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前教育的环境下,学生从自主预习开始,在教师导学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习题,小组合作探究展示等,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让优生更优,成了老师的难题,尤其在期末复习时,我想应该在教学方法上大胆探索。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关键是方法,优生他们优于其他学生,教师在讲课、解题时给予适当的辅导、点拨会效果更好。我认为通过有效、及时、激励的课堂评价为主线;在思想品德课中通过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探究目标;构建网络—合作交流;点拨释疑---典型引导;拓展提高---回归生活;知行合一五个教学环节,组织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目的,会事倍功半。
[关键词] 课堂评价 创设情境 典型引导 回归生活
为师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指出了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仅仅灌输给学生大量的知识是不够的。逐渐让学生掌握吸收知识,消化知识的方法,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提高优生的成绩,要以有效、及时,激励的课堂评价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探究目标,构建网络-----合作交流。点拨释疑----典型引导。拓展提高---回归生活。知行合一五个教学环节,组织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目的。
一、贯穿一条主线:多元评价,体验快乐
教学评价要贯穿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适当及时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学生无效的活动,充分提高学习效率,解决课上学习不积极,课下补习的问题。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总体原则指导下,多元评价可以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状态、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达标状态五个方面进行:语言评价:对学生学习状态和成果进行语言描述评价。如你的听课很投入,你的回答很精彩等等。情态评价:通过体态语言如点头、微笑、手势、鼓掌等评价学生学习状态和成果,让学生随时都能受到鼓励和指点。等待评价:即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不要过早给予评价以免对其他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而应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升华灵感。奖励评价: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类型的奖励如评选“少年演讲家”“最佳表演奖”发放教师自己制作的书签、小礼物等激发学生兴趣树立拼搏信心。成果评价:将学生的小制作、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向各级教育机构进行推荐,力求获奖,发挥学习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从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综合评价时,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差异,对同一个问题允许有不同的理解,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方法的多样化,要凸显学生这一评价主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尽可能的充分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富有个性地茁壮成长。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优生担任小组长,在学习时,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针对不同问题,各个小组来答题,让大家来打分,最后,确定,让优生进行总结,避免老师一言堂,优生在回答问题时,得到锻炼,各方面得到提高。成绩自然会有飞跃。我们民族的教育先导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寓教于乐”、“因材施教”的主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它是有效教育的基础,没有兴趣,学习便失去了生命力。
二、实行五步教学
第一步,情境的营造手段多种多样,这里也要注意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当前,历史戏剧、百家讲坛、书籍、网络、遗址等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学生更是优秀的课程资源,他们之中隐含着巨大的潜力,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随时随地收集资料,不断把新鲜活泼的因素融入课堂。课堂情境的营造需要教师的智慧,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更是需要教师的智慧。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经常进行换位思考,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要我们眼里有情境,手中有资源,心里装着学生,课堂效率就会不断提高。作为主导的老师,作为主体的学生才能共同成长与进步。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渐入佳境。创设适当情境是实施“一线五步“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它影响着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要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教材的难点和疑点以及时政热点,通过典故、诗词、笑话、漫画、小品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实现从认知层次上的互动,进而以巧妙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明确学习重难点。
第二步,探究目标 构建网络---曲径通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的知识基础上,教师要有序地引导学生针对本项目内容进行逻辑梳理,系统整理,让学生在头脑中、书面上、构建知识网络,达到加深印象掌握问题的主要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从执教者变成引导者、咨询者和资料的提供者,真正实现了学习内容、学习空间、学习方法的转变以及师生关系的和谐。
第三步,合作交流 点拨释疑------柳岸花明。学生学习的目的,不能仅仅满足对教材内容的掌握,还要为他们提供积极思维的广阔舞台,所以无论是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还是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都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注意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思维的因素,并给予充足的时间,或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相互争议、或教师点拨,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能够互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第四步,典型引领 拓展提高-----抛砖引玉。我经常把教师上课的过程比喻是“抛砖引玉”的过程。每上完一节课,静下来反思一下,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学生愿意上你的课,能学好你这科或记住你这个教师,大多只是因为“心动那一刻”。你的某一言、某一行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记忆之中,与之产生共鸣,最终不期的效果可能就达到了。所以一堂课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教师如何,而是让学生学会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方法,领悟什么道理,受到文学熏陶感染,以备脱离教师这个拐杖,自由地享受着去学习,即变被动地接受学习为主动地、有方法地学习。而教师这块“砖”也不是随便抛出做自由运动的。这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积极挖掘学生多种潜能;需要教师千方百技琢磨如何使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环环相扣、时而紧张、时而愉悦、时而沉思、时而张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取的满足。有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千谋百划,才会让学生养成乐学善学的品质,才是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捷径。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与应用,答题也是具体应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应用能力的训练与多做习题不能划等号。要选择一些材料典型,同课本知识、时政热点结合紧密的且形式新颖的题目加以训练,开阔眼界,启发思维,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切忌让学生不加选择钻入题海之中,不仅浪费精力和时间,而且禁锢了思维创造力,反而阻碍了答题能力的提高。在做题时,要掌握各类题型的审题和解题的要求,学会根据不同题型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来解题。近几年嘉兴市的而中考题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的开放性、时代性和生活化、能力化。虽然如此,但大多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几个方面设计问题的,因此每节课教师要从近几年的中考题中筛选一道典型的试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再重点引导,力争做到触类旁通。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拿到题目后,不要马上动笔,要仔细阅读题目。一是具体地分析情境材料,全面地领会并把握住它的基本内容,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二是注意思考试题的设计意图和设问指向,使自己能够在答题前迅速整理出思路,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三是理清不同题目的答题思路和要点,做到答题时条理清晰。
第五步,回归生活 知行合一-----正本固原。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更是通过实践和体验,在开放的情境和时空中主动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社会教育资源,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借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体验认知过程,发展科学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从执教者变成引导者、咨询者和资料的提供者。真正实现了学习内容、学习空间、学习方法的转变以及师生关系的开放。在这一阶段,教师关注的重点不是学生收集材料的多少,而是学生在收集信息过程中方法的运用、价值的取向以及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毅力等,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如学生探讨“社会之一优越性”的问题,不能仅仅掌握相关的理论,更要结合具体的生动的事例展开理解和分析,同时又要和后面所所学的有关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收集有关事例和材料说明建国60多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名学生在地调查报告中写道:“在走访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一些交往的知识,真心感觉到农村的变化、祖国的发展。”
“一线五步”教学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实践中体验情感、生成观点、提升素质,实现了初中思品“以德立人”的目标。
[关键词] 课堂评价 创设情境 典型引导 回归生活
为师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指出了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率的重要作用。仅仅灌输给学生大量的知识是不够的。逐渐让学生掌握吸收知识,消化知识的方法,才能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提高优生的成绩,要以有效、及时,激励的课堂评价为一条主线:贯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通过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探究目标,构建网络-----合作交流。点拨释疑----典型引导。拓展提高---回归生活。知行合一五个教学环节,组织课堂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目的。
一、贯穿一条主线:多元评价,体验快乐
教学评价要贯穿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适当及时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学生无效的活动,充分提高学习效率,解决课上学习不积极,课下补习的问题。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总体原则指导下,多元评价可以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状态、情绪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达标状态五个方面进行:语言评价:对学生学习状态和成果进行语言描述评价。如你的听课很投入,你的回答很精彩等等。情态评价:通过体态语言如点头、微笑、手势、鼓掌等评价学生学习状态和成果,让学生随时都能受到鼓励和指点。等待评价:即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不要过早给予评价以免对其他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而应留出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畅所欲言、相互启发升华灵感。奖励评价: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课堂教学可采用多种类型的奖励如评选“少年演讲家”“最佳表演奖”发放教师自己制作的书签、小礼物等激发学生兴趣树立拼搏信心。成果评价:将学生的小制作、调查报告,小论文等向各级教育机构进行推荐,力求获奖,发挥学习成果的激励功能,让学生从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综合评价时,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差异,对同一个问题允许有不同的理解,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方法的多样化,要凸显学生这一评价主体,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尽可能的充分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富有个性地茁壮成长。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优生担任小组长,在学习时,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针对不同问题,各个小组来答题,让大家来打分,最后,确定,让优生进行总结,避免老师一言堂,优生在回答问题时,得到锻炼,各方面得到提高。成绩自然会有飞跃。我们民族的教育先导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寓教于乐”、“因材施教”的主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它是有效教育的基础,没有兴趣,学习便失去了生命力。
二、实行五步教学
第一步,情境的营造手段多种多样,这里也要注意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当前,历史戏剧、百家讲坛、书籍、网络、遗址等等,都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学生更是优秀的课程资源,他们之中隐含着巨大的潜力,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随时随地收集资料,不断把新鲜活泼的因素融入课堂。课堂情境的营造需要教师的智慧,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更是需要教师的智慧。教师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经常进行换位思考,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要我们眼里有情境,手中有资源,心里装着学生,课堂效率就会不断提高。作为主导的老师,作为主体的学生才能共同成长与进步。创设情境 展示目标-----渐入佳境。创设适当情境是实施“一线五步“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它影响着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要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教材的难点和疑点以及时政热点,通过典故、诗词、笑话、漫画、小品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实现从认知层次上的互动,进而以巧妙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明确学习重难点。
第二步,探究目标 构建网络---曲径通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的知识基础上,教师要有序地引导学生针对本项目内容进行逻辑梳理,系统整理,让学生在头脑中、书面上、构建知识网络,达到加深印象掌握问题的主要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从执教者变成引导者、咨询者和资料的提供者,真正实现了学习内容、学习空间、学习方法的转变以及师生关系的和谐。
第三步,合作交流 点拨释疑------柳岸花明。学生学习的目的,不能仅仅满足对教材内容的掌握,还要为他们提供积极思维的广阔舞台,所以无论是在课堂学习活动中还是在课外的实践活动中都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我们注意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思维的因素,并给予充足的时间,或独立思考、或互相质疑、或大胆想象、或相互争议、或教师点拨,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都能够互动起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第四步,典型引领 拓展提高-----抛砖引玉。我经常把教师上课的过程比喻是“抛砖引玉”的过程。每上完一节课,静下来反思一下,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学生愿意上你的课,能学好你这科或记住你这个教师,大多只是因为“心动那一刻”。你的某一言、某一行深深地烙在了他的记忆之中,与之产生共鸣,最终不期的效果可能就达到了。所以一堂课的最终目的不是展示教师如何,而是让学生学会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方法,领悟什么道理,受到文学熏陶感染,以备脱离教师这个拐杖,自由地享受着去学习,即变被动地接受学习为主动地、有方法地学习。而教师这块“砖”也不是随便抛出做自由运动的。这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积极挖掘学生多种潜能;需要教师千方百技琢磨如何使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环环相扣、时而紧张、时而愉悦、时而沉思、时而张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获取的满足。有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千谋百划,才会让学生养成乐学善学的品质,才是真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捷径。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与应用,答题也是具体应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应用能力的训练与多做习题不能划等号。要选择一些材料典型,同课本知识、时政热点结合紧密的且形式新颖的题目加以训练,开阔眼界,启发思维,以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切忌让学生不加选择钻入题海之中,不仅浪费精力和时间,而且禁锢了思维创造力,反而阻碍了答题能力的提高。在做题时,要掌握各类题型的审题和解题的要求,学会根据不同题型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来解题。近几年嘉兴市的而中考题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的开放性、时代性和生活化、能力化。虽然如此,但大多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几个方面设计问题的,因此每节课教师要从近几年的中考题中筛选一道典型的试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再重点引导,力争做到触类旁通。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拿到题目后,不要马上动笔,要仔细阅读题目。一是具体地分析情境材料,全面地领会并把握住它的基本内容,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二是注意思考试题的设计意图和设问指向,使自己能够在答题前迅速整理出思路,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三是理清不同题目的答题思路和要点,做到答题时条理清晰。
第五步,回归生活 知行合一-----正本固原。学生的学习不仅是课堂上的学习,更是通过实践和体验,在开放的情境和时空中主动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社会教育资源,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研究性学习等活动,借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体验认知过程,发展科学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从执教者变成引导者、咨询者和资料的提供者。真正实现了学习内容、学习空间、学习方法的转变以及师生关系的开放。在这一阶段,教师关注的重点不是学生收集材料的多少,而是学生在收集信息过程中方法的运用、价值的取向以及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毅力等,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如学生探讨“社会之一优越性”的问题,不能仅仅掌握相关的理论,更要结合具体的生动的事例展开理解和分析,同时又要和后面所所学的有关社会主义的中心任务收集有关事例和材料说明建国60多年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名学生在地调查报告中写道:“在走访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一些交往的知识,真心感觉到农村的变化、祖国的发展。”
“一线五步”教学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交流、实践中体验情感、生成观点、提升素质,实现了初中思品“以德立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