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由出土文献上博(三)《彭祖》篇“益愈”一词引发,从历时角度对“益愈”和“愈益”等传世文献用例进行了词义方面的梳理和结构方面的探讨.我们认为,“益愈”和“愈益”均
【机 构】
:
安徽大学徽文院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230039,合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由出土文献上博(三)《彭祖》篇“益愈”一词引发,从历时角度对“益愈”和“愈益”等传世文献用例进行了词义方面的梳理和结构方面的探讨.我们认为,“益愈”和“愈益”均属“同义连用”词语,但前者由“益”、“愈”引申出来,主要表示“逐渐的且向好的方向发展的状态或行为”义(有时仅表“逐渐”义),后者则主要表示“更加”义.
其他文献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六)·子产》20有一个注释者读为“察”的字,应释为“豚”,在简文中读为“循”.22、25有一个从“支”、“泉”,“亩”声之字,乃“廪”字繁体,在简文中读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六》收有一篇《郑武夫人规孺子》,其内容久佚.由于有些文字比较古奥,对简文的释读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本文就其中的某些难点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秦公簋在著录过程中长期存在器、盖铸铭混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拓本、摹本的分类,反映其著录、流传的历史.
在以往的甲骨著录中“姓”字一律假借“星”为之.待《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刊出,始知殷商甲骨卜辞中原有“姓”字,其字形从“月”从“木”上.另见有“代”字与“罕”字的繁
庚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春秋晚期齐国出土青铜器,对于其铭文中“入都從河,台亟伐彘完丘.”一句的文字考释理解,学术界内多有很大的争议.此句应该读为“入钜從菏,以殛伐狄宛朐.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三册收录一篇名为《说命(上)》的“书”类文献.其中内容多有不见于传世典籍者,如因梦索说、迎见傅说、君臣讯对、失仲违天、赦俘之戎、用命前后等,
南阳市百里奚路西汉木椁墓出土的所谓“褚隋”印应改释为“随褚士”印.印文应按序读为“随褚士”.
“坤”字的本义是卦名.传世文献和马王堆帛书《周易》及汉魏碑刻用“川”字或其异体“巛”为“坤”,属于音近假借.碧落碑及清华简《筮法》等用“(臾)”字为“坤”,也是假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