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卫立煌,与中国历史上三位重要人物——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都有非同一般的关系。他是孙中山的卫士,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与毛泽东是朋友,做过八路军的“上司”,曾是被中共通缉的“战犯”,后来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朱德总司令评价他说“在抗日战争中立了大功的民族英雄”,毛泽东评价他说“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这样,毛泽东和卫立煌便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交往。
一、卫立煌途经延安,毛泽东作出指示:欢迎一定要隆重、热情,招待的规格一定要高
1938年初,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在神州大地。太原保卫战结束不久,日军集结了4个师团十余万大军,气势汹汹地由太原南下,妄图一举拿下山西全境,进而占领整个华北。
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前敌总指挥卫立煌为阻击日军南进,将主力部队摆在太岳山区的韩信岭一带,构筑工事,采取阵地战的战法,进行忻口战役之后的第二次阻击战。
经过十余天的浴血奋战,日军没能从正面突破,于是便采取迂回战术,从侧面进攻。守卫韩信岭的卫立煌所部顿时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
危急关头,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正太路、娘子关地区积极出击,破坏日军的交通补给线,阻击日军的攻势,配合卫立煌部进行突围。
卫立煌采纳了八路军的运动战法,将主力十多个师化整为零,分成数路,巧妙地跳出了日军包围圈。由于战况紧急,卫立煌一直坐镇霍县指挥部队突围。等到主力安全撤退到晋南的中条山一带时,却发现自己已被阻隔在敌后,只得率指挥部及一个警卫团渡过汾河,进入吕梁山脉。
此时,日军在打通同蒲路后,就把汾河上面的桥梁全部炸毁。卫立煌再想从吕梁地区向东南突围,已是万分困难。参谋处拟订了几种转移到晋南中条山的行军方案。其中,有一种方案是由晋西渡过黄河,假道陕北,再经西安到河南渑池,渡过黄河就到达晋南的中条山区。
卫立煌明白假道陕北是一条最为安全稳当的路线,但那可是蒋委员长眼中的“匪窝”啊!他深怕引起蒋介石猜疑,一时顾虑重重,进退维谷。
卫立煌的顾虑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作为一员剽悍的勇将,他为蒋介石拼死拼活打了10年内战,屠杀过不少共产党人。
1932年,时任国民党军第14军军长的卫立煌亲率1个师攻占了鄂豫皖苏区军政中心—金家寨。蒋介石喜出忘外,亲自前去表彰,同时为鼓励其他“剿共”部队的士气,特地下令将金家寨改名为“立煌县”。要知道在此之前,国民政府以人名作县名的,只有以孙中山命名的广东中山县。一时间,卫立煌名声大噪,成为蒋介石手中一张“剿共”的王牌。
此时,卫立煌的秘书、中共秘密党员赵荣声建议:“还是走陕北这条路好,这正是一个参观延安的好机会。”
卫立煌随口敷衍说:“我也想去看看,可是现在仗打得这么紧张,哪有时间去参观?”
见卫立煌有些动心,赵荣声乘机劝道:“不需要很多时间,走马观花,在延安参观一两天就行了。和毛先生见见面,听听他的议论。如果不抓紧这个机会,下次再想到延安可就不容易了。”
卫立煌听后默默不语,没有最后表态。
一个意外的机会却不期而至。这时,蒋介石致电卫立煌,通知他立即到洛阳开会。
有了“委员长”的手谕,为争取时间,取道陕北南行自然就成为合法的行动了。于是,卫立煌兴奋地告诉随从人员:“我们可以取道延安了,我要会会毛润之先生,向他取取经,看看他用什么方法指挥八路军打得那样好。”
得知卫立煌将路经延安的消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都极为重视,特意指示组成专门的班子,认真接待卫立煌一行。毕竟卫立煌是第一个到延安的国民党战区长官一级的官员。
当时,在延安的一些同志对此表示很不理解:想当年,卫立煌的双手上沾满了鄂豫皖苏区军民的鲜血;现如今却又成了贵宾,还要好吃好喝地招待。
对此,毛泽东解释说:“不管怎么说,从抗战大局出发,争取卫将军这样的国民党重要将领,对整个国共合作的局面将有重要影响,所以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量争取他。同时,卫立煌是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为我第十八集团军的上级。从上下级关系考虑,若能争取其支持我军,则对我军的处境,对华北、西北抗日根据地都会有很大好处。所以,欢迎一定要隆重、热情,招待的规格一定要高。同时此人官气很重,生活很考究,应注意礼节和照顾好他的生活,使他感到我党的诚意。”
二、延安之行毛泽东对卫立煌巨大的影响,卫立煌曾说:要想战胜日本救中国,恐怕只有学延安的方法,他甚至想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4月17日,天刚蒙蒙亮,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部的车队,浩浩荡荡由延水关出发,经过延川县,直奔延安而来。
大大出乎卫立煌及其随行人员意料的是,离延安城二三十里就到处可见用花花绿绿的彩纸写的标语,上面写着“加强国共合作”、“团结抗日”、“欢迎卫副司令长官”等口号。车队刚到延安城外,远远就看到欢迎的队伍排列在大路两旁。车队一到即敲锣打鼓,呼喊口号。见到如此隆重的欢迎场面,卫立煌等人深受感动。
滕代远等陪伴卫立煌一行,走进贴满标语的城门,穿越夹道欢迎的人群,走到城中早已收拾一新的天主教堂门口。
此时,毛泽东迎出客厅房,和卫立煌等人亲切握手。
寒暄过后,卫立煌由衷地称赞八路军:“贵军对日本作战打得非常好,立煌很是敬佩。今天来到延安,有机会聆教,非常荣幸。”
毛泽东面带笑容说:“卫将军是第一位到延安的战区长官,抗日坚决,和八路军友好合作,我们要沿着这样一条路继续走下去。”
谈话在友好、和谐、欢快的气氛中进行。
毛泽东谈到国共合作的重要性,他非常郑重地对卫立煌说:“八路军深入敌后,英勇杀敌,但也存在很多困难。一是弹药消耗很大,没有子弹怎么打敌人?需要得到补充;二是医药卫生器材缺乏,还希望卫总司令帮助向主管部门催促一下。还有,现在已经快到夏天了,夏服还没有影子,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卫立煌当即表示一定要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中午,毛泽东设宴招待卫立煌一行。
为欢迎卫立煌的到来,毛泽东营造了良好的气氛。晚上,延安各界举行盛大欢迎晚会,到会的各界代表达数百人之多。
晚会上,延安鲁艺的师生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毛泽东和卫立煌并排而坐,谈笑风生,十分融洽。
次日天刚放亮,卫立煌一行离开延安,乘车向西安急驰而去。滕代远、萧劲光等人受毛泽东的委托,亲自将卫立煌送到三十里外。
一路上,卫立煌与郭寄峤等人在谈话中对此次延安之行表示非常满意。对于毛泽东所提八路军缺少弹药的问题,卫立煌认为自己既已承诺帮助解决,就应该言必信,行必果。更何况他认为八路军抗战有功,本来就没多少弹药,还要打日本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应补给。
4月19日,卫立煌亲自来到位于北大街的第14集团军总司令部驻西安办事处,写了一个手谕:“即发十八集团军步枪子弹一百万发,手榴弹二十五万枚。”
卫立煌把这个手谕亲手交给自己的老部下、第14兵站分监杲海澜少将执行。杲海澜看到数量如此巨大,感到执行起来有困难,面露难色。
卫立煌严肃地说:“第二战区的军队都受我指挥,凡是打日本的我都一样看待。十八集团军仗打得很好,我们就要充分供给。”
接着,卫立煌又问:“牛肉罐头还有多少?”
杲海澜据实以告:“还有几百箱吧!”
卫立煌当即下令:“发给十八集团军180箱。”
在当时,牛肉罐头可是稀有食品,部队一般吃不上,整个第二战区才有几百箱。而卫立煌一次就批给八路军如此之多,可见他对八路军的友好。
没过多久,这批数目巨大的军用物资就从西安新城附近的后勤部仓库装上卡车,火速运往八路军总部。
卫立煌给毛泽东的这份厚礼的确不轻:除100万发七九口径汉阳造步枪子弹、25万枚手榴弹、180箱红烧牛肉加黄豆罐头外,还有3个师的夏装、50部电话机、1部10门的电话总机和1部20门的电话总机,以及部分医药用品。这些物资对于缺衣少药的八路军可谓是雪中送炭。
对此,中国共产党没有忘记,毛泽东也没有忘记。1960年,卫立煌在北京逝世。悼词中曾这样写道:“在抗日战争初期……同八路军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有利于八路军开展对日的斗争。卫立煌同志对于抗日是有功的,他当时的爱国行动是值得称道的。”
延安之行的确对卫立煌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多次对赵荣声说:“要想战胜日本救中国,恐怕只有学延安的办法。”
这年7月,卫立煌在赵荣声的陪同下,认真细读毛泽东的名著《论持久战》。
卫立煌读后,深受启发,同时对毛泽东的钦佩之情无以言表。不久,他委派赵荣声秘密前往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找到林伯渠同志,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当时的形势下,卫立煌的入党请求被婉言谢绝。
三、辽沈战役中,卫立煌表面上对蒋介石忠心耿耿,暗地却拖延战机,毛泽东指示邓小平:对卫立煌家属予以保护
在整个抗战期间,卫立煌逐渐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与八路军合作得一直较好。正因如此,蒋介石对卫立煌放心不下,怕他被共党“赤化”,于是在发动全面内战不久,便让卫立煌夫妇出国考察。
卫立煌自然也不愿卷入内战的漩涡,便同意了。1946年11月,卫立煌夫妇由上海启程,出游欧美。
1947年10月,正在法国巴黎的卫立煌突然接到蒋介石从国内发来的电报,令其火速回国,担任东北“剿总”总司令。
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后,卫立煌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出于对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极大的信赖,他起草了一封代电,表示:为了尽快地结束内战,我决心站到人民一方,和有关方面进行军事的、政治的及其他的一切合作……顾及个人的环境,希望绝对保守秘密。”这封代电通过夫人韩权华的姨侄女婿、著名科学家汪德昭,几经辗转才转递给中共中央。
1947年底,刚刚回国的卫立煌马不停蹄地飞抵沈阳,就任“东北剿总司令”。
由于种种原因,卫立煌在辽沈战役中没有及时举行起义,但他采取了消极等待的策略,按兵不动,坐视东北的几十万国民党军被分割包围、直至消灭。
辽沈战役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卫立煌摆出一副对蒋介石忠心耿耿的样子,拍着胸脯对廖耀湘说:“总统要我们什么时候闭眼睛,我们就什么时候闭眼睛。”然而,当廖耀湘奉蒋介石之命,率辽西兵团离开沈阳去解锦州之围后,卫立煌却假借种种理由,就是拖延不给廖耀湘兵团补给弹药和汽油,并对韩权华说:“看他盲人瞎马怎么走!”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11月26日,气急败坏的蒋介石下令:“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迟疑不决,坐失战机,致失重镇,着即撤职查办。”
12月,从沈阳逃回南京的卫立煌被蒋介石软禁起来。但此时,战局的发展已是蒋介石所不能左右的了。
1949年2月,卫立煌致信朱德:“弟自沈阳南旋,行动不克自由,谅早洞悉。唯念老母现在八十有五,弱弟奄涛,率同子侄数十人,在肥侍养。兹值解放大军到达,望电知军政领袖,加意保护,免受惊恐。”
对这位在抗日期间与共产党合作较好的老朋友,毛泽东并未忘记。他于4月5日致电邓小平等人,指示道:“望转合肥县政府对卫立煌家属予以保护为盼。”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在香港“隐居”的卫立煌非常兴奋,广播听了又听,报纸看了又看,彻夜难眠。他不顾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冒着生命危险,从香港向北京毛泽东发出了热情洋溢的贺电。
收到卫立煌的电报,毛泽东很快回电,表示感谢。
为了防止卫立煌投共,蒋介石下了很大的工夫,先是派卫立煌的同乡、以善论闻名的国民党大员吴忠信到香港力劝卫立煌去台湾,被严词拒绝。不久,卫立煌的旧部郭寄峤、赵家骧等奉蒋介石之命,劝说他到台湾或到任何外国均可,台湾当局均可协助成行。卫立煌环顾左右而言他,使郭寄峤等无可奈何,只好怏怏而回。到后来,蒋介石派吴忠信再来相劝时,卫立煌干脆来个闭门不见。
1954年,台湾当局与美国政府签订了所谓的《台美共同防御条约》。卫立煌非常气愤,认为台湾政权竟公然借重外力维持小朝廷,已堕落到不知民族羞耻的地步。
8月下旬,香港各大报刊均刊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为解放台湾联合宣言》。卫立煌细读全文,极为赞赏,连连称赞道:“这个宣言显示出民族气节,具有炎黄子孙之风。”他还向朋友表示也要发表讲话,并说:“我的话完全是出自一个中国人的内心话,爱国的中国人就应当这么说,解放台湾,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不好!”
很快,此事传到了北京。毛泽东、周恩来非常赞同卫立煌发表文章的义举,并认为“卫立煌的爱国心思很好,现在是回来的时候了”。周恩来亲自指示中共设在香港的地下组织去做卫立煌夫妇的工作。
卫立煌无比激昂地说:“我愿意用我的余年报效国家,我要革命,别的什么也不想。”
1955年3月15日,卫立煌夫妇回归祖国大陆。3月16日,卫立煌致电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副主席,报告他已经回来,同时将预先准备好的《告台湾袍泽朋友书》交给新华社发表。
四、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毛泽东盛赞卫立煌是“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1955年4月5日,卫立煌回到了北京。4月25日午后,正值北京春光明媚、百花盛开之际,卫立煌接到一个巨大的喜讯:中南海来电,毛主席要接见他。
下午5时,卫立煌在中南海见到了17年未见面的毛泽东,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毛泽东详细询问了卫立煌的近况和在海外的生活情况,并向他介绍了解放以来国家的变化和远景。卫立煌听了以后心情异常激动。
卫立煌回国后,党和政府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他先后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等职。
1956年3月25日,卫立煌夫妇应邀到怀仁堂观看话剧《在康布尔草原上》。休息时,卫立煌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徐冰一起到休息室喝茶。没想到,毛泽东正坐在休息室里。
见卫立煌进来,毛泽东从沙发上站起来,热情地打招呼,并从茶几上拿起香烟,递给卫立煌。刘少奇也走过来同卫立煌亲切握手交谈。
一个月后,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题为《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毛泽东在讲到社会上有热爱共产党和谩骂共产党两类不同的人时,把卫立煌作为一个正面例子提出来。这是对卫立煌追求真理,由一名“剿共”将领逐步改变其原来的立场,投入人民怀抱表示的热情欢迎。
1957年4月16日,周恩来在北京为来访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举行盛大酒会。卫立煌应邀出席酒会。
席间,周恩来向伏罗希洛夫介绍了卫立煌。
当年,卫立煌统帅中国远征军在打通滇缅公路的战役中痛击日军,扬名中外。伏罗希洛夫对这段历史也是有所了解,便热情地握住卫立煌的手说:“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我们就是无敌的。”
周恩来笑着说:“国共两党过去已经合作了两次。”
毛泽东紧接着说:“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
第二天,《人民日报》刊出这条消息,标题为“毛主席说,我们还准备第三次国共合作”。
卫立煌深受鼓舞,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祖国统一大业中。然而,长年艰苦的戎马生涯,使卫立煌积劳成疾。
1958年春,卫立煌时感身体不适,经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和高血压。至5月又并发心脏病,经抢救脱险。
9月,毛泽东召集第15次最高国务会议,卫立煌因病未能参加,通过家人读报给他听。当得知周总理在6月就台湾海峡地区局势发表了声明,卫立煌立即让家人代笔致函周总理,表示他的态度和心情:
今早由家人给我读报时,听到您关于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声明,我全心全意地热烈拥护这一声明。解放我国领土是我国人民的神圣权利,任何外力不能干涉。美帝国主义胆敢疯狂挑衅,我们一定要向它斗争到底,我们有力量粉碎它的威胁。
昨日邓大姐亲自到我家来,并送鲜花,实不敢当。知道主席同您对我的关怀尤为感谢。我决心战胜疾病,以求早日恢复,好为社会主义建设和解放台湾贡献一份力量。现在我虽卧病,但对我所能及的事,愿意尽力来做。
卫立煌病情日益恶化,终因抢救无效,于1960年1月17日逝世,享年63岁。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卫立煌与林伯渠、陈赓将军等安眠在一起,他灵前摆着他的老友毛泽东敬献的花圈。
这样,毛泽东和卫立煌便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交往。
一、卫立煌途经延安,毛泽东作出指示:欢迎一定要隆重、热情,招待的规格一定要高
1938年初,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在神州大地。太原保卫战结束不久,日军集结了4个师团十余万大军,气势汹汹地由太原南下,妄图一举拿下山西全境,进而占领整个华北。
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前敌总指挥卫立煌为阻击日军南进,将主力部队摆在太岳山区的韩信岭一带,构筑工事,采取阵地战的战法,进行忻口战役之后的第二次阻击战。
经过十余天的浴血奋战,日军没能从正面突破,于是便采取迂回战术,从侧面进攻。守卫韩信岭的卫立煌所部顿时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
危急关头,朱德、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正太路、娘子关地区积极出击,破坏日军的交通补给线,阻击日军的攻势,配合卫立煌部进行突围。
卫立煌采纳了八路军的运动战法,将主力十多个师化整为零,分成数路,巧妙地跳出了日军包围圈。由于战况紧急,卫立煌一直坐镇霍县指挥部队突围。等到主力安全撤退到晋南的中条山一带时,却发现自己已被阻隔在敌后,只得率指挥部及一个警卫团渡过汾河,进入吕梁山脉。
此时,日军在打通同蒲路后,就把汾河上面的桥梁全部炸毁。卫立煌再想从吕梁地区向东南突围,已是万分困难。参谋处拟订了几种转移到晋南中条山的行军方案。其中,有一种方案是由晋西渡过黄河,假道陕北,再经西安到河南渑池,渡过黄河就到达晋南的中条山区。
卫立煌明白假道陕北是一条最为安全稳当的路线,但那可是蒋委员长眼中的“匪窝”啊!他深怕引起蒋介石猜疑,一时顾虑重重,进退维谷。
卫立煌的顾虑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作为一员剽悍的勇将,他为蒋介石拼死拼活打了10年内战,屠杀过不少共产党人。
1932年,时任国民党军第14军军长的卫立煌亲率1个师攻占了鄂豫皖苏区军政中心—金家寨。蒋介石喜出忘外,亲自前去表彰,同时为鼓励其他“剿共”部队的士气,特地下令将金家寨改名为“立煌县”。要知道在此之前,国民政府以人名作县名的,只有以孙中山命名的广东中山县。一时间,卫立煌名声大噪,成为蒋介石手中一张“剿共”的王牌。
此时,卫立煌的秘书、中共秘密党员赵荣声建议:“还是走陕北这条路好,这正是一个参观延安的好机会。”
卫立煌随口敷衍说:“我也想去看看,可是现在仗打得这么紧张,哪有时间去参观?”
见卫立煌有些动心,赵荣声乘机劝道:“不需要很多时间,走马观花,在延安参观一两天就行了。和毛先生见见面,听听他的议论。如果不抓紧这个机会,下次再想到延安可就不容易了。”
卫立煌听后默默不语,没有最后表态。
一个意外的机会却不期而至。这时,蒋介石致电卫立煌,通知他立即到洛阳开会。
有了“委员长”的手谕,为争取时间,取道陕北南行自然就成为合法的行动了。于是,卫立煌兴奋地告诉随从人员:“我们可以取道延安了,我要会会毛润之先生,向他取取经,看看他用什么方法指挥八路军打得那样好。”
得知卫立煌将路经延安的消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都极为重视,特意指示组成专门的班子,认真接待卫立煌一行。毕竟卫立煌是第一个到延安的国民党战区长官一级的官员。
当时,在延安的一些同志对此表示很不理解:想当年,卫立煌的双手上沾满了鄂豫皖苏区军民的鲜血;现如今却又成了贵宾,还要好吃好喝地招待。
对此,毛泽东解释说:“不管怎么说,从抗战大局出发,争取卫将军这样的国民党重要将领,对整个国共合作的局面将有重要影响,所以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量争取他。同时,卫立煌是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为我第十八集团军的上级。从上下级关系考虑,若能争取其支持我军,则对我军的处境,对华北、西北抗日根据地都会有很大好处。所以,欢迎一定要隆重、热情,招待的规格一定要高。同时此人官气很重,生活很考究,应注意礼节和照顾好他的生活,使他感到我党的诚意。”
二、延安之行毛泽东对卫立煌巨大的影响,卫立煌曾说:要想战胜日本救中国,恐怕只有学延安的方法,他甚至想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4月17日,天刚蒙蒙亮,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部的车队,浩浩荡荡由延水关出发,经过延川县,直奔延安而来。
大大出乎卫立煌及其随行人员意料的是,离延安城二三十里就到处可见用花花绿绿的彩纸写的标语,上面写着“加强国共合作”、“团结抗日”、“欢迎卫副司令长官”等口号。车队刚到延安城外,远远就看到欢迎的队伍排列在大路两旁。车队一到即敲锣打鼓,呼喊口号。见到如此隆重的欢迎场面,卫立煌等人深受感动。
滕代远等陪伴卫立煌一行,走进贴满标语的城门,穿越夹道欢迎的人群,走到城中早已收拾一新的天主教堂门口。
此时,毛泽东迎出客厅房,和卫立煌等人亲切握手。
寒暄过后,卫立煌由衷地称赞八路军:“贵军对日本作战打得非常好,立煌很是敬佩。今天来到延安,有机会聆教,非常荣幸。”
毛泽东面带笑容说:“卫将军是第一位到延安的战区长官,抗日坚决,和八路军友好合作,我们要沿着这样一条路继续走下去。”
谈话在友好、和谐、欢快的气氛中进行。
毛泽东谈到国共合作的重要性,他非常郑重地对卫立煌说:“八路军深入敌后,英勇杀敌,但也存在很多困难。一是弹药消耗很大,没有子弹怎么打敌人?需要得到补充;二是医药卫生器材缺乏,还希望卫总司令帮助向主管部门催促一下。还有,现在已经快到夏天了,夏服还没有影子,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卫立煌当即表示一定要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中午,毛泽东设宴招待卫立煌一行。
为欢迎卫立煌的到来,毛泽东营造了良好的气氛。晚上,延安各界举行盛大欢迎晚会,到会的各界代表达数百人之多。
晚会上,延安鲁艺的师生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毛泽东和卫立煌并排而坐,谈笑风生,十分融洽。
次日天刚放亮,卫立煌一行离开延安,乘车向西安急驰而去。滕代远、萧劲光等人受毛泽东的委托,亲自将卫立煌送到三十里外。
一路上,卫立煌与郭寄峤等人在谈话中对此次延安之行表示非常满意。对于毛泽东所提八路军缺少弹药的问题,卫立煌认为自己既已承诺帮助解决,就应该言必信,行必果。更何况他认为八路军抗战有功,本来就没多少弹药,还要打日本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理应补给。
4月19日,卫立煌亲自来到位于北大街的第14集团军总司令部驻西安办事处,写了一个手谕:“即发十八集团军步枪子弹一百万发,手榴弹二十五万枚。”
卫立煌把这个手谕亲手交给自己的老部下、第14兵站分监杲海澜少将执行。杲海澜看到数量如此巨大,感到执行起来有困难,面露难色。
卫立煌严肃地说:“第二战区的军队都受我指挥,凡是打日本的我都一样看待。十八集团军仗打得很好,我们就要充分供给。”
接着,卫立煌又问:“牛肉罐头还有多少?”
杲海澜据实以告:“还有几百箱吧!”
卫立煌当即下令:“发给十八集团军180箱。”
在当时,牛肉罐头可是稀有食品,部队一般吃不上,整个第二战区才有几百箱。而卫立煌一次就批给八路军如此之多,可见他对八路军的友好。
没过多久,这批数目巨大的军用物资就从西安新城附近的后勤部仓库装上卡车,火速运往八路军总部。
卫立煌给毛泽东的这份厚礼的确不轻:除100万发七九口径汉阳造步枪子弹、25万枚手榴弹、180箱红烧牛肉加黄豆罐头外,还有3个师的夏装、50部电话机、1部10门的电话总机和1部20门的电话总机,以及部分医药用品。这些物资对于缺衣少药的八路军可谓是雪中送炭。
对此,中国共产党没有忘记,毛泽东也没有忘记。1960年,卫立煌在北京逝世。悼词中曾这样写道:“在抗日战争初期……同八路军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有利于八路军开展对日的斗争。卫立煌同志对于抗日是有功的,他当时的爱国行动是值得称道的。”
延安之行的确对卫立煌产生了巨大影响。他多次对赵荣声说:“要想战胜日本救中国,恐怕只有学延安的办法。”
这年7月,卫立煌在赵荣声的陪同下,认真细读毛泽东的名著《论持久战》。
卫立煌读后,深受启发,同时对毛泽东的钦佩之情无以言表。不久,他委派赵荣声秘密前往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找到林伯渠同志,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当时的形势下,卫立煌的入党请求被婉言谢绝。
三、辽沈战役中,卫立煌表面上对蒋介石忠心耿耿,暗地却拖延战机,毛泽东指示邓小平:对卫立煌家属予以保护
在整个抗战期间,卫立煌逐渐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与八路军合作得一直较好。正因如此,蒋介石对卫立煌放心不下,怕他被共党“赤化”,于是在发动全面内战不久,便让卫立煌夫妇出国考察。
卫立煌自然也不愿卷入内战的漩涡,便同意了。1946年11月,卫立煌夫妇由上海启程,出游欧美。
1947年10月,正在法国巴黎的卫立煌突然接到蒋介石从国内发来的电报,令其火速回国,担任东北“剿总”总司令。
接到蒋介石的电报后,卫立煌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出于对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极大的信赖,他起草了一封代电,表示:为了尽快地结束内战,我决心站到人民一方,和有关方面进行军事的、政治的及其他的一切合作……顾及个人的环境,希望绝对保守秘密。”这封代电通过夫人韩权华的姨侄女婿、著名科学家汪德昭,几经辗转才转递给中共中央。
1947年底,刚刚回国的卫立煌马不停蹄地飞抵沈阳,就任“东北剿总司令”。
由于种种原因,卫立煌在辽沈战役中没有及时举行起义,但他采取了消极等待的策略,按兵不动,坐视东北的几十万国民党军被分割包围、直至消灭。
辽沈战役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卫立煌摆出一副对蒋介石忠心耿耿的样子,拍着胸脯对廖耀湘说:“总统要我们什么时候闭眼睛,我们就什么时候闭眼睛。”然而,当廖耀湘奉蒋介石之命,率辽西兵团离开沈阳去解锦州之围后,卫立煌却假借种种理由,就是拖延不给廖耀湘兵团补给弹药和汽油,并对韩权华说:“看他盲人瞎马怎么走!”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11月26日,气急败坏的蒋介石下令:“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迟疑不决,坐失战机,致失重镇,着即撤职查办。”
12月,从沈阳逃回南京的卫立煌被蒋介石软禁起来。但此时,战局的发展已是蒋介石所不能左右的了。
1949年2月,卫立煌致信朱德:“弟自沈阳南旋,行动不克自由,谅早洞悉。唯念老母现在八十有五,弱弟奄涛,率同子侄数十人,在肥侍养。兹值解放大军到达,望电知军政领袖,加意保护,免受惊恐。”
对这位在抗日期间与共产党合作较好的老朋友,毛泽东并未忘记。他于4月5日致电邓小平等人,指示道:“望转合肥县政府对卫立煌家属予以保护为盼。”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在香港“隐居”的卫立煌非常兴奋,广播听了又听,报纸看了又看,彻夜难眠。他不顾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冒着生命危险,从香港向北京毛泽东发出了热情洋溢的贺电。
收到卫立煌的电报,毛泽东很快回电,表示感谢。
为了防止卫立煌投共,蒋介石下了很大的工夫,先是派卫立煌的同乡、以善论闻名的国民党大员吴忠信到香港力劝卫立煌去台湾,被严词拒绝。不久,卫立煌的旧部郭寄峤、赵家骧等奉蒋介石之命,劝说他到台湾或到任何外国均可,台湾当局均可协助成行。卫立煌环顾左右而言他,使郭寄峤等无可奈何,只好怏怏而回。到后来,蒋介石派吴忠信再来相劝时,卫立煌干脆来个闭门不见。
1954年,台湾当局与美国政府签订了所谓的《台美共同防御条约》。卫立煌非常气愤,认为台湾政权竟公然借重外力维持小朝廷,已堕落到不知民族羞耻的地步。
8月下旬,香港各大报刊均刊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为解放台湾联合宣言》。卫立煌细读全文,极为赞赏,连连称赞道:“这个宣言显示出民族气节,具有炎黄子孙之风。”他还向朋友表示也要发表讲话,并说:“我的话完全是出自一个中国人的内心话,爱国的中国人就应当这么说,解放台湾,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不好!”
很快,此事传到了北京。毛泽东、周恩来非常赞同卫立煌发表文章的义举,并认为“卫立煌的爱国心思很好,现在是回来的时候了”。周恩来亲自指示中共设在香港的地下组织去做卫立煌夫妇的工作。
卫立煌无比激昂地说:“我愿意用我的余年报效国家,我要革命,别的什么也不想。”
1955年3月15日,卫立煌夫妇回归祖国大陆。3月16日,卫立煌致电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朱德副主席,报告他已经回来,同时将预先准备好的《告台湾袍泽朋友书》交给新华社发表。
四、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毛泽东盛赞卫立煌是“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1955年4月5日,卫立煌回到了北京。4月25日午后,正值北京春光明媚、百花盛开之际,卫立煌接到一个巨大的喜讯:中南海来电,毛主席要接见他。
下午5时,卫立煌在中南海见到了17年未见面的毛泽东,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毛泽东详细询问了卫立煌的近况和在海外的生活情况,并向他介绍了解放以来国家的变化和远景。卫立煌听了以后心情异常激动。
卫立煌回国后,党和政府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他先后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等职。
1956年3月25日,卫立煌夫妇应邀到怀仁堂观看话剧《在康布尔草原上》。休息时,卫立煌同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徐冰一起到休息室喝茶。没想到,毛泽东正坐在休息室里。
见卫立煌进来,毛泽东从沙发上站起来,热情地打招呼,并从茶几上拿起香烟,递给卫立煌。刘少奇也走过来同卫立煌亲切握手交谈。
一个月后,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题为《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毛泽东在讲到社会上有热爱共产党和谩骂共产党两类不同的人时,把卫立煌作为一个正面例子提出来。这是对卫立煌追求真理,由一名“剿共”将领逐步改变其原来的立场,投入人民怀抱表示的热情欢迎。
1957年4月16日,周恩来在北京为来访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举行盛大酒会。卫立煌应邀出席酒会。
席间,周恩来向伏罗希洛夫介绍了卫立煌。
当年,卫立煌统帅中国远征军在打通滇缅公路的战役中痛击日军,扬名中外。伏罗希洛夫对这段历史也是有所了解,便热情地握住卫立煌的手说:“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我们就是无敌的。”
周恩来笑着说:“国共两党过去已经合作了两次。”
毛泽东紧接着说:“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
第二天,《人民日报》刊出这条消息,标题为“毛主席说,我们还准备第三次国共合作”。
卫立煌深受鼓舞,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祖国统一大业中。然而,长年艰苦的戎马生涯,使卫立煌积劳成疾。
1958年春,卫立煌时感身体不适,经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和高血压。至5月又并发心脏病,经抢救脱险。
9月,毛泽东召集第15次最高国务会议,卫立煌因病未能参加,通过家人读报给他听。当得知周总理在6月就台湾海峡地区局势发表了声明,卫立煌立即让家人代笔致函周总理,表示他的态度和心情:
今早由家人给我读报时,听到您关于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声明,我全心全意地热烈拥护这一声明。解放我国领土是我国人民的神圣权利,任何外力不能干涉。美帝国主义胆敢疯狂挑衅,我们一定要向它斗争到底,我们有力量粉碎它的威胁。
昨日邓大姐亲自到我家来,并送鲜花,实不敢当。知道主席同您对我的关怀尤为感谢。我决心战胜疾病,以求早日恢复,好为社会主义建设和解放台湾贡献一份力量。现在我虽卧病,但对我所能及的事,愿意尽力来做。
卫立煌病情日益恶化,终因抢救无效,于1960年1月17日逝世,享年63岁。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卫立煌与林伯渠、陈赓将军等安眠在一起,他灵前摆着他的老友毛泽东敬献的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