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有质量的阅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透彻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与作品产生更好的情感共鸣,也更有利于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进行精细化的文本阅读更是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努力探索文本细读的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古诗词的魅力,接受中国诗词文化的熏陶。
一、选择精彩句段进行文本细读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拥有非常久远的生命力。喜欢古诗词的人有很多,是因为古诗词中的经典名句数不胜数。或者喜、或者悲,或者儿女情长,或者国家大义,都能在古诗词作品中找到与之相配的精彩表达。事实上,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古诗词作品都是经得起细致推敲的,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摒弃以往生硬灌输的教学方式,要让同学们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名句进行阅读品味,在这个过程中享受诗词的艺术魅力。如有的同学喜欢“花谢花飞飞满天”,这短短七个字不仅营造出繁花似锦的生动景象,而且传达出一种花谢花开的动态情景,让读者仿佛看到满树花儿盛开又飘落、飘落又盛开的景象。在这样的情景中,人们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时光流转、生命凋谢的感触,乃至从这种感触出发,联想到自己的人生,联想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这样的诗词细读,让学生感受到的不只是诗词本身的写作手法之美、诗词意境之美,更能让学生从诗词意境中升华出一种宏大的生命体悟。这是对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诗词细读中,我们不只要让学生感受其意境之美妙,也要注意让学生体会诗词中语言应用的技巧。如古典名句“僧敲月下门”,其中到底是用“推”更好,还是用“敲”更好呢?老师不妨用这个问题来启迪学生,让大家寻找诗词名句中用得特别精巧的字、词进行揣摩。例如有的同学认为《渔家傲·秋思》中,“长烟落日”这几个字用得特别好。“长烟落日”,其中既有具象的景物“烟”“日”令人产生联想,又有关于景象动态的形容词比如“长”和“落”,四个字,字字珠玑。细读这四个字,人们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幅长烟飘摇、落日冉冉的画卷。这种文字应用之妙,充分展现了汉语言的神奇之处,也可以很好地启迪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二、进行有感情的文本细读
古诗词作品能够传承久远,不只是因为其字词的使用非常精妙,让人忍不住推敲品味,更是因为古诗词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美好情感令人赞叹,值得千古留存。比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一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知道让多少读者为之感动。它体现了作者杜甫以及无数古代贤者志士心怀天下的美好情感和情操,也抒发了千百年来无数人的家国之情。这种直抒胸臆之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是对中国千百年来积淀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重要精神品格的传达。在对这样的名句进行品读中,学生如果在情感上不能产生共鸣,就很难对其深层的文化品格、精神品质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古诗词阅读中,老师可以先示范性地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知古诗词中的情感情怀。然后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等进行解读诠释,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中的情感意境。此外,老师还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感情朗读朗诵古诗词的视频给学生观赏,让大家欣赏中捕捉诗词情感,产生情感共鸣。
三、基于情景构建的文本细读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的同学对诗词意象的把握能力比较差,想象力也不够,对作品思想感情的认知不深刻,缺乏情感共鸣。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情境的构建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具体可感的真实情境,让同学们对照文本以及情境去思考探究,从视觉、听觉和阅读、想象的体验中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望岳》时,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一些东岳泰山的图片、视频,让学生观看。在视频图片中,泰山的昂扬气魄、日出东方的绚烂景象,白云远游、大风呼啸、怪石嶙峋,这种种视觉的冲击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验。对照这些视频图片,学生可以更深刻地明白什么叫做“造化钟神秀”,什么叫做“一览众山小”。为了深度启迪学生对古诗词奥妙的感知,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思考。比如“一览众山小”中,这个“览”字用得怎么样,是否可以替换成其他的文字?大家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同学说“览”给人一种高高在上、俯瞰全局的感觉,很符合泰山顶上唯我独高的现实情境。如果换成“望”或者“看”,那种姿态感就显得有些不符合诗词的意境,不符合作者站在泰山顶上心胸浩荡、热情激昂的状态。结合情景进行細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更加细致深刻,也越发能够感受到诗词的美妙。
四、结合拓展资料进行文本细读
在古诗词的文本细读中,我们还要注意不能单纯阅读古诗词,因为古诗词的创作和社会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政治主张、人生经历等都有着复杂的联系,也和诗词中所描述的事情、诗词中所运用的典故等直接相关。如果我们抛弃这些元素单纯去阅读诗词作品,那是狭隘的,也会是不全面的。因此,在阅读古诗词时必须进行资料拓展,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解读、鉴赏古诗词,从而形成对作品深刻透彻的认知。比如在学到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我们可以就诗词中的“冯唐”“孙郎”等典故进行资料拓展,同时向学生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以及评论界对这篇作品的评价解析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拓展,让学生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诗词意境有更加真切的感悟。相比单纯的阅读作品,有拓展资料支持的古诗词教学,才更能激发学生的鉴赏情趣。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许多教师、学生往往都忽视了对文本的细读,因而造成了阅读中的一些障碍,所以我们必须强化文本细读的教学。开展文本细读教学,教师要以引导为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精细的文本阅读中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新的收获。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化底蕴。
[作者通联:甘肃民乐县第二中学]
一、选择精彩句段进行文本细读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宝贵财富,拥有非常久远的生命力。喜欢古诗词的人有很多,是因为古诗词中的经典名句数不胜数。或者喜、或者悲,或者儿女情长,或者国家大义,都能在古诗词作品中找到与之相配的精彩表达。事实上,能够流传到今天的古诗词作品都是经得起细致推敲的,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摒弃以往生硬灌输的教学方式,要让同学们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名句进行阅读品味,在这个过程中享受诗词的艺术魅力。如有的同学喜欢“花谢花飞飞满天”,这短短七个字不仅营造出繁花似锦的生动景象,而且传达出一种花谢花开的动态情景,让读者仿佛看到满树花儿盛开又飘落、飘落又盛开的景象。在这样的情景中,人们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时光流转、生命凋谢的感触,乃至从这种感触出发,联想到自己的人生,联想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这样的诗词细读,让学生感受到的不只是诗词本身的写作手法之美、诗词意境之美,更能让学生从诗词意境中升华出一种宏大的生命体悟。这是对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诗词细读中,我们不只要让学生感受其意境之美妙,也要注意让学生体会诗词中语言应用的技巧。如古典名句“僧敲月下门”,其中到底是用“推”更好,还是用“敲”更好呢?老师不妨用这个问题来启迪学生,让大家寻找诗词名句中用得特别精巧的字、词进行揣摩。例如有的同学认为《渔家傲·秋思》中,“长烟落日”这几个字用得特别好。“长烟落日”,其中既有具象的景物“烟”“日”令人产生联想,又有关于景象动态的形容词比如“长”和“落”,四个字,字字珠玑。细读这四个字,人们的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幅长烟飘摇、落日冉冉的画卷。这种文字应用之妙,充分展现了汉语言的神奇之处,也可以很好地启迪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二、进行有感情的文本细读
古诗词作品能够传承久远,不只是因为其字词的使用非常精妙,让人忍不住推敲品味,更是因为古诗词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美好情感令人赞叹,值得千古留存。比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一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不知道让多少读者为之感动。它体现了作者杜甫以及无数古代贤者志士心怀天下的美好情感和情操,也抒发了千百年来无数人的家国之情。这种直抒胸臆之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是对中国千百年来积淀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重要精神品格的传达。在对这样的名句进行品读中,学生如果在情感上不能产生共鸣,就很难对其深层的文化品格、精神品质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古诗词阅读中,老师可以先示范性地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感知古诗词中的情感情怀。然后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等进行解读诠释,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作品中的情感意境。此外,老师还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感情朗读朗诵古诗词的视频给学生观赏,让大家欣赏中捕捉诗词情感,产生情感共鸣。
三、基于情景构建的文本细读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有的同学对诗词意象的把握能力比较差,想象力也不够,对作品思想感情的认知不深刻,缺乏情感共鸣。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情境的构建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具体可感的真实情境,让同学们对照文本以及情境去思考探究,从视觉、听觉和阅读、想象的体验中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望岳》时,老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一些东岳泰山的图片、视频,让学生观看。在视频图片中,泰山的昂扬气魄、日出东方的绚烂景象,白云远游、大风呼啸、怪石嶙峋,这种种视觉的冲击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验。对照这些视频图片,学生可以更深刻地明白什么叫做“造化钟神秀”,什么叫做“一览众山小”。为了深度启迪学生对古诗词奥妙的感知,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思考。比如“一览众山小”中,这个“览”字用得怎么样,是否可以替换成其他的文字?大家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有的同学说“览”给人一种高高在上、俯瞰全局的感觉,很符合泰山顶上唯我独高的现实情境。如果换成“望”或者“看”,那种姿态感就显得有些不符合诗词的意境,不符合作者站在泰山顶上心胸浩荡、热情激昂的状态。结合情景进行細读,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鉴赏更加细致深刻,也越发能够感受到诗词的美妙。
四、结合拓展资料进行文本细读
在古诗词的文本细读中,我们还要注意不能单纯阅读古诗词,因为古诗词的创作和社会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政治主张、人生经历等都有着复杂的联系,也和诗词中所描述的事情、诗词中所运用的典故等直接相关。如果我们抛弃这些元素单纯去阅读诗词作品,那是狭隘的,也会是不全面的。因此,在阅读古诗词时必须进行资料拓展,这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解读、鉴赏古诗词,从而形成对作品深刻透彻的认知。比如在学到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我们可以就诗词中的“冯唐”“孙郎”等典故进行资料拓展,同时向学生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以及评论界对这篇作品的评价解析资料。通过这些资料的拓展,让学生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诗词意境有更加真切的感悟。相比单纯的阅读作品,有拓展资料支持的古诗词教学,才更能激发学生的鉴赏情趣。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许多教师、学生往往都忽视了对文本的细读,因而造成了阅读中的一些障碍,所以我们必须强化文本细读的教学。开展文本细读教学,教师要以引导为主,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精细的文本阅读中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新的收获。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化底蕴。
[作者通联:甘肃民乐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