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各级各类教育层次、教育群体开发教学辅助读物,是相当数量出版单位的实务之一。然而,教辅图书在近年遭遇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品种泛滥,成本增加,盗版猖獗,营销生态恶化(譬如动辄30%以上的退货率)。在教辅读物身上,人们可以看到作为特殊商品的图书其商业属性得到放大的同时,文化属性却在一定程度上走向了缺失。
明显的同质倾向
理论上讲,教辅读物在一定程度上的同质化是无法避免的。大家在面对同一类别的教育人群、同样的教育内容开发教辅读物时,内容选择的同一性势必会导致辅助内容的雷同。特别是在一些基本的陈述性知识譬如定义、定理、概念等“死知识”的识记、再现方面,编者几乎别无选择。
但是,在某些偏重于基本能力、方法,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程序性知识方面,不同的编者却可有不同的处理。因为这些知识所面向的更多是一种技巧、一种策略,它们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才能得以体现,而这些载体,是有着选择的弹性空间的。譬如测评某个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编者自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范围和对读者能力的一般评估,选择不同的作家作品。
不过,市场上占很大比重的教辅图书在很多程序性知识的测评、助读题目的设置上,却表现出了很明显的同质倾向。比较极端的例子是,在网络上输入相关的题目,可以检索到很多一模一样的网页。
教育理念的忽视
无论是课堂上的正规教学,还是适应教学的教材,特别是辅助教学的教辅读物,都与特定的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它们在教育目的、教育效率、教育价值等诸多方面,影响、引导着具体教学行为的走向。
以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为例,自2001年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所有的中小学教材都围绕它展开了新一轮的编写和实验。那么,与之相关的教辅读物的编写,则不仅要注意是否与教材配套、衔接的问题,同时要反映《课程标准》所坚持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否则,教辅读物将不能帮助读者增强,提高学习能力,相反,还会使读者通过教材学习已经获得的某些与新的理念相互适应的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受到教辅的错误引导,而走向歧途。
从许多教辅读物的市场表现可以看出,尽管很多图书都在申明“围绕课程标准理念”而编写,但实际上在这个方面却作为无多。
原创动力不足
就近年的教辅读物来看,往往是某一创意独特且受读者欢迎的图书上市不久,即有类似的大量的跟风之作出现。譬如上海辞书出版社以数年之功打造的“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因在引领学生迁移所学知识、扩大视野、培植情感、提升鉴赏能力等诸多方面所具备的优势,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于是“带动”了为数不少的同类选题的开发,但与前者相比,后起的同类图书显然特色不明显。
实际上,原创动力的不足并非只由简单的模仿造成。对于和教育图书密切相关的教育理念的忽视和误解,也许是更为隐蔽的和更为深刻的原因。许多跟风图书所以受到冷落,根本上是无从真正落实被模仿者引以为傲的对于相关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和扎实演绎。严格来看,教学辅助读物并不单纯依傍于教材,它更不是简单拓展、延伸教材内容所形成的习题集台,它包含着教学辅助工具、教学偏误纠正工具、教育理念转化工具、教育理念评价工具、教育功能实现工具等多种多样的功能。而对于教辅图书的这些功能,可以负责地说,国内的认识、研究、开发都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基于教育理念转化工具、教育理念评价工具、教育功能实现工具等功能的教辅图书开发,相当有限,这使得最需要也最能够体现教辅图书原创动力的一个方面却乏善可陈。
阅读适应与阅读取向的被动塑造
教辅图书广泛存在的上述多个方面的问题,对读者的最初影响当然是阅读适应与被动认同。
教育理念的忽视与原创动力的不足,使得相应图书所负载,传播的信息出现不周延的情况,随之而来的则是读者难于获取全面正确的知识、无法独立地判断思考和获取更大的满足空间,其辅助功能实际上并未真正实现。而由于同质图书的放大效应,本来在教与学上需要得到辅助的读者,会在缺少判断能力的情形之下,无意识地被动认同理想的教辅图书就应该是它们所见到的市场上教辅图书的样子,经过一定时间的强化,读者便适应了此类图书。浏览一下专业的教育网站,常常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对待一个问题的见解纷繁歧出,仔细分析可以知道,很多不同的见解乃是源于个别教学辅助读物的误解,教师只是沿袭了所见的错误认识而已。
教辅图书是一种商品,商品交易的突出特征之一便是买卖自由。不过,当市场上的所有商品自觉不自觉地趋于同质时,买方便在貌似自由的表象下失去了选择的空间。这样看来,读者购买存在上述问题的教辅图书,只能使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属性尽量放大,而文化属性,则只能无奈地走向缺失。
明显的同质倾向
理论上讲,教辅读物在一定程度上的同质化是无法避免的。大家在面对同一类别的教育人群、同样的教育内容开发教辅读物时,内容选择的同一性势必会导致辅助内容的雷同。特别是在一些基本的陈述性知识譬如定义、定理、概念等“死知识”的识记、再现方面,编者几乎别无选择。
但是,在某些偏重于基本能力、方法,习惯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程序性知识方面,不同的编者却可有不同的处理。因为这些知识所面向的更多是一种技巧、一种策略,它们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才能得以体现,而这些载体,是有着选择的弹性空间的。譬如测评某个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编者自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范围和对读者能力的一般评估,选择不同的作家作品。
不过,市场上占很大比重的教辅图书在很多程序性知识的测评、助读题目的设置上,却表现出了很明显的同质倾向。比较极端的例子是,在网络上输入相关的题目,可以检索到很多一模一样的网页。
教育理念的忽视
无论是课堂上的正规教学,还是适应教学的教材,特别是辅助教学的教辅读物,都与特定的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它们在教育目的、教育效率、教育价值等诸多方面,影响、引导着具体教学行为的走向。
以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为例,自2001年新的《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所有的中小学教材都围绕它展开了新一轮的编写和实验。那么,与之相关的教辅读物的编写,则不仅要注意是否与教材配套、衔接的问题,同时要反映《课程标准》所坚持的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否则,教辅读物将不能帮助读者增强,提高学习能力,相反,还会使读者通过教材学习已经获得的某些与新的理念相互适应的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受到教辅的错误引导,而走向歧途。
从许多教辅读物的市场表现可以看出,尽管很多图书都在申明“围绕课程标准理念”而编写,但实际上在这个方面却作为无多。
原创动力不足
就近年的教辅读物来看,往往是某一创意独特且受读者欢迎的图书上市不久,即有类似的大量的跟风之作出现。譬如上海辞书出版社以数年之功打造的“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因在引领学生迁移所学知识、扩大视野、培植情感、提升鉴赏能力等诸多方面所具备的优势,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于是“带动”了为数不少的同类选题的开发,但与前者相比,后起的同类图书显然特色不明显。
实际上,原创动力的不足并非只由简单的模仿造成。对于和教育图书密切相关的教育理念的忽视和误解,也许是更为隐蔽的和更为深刻的原因。许多跟风图书所以受到冷落,根本上是无从真正落实被模仿者引以为傲的对于相关教育理念的深入理解和扎实演绎。严格来看,教学辅助读物并不单纯依傍于教材,它更不是简单拓展、延伸教材内容所形成的习题集台,它包含着教学辅助工具、教学偏误纠正工具、教育理念转化工具、教育理念评价工具、教育功能实现工具等多种多样的功能。而对于教辅图书的这些功能,可以负责地说,国内的认识、研究、开发都还是不够的。特别是基于教育理念转化工具、教育理念评价工具、教育功能实现工具等功能的教辅图书开发,相当有限,这使得最需要也最能够体现教辅图书原创动力的一个方面却乏善可陈。
阅读适应与阅读取向的被动塑造
教辅图书广泛存在的上述多个方面的问题,对读者的最初影响当然是阅读适应与被动认同。
教育理念的忽视与原创动力的不足,使得相应图书所负载,传播的信息出现不周延的情况,随之而来的则是读者难于获取全面正确的知识、无法独立地判断思考和获取更大的满足空间,其辅助功能实际上并未真正实现。而由于同质图书的放大效应,本来在教与学上需要得到辅助的读者,会在缺少判断能力的情形之下,无意识地被动认同理想的教辅图书就应该是它们所见到的市场上教辅图书的样子,经过一定时间的强化,读者便适应了此类图书。浏览一下专业的教育网站,常常可以看到很多教师对待一个问题的见解纷繁歧出,仔细分析可以知道,很多不同的见解乃是源于个别教学辅助读物的误解,教师只是沿袭了所见的错误认识而已。
教辅图书是一种商品,商品交易的突出特征之一便是买卖自由。不过,当市场上的所有商品自觉不自觉地趋于同质时,买方便在貌似自由的表象下失去了选择的空间。这样看来,读者购买存在上述问题的教辅图书,只能使这种特殊商品的商业属性尽量放大,而文化属性,则只能无奈地走向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