把不同的国家纳入到TPP、TTIP,但是不能把全世界消费者纳入其中,全世界消费者的选择是市场的选择,是出自于个人需求偏好的选择,而不是哪个国家可以改变的。因此新一轮跨境电子商务B2C,目标就是若干个消费者的市场结合,变成一种贸易的流量,不会受到TPP、TTIP等标准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跨境电子商务新平台,能够把若干个消费者集成为一种贸易流量就是一种伟大的创造。当前来看,全球经济已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特别是贸易的增长速度更低、降的速度更快。谁能率先走出来,不受各种“T”的影响,不受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关键就在于,能否抓住未来世界市场中的潜在的客户,把全球分散的消费需求变成一种市场集成。
李忠榜:当前,世界主要贸易国家都把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本国的发展战略。跨境电子商务涉及到国家的竞争力、国家经济安全、国家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正在逐步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地位的一个重要业态。世界各大贸易大国和强国都是把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国家战略,出台各样的政策予以扶持。美国在去年发布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十年规划,明确指出要在2025年使得跨境电子商务的规模达到整个国际贸易的70%。欧盟、日本也都相继作出了这样的规划。而按照惯例,崇尚自由经济的国家很少对经济业态作出规划。
中国也把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务院去年专门发布了《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也明确了后面的五年时间,2016-2020年每年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要在30%以上。按照这样的速度推算,2025年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占国际贸易的比重也应该是70%以上。
国际机构发布2015年全球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显示,当前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已经在电子商务的竞争力当中排前五名。这家机构同时预测,在2015-2018年,全球的跨境电子商务将会按照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并专门指出中国所制定的30%的计划是能够实现的。
更重要的是,跨境电子商务跨越了时间的局限性,给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提供了机会。互联网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的特征体现在跨境电子商务上,会使得跨境电子商务能够跨越时空的局限,使得像河南这样的内陆地区和沿海的发达地区在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站到了同一起跑线。同时,这种去中心化的特征在跨境电子商务当中又体现为贸易主体多样性,以前做国际贸易的大多是高大上的进出口企业,现在可以想象一下,即使是中小企业,甚至是个人都可以从事国际贸易,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你有这个意愿都可以从事跨境电子商务所体现出来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便捷化揭开了国际贸易神秘的面纱。
王健:互联网时代,整个商业或者市场都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或者剧烈振动,由于互联网这种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变化如同发生了一场地震、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急剧发生变化,生态发生变化之后可能就会有一些物种被自然淘汰,有些物种就要去改进,这个过程当中生态环境的变化会产生新的物种。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是一个第三方的市场,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新物种、新商业形态,这个商业形态实际上在市场经济当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是我们讲的所谓生态的变化。生态的变化带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创业模式的创新意味着未来市场的规则肯定要进行重塑,意味着规则的变化。
理论上来讲,跨境电商的发展也促进了全球普惠贸易时代的到来。由于跨境电子商务,或者说由于这种平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带来了很多原来世界上在国际贸易当中不太容易能够参与国际贸易弱小的主体比如中小企业,甚至于个人也能够参与到国际贸易当中。而以往国际贸易都是跨国公司主导,因为贸易的流程非常复杂,只有那些大公司才能做到合规。现在有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有了跨境电商的平台,实际上就把整个贸易的流程变得很简单、明了,也很容易操作。
中国如何应对贸易变革?
陈文玲:新一轮国际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集中在了贸易规则的制定和现代流通能力上,我们的短板在哪?
中国制造业全球第一,也是全球第一大贸易体,但是我们最大的短板是流通能力薄弱,比如物流的成本,在开始推动物流的时候是23%,现在下降到18%。美国和日本都是8%左右,欧洲一些先进国家的物流成本也在6%-7%。物流作为现代流通的一个核心部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以及人的流动,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信息的快速传输降低成本,但唯有物在物理意义上的移动是不能被消灭的,只能被合理的设计,包括流程的设计和合理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放眼国际,美国已经形成了以大的跨国集团为代表的内生化的现代市场物流体系,日本和欧洲的社会化物流体系也非常发达,可以使若干企业达到零库存。
全球已进入了一个大流通时代,美元占全球贸易结算比重62%,占全球货币贮备86%,占大宗商品结算的66%,资本流通方面占据先机。
面对这样的时代,流通能力薄弱的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即通过信息革命,通过像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百度这样一大批走在前列的依靠信息技术支撑的新业态,建立起包括跨境电子商务的若干电子商务的平台,或称之为平台经济。
目前平台经济的发展已经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这个平台上,若干分散的个人和小企业,可以通过平台生成一个巨大的物流、贸易和信息的流量,能够极大地提升和重塑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人的流动等各方面的流通能力,提高流通速度,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多式连业、无缝链接、一单到底的现代流通体系。
这是企业的创造,也是政府政策支持的结果。流通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尽快把流通能力薄弱短板补起来,而现在跨境电子商务将来要形成e国际贸易这种贸易方式,是现代流通创新发展的一种产物,因此更应该倾尽全力去支持和发展。
除了补短板,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形成的e国际贸易,还可以有效地吸引外溢的消费回流。好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做到秒通关——一秒钟可以通过检验检疫完税100单,将零散的个人消费需求变成巨大的流量。如果我们国内具备这样的条件,一万多亿,在国外去购买的这种外溢的消费能力,能不回流吗?而且在这个回流过程中,由于把市场集成变成一种贸易的流量,征税达到了12.8%,这也是给国家增加税收。
仲泽宇:跨境电商已经开启了全球经济活动生产的一个新模式、新时代。这样的大趋势下,实业、制造业正面临着“两面夹击”(一方面是东南亚地区的下游低成本挑战;另一方面是欧美等科技实力强的国家的上游高科技的压力)的中国有优势也应该主导这一轮的变革,我们要在规则、投资、改变经济活动这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跨境电商为什么成为中国的机会。从零售业的演变看,最早生产产品还不丰富的时候,是柜台经济、柜台交易、柜台零售,一个柜台只卖一种产品。后来生产的产品多了,就出现了超市。现在产品丰富的时代,则发展到了线上线下跨境电商的一种模式。
我们要挖掘潜在95%的市场,只有依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要逐步把以生产为重心为起源的经济活动,逐渐移向以交易为客户、消费为中心的模式,这是一种划时代的分割点,跨境电商正成为我们实现由生产转向以交易、消费为主的一种新的国际贸易方式,也将必然成为未来贸易趋势。
王健:中国作为一个消费大国和生产大国,理所当然的可以产生比较重要的带有世界性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因为巨大的经济体量足以支撑一个大平台。
对中国来讲,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因为这样的平台,只有中国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才能够支撑,才能够真正建立起一个普惠贸易的世界,建立新的规则体系。
高红冰:阿里今年3月份完成新财年,零售交易体系完成3万亿交易规模。作为一个新的互联网经济体或者电商经济体,阿里用十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从0到3万亿的发展。而全球零售贸易巨头——沃尔玛达到这样的交易规模则用了54年的时间,还加上237万名员工、几万个线下零售网点以及卫星等各种网络供应链组织。
为什么会有13年对54年的超越?一是得益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二是得益于新一代政府不断推动创新驱动的战略,使得各种各样分散的草根的创新经济高效发展起来,带来了技术和商业的创新以及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增长。
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平台经济得到极大地推动。互联网在高速发展过程当中,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生产要素、市场主体、消费诉求聚合起来形成新的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将主导未来经济发展。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全球上市的互联网企业里排前15位(中国已经有4个)的全部都是平台经济企业。这也表明,有大平台就有大市场,平台经济未来一定会是全球经济继跨国公司之后的新趋势。
中国跨境电商如何转型升级?
仲泽宇:中国在跨境电商发展方面有机遇也有优势,但从目前的运行机制看,新事物新业态跟现有机制还不太适应,存在很多缺位的地方,因此政府和市场应共同推动跨境电商机制体制的完善。
一是建议在G20峰会上达成一致的发展意见。同时更重要的是,希望政府能够援建“一带一路”和金砖国家的技术平台、人员平台, Facobook这样的公司都能宣布免费全球上网,中国那么多对外援助,援助这样的平台成本小,但能够抓住核心的东西,有利于输出我们的标准和规则,培育我们的市场。
二是探索监管模式,从以前传统的管路到现在管企业、管人这种新的监管模式。
三是总结我国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经验和商业模式,并对发展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特别是跨境电商牵扯到的国家海关问题、监管问题等。
四是跨境电商现在多集中在日用品方式等方面的销售,未来应该向重型集中式模式探讨,这两年重型产品的交易正在迅猛增长。
五是积极探索新的生产模式。介入一种以消费为主导的生产模式来指导我们的生产,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未来应尝试收集分析集中消费这样的数据,然后集中起来进行有特色、有计划的生产。
六是要培训外贸和高效的学科建设,实际上我们现在大量的原来传统的外贸公司的人,他们有很好的国际经验,但不懂电商这方面的技术,要进行针对性地培训使他们成为跨境电商业务中的主要骨干力量。
七是政府要协助市场开拓,特别是帮助大的机构和大的平台进行市场开拓。
八是探索跨境电商结算中心阳光化模式。 九是成立产业基金,比如牵头组建一个“跨境电商50人”这样的机制,50家重点企业能够通过产业基金模式整合资源支持发展。
十是通过新政出台,有力促进政府与市场的有效沟通。
李忠榜:对大数据的应用、新规则的研究应用,是今后在跨境电子商务竞争中赢得先机的关键。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制定了规则,谁就是这次竞争当中的赢家,考虑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各地的发展还不够协调,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建议跨境电子商务设立一些类似的行业协会,进而形成由政府部门主导、行业协会为主体,龙头企业、主力专家学者支撑的工作体系。
跨境电商应如何有效监管?
李忠榜:中国政府此次出台新政,实际上也是国家对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思考,第一是扩大出口,第二是优化进口,第三就是公平竞争环境的维护。大家知道,政府公共管理首要职能就是建立市场规则,完善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为各类市场活动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国家一项政策的出台,一定是要服从于国家最高的全局的战略的利益,而不是迁就一个局部部门的、暂时的利益。从这个角度去看4月8日出台的新政出发点就是对的,扩大出口、优化进口,维护公平。分析来看,新政很显然是针对进口跨境电子商务,又是针对进口跨境电子商务当中的进口保税模式,受到冲击最大的又是其中进口商品结构问题,有前置审批的老三样——食品、化妆品、保健品。
通过过去两年的试点尝试,郑州做出了一些探索,也就是因为这样一些探索,给郑州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空间,同时也确确实实在这样的监管模式和通关流程当中有优于一般贸易的思考和操作。
有人认为目前这样探索和创新的安排是不是会导致跟一般贸易之间不公平的竞争,也因此,跨境电子商务新政出台后一直伴随争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争议?针对的无非就是进口跨境电子商务和进口的保税模式,以及一些前置的商品。事实上,要先理解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政府跟市场主体当中如何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互动的关系。大家感觉这次新政出台比较突然,从事物发展一般规律来讲,一个政策的出台应该具有预见性,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对规律的认识应该具有抑制型,如果一件政策出台让市场各方感到突兀,作为监管者要去检讨,这样的政策是不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就是科学性,是不是体现了政府出台这个政策的初衷,是不是有有效性,是不是符合发展规律。事物发展趋势是对的,初衷也是对的,采取这个政策的阶段,发力的时间点尤其重要,这就是合理性的问题。
第二,这样的治理是不是一种合理的监管,监管是不是越严越好,或者是越松越好,从监管部门来讲需要针对不同阶段实行精准的政策。1997年,美国政府发布了一个全球电子商务纲领,这个纲领要求美国各个州政府都不应出台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同时实行的电子商务州政府销售税的免征,免征时间延长16年时间,一直到2013年取消了这样的免征政策。
我们今天跨境电子商务就是进口保税模式下的跨境电子商务,2015年全年的规模也不到150亿元人民币,大概占去年全年外贸进口的10.4万亿的千分之一点四。很显然,这样的一个业态现在恰恰是在生长发展的过程当中,更多的恐怕要有一些支持的政策,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去实现这样的公平,最终回归商业本质。因此建议对这样的模式再宽容一下,可以让跨境电子商务保税模式进口再多走几步。
此外,互联网时代的监管,也必须适应互联网的要求。就跨境电子商务而言,税收框架、监管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的设计都应该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要基于互联网的思维。
王健:“四八”新政在企业引起很大反响,这是好事,说明政府和企业都在反思:在新的形势下,外贸监管是不是能够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一条新的道路。比如说以前外贸监管的时候,要不就认定为是个人物品,要么就认定为是一般贸易。财政部税收的调整,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把它归成一般贸易,一般贸易就像我们讲的,显然走了一个很复杂的贸易监管流程,所碰到的可能并不一定是税本身的问题,而是流程过于复杂。
而欧盟规定,150欧元以下产品过境,一律是免增值税,或者是免全部的税。美国800美元以下的产品也是免一切税。也就是说,现在在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推行低值货物免税的政策。为什么推出这种政策,有两个原因:一是海关监管越来越难,财政部、海关要想把每一个税都收了成本非常大;二是全球的消费者需要,设置所谓更复杂的业务流程,实际上等于给消费者增加很多额外交易成本和负担。
海关监管当中有没有必要区分个人物品和货物,现在看来,这个界线其实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了,个人物品和企业交易都碎片化之后事实上没法区分。严格来讲,彻底的改革就是不区分个人物品和一般货物,搞统一税,低值货物就应该免税。既满足了消费的需要,也解决了海关所有税都征带来的各种问题。
而且,如果我们在进口方面把很多跨境电商归结为一般贸易,很可能造成其他国家也这样做。现在我们进口和出口是连着的,在进口方面采取的措施,意味着俄罗斯、巴西或者其他国家是不是也应该归为一般贸易,如果归为一般贸易,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向对方出口的时候也会遇到困难。因为俄罗斯需要中国大量家庭用品和小商品,如果走一般贸易,那岂不是我们的产品在对方市场也会受阻?从全球发展趋势特别是普惠贸易发展趋势看,未来跟不同国家进行谈判的时候,既要考虑进口也应考虑出口,真正为跨境电商探索建立一种创新的监管模式。
因此建议:一是税制与国际接轨,设定免税额度,推单一税制,税制简化透明,符合跨境电商的特征;二是监管方面要统一,避免多部门不协调情况的出现;三是吸收跨境电商一些试点城市的经验和数据,围绕普惠贸易的发展趋势来创建跨境电商新的贸易监管的方式。
高红冰:很显然,平台经济带来了一个全新业态的发展。对于一个新业态的监管,应该有一定的包容度。比如对于淘宝的假货问题,是出现了问题就一棒打死,还是给予适度宽容以让其迈过初期发展难关再逐步解决问题?淘宝现在每天产生4000万只包裹的交易量,巨大的交易规模背后包含了信用评价体系、第三方支付等复杂的交易体系,传统的交易监管体制显然很难套用到这个全新的业态中。
从这个意义上讲,跨境电商、跨境贸易发展应先让其往前冲,经过市场博弈和竞争后会磨合出一种新的市场规则和新的监管规则,以及新的相互之间制衡的新的经济制度,技术、商业和规则体系的建立其实是三位一体的。
“四八”新政为什么会引起很大争议,分歧点在于没有正确认识市场。新政要保证一般贸易公平性的问题实际上是个假问题,因为并没有冲击一般贸易,中国消费者以后更多地通过网上购买进口的商品,准确的讲属于跨境电商进口零售贸易,并没有去替换一般贸易国内市场,冲击的其实是国外的消费市场。
然而,新政基本的跨境制定政策时是立足于税收有保证,但税收保证时采用了一般贸易的底层框架来制定税收政策。在具体执行当中从税收政策到商检、海关、质监,一律采用一般贸易监管,这就把个人物品为中心的消费升级的跨境电商保税进口“打死了”。
事实上,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是中国在跨境电商方面最大的创新。对这个领域采取宽容、保护、放松、管制是主要指导原则,因为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摸到一条发展的道路。
通过杭州综试区的先行先试可以看到,在商业企业平台上,消费者和服务商聚合在试验区做了大量创新,包括服务的创新,各种商品模式的创新等;监管部门也在保税区里做了大量创新,比如三单合一、底线监管、大数据监管等。通过这些创新已经摸到很多经验,实现了秒通关。
因此,要对跨境电商进行有效监管必须认清几个问题:第一,跨境电商零售一定是未来国际贸易主要形态,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球中小企业跨境零售贸易,需要定性。第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是全新的贸易形态,不能拘泥于旧的思路和体系去定性和管理。第三,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绝大多数是新产品、新消费,不会冲击一般贸易,替代的是海外的消费,是代购直邮等业态,只有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比代购、直邮、边贸更加优惠和便利才能推动更好的发展。
5月23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第八十三期“经济每月谈”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执行局副主任陈文玲,中国服务贸易协会副秘书长仲泽宇,河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李忠榜,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就跨境电商的发展与监管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
跨境电商为什么是未来国际贸易趋势?
陈文玲:从最初的C2C,到现在跨境电商把国际上零散的个人购物,通过平台的管理、积聚和政府管理流程的再造,变成一种客户的市场集成,建立起一个专门的窗口和快速通关体系,日益形成一个大规模的国际贸易流。
这种变化意义重大,或影响未来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权。实际上,e国际贸易,不是单纯的电子商务,也不是电子商务跨境变成了新的形态,而是通过“互联网 ”,通过政府的改革和流程再造,以及政府和企业采取PPP模式建立的跨境电子商务的新平台和平台上流程的再造,逐渐形成一种新的贸易形式。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表示,当超过95%的潜在客户生活在美国的国境之外,不能让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书写全球经济规则,可以看到美国已直接将矛头对准中国。他认为不能让中国掌握未来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权。
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大贸易体,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这些潜在客户不容小觑,中国现在已在五个地区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工作。
相比于美国的TPP、TTIP战略,跨境电商则是运用集体智慧和企业的创造,用“互联网 ”这一革命性的技术手段做支撑,打开了国际贸易的另一扇窗户。美国可以把不同的国家纳入到TPP、TTIP,但是不能把全世界消费者纳入其中,全世界消费者的选择是市场的选择,是出自于个人需求偏好的选择,而不是哪个国家可以改变的。因此新一轮跨境电子商务B2C,目标就是若干个消费者的市场结合,变成一种贸易的流量,不会受到TPP、TTIP等标准的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跨境电子商务新平台,能够把若干个消费者集成为一种贸易流量就是一种伟大的创造。当前来看,全球经济已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特别是贸易的增长速度更低、降的速度更快。谁能率先走出来,不受各种“T”的影响,不受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关键就在于,能否抓住未来世界市场中的潜在的客户,把全球分散的消费需求变成一种市场集成。
李忠榜:当前,世界主要贸易国家都把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本国的发展战略。跨境电子商务涉及到国家的竞争力、国家经济安全、国家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正在逐步成为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地位的一个重要业态。世界各大贸易大国和强国都是把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国家战略,出台各样的政策予以扶持。美国在去年发布了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十年规划,明确指出要在2025年使得跨境电子商务的规模达到整个国际贸易的70%。欧盟、日本也都相继作出了这样的规划。而按照惯例,崇尚自由经济的国家很少对经济业态作出规划。
中国也把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国务院去年专门发布了《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也明确了后面的五年时间,2016-2020年每年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要在30%以上。按照这样的速度推算,2025年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占国际贸易的比重也应该是70%以上。
国际机构发布2015年全球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显示,当前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已经在电子商务的竞争力当中排前五名。这家机构同时预测,在2015-2018年,全球的跨境电子商务将会按照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并专门指出中国所制定的30%的计划是能够实现的。
更重要的是,跨境电子商务跨越了时间的局限性,给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提供了机会。互联网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的特征体现在跨境电子商务上,会使得跨境电子商务能够跨越时空的局限,使得像河南这样的内陆地区和沿海的发达地区在国际贸易、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站到了同一起跑线。同时,这种去中心化的特征在跨境电子商务当中又体现为贸易主体多样性,以前做国际贸易的大多是高大上的进出口企业,现在可以想象一下,即使是中小企业,甚至是个人都可以从事国际贸易,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你有这个意愿都可以从事跨境电子商务所体现出来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的便捷化揭开了国际贸易神秘的面纱。
王健:互联网时代,整个商业或者市场都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或者剧烈振动,由于互联网这种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变化如同发生了一场地震、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急剧发生变化,生态发生变化之后可能就会有一些物种被自然淘汰,有些物种就要去改进,这个过程当中生态环境的变化会产生新的物种。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是一个第三方的市场,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新物种、新商业形态,这个商业形态实际上在市场经济当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这是我们讲的所谓生态的变化。生态的变化带动了商业模式的创新,创业模式的创新意味着未来市场的规则肯定要进行重塑,意味着规则的变化。
理论上来讲,跨境电商的发展也促进了全球普惠贸易时代的到来。由于跨境电子商务,或者说由于这种平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带来了很多原来世界上在国际贸易当中不太容易能够参与国际贸易弱小的主体比如中小企业,甚至于个人也能够参与到国际贸易当中。而以往国际贸易都是跨国公司主导,因为贸易的流程非常复杂,只有那些大公司才能做到合规。现在有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有了跨境电商的平台,实际上就把整个贸易的流程变得很简单、明了,也很容易操作。
中国如何应对贸易变革?
陈文玲:新一轮国际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集中在了贸易规则的制定和现代流通能力上,我们的短板在哪?
中国制造业全球第一,也是全球第一大贸易体,但是我们最大的短板是流通能力薄弱,比如物流的成本,在开始推动物流的时候是23%,现在下降到18%。美国和日本都是8%左右,欧洲一些先进国家的物流成本也在6%-7%。物流作为现代流通的一个核心部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以及人的流动,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和信息的快速传输降低成本,但唯有物在物理意义上的移动是不能被消灭的,只能被合理的设计,包括流程的设计和合理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放眼国际,美国已经形成了以大的跨国集团为代表的内生化的现代市场物流体系,日本和欧洲的社会化物流体系也非常发达,可以使若干企业达到零库存。
全球已进入了一个大流通时代,美元占全球贸易结算比重62%,占全球货币贮备86%,占大宗商品结算的66%,资本流通方面占据先机。
面对这样的时代,流通能力薄弱的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即通过信息革命,通过像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百度这样一大批走在前列的依靠信息技术支撑的新业态,建立起包括跨境电子商务的若干电子商务的平台,或称之为平台经济。
目前平台经济的发展已经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这个平台上,若干分散的个人和小企业,可以通过平台生成一个巨大的物流、贸易和信息的流量,能够极大地提升和重塑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人的流动等各方面的流通能力,提高流通速度,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多式连业、无缝链接、一单到底的现代流通体系。
这是企业的创造,也是政府政策支持的结果。流通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尽快把流通能力薄弱短板补起来,而现在跨境电子商务将来要形成e国际贸易这种贸易方式,是现代流通创新发展的一种产物,因此更应该倾尽全力去支持和发展。
除了补短板,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形成的e国际贸易,还可以有效地吸引外溢的消费回流。好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做到秒通关——一秒钟可以通过检验检疫完税100单,将零散的个人消费需求变成巨大的流量。如果我们国内具备这样的条件,一万多亿,在国外去购买的这种外溢的消费能力,能不回流吗?而且在这个回流过程中,由于把市场集成变成一种贸易的流量,征税达到了12.8%,这也是给国家增加税收。
仲泽宇:跨境电商已经开启了全球经济活动生产的一个新模式、新时代。这样的大趋势下,实业、制造业正面临着“两面夹击”(一方面是东南亚地区的下游低成本挑战;另一方面是欧美等科技实力强的国家的上游高科技的压力)的中国有优势也应该主导这一轮的变革,我们要在规则、投资、改变经济活动这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跨境电商为什么成为中国的机会。从零售业的演变看,最早生产产品还不丰富的时候,是柜台经济、柜台交易、柜台零售,一个柜台只卖一种产品。后来生产的产品多了,就出现了超市。现在产品丰富的时代,则发展到了线上线下跨境电商的一种模式。
我们要挖掘潜在95%的市场,只有依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要逐步把以生产为重心为起源的经济活动,逐渐移向以交易为客户、消费为中心的模式,这是一种划时代的分割点,跨境电商正成为我们实现由生产转向以交易、消费为主的一种新的国际贸易方式,也将必然成为未来贸易趋势。
王健:中国作为一个消费大国和生产大国,理所当然的可以产生比较重要的带有世界性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因为巨大的经济体量足以支撑一个大平台。
对中国来讲,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发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因为这样的平台,只有中国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下才能够支撑,才能够真正建立起一个普惠贸易的世界,建立新的规则体系。
高红冰:阿里今年3月份完成新财年,零售交易体系完成3万亿交易规模。作为一个新的互联网经济体或者电商经济体,阿里用十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从0到3万亿的发展。而全球零售贸易巨头——沃尔玛达到这样的交易规模则用了54年的时间,还加上237万名员工、几万个线下零售网点以及卫星等各种网络供应链组织。
为什么会有13年对54年的超越?一是得益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二是得益于新一代政府不断推动创新驱动的战略,使得各种各样分散的草根的创新经济高效发展起来,带来了技术和商业的创新以及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增长。
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平台经济得到极大地推动。互联网在高速发展过程当中,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生产要素、市场主体、消费诉求聚合起来形成新的平台经济。
平台经济将主导未来经济发展。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全球上市的互联网企业里排前15位(中国已经有4个)的全部都是平台经济企业。这也表明,有大平台就有大市场,平台经济未来一定会是全球经济继跨国公司之后的新趋势。
中国跨境电商如何转型升级?
仲泽宇:中国在跨境电商发展方面有机遇也有优势,但从目前的运行机制看,新事物新业态跟现有机制还不太适应,存在很多缺位的地方,因此政府和市场应共同推动跨境电商机制体制的完善。
一是建议在G20峰会上达成一致的发展意见。同时更重要的是,希望政府能够援建“一带一路”和金砖国家的技术平台、人员平台, Facobook这样的公司都能宣布免费全球上网,中国那么多对外援助,援助这样的平台成本小,但能够抓住核心的东西,有利于输出我们的标准和规则,培育我们的市场。
二是探索监管模式,从以前传统的管路到现在管企业、管人这种新的监管模式。
三是总结我国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的经验和商业模式,并对发展中可能碰到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特别是跨境电商牵扯到的国家海关问题、监管问题等。
四是跨境电商现在多集中在日用品方式等方面的销售,未来应该向重型集中式模式探讨,这两年重型产品的交易正在迅猛增长。
五是积极探索新的生产模式。介入一种以消费为主导的生产模式来指导我们的生产,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未来应尝试收集分析集中消费这样的数据,然后集中起来进行有特色、有计划的生产。
六是要培训外贸和高效的学科建设,实际上我们现在大量的原来传统的外贸公司的人,他们有很好的国际经验,但不懂电商这方面的技术,要进行针对性地培训使他们成为跨境电商业务中的主要骨干力量。
七是政府要协助市场开拓,特别是帮助大的机构和大的平台进行市场开拓。
八是探索跨境电商结算中心阳光化模式。 九是成立产业基金,比如牵头组建一个“跨境电商50人”这样的机制,50家重点企业能够通过产业基金模式整合资源支持发展。
十是通过新政出台,有力促进政府与市场的有效沟通。
李忠榜:对大数据的应用、新规则的研究应用,是今后在跨境电子商务竞争中赢得先机的关键。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制定了规则,谁就是这次竞争当中的赢家,考虑当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各地的发展还不够协调,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建议跨境电子商务设立一些类似的行业协会,进而形成由政府部门主导、行业协会为主体,龙头企业、主力专家学者支撑的工作体系。
跨境电商应如何有效监管?
李忠榜:中国政府此次出台新政,实际上也是国家对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思考,第一是扩大出口,第二是优化进口,第三就是公平竞争环境的维护。大家知道,政府公共管理首要职能就是建立市场规则,完善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为各类市场活动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国家一项政策的出台,一定是要服从于国家最高的全局的战略的利益,而不是迁就一个局部部门的、暂时的利益。从这个角度去看4月8日出台的新政出发点就是对的,扩大出口、优化进口,维护公平。分析来看,新政很显然是针对进口跨境电子商务,又是针对进口跨境电子商务当中的进口保税模式,受到冲击最大的又是其中进口商品结构问题,有前置审批的老三样——食品、化妆品、保健品。
通过过去两年的试点尝试,郑州做出了一些探索,也就是因为这样一些探索,给郑州的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空间,同时也确确实实在这样的监管模式和通关流程当中有优于一般贸易的思考和操作。
有人认为目前这样探索和创新的安排是不是会导致跟一般贸易之间不公平的竞争,也因此,跨境电子商务新政出台后一直伴随争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争议?针对的无非就是进口跨境电子商务和进口的保税模式,以及一些前置的商品。事实上,要先理解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政府跟市场主体当中如何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互动的关系。大家感觉这次新政出台比较突然,从事物发展一般规律来讲,一个政策的出台应该具有预见性,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对规律的认识应该具有抑制型,如果一件政策出台让市场各方感到突兀,作为监管者要去检讨,这样的政策是不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也就是科学性,是不是体现了政府出台这个政策的初衷,是不是有有效性,是不是符合发展规律。事物发展趋势是对的,初衷也是对的,采取这个政策的阶段,发力的时间点尤其重要,这就是合理性的问题。
第二,这样的治理是不是一种合理的监管,监管是不是越严越好,或者是越松越好,从监管部门来讲需要针对不同阶段实行精准的政策。1997年,美国政府发布了一个全球电子商务纲领,这个纲领要求美国各个州政府都不应出台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同时实行的电子商务州政府销售税的免征,免征时间延长16年时间,一直到2013年取消了这样的免征政策。
我们今天跨境电子商务就是进口保税模式下的跨境电子商务,2015年全年的规模也不到150亿元人民币,大概占去年全年外贸进口的10.4万亿的千分之一点四。很显然,这样的一个业态现在恰恰是在生长发展的过程当中,更多的恐怕要有一些支持的政策,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去实现这样的公平,最终回归商业本质。因此建议对这样的模式再宽容一下,可以让跨境电子商务保税模式进口再多走几步。
此外,互联网时代的监管,也必须适应互联网的要求。就跨境电子商务而言,税收框架、监管模式以及配套政策的设计都应该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要基于互联网的思维。
王健:“四八”新政在企业引起很大反响,这是好事,说明政府和企业都在反思:在新的形势下,外贸监管是不是能够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一条新的道路。比如说以前外贸监管的时候,要不就认定为是个人物品,要么就认定为是一般贸易。财政部税收的调整,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把它归成一般贸易,一般贸易就像我们讲的,显然走了一个很复杂的贸易监管流程,所碰到的可能并不一定是税本身的问题,而是流程过于复杂。
而欧盟规定,150欧元以下产品过境,一律是免增值税,或者是免全部的税。美国800美元以下的产品也是免一切税。也就是说,现在在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推行低值货物免税的政策。为什么推出这种政策,有两个原因:一是海关监管越来越难,财政部、海关要想把每一个税都收了成本非常大;二是全球的消费者需要,设置所谓更复杂的业务流程,实际上等于给消费者增加很多额外交易成本和负担。
海关监管当中有没有必要区分个人物品和货物,现在看来,这个界线其实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了,个人物品和企业交易都碎片化之后事实上没法区分。严格来讲,彻底的改革就是不区分个人物品和一般货物,搞统一税,低值货物就应该免税。既满足了消费的需要,也解决了海关所有税都征带来的各种问题。
而且,如果我们在进口方面把很多跨境电商归结为一般贸易,很可能造成其他国家也这样做。现在我们进口和出口是连着的,在进口方面采取的措施,意味着俄罗斯、巴西或者其他国家是不是也应该归为一般贸易,如果归为一般贸易,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向对方出口的时候也会遇到困难。因为俄罗斯需要中国大量家庭用品和小商品,如果走一般贸易,那岂不是我们的产品在对方市场也会受阻?从全球发展趋势特别是普惠贸易发展趋势看,未来跟不同国家进行谈判的时候,既要考虑进口也应考虑出口,真正为跨境电商探索建立一种创新的监管模式。
因此建议:一是税制与国际接轨,设定免税额度,推单一税制,税制简化透明,符合跨境电商的特征;二是监管方面要统一,避免多部门不协调情况的出现;三是吸收跨境电商一些试点城市的经验和数据,围绕普惠贸易的发展趋势来创建跨境电商新的贸易监管的方式。
高红冰:很显然,平台经济带来了一个全新业态的发展。对于一个新业态的监管,应该有一定的包容度。比如对于淘宝的假货问题,是出现了问题就一棒打死,还是给予适度宽容以让其迈过初期发展难关再逐步解决问题?淘宝现在每天产生4000万只包裹的交易量,巨大的交易规模背后包含了信用评价体系、第三方支付等复杂的交易体系,传统的交易监管体制显然很难套用到这个全新的业态中。
从这个意义上讲,跨境电商、跨境贸易发展应先让其往前冲,经过市场博弈和竞争后会磨合出一种新的市场规则和新的监管规则,以及新的相互之间制衡的新的经济制度,技术、商业和规则体系的建立其实是三位一体的。
“四八”新政为什么会引起很大争议,分歧点在于没有正确认识市场。新政要保证一般贸易公平性的问题实际上是个假问题,因为并没有冲击一般贸易,中国消费者以后更多地通过网上购买进口的商品,准确的讲属于跨境电商进口零售贸易,并没有去替换一般贸易国内市场,冲击的其实是国外的消费市场。
然而,新政基本的跨境制定政策时是立足于税收有保证,但税收保证时采用了一般贸易的底层框架来制定税收政策。在具体执行当中从税收政策到商检、海关、质监,一律采用一般贸易监管,这就把个人物品为中心的消费升级的跨境电商保税进口“打死了”。
事实上,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是中国在跨境电商方面最大的创新。对这个领域采取宽容、保护、放松、管制是主要指导原则,因为这样更有利于我们摸到一条发展的道路。
通过杭州综试区的先行先试可以看到,在商业企业平台上,消费者和服务商聚合在试验区做了大量创新,包括服务的创新,各种商品模式的创新等;监管部门也在保税区里做了大量创新,比如三单合一、底线监管、大数据监管等。通过这些创新已经摸到很多经验,实现了秒通关。
因此,要对跨境电商进行有效监管必须认清几个问题:第一,跨境电商零售一定是未来国际贸易主要形态,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球中小企业跨境零售贸易,需要定性。第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是全新的贸易形态,不能拘泥于旧的思路和体系去定性和管理。第三,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绝大多数是新产品、新消费,不会冲击一般贸易,替代的是海外的消费,是代购直邮等业态,只有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比代购、直邮、边贸更加优惠和便利才能推动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