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伟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市的远程办主任,因为他的名字与“常委”同音,所以经常会受到一些“意外的礼遇”。当然,他“霸气”的名字给他带来更多的还是朋友的调侃。常伟在熟悉他的人眼里,是穆棱组工系统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穆棱市8个乡镇127个行政村的每一条街道几乎都留下了他奔波的足迹。路终究是有尽头的,但对于一位行者来说,前路漫漫,并无疆域。
八面通里的“八面通”
穆棱市历史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但作为渤海国的牧马场,它的满语发音“摩琳”被保留了下来,并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穆棱”。穆棱市的党委政府所在地是八面通镇,顾名思义,八面通镇因地势宽阔、四通八达而得名。而常伟则因为熟谙这里的每一条街路,被人称为八面通里的“八面通”。
常伟这个“八面通”可不是浪得虚名,这与他的工作经历、辛苦付出分不开。到组织部工作前,常伟是穆棱市交通局的一名干部,这似乎预示了他此生将与路结下不解之缘。2006年,穆棱市委组织部人员短缺,从各单位抽调了一批干部到组织部工作,常伟被“幸运”地选中,并被分派从事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当时穆棱的电教工作几乎一穷二白,虽说在部领导的支持下,电教科刚刚花13万元购置了全套采编系统,但事实上,电教片的制作仍完全依赖与穆棱电视台的协作。常伟本人对组织工作和电教工作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刚到部里时,常伟很不适应,每天忙忙碌碌,却又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些什么。常伟说,那时他的角色,其实就是组织部和电视台之间的联络员。组织部工作严谨、节奏快,而电视台的工作风格相对松散一些,这就产生了矛盾。部里着急要一部片子,但到了电视台就得看人家脸色,你的要求多了,人家编导可能就“累”了,咱跟人家也耗不起啊,所以就得像哄孩子一样哄着人家,经常还得“出点血”,自掏腰包给人家准备点“夜宵”什么的。
求人不如求己。常伟决定自力更生,钻研专题片的制作,这下可好,他几乎每天都与那台松下410摄像机黏在一起。设备倒是焕发了青春,但每天都鼓捣到后半夜才回家搁谁都受不了,直到媳妇向他发出“再不按时回家就跟摄像机过吧”的最后通牒,他才稍稍收敛。那时,常伟还兼着员办组织员的工作,经常下乡。为了积累拍摄经验,也为了充实素材库,那时常伟经常抢下乡的活儿,每次都要扛着50多斤重的设备长途跋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和磨炼,他已能独立策划和制作一些工作片和实用技术片了。
很多人的工作成绩是干出来的,而常伟则是靠双脚走出来的。到部里工作九年,他有一半儿的时间都是在基层乡镇度过的。在他看来,组工干部了解基层至关重要,而要了解基层就要多下乡,多跟基层的党员群众接触。现在,他每年还要去穆棱最远的乡镇共和乡四五次,每次都要把11个村看一遍。离党委政府较近的村屯,他跑的遍数就更无从计算了。他不仅熟谙各乡镇的情况,这里的山山水水也熟悉他,乡镇、村屯的许多党员群众更是成了他的朋友。有一次,他与一位负责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部副部长聊到对基层的熟悉程度,因为二人是高中同学,所以半开玩笑地较起劲来。比到最后,常伟说:“你倒是熟悉基层工作,但到村里有多少人认识你?村书记不在村里,你在村里能蹭上饭不?”这话引得朋友们哈哈大笑。常伟又一口气说出了一些村的很多街名,那位主管基层党建工作的副部长不得不甘拜下风。
为民服务无栅栏
常伟身高1.82米,体重95公斤,没有运动员的职业经历,甚至不爱好体育。但穆棱市委宣传部部长尹相华认为,常伟的跨栏水平决不在刘翔之下。这又是为什么呢?
那还是2011年冬天发生的事。当时尹相华还在组织部工作,到共和乡指导乡党委换届选举,恰好常伟也在该乡做分屏工程。分屏工作很简单,所以干完自己的活,常伟就帮着尹相华整理材料,材料整理完时间已经很晚了。那时乡里还没实施亮化工程,整个乡没有路灯,只有招待所的门口有一盏亮着的灯。天冷路滑,两个人只能摸着黑亦步亦趋地往招待所走。走着走着,他们发现不远处的垃圾箱那边有动静,开始以为是谁家的狗,喊了两声没听到狗叫声,却看到一个硕大的黑影向他们俩跑了过来。两人吓得迅速朝招待所的方向飞奔。黑影越追越快,他俩也越跑越快。招待所门口有个小栅栏,只见常伟嗖一下跨过栅栏,风一样闪进门里,尹相华也随后撞进了大门。借着灯光,他们从窗户向外张望,发现一头足有400多斤重的黑色野猪在院子里怒气冲冲地到处乱撞。撞了一气儿,青面獠牙的野猪悻悻地跑掉了。惊魂落定的两个人一阵唏嘘。尹大哥感慨道:“你这速度行啊!跨栅栏比刘翔跨栏的动作都利索。”“那不是吓的么,我觉得谁被野猪追都能破世界纪录。”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仍旧是穆棱组织部尽人皆知的经典段子。
听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的往事,现在细细品咂起来却有几分苦涩。做基层组织工作不容易,做基层的电教工作就更不容易。什么事情都可能遇到,什么困难都得想办法克服。常伟说:“这件事给了我很多启示。人只要有足够的动力,许多困难就都能攻克。”那么,常伟九年来对电教工作孜孜以求的动力来源于哪呢?他认为是群众的信任。兴胜村有个魏大爷,因为常伟曾带着专家给他做过田间指导,因而老爷子特别感激,每年冬天都要跑很远的道儿给常伟送来自家小园种的白菜。菜不值几个钱,但这份心意却沉甸甸的。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让常伟觉得自己这些年的付出是有价值的,也成为他不断前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许多事与身份无关
作为一名有近十年基层党建工作经历的老组工,常伟至今还没有解决“身份”问题,也就是说,他还不是一名“血统纯正”的组工干部,其工作关系、工资关系都还隶属于穆棱市交通局。原单位经过几次分流后,他现在彻底成了分流人员。问他:“是不是觉得心里不好受?”他说:“要说好受那是不可能的,心里时常会有空落落的感觉。”问他:“后不后悔?”他的回答很干脆:“无悔!”
为什么无悔呢?常伟说:“来组织部的头几年,确实把这个事当成天大的事。组织部有干不完的活儿,干得这么累,还不给解决工作关系,心里能舒服吗?不过,电教工作有个特点,就是要不断地挖掘典型。经常与这些典型接触,看看人家的事业追求和人生境界,心里就释然了很多。”2011年,常伟多次带着摄像设备去五兴屯采访佟景军。五兴屯虽然离市中心不远,只有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但路很不好走,“每次去,都感觉五脏六腑要被颠出来一次”。从这一点,也不难看出五兴屯的生存环境多么恶劣。佟景军是五兴屯小学的校长兼老师,媳妇患有精神病多年,女儿一直跟着他在学校生活,直到上小学四年级才回到八面通镇上学。五兴屯条件非常艰苦,但为了十几个孩子能有学上、有书读,佟景军多次放弃了回城的机会,深深植根于最艰苦的施教战线。像佟景军这样的“典型”接触多了,对人心灵的触动不是用“震撼”两个字就能概括的。这也让常伟逐渐把“身份”问题看得淡然了许多,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如何干好本职工作上。
2012年,穆棱市委组织部投拍了一部全面介绍几年来穆棱党建工作的工作类专题片,这部片子由常伟一个人独立制作。他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几乎每天都要忙活到后半夜一两点钟,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修,修完不满意就推倒重来。那段时间,朋友和家人都感觉他两眼发直。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这部用汗水浇灌出来的《鲜红的党旗》得到了领导、同行及观众的高度认可,为穆棱电教拿回了很多奖项。
这些年,常伟全身心地投入到远程教育工作中来,建立了一种自上而下引导基层学习远教、利用远教的穆棱特色工作模式,还为基层站点解决了困扰站点多年的因冬季取暖不好无法开展学习的“老大难问题”。如今,穆棱的电教、远教工作已经成为牡丹江市的典型,这与常伟付出的心血关系至深。网络上流行这么一句话:“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而对常伟来说,现在的生活状态仍旧随时面对着一次又一次“说走就走的下乡”,但他觉得乐在其中。只要有空闲,他也会练练陈氏太极拳,在太极的动静相宜、博大精深中,感悟工作及人生的真谛。
八面通里的“八面通”
穆棱市历史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但作为渤海国的牧马场,它的满语发音“摩琳”被保留了下来,并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穆棱”。穆棱市的党委政府所在地是八面通镇,顾名思义,八面通镇因地势宽阔、四通八达而得名。而常伟则因为熟谙这里的每一条街路,被人称为八面通里的“八面通”。
常伟这个“八面通”可不是浪得虚名,这与他的工作经历、辛苦付出分不开。到组织部工作前,常伟是穆棱市交通局的一名干部,这似乎预示了他此生将与路结下不解之缘。2006年,穆棱市委组织部人员短缺,从各单位抽调了一批干部到组织部工作,常伟被“幸运”地选中,并被分派从事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当时穆棱的电教工作几乎一穷二白,虽说在部领导的支持下,电教科刚刚花13万元购置了全套采编系统,但事实上,电教片的制作仍完全依赖与穆棱电视台的协作。常伟本人对组织工作和电教工作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刚到部里时,常伟很不适应,每天忙忙碌碌,却又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些什么。常伟说,那时他的角色,其实就是组织部和电视台之间的联络员。组织部工作严谨、节奏快,而电视台的工作风格相对松散一些,这就产生了矛盾。部里着急要一部片子,但到了电视台就得看人家脸色,你的要求多了,人家编导可能就“累”了,咱跟人家也耗不起啊,所以就得像哄孩子一样哄着人家,经常还得“出点血”,自掏腰包给人家准备点“夜宵”什么的。
求人不如求己。常伟决定自力更生,钻研专题片的制作,这下可好,他几乎每天都与那台松下410摄像机黏在一起。设备倒是焕发了青春,但每天都鼓捣到后半夜才回家搁谁都受不了,直到媳妇向他发出“再不按时回家就跟摄像机过吧”的最后通牒,他才稍稍收敛。那时,常伟还兼着员办组织员的工作,经常下乡。为了积累拍摄经验,也为了充实素材库,那时常伟经常抢下乡的活儿,每次都要扛着50多斤重的设备长途跋涉。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时间的摸索和磨炼,他已能独立策划和制作一些工作片和实用技术片了。
很多人的工作成绩是干出来的,而常伟则是靠双脚走出来的。到部里工作九年,他有一半儿的时间都是在基层乡镇度过的。在他看来,组工干部了解基层至关重要,而要了解基层就要多下乡,多跟基层的党员群众接触。现在,他每年还要去穆棱最远的乡镇共和乡四五次,每次都要把11个村看一遍。离党委政府较近的村屯,他跑的遍数就更无从计算了。他不仅熟谙各乡镇的情况,这里的山山水水也熟悉他,乡镇、村屯的许多党员群众更是成了他的朋友。有一次,他与一位负责基层党建工作的组织部副部长聊到对基层的熟悉程度,因为二人是高中同学,所以半开玩笑地较起劲来。比到最后,常伟说:“你倒是熟悉基层工作,但到村里有多少人认识你?村书记不在村里,你在村里能蹭上饭不?”这话引得朋友们哈哈大笑。常伟又一口气说出了一些村的很多街名,那位主管基层党建工作的副部长不得不甘拜下风。
为民服务无栅栏
常伟身高1.82米,体重95公斤,没有运动员的职业经历,甚至不爱好体育。但穆棱市委宣传部部长尹相华认为,常伟的跨栏水平决不在刘翔之下。这又是为什么呢?
那还是2011年冬天发生的事。当时尹相华还在组织部工作,到共和乡指导乡党委换届选举,恰好常伟也在该乡做分屏工程。分屏工作很简单,所以干完自己的活,常伟就帮着尹相华整理材料,材料整理完时间已经很晚了。那时乡里还没实施亮化工程,整个乡没有路灯,只有招待所的门口有一盏亮着的灯。天冷路滑,两个人只能摸着黑亦步亦趋地往招待所走。走着走着,他们发现不远处的垃圾箱那边有动静,开始以为是谁家的狗,喊了两声没听到狗叫声,却看到一个硕大的黑影向他们俩跑了过来。两人吓得迅速朝招待所的方向飞奔。黑影越追越快,他俩也越跑越快。招待所门口有个小栅栏,只见常伟嗖一下跨过栅栏,风一样闪进门里,尹相华也随后撞进了大门。借着灯光,他们从窗户向外张望,发现一头足有400多斤重的黑色野猪在院子里怒气冲冲地到处乱撞。撞了一气儿,青面獠牙的野猪悻悻地跑掉了。惊魂落定的两个人一阵唏嘘。尹大哥感慨道:“你这速度行啊!跨栅栏比刘翔跨栏的动作都利索。”“那不是吓的么,我觉得谁被野猪追都能破世界纪录。”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多年,但仍旧是穆棱组织部尽人皆知的经典段子。
听起来让人忍俊不禁的往事,现在细细品咂起来却有几分苦涩。做基层组织工作不容易,做基层的电教工作就更不容易。什么事情都可能遇到,什么困难都得想办法克服。常伟说:“这件事给了我很多启示。人只要有足够的动力,许多困难就都能攻克。”那么,常伟九年来对电教工作孜孜以求的动力来源于哪呢?他认为是群众的信任。兴胜村有个魏大爷,因为常伟曾带着专家给他做过田间指导,因而老爷子特别感激,每年冬天都要跑很远的道儿给常伟送来自家小园种的白菜。菜不值几个钱,但这份心意却沉甸甸的。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让常伟觉得自己这些年的付出是有价值的,也成为他不断前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许多事与身份无关
作为一名有近十年基层党建工作经历的老组工,常伟至今还没有解决“身份”问题,也就是说,他还不是一名“血统纯正”的组工干部,其工作关系、工资关系都还隶属于穆棱市交通局。原单位经过几次分流后,他现在彻底成了分流人员。问他:“是不是觉得心里不好受?”他说:“要说好受那是不可能的,心里时常会有空落落的感觉。”问他:“后不后悔?”他的回答很干脆:“无悔!”
为什么无悔呢?常伟说:“来组织部的头几年,确实把这个事当成天大的事。组织部有干不完的活儿,干得这么累,还不给解决工作关系,心里能舒服吗?不过,电教工作有个特点,就是要不断地挖掘典型。经常与这些典型接触,看看人家的事业追求和人生境界,心里就释然了很多。”2011年,常伟多次带着摄像设备去五兴屯采访佟景军。五兴屯虽然离市中心不远,只有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但路很不好走,“每次去,都感觉五脏六腑要被颠出来一次”。从这一点,也不难看出五兴屯的生存环境多么恶劣。佟景军是五兴屯小学的校长兼老师,媳妇患有精神病多年,女儿一直跟着他在学校生活,直到上小学四年级才回到八面通镇上学。五兴屯条件非常艰苦,但为了十几个孩子能有学上、有书读,佟景军多次放弃了回城的机会,深深植根于最艰苦的施教战线。像佟景军这样的“典型”接触多了,对人心灵的触动不是用“震撼”两个字就能概括的。这也让常伟逐渐把“身份”问题看得淡然了许多,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如何干好本职工作上。
2012年,穆棱市委组织部投拍了一部全面介绍几年来穆棱党建工作的工作类专题片,这部片子由常伟一个人独立制作。他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几乎每天都要忙活到后半夜一两点钟,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修,修完不满意就推倒重来。那段时间,朋友和家人都感觉他两眼发直。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这部用汗水浇灌出来的《鲜红的党旗》得到了领导、同行及观众的高度认可,为穆棱电教拿回了很多奖项。
这些年,常伟全身心地投入到远程教育工作中来,建立了一种自上而下引导基层学习远教、利用远教的穆棱特色工作模式,还为基层站点解决了困扰站点多年的因冬季取暖不好无法开展学习的“老大难问题”。如今,穆棱的电教、远教工作已经成为牡丹江市的典型,这与常伟付出的心血关系至深。网络上流行这么一句话:“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而对常伟来说,现在的生活状态仍旧随时面对着一次又一次“说走就走的下乡”,但他觉得乐在其中。只要有空闲,他也会练练陈氏太极拳,在太极的动静相宜、博大精深中,感悟工作及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