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群死亡地图”,听起来很可怕的名字,但它的意义十分重大。
我们知道,SARS过事,对公共卫生的关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连经济学家,国情问题专家等都参与进来。这其中有个逻辑关系;要制订公共卫生目标和干预策略,就必须对公共卫生目标和系统进行定位,目标和系统的定位又必须以对我国疾病模式的认识为基础。同时,从个人角度而言,它对我们了解周围大的“疾病环境”,从而树立科学的健康观,也有不可多得的帮助。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的杨功焕教授,从2002年就开始领衔这项规模庞大的研究,在对近10年来中国人群的疾病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和农村、东中西部的特点,对中国人群在一定时期里不同死因的流行水平、变化趋势和分布特点加以分析,勾画出“死亡地图”;根据与主要疾病和死亡有关的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和分布特点,勾画出“行为危险因素地图”。
由于我国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构成均存在差异加上人们自身行为的变化,疾病模式会受到很大影响。不同的人群虽然都处于疾病模式转变的过程之中,但因为各种因素带来的综合影响不同,各自所处的变化阶段、变化速度和方向都各有特点。
我国不同地区的人群究竟处于疾病模式转变的哪一阶段?传染病、慢性病和伤害对人群的危害究竟有多大?让我们摊开“中国人群死亡地图”,找寻其中的答案。
肺结核状况仍然堪忧
肺结核是传染病中的常见病,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被称为“白色瘟疫”。
·从1950年到2000年,无论在城市和农村,肺结核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曾在80年代被认为是人类已经基本征服的疾病之一。但它在90年代又卷土重来。自1994年后,农村肺结核死亡率就没有进一步下降。
·所有监测点的报告都呈现男性高于女性,男性为女性的两倍。
·人群肺结核年龄死亡水平,从30岁以后开始上升,50岁以后上升的幅度变陡。
·肺结核高发的监测点主要集中在广西、贵州、湖南,其次在甘肃、宁夏、内蒙、陕西、新疆、西藏等地。两省交界地区肺结核死亡率很高。
肿瘤死亡谱在变化
肿瘤是一大组疾病,虽然具备细胞恶性增生和对其他组织侵润的特点,但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及预后有很大的不同。
目前中国人群中75%以上的肿瘤死亡是支气管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直肠结肠癌和女性乳腺癌。
·1 973~1975年全国肿瘤普查,中国人群的肿瘤死亡构成以胃癌、肝癌、食道癌为主。
·1991年,支气管肺癌死亡率已经超出食道癌,位居第三,虽然胃癌仍然保持第一位死因,但与肝癌和支气管肺癌的死亡水平相对接近。
·2000年,城市男性人群,肺癌死亡水平远远高于肝癌和胃癌;女性的肿瘤死亡谱中,支气管肺癌依然第一,但肝癌死亡低于胃癌。农村男性中,仍然保持肝癌、胃癌和支气管肺癌的顺序;女性中,胃癌还是第一位。
肺癌跃居第一
近年来支气管肺癌死亡率上升速度非常快,1996年以来,已经在肿瘤死因顺位中排列第一。
·最早出现肺癌报告见于1974年,1990年以前肺癌死亡率呈平稳趋势。1991年后一直呈非常显著的上升趋势,每年以6.0%的速度上升。
·肺癌的死亡呈现明显的男高女低的现象,2000年男性肺癌平均死亡率为40.24/10万,女性肺癌死亡率为1 7.55/10万。总体上,男性肺癌死亡率是女性的2.3倍。
·城市人群肺癌死亡率明显高于农村,是农村人群的2.3倍。城市男性肺癌死亡率最高,农村女性肺癌死亡率最低。
·过去10年,东部和中部的肺癌死亡率的上升非常显著,西部地区虽也有上升趋势,但不显著。在农村,肺癌死亡率呈现东部高于中部、西部最低的特点。
·城市人群肺癌上升60%归因于人口因素,40%归因于非人口因素;在农村,东部和中部肺癌上升的非人口因素达到75%一90%。肝癌显著上升
有证据说肝癌主要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也有研究表明与食物中黄曲霉素污染以及酗酒有关。而中国不仅是一个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个分高的国家,而且食物中黄曲霉素污染也十分严重。
·1991~2000年,肝癌死亡率也呈进行性增长。1991年肝癌死亡率为1 7.99/10万,到2000年总人群死亡率已达到27.20/10万。
·男性肝癌死亡率是女性的2.5倍,但女性肝癌死亡率的上升幅度大于男性。
·城市和农村肝癌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
·东部肝癌死亡率高的地区多于中西部,呈现东部很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特点。
女性乳腺癌城市和农村女性相差3.6倍
女性乳腺癌的死亡在中国人群的肿瘤死亡中所占比例不高,在过去10年中,呈显著上升趋势。
·从25岁开始,开始有乳腺癌死亡报告,30岁后明显上升,40岁后逐步上升,60岁后死亡率上升幅度明显增加。
·1991~2000年乳腺癌平均死亡率大于11/10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广东、广西一带。
脑血管病也在上升
脑血管病,一般人也称为脑卒中。广义的脑卒中是一个临床的综合病症,包含一组突然或急骤发病并持续2411、时以上或导致死亡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主要分脑梗塞、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该病一直是中国人群最主要的死因,死于脑血管病的人数占总死亡数1 7 9%,占心脑血管疾病的50%。
·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男性略高于女性,农村略高于城市。
·在北方和南方都有脑血管死亡的高发区。第一高发区,从东北往华北延伸;第二高发区,在南部包括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湖北、贵州、云南和西藏。
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虽然目前在中国的死亡率还不高,但同样在广泛地区显著上升,且是死亡率上升速度最快的疾病之一。
·1991~2000年,平均每年以6.9%的比率上升。男性和女性死亡率非常接近,变化趋势也非常一致。
·虽然目前冠心病死亡率低于脑血管疾病,但上升幅度远高于脑血管疾病。
·50岁以后,死亡率开始升高,70岁以后上升幅度很陡。
·仍然是城市高于农村,东部农村高于中西部,西部最低。
交通事故升为第一位 自杀不容忽视
伤害包括有意识伤害和无意识伤害,前者包括自杀、他杀、暴力后者包括意外中毒、交通事故、意外跌倒等。
·伤害的死亡率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但伤害死亡谱的变化十分明显,1991年自杀是全人群伤害的第一位死因,交通事故位居第二,2000年交通事故已上升为第一位伤害死因,自杀下降为第二位。
·自杀不容忽视,自杀死亡水平和模式都在发生变化。随着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自杀死亡呈下降趋势,我国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的独特模式,正在向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的一般模式转化。
中国一直保持农村自杀高于城市、女性自杀高于男性的独特自杀模式,这与在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有关,也与多使用农药作为自杀方式有关,农村人群中有42.6%的家庭、城市中有3.3%的家庭在调查时在家中有农药存放高自杀地区在中部农业区,特别是在各省交界地区。
·交通事故死亡的上升和自杀死亡的变化,导致交通事故成为第一位伤害死因。
死因构成在变化
·1990年以后:与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开始逐步上升,感染性及母婴疾病的迅速消退,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成了现阶段死亡模式的特点。
·不同地区死因构成的变化存在差异。城市牙口东部农村疾病模式的转化,超越其他地区10年,西部农村地区的死因构成还和我国90年代前的死因构成类似。
我们知道,SARS过事,对公共卫生的关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就连经济学家,国情问题专家等都参与进来。这其中有个逻辑关系;要制订公共卫生目标和干预策略,就必须对公共卫生目标和系统进行定位,目标和系统的定位又必须以对我国疾病模式的认识为基础。同时,从个人角度而言,它对我们了解周围大的“疾病环境”,从而树立科学的健康观,也有不可多得的帮助。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的杨功焕教授,从2002年就开始领衔这项规模庞大的研究,在对近10年来中国人群的疾病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和农村、东中西部的特点,对中国人群在一定时期里不同死因的流行水平、变化趋势和分布特点加以分析,勾画出“死亡地图”;根据与主要疾病和死亡有关的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水平和分布特点,勾画出“行为危险因素地图”。
由于我国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人口构成均存在差异加上人们自身行为的变化,疾病模式会受到很大影响。不同的人群虽然都处于疾病模式转变的过程之中,但因为各种因素带来的综合影响不同,各自所处的变化阶段、变化速度和方向都各有特点。
我国不同地区的人群究竟处于疾病模式转变的哪一阶段?传染病、慢性病和伤害对人群的危害究竟有多大?让我们摊开“中国人群死亡地图”,找寻其中的答案。
肺结核状况仍然堪忧
肺结核是传染病中的常见病,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被称为“白色瘟疫”。
·从1950年到2000年,无论在城市和农村,肺结核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曾在80年代被认为是人类已经基本征服的疾病之一。但它在90年代又卷土重来。自1994年后,农村肺结核死亡率就没有进一步下降。
·所有监测点的报告都呈现男性高于女性,男性为女性的两倍。
·人群肺结核年龄死亡水平,从30岁以后开始上升,50岁以后上升的幅度变陡。
·肺结核高发的监测点主要集中在广西、贵州、湖南,其次在甘肃、宁夏、内蒙、陕西、新疆、西藏等地。两省交界地区肺结核死亡率很高。
肿瘤死亡谱在变化
肿瘤是一大组疾病,虽然具备细胞恶性增生和对其他组织侵润的特点,但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及预后有很大的不同。
目前中国人群中75%以上的肿瘤死亡是支气管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直肠结肠癌和女性乳腺癌。
·1 973~1975年全国肿瘤普查,中国人群的肿瘤死亡构成以胃癌、肝癌、食道癌为主。
·1991年,支气管肺癌死亡率已经超出食道癌,位居第三,虽然胃癌仍然保持第一位死因,但与肝癌和支气管肺癌的死亡水平相对接近。
·2000年,城市男性人群,肺癌死亡水平远远高于肝癌和胃癌;女性的肿瘤死亡谱中,支气管肺癌依然第一,但肝癌死亡低于胃癌。农村男性中,仍然保持肝癌、胃癌和支气管肺癌的顺序;女性中,胃癌还是第一位。
肺癌跃居第一
近年来支气管肺癌死亡率上升速度非常快,1996年以来,已经在肿瘤死因顺位中排列第一。
·最早出现肺癌报告见于1974年,1990年以前肺癌死亡率呈平稳趋势。1991年后一直呈非常显著的上升趋势,每年以6.0%的速度上升。
·肺癌的死亡呈现明显的男高女低的现象,2000年男性肺癌平均死亡率为40.24/10万,女性肺癌死亡率为1 7.55/10万。总体上,男性肺癌死亡率是女性的2.3倍。
·城市人群肺癌死亡率明显高于农村,是农村人群的2.3倍。城市男性肺癌死亡率最高,农村女性肺癌死亡率最低。
·过去10年,东部和中部的肺癌死亡率的上升非常显著,西部地区虽也有上升趋势,但不显著。在农村,肺癌死亡率呈现东部高于中部、西部最低的特点。
·城市人群肺癌上升60%归因于人口因素,40%归因于非人口因素;在农村,东部和中部肺癌上升的非人口因素达到75%一90%。肝癌显著上升
有证据说肝癌主要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也有研究表明与食物中黄曲霉素污染以及酗酒有关。而中国不仅是一个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个分高的国家,而且食物中黄曲霉素污染也十分严重。
·1991~2000年,肝癌死亡率也呈进行性增长。1991年肝癌死亡率为1 7.99/10万,到2000年总人群死亡率已达到27.20/10万。
·男性肝癌死亡率是女性的2.5倍,但女性肝癌死亡率的上升幅度大于男性。
·城市和农村肝癌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
·东部肝癌死亡率高的地区多于中西部,呈现东部很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的特点。
女性乳腺癌城市和农村女性相差3.6倍
女性乳腺癌的死亡在中国人群的肿瘤死亡中所占比例不高,在过去10年中,呈显著上升趋势。
·从25岁开始,开始有乳腺癌死亡报告,30岁后明显上升,40岁后逐步上升,60岁后死亡率上升幅度明显增加。
·1991~2000年乳腺癌平均死亡率大于11/10万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和广东、广西一带。
脑血管病也在上升
脑血管病,一般人也称为脑卒中。广义的脑卒中是一个临床的综合病症,包含一组突然或急骤发病并持续2411、时以上或导致死亡的神经系统异常表现。主要分脑梗塞、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该病一直是中国人群最主要的死因,死于脑血管病的人数占总死亡数1 7 9%,占心脑血管疾病的50%。
·死亡率呈显著上升趋势,男性略高于女性,农村略高于城市。
·在北方和南方都有脑血管死亡的高发区。第一高发区,从东北往华北延伸;第二高发区,在南部包括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湖北、贵州、云南和西藏。
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又称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虽然目前在中国的死亡率还不高,但同样在广泛地区显著上升,且是死亡率上升速度最快的疾病之一。
·1991~2000年,平均每年以6.9%的比率上升。男性和女性死亡率非常接近,变化趋势也非常一致。
·虽然目前冠心病死亡率低于脑血管疾病,但上升幅度远高于脑血管疾病。
·50岁以后,死亡率开始升高,70岁以后上升幅度很陡。
·仍然是城市高于农村,东部农村高于中西部,西部最低。
交通事故升为第一位 自杀不容忽视
伤害包括有意识伤害和无意识伤害,前者包括自杀、他杀、暴力后者包括意外中毒、交通事故、意外跌倒等。
·伤害的死亡率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但伤害死亡谱的变化十分明显,1991年自杀是全人群伤害的第一位死因,交通事故位居第二,2000年交通事故已上升为第一位伤害死因,自杀下降为第二位。
·自杀不容忽视,自杀死亡水平和模式都在发生变化。随着女性特别是农村女性自杀死亡呈下降趋势,我国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的独特模式,正在向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的一般模式转化。
中国一直保持农村自杀高于城市、女性自杀高于男性的独特自杀模式,这与在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地位有关,也与多使用农药作为自杀方式有关,农村人群中有42.6%的家庭、城市中有3.3%的家庭在调查时在家中有农药存放高自杀地区在中部农业区,特别是在各省交界地区。
·交通事故死亡的上升和自杀死亡的变化,导致交通事故成为第一位伤害死因。
死因构成在变化
·1990年以后:与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开始逐步上升,感染性及母婴疾病的迅速消退,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成了现阶段死亡模式的特点。
·不同地区死因构成的变化存在差异。城市牙口东部农村疾病模式的转化,超越其他地区10年,西部农村地区的死因构成还和我国90年代前的死因构成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