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旨在为我国网络空间装备建设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方法】信息技术的深度发展为各国网络空间战略转型推进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作者从网络空间技术发展为切入点,阐释了网络空间武器装备的概念和特点。【结果】美国当前网络空间武器装备发展迅速且实力强大。【结论】我军应不断跟踪研究美国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抓紧抓好网络空间作战装备建设,为保障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网络空间;网络武器;武器装备
分类号:E712
一、引言
近年来,网络空间技术发展迅猛,其战略地位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就是国家安全”得到诸方共识。网络空间已成为人类第二类生存空间和第五维作战领域,成为所有作战相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和使能通道。该背景下武器装备体系的网络化效应越来越明显,其逐渐成为武器装备体系建设与论证的重要影响因素[1]。未来谁夺取了网络空间战略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网络空间武器装备是赢得网络空间优势的物质条件和关键手段。2018年,随着各国网络政策的调整以及网络军事力量建设加速,网络空间军事化态势不断加剧。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网络空间武器头号强国,先后发布了《网络空间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持续加大研发技术投入,将其拥有的网络空间技术优势转化为军事优势,研制和装备了一系列新型网络空间武器系统,为应对网络空间冲突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性支援保障。
二、网络空间武器装备的概念和特点
网络空间武器装备是生成军队战斗力的核心要素。网络空间武器装备,简称网络空间武器(Cyberspace Weapons),通常是指施用于网络空间,能对人类的计算机活动、软件运行、网络通信、信息处理进行利用和破坏,或对微处理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造成硬件损坏,或对计算机和网络控制的其他设备造成危害的工具。从广义上讲,凡是能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直接或间接地对物理实体(或人员)造成损害(或伤害)的网络工具或系统,均可称为网络空间作战装备[2]。
网络空间作战装备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攻击范围广。比如,全球勒索病毒、“逻辑炸弹”、“蠕虫”等多种破坏性病毒,其对网络的破坏攻击不受空间限制。二是攻击目的明确。军事应用领域一般基于国家利益、情报搜集、目标破坏、网络监控,甚至直接攻击军事设施。比如,“网”病毒侵入伊朗致使其制造核武器的计划耽搁。三是攻击效果强悍。对NSA泄露的武器库分析指出,疑似网络武器的文件名超过50个,对不同型号的防火墙控制设备存在的漏洞实施攻击以获取权限。四是协同化、立体化作战。近几年的网络攻击通常是多种病毒或工具协同配合作战,甚至采用了立体化作战思想。间谍软件Regin使用多项隐形技术,可躲避常规反病毒软件检测;NSA研发的情报侦察武器,可通过声光电磁等多种手段突破物理隔离的网络,将窃取的数据回传;恶意软件能够改写硬盘固件,只要硬盘通电就能激活病毒,能有效防止军队级别的磁盘擦除和格式化 [3]。
三、美国网络空间武器装备发展现状及趋势
美国作为网络军事能力最强的国家,其网络空间武器装备研发是以美国网络空间战略为指导,以美国政府、国防部等制定的各种网络安全研发规划为主展开。根据美国公布的国防预算,2018年用于网络的国防经费达80亿美元,主要用于网络武器研发和列装。目前,美国217个在研高新科技项目中,有180余项涉及网络武器研发。美国持续加大对网络军备特别是网络进攻性武器的研发力度,使网络空间安全形势更趋紧张[4]。纵观美军网络空间武器装备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美军网络武器装备呈现以下发展趋势[5]。
(一)由局部效用武器向战略效用武器发展
网络空间武器的作战效用将由战术、战役的局部效用向战略效用发展,攻击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引发国家政治巨變等的技术成为主要发展方向。一是发展以APT为代表的新型攻击技术发展,具有攻击目的明确、攻击对象精确、攻击技术复杂、攻击行为隐蔽、攻击过程持续的特点。比如2010年“震网”病毒、2011年“毒蛆”(Duqu)病毒以及2012年“火焰”病毒。二是加强导致目标国政治巨变的网络技术研究,大力发展“动乱无线”、“影子互联网”等用于避开他国网络监控、从事颠覆破坏活动的匿名网络渗透技术和工具。
(二)由作用于物理域武器向作用于认知域武器发展
网络空间武器的作用域正由物理域向认知域拓展,网络渗透、舆情引导和攻击、认知干预和控制等技术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控制舆论和控制受众成为网络空间认知域武器的发展目标。一是积极探索社交网络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机理,全面提升美军开展专业化舆论引导的能力。二是加强认知基础理论研究。美国国防部相继推出多项信息、生物、网络和认知等交叉融合的基础研究项目,重点是研究神经认知功能、神经组织等内容,以探索人类信息获取的认知机理。
(三)由软杀伤武器向硬毁伤武器发展
网络空间攻击武器作用效果将由软杀伤向硬毁伤方向发展,攻击破坏机理正由破坏软件运行、瘫痪信息系统向损坏网络硬件和联网硬件基础设施拓展,从而进一步扩大网络攻击的范围和效能。一是发展针对工业控制网络的攻击技术。二是探索针对互联网交换设备的攻击技术。三是研究与其他域武器协同作战的攻击技术。四是探索实施非常规作战的攻击手段,通过对攻击目标在网络空间的踪迹进行侦察、监视,控制其在网络空间传送的信息,实现对信息的增删改,从而造成攻击目标自身的混乱、丧失战斗力,或为一线部队提供精准的打击信息。
(四)由单域作用武器向多域作用武器发展
网络空间作战将由网络空间作战域向陆海空天多维作战域延伸,跨域协同作战成为未来网络武器系统的发展目标。一是深化与其他作战空间的跨域融合。二是加速网络武器与无人机平台的整合。无人机具有零伤亡、隐蔽性好、滞空时间长等诸多优势,而且无人机运载能力与网络武器重量、尺寸相适应,更适合作为美军网络武器攻击系统的搭载平台。三是大力发展太空互联网技术,使互联网从地面延伸拓展到太空,实现天地一体化网络覆盖。
(五)由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发展
网络空间防御由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发展,重点探索新的防御策略,自主、智能、可信等成为防御武器的发展方向,纵深防御武器系统将成为未来发展目标。通过探索网络空间防御新策略;开发自动升级、自我重构的信息网络;发展可信网络空间构建等手段,帮助程序员发现软件中的漏洞,提高软件抵御黑客攻击的能力。
四、对我军的启示
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空间与外交、经济、军事等领域深度交织,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战略博弈和竞争的重要战场。我军应不断跟踪研究美国等国家网络空间战略指导下的网络作战装备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借鉴他们的发展经验,抓紧抓好网络空间作战装备建设,以期实现网络空间作战能力的跃升,为保障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艳正,司光亚,荣明.李春亮网络空间武器装备体系网络化效应建模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3,25(8):1906-1911.
[2] 王 宇 蔡 军 吴忠望.美国网络空间武器装备发展概况[J].保密科学技术, 2017,7:22-31.
[3] 齐 斌,王 宇,邹红霞,李冀兴. 解析网络空间武器威胁[J]. 保密科学技术,2017,6:29-32.
[4]网络争夺或将掀起新高潮.http://com.cn/2018-01-12/doc-ifyqqciz5866978.shtml.2018,1(12).
[5] 沈雪石,吴集,邓启文. 美军网络空间武器系统发展趋势分析[J]. 装备学院学报, 2015,26(6):70-73.
李 杨(1977.1-),河南郑州,信息工程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教学保障管理, 军事信 息技术研究。
尤江东(1979.1-),河南郑州,信息工程大学。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外军情报分析,图书情报应用研究。[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网络空间;网络武器;武器装备
分类号:E712
一、引言
近年来,网络空间技术发展迅猛,其战略地位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就是国家安全”得到诸方共识。网络空间已成为人类第二类生存空间和第五维作战领域,成为所有作战相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和使能通道。该背景下武器装备体系的网络化效应越来越明显,其逐渐成为武器装备体系建设与论证的重要影响因素[1]。未来谁夺取了网络空间战略制高点,谁就掌握了战争主动权。
网络空间武器装备是赢得网络空间优势的物质条件和关键手段。2018年,随着各国网络政策的调整以及网络军事力量建设加速,网络空间军事化态势不断加剧。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网络空间武器头号强国,先后发布了《网络空间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持续加大研发技术投入,将其拥有的网络空间技术优势转化为军事优势,研制和装备了一系列新型网络空间武器系统,为应对网络空间冲突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性支援保障。
二、网络空间武器装备的概念和特点
网络空间武器装备是生成军队战斗力的核心要素。网络空间武器装备,简称网络空间武器(Cyberspace Weapons),通常是指施用于网络空间,能对人类的计算机活动、软件运行、网络通信、信息处理进行利用和破坏,或对微处理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造成硬件损坏,或对计算机和网络控制的其他设备造成危害的工具。从广义上讲,凡是能通过网络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直接或间接地对物理实体(或人员)造成损害(或伤害)的网络工具或系统,均可称为网络空间作战装备[2]。
网络空间作战装备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攻击范围广。比如,全球勒索病毒、“逻辑炸弹”、“蠕虫”等多种破坏性病毒,其对网络的破坏攻击不受空间限制。二是攻击目的明确。军事应用领域一般基于国家利益、情报搜集、目标破坏、网络监控,甚至直接攻击军事设施。比如,“网”病毒侵入伊朗致使其制造核武器的计划耽搁。三是攻击效果强悍。对NSA泄露的武器库分析指出,疑似网络武器的文件名超过50个,对不同型号的防火墙控制设备存在的漏洞实施攻击以获取权限。四是协同化、立体化作战。近几年的网络攻击通常是多种病毒或工具协同配合作战,甚至采用了立体化作战思想。间谍软件Regin使用多项隐形技术,可躲避常规反病毒软件检测;NSA研发的情报侦察武器,可通过声光电磁等多种手段突破物理隔离的网络,将窃取的数据回传;恶意软件能够改写硬盘固件,只要硬盘通电就能激活病毒,能有效防止军队级别的磁盘擦除和格式化 [3]。
三、美国网络空间武器装备发展现状及趋势
美国作为网络军事能力最强的国家,其网络空间武器装备研发是以美国网络空间战略为指导,以美国政府、国防部等制定的各种网络安全研发规划为主展开。根据美国公布的国防预算,2018年用于网络的国防经费达80亿美元,主要用于网络武器研发和列装。目前,美国217个在研高新科技项目中,有180余项涉及网络武器研发。美国持续加大对网络军备特别是网络进攻性武器的研发力度,使网络空间安全形势更趋紧张[4]。纵观美军网络空间武器装备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美军网络武器装备呈现以下发展趋势[5]。
(一)由局部效用武器向战略效用武器发展
网络空间武器的作战效用将由战术、战役的局部效用向战略效用发展,攻击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引发国家政治巨變等的技术成为主要发展方向。一是发展以APT为代表的新型攻击技术发展,具有攻击目的明确、攻击对象精确、攻击技术复杂、攻击行为隐蔽、攻击过程持续的特点。比如2010年“震网”病毒、2011年“毒蛆”(Duqu)病毒以及2012年“火焰”病毒。二是加强导致目标国政治巨变的网络技术研究,大力发展“动乱无线”、“影子互联网”等用于避开他国网络监控、从事颠覆破坏活动的匿名网络渗透技术和工具。
(二)由作用于物理域武器向作用于认知域武器发展
网络空间武器的作用域正由物理域向认知域拓展,网络渗透、舆情引导和攻击、认知干预和控制等技术将成为主要发展方向,控制舆论和控制受众成为网络空间认知域武器的发展目标。一是积极探索社交网络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机理,全面提升美军开展专业化舆论引导的能力。二是加强认知基础理论研究。美国国防部相继推出多项信息、生物、网络和认知等交叉融合的基础研究项目,重点是研究神经认知功能、神经组织等内容,以探索人类信息获取的认知机理。
(三)由软杀伤武器向硬毁伤武器发展
网络空间攻击武器作用效果将由软杀伤向硬毁伤方向发展,攻击破坏机理正由破坏软件运行、瘫痪信息系统向损坏网络硬件和联网硬件基础设施拓展,从而进一步扩大网络攻击的范围和效能。一是发展针对工业控制网络的攻击技术。二是探索针对互联网交换设备的攻击技术。三是研究与其他域武器协同作战的攻击技术。四是探索实施非常规作战的攻击手段,通过对攻击目标在网络空间的踪迹进行侦察、监视,控制其在网络空间传送的信息,实现对信息的增删改,从而造成攻击目标自身的混乱、丧失战斗力,或为一线部队提供精准的打击信息。
(四)由单域作用武器向多域作用武器发展
网络空间作战将由网络空间作战域向陆海空天多维作战域延伸,跨域协同作战成为未来网络武器系统的发展目标。一是深化与其他作战空间的跨域融合。二是加速网络武器与无人机平台的整合。无人机具有零伤亡、隐蔽性好、滞空时间长等诸多优势,而且无人机运载能力与网络武器重量、尺寸相适应,更适合作为美军网络武器攻击系统的搭载平台。三是大力发展太空互联网技术,使互联网从地面延伸拓展到太空,实现天地一体化网络覆盖。
(五)由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发展
网络空间防御由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发展,重点探索新的防御策略,自主、智能、可信等成为防御武器的发展方向,纵深防御武器系统将成为未来发展目标。通过探索网络空间防御新策略;开发自动升级、自我重构的信息网络;发展可信网络空间构建等手段,帮助程序员发现软件中的漏洞,提高软件抵御黑客攻击的能力。
四、对我军的启示
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空间与外交、经济、军事等领域深度交织,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战略博弈和竞争的重要战场。我军应不断跟踪研究美国等国家网络空间战略指导下的网络作战装备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借鉴他们的发展经验,抓紧抓好网络空间作战装备建设,以期实现网络空间作战能力的跃升,为保障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艳正,司光亚,荣明.李春亮网络空间武器装备体系网络化效应建模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13,25(8):1906-1911.
[2] 王 宇 蔡 军 吴忠望.美国网络空间武器装备发展概况[J].保密科学技术, 2017,7:22-31.
[3] 齐 斌,王 宇,邹红霞,李冀兴. 解析网络空间武器威胁[J]. 保密科学技术,2017,6:29-32.
[4]网络争夺或将掀起新高潮.http://com.cn/2018-01-12/doc-ifyqqciz5866978.shtml.2018,1(12).
[5] 沈雪石,吴集,邓启文. 美军网络空间武器系统发展趋势分析[J]. 装备学院学报, 2015,26(6):70-73.
李 杨(1977.1-),河南郑州,信息工程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教学保障管理, 军事信 息技术研究。
尤江东(1979.1-),河南郑州,信息工程大学。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外军情报分析,图书情报应用研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