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教育新课程的改革下,对于数学的认识和教学要求不断提高和深化。广大数学教师在不断深挖和掌握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重要性过程中,还需注重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与数学讲授相结合,并使小学生体验到数学计算过程中的奥妙与乐趣,加强小学生的计算应用能力。现如今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因此广大小学教师应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把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运用到教学内容当中,为小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就数学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几点教学策略,推动小学数学教育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219
小学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刻,小学数学教师在注重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需向其灌输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为小学生营造出核心素养的数学教育教学目标,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其中。核心素养不仅是打造学生的一种品质,也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应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领悟能力及推理能力。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把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为小学生计算数学题提供明确的计算方向,为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打下扎实基础。
一、多元活动,激发兴趣
计算能力的培育是比较特殊的部分,它不像推理逻辑思维、创新思维那样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天赋,而是只要学生勤加练习、用心去学,长此以往计算能力就能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数学测试的时候,学生在数学计算上丢失分数是非常可惜的;正是由于是基础,有的小学生反而不加注意,这样的错误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想办法予以避免。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缓慢的原因不外乎于兴趣缺乏、觉得计算是很繁琐、单调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计算上,有时自然而然地就会犯马虎、大意的毛病。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然后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展开训练,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老师可以在教学课题的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使其在此过程中感受到探知的乐趣。森林里住着一只热情好客的小兔子。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邀请了众多的小动物到家里参加 “茶话会”。他订了2箱饮料,一个箱子有9瓶,一个箱子有5 瓶,请问:小兔一共准备了几瓶饮料?同学们能计算一下吗? 老师通过引入学生喜欢的生活聚会场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共鸣感,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这种叙述很有趣,可以在课程开始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其次,短篇故事的运用,可以将课堂教学设置在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们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完成计算题。这也满足了学生对课程“趣味性”的要求。而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也成了追求童话结局的游戏过程,让同学们百听不厌。
二、由浅入深,稳步训练
计算能力的培养从来都是要从简单到困难来进行教学的,比如学生一年级学加减而二年级就要接触乘除法,从一位数到两位数,从基本算法到各种括号,从自然数的计算到分数、小数、负数的计算等,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于数的认识的演变、计算符号的增加而逐渐提升了难度,学生的计算能力由此不断增强。因此教师要密切重视计算能力的训练,没有充足的、踏实的计算练习,学生计算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由于计算数目比较大,很多同学容易出错误。教师可以用抽象化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相乘的具体方法,从而保证计算无误。以12×10为例,教师准备一捆捆十根的小木棒,分发给班里的十二个同学,让大家计算这12个同学共有多少根小木棒,列出相应的算式。从整十数的相乘再延伸到任意两位数的相乘,由易到难,学生一步步掌握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稳扎稳打,锻炼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再比如教学小数加减法部分时,教师开始最好不要直接去讲解整数位和整数位相加、小数位和小數位相加的算法原理,因为学生一开始可能理解不透彻,容易失误。教师可以结合着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来帮助学生先理清楚小数的运算原理,比如1.5+2.5=( )这个算式可以通过计算买一支1.5元的铅笔和一支2.5元的圆珠笔共需要花多少钱。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买文具的体验,进而比较容易能够联想到小数的计算规则,在解题的时候更加顺畅。再比如5-3.4=( )这个算式中,可以化为一个称重的情景,篮子里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共5千克重,其中香蕉重3.4千克,问苹果有多重。通过把小数加减法的算式化为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能够破除学生在理解题意时的困惑,打好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基础。
三、采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将小学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教授给学生以后,除了通过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外,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数学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学生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计算,不仅可以轻松掌握数学计算的要领,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理解和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圆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举例在生活常见的圆柱物体有哪些。此时,学生会积极回答出在生活中见过的圆柱体。教师也可以通过展示圆柱模具,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圆柱的形状,这些都可以很好地将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随着学生圆柱的概念和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他们在进行计算考试时,再也不用担心成绩不合格了。
总之,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如今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育教学提出更深入的要求,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数学理论知识与核心素养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与思维能力,根据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广大教师应深入为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计算数学的兴趣,进而全面促进小学数学计算在教育教学中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梅.谈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华夏教师,2019(29):42-43.
[2]孔冬良.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61.
[3]彭春燕.小学数学课堂与学生情绪化调动实践[J].华夏教师,2019(28):42.
[4]杜晶.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问题的研究[J].才智,2019(28):93.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219
小学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刻,小学数学教师在注重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需向其灌输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为小学生营造出核心素养的数学教育教学目标,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其中。核心素养不仅是打造学生的一种品质,也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应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领悟能力及推理能力。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把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放在教育教学的首要位置,为小学生计算数学题提供明确的计算方向,为学生今后的计算能力打下扎实基础。
一、多元活动,激发兴趣
计算能力的培育是比较特殊的部分,它不像推理逻辑思维、创新思维那样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天赋,而是只要学生勤加练习、用心去学,长此以往计算能力就能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数学测试的时候,学生在数学计算上丢失分数是非常可惜的;正是由于是基础,有的小学生反而不加注意,这样的错误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想办法予以避免。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缓慢的原因不外乎于兴趣缺乏、觉得计算是很繁琐、单调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计算上,有时自然而然地就会犯马虎、大意的毛病。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兴趣,然后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展开训练,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老师可以在教学课题的导入环节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使其在此过程中感受到探知的乐趣。森林里住着一只热情好客的小兔子。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邀请了众多的小动物到家里参加 “茶话会”。他订了2箱饮料,一个箱子有9瓶,一个箱子有5 瓶,请问:小兔一共准备了几瓶饮料?同学们能计算一下吗? 老师通过引入学生喜欢的生活聚会场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共鸣感,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这种叙述很有趣,可以在课程开始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其次,短篇故事的运用,可以将课堂教学设置在一定的情境中,让学生们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完成计算题。这也满足了学生对课程“趣味性”的要求。而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也成了追求童话结局的游戏过程,让同学们百听不厌。
二、由浅入深,稳步训练
计算能力的培养从来都是要从简单到困难来进行教学的,比如学生一年级学加减而二年级就要接触乘除法,从一位数到两位数,从基本算法到各种括号,从自然数的计算到分数、小数、负数的计算等,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绝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于数的认识的演变、计算符号的增加而逐渐提升了难度,学生的计算能力由此不断增强。因此教师要密切重视计算能力的训练,没有充足的、踏实的计算练习,学生计算能力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由于计算数目比较大,很多同学容易出错误。教师可以用抽象化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相乘的具体方法,从而保证计算无误。以12×10为例,教师准备一捆捆十根的小木棒,分发给班里的十二个同学,让大家计算这12个同学共有多少根小木棒,列出相应的算式。从整十数的相乘再延伸到任意两位数的相乘,由易到难,学生一步步掌握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稳扎稳打,锻炼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再比如教学小数加减法部分时,教师开始最好不要直接去讲解整数位和整数位相加、小数位和小數位相加的算法原理,因为学生一开始可能理解不透彻,容易失误。教师可以结合着生活中的一些情景,来帮助学生先理清楚小数的运算原理,比如1.5+2.5=( )这个算式可以通过计算买一支1.5元的铅笔和一支2.5元的圆珠笔共需要花多少钱。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买文具的体验,进而比较容易能够联想到小数的计算规则,在解题的时候更加顺畅。再比如5-3.4=( )这个算式中,可以化为一个称重的情景,篮子里有苹果和香蕉两种水果共5千克重,其中香蕉重3.4千克,问苹果有多重。通过把小数加减法的算式化为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能够破除学生在理解题意时的困惑,打好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基础。
三、采用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将小学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教授给学生以后,除了通过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外,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数学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学生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的计算,不仅可以轻松掌握数学计算的要领,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计算的理解和兴趣。例如,教师在教授“圆柱”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举例在生活常见的圆柱物体有哪些。此时,学生会积极回答出在生活中见过的圆柱体。教师也可以通过展示圆柱模具,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圆柱的形状,这些都可以很好地将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随着学生圆柱的概念和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他们在进行计算考试时,再也不用担心成绩不合格了。
总之,核心素养是每个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如今新课程改革对数学教育教学提出更深入的要求,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数学理论知识与核心素养相结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与思维能力,根据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广大教师应深入为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计算数学的兴趣,进而全面促进小学数学计算在教育教学中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梅.谈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华夏教师,2019(29):42-43.
[2]孔冬良.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0):161.
[3]彭春燕.小学数学课堂与学生情绪化调动实践[J].华夏教师,2019(28):42.
[4]杜晶.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问题的研究[J].才智,2019(2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