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的环境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分析与应对研究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jack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视域下的环境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分析与应对研究
  福州市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中心:谢冠君
  【摘要】本文阐述新媒体环境下环境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特征、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应对研究和策略,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和舆论引导,不断提高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水平和实效。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分析;应对研究
  1. 背景
  生态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更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政权稳定,事关国家兴衰和民族存亡。改革开放40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环保工作日益成为公共舆论关注热点。尤其自新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施行以来。2015年、2019年中央先后启动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生态环保类舆情呈爆发式增长,负面舆情信息数量多、传播散布快、网民关注度高、社会影响力大,环保部门长期处于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
  2. 相关定义
  环境突发事件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外界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的干扰和限制下,发生的违反环境法律规定的经济以及社会行为。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出现的,能够对生态环境、社会民众生命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等造成大规模伤害或威胁的,并且超出了政府以及社会相关组织的公共管理和组织能力,亟需相关部门采用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进行应对和预防的一种紧急事件。
  新媒体是伴随着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主要是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等向社会民众传播、传达各类新闻信息,与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形式具有同等地位,被人们称之为“第五媒体”。
  新媒体视域下的环保舆情顾名思义指的就是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网络媒体对已经发生或即将产生的环境事件去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思想,也就是人们仅仅围绕环保的话题在互联网以及各类网络平台进行发表意见。
  环境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社会民众、环境事件、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等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最终结论。其主体是社会民众,客体是我国各地区政府以及环境突发事件有关的企业,载体是新媒体等传播媒介。
  3. 环境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互联网舆论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变量”和“不确定因素”,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从现实数据来看,舆论发酵和社会热点事件曝光的主要信息来源于“两微一端”。另外,在互联网电子社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普及率达61.2%,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网民属性结构存在“三低一自由”现象,即年轻人居多(10-39岁人群占65.1%),低收入人群多(收入5000以下占53.4%),低学历人群多中专及以下学历人群占61.9%,学生和自由职业者多占46.0%。
  新媒体视域下,环境突发事件的舆情演化,第一时间的引爆主要依托于新媒体,而后再经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联合动作呈现演化,在舆论载体、主体过程、影响方面呈现出多种特征。
  一是内容多元化倾向:内容载体呈现多元化,如微信、微视、手机短信、论坛贴吧、QQ、MSN、博客、客户端、抖音、快手等都是舆论信息的载体。既有图文信息,又有音像视频,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二是热点加速化倾向:一旦发生环境突发性的灾难事件或敏感事件,第一时间内媒体和网民就会把有关事件的文字,图片甚至是视频发布在网上,对新闻予以追踪报道,捕捉最新动态,迅速吸引网民眼球。
  三是影响扩大化倾向:有些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通常都会引起各界关注和讨论,进而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给参与事件处置的有关部门和突发事件中的相关方带来极大的压力。
  四是方式互动化倾向:主要有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互动,网络公共平台与网民之间的互动、网民与网民之间的互动,线上与线下的互动等。
  4. 环境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规律
  网络舆情事件演变周期:
  平息期→初生期→发展期
   ↑                ↓
  反弹期←消退期←高潮期
  环境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变、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网络舆情的初生期、发展期、高潮期、平息期等阶段,有些舆情还存在消退后反弹再平息现象,显示出差异明显的阶段特征和较强的关联性。
  5. 环境突发事件影响因素的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一起环境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受多个因素的影响,并且贯穿于环境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和网络舆情的演化周期,这些因素远远多于传统社会中对环境突发事件的影响因素。在环境突发事件中,影响因素大致可划分为两个系统:一是现实社会系统中的,二是网络社会系统中的,但是这两个系统及其内部因素由于互联网平台而交织在一起。根据主要因素分析,环境突发事件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可归纳为以下几类,见表1所示。
  6. 环境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思路和策略
  目前,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应急管理面临两条战线:一条线下如何科学处置;一条线上如何舆论引导。只有两条战线同时处置得当,才能有效应对环境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舆论引导是应急处置的重中之重。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得当,就可以化解危机,或者转危为机;引导不当,则会恶化事态,使危機朝不利的方向发展。只有不断提高舆商,才能避免舆论旋涡,有效防止“舆伤”。通过把握信息发布要领,注重沟通技巧,遵循网络传播规律,合理引导受众,别让不当应对,诱发“二次舆情”造成“舆伤”。
  6.1 建立健全新媒体环境下的环境舆情监控与应对机制
  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社会民众得知环境突发事件舆情的首要来源便是网络媒体,其中日常经常使用的微信以及微博等成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主要工具。基于此种情况,环境舆情的监督与管理工作,应当将关注的重点不仅要放在报纸以及电视等传统媒体之上,还要密切关注网站等新媒体平台,并将“知名论坛”以及“大V”等作为环境舆情监控工作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政府环保部门还应当加强对国内外环境舆情以及社会民意的追踪与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舆情监控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市内各个部门的交流与联系,对环境舆情进行正面的引导,为社会民众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切实保障社会民众的知情权以及参与权,提升福州市环保形象。   构建合理的环境舆情应对机制。政府环保部门应当制定环境舆情应急预案,积极探索“515”工作机制。突出“五最”加强防范,即最易发生问题行业,最易发生问题的企业,最易发生问题的环节,最易发生风险岗位,最有效防范措施。运用“生态云”精准管控,倡导“五个第一”快速响应机制。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开展监测,第一时间开展调查,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信息。紧扣网络舆情的特点,把握舆情导向,并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联动作用,分别建立党委、政府为首的舆情应对机制,将环保工作职责落实到个人,各司其职,共同努力,向社会民众传达正面的、积极的环境信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展示积极的、良好的政府形象,最大限度地降低舆情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和伤害。作为政府环保部门应当积极引导舆情发展态势,积极面对网络以及报纸中提出的各种批评和意见,并及早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反馈至社会民众。与此同时针对投诉类的舆情意见,环保部门应当做好回应与解决措施同步实施。
  6.2 加强新媒体环境下与主流媒体的良性互动与合作
  建立完善与主流媒体的沟通联动协调机制,整合运用好各媒体资源,实现网络高效传播效应.环境宣教部门应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依托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和网站、“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加大对我市环保工作报道的广度与深度。充分发挥不同媒体各自的优点,互为取长补短、联动协作,统筹规划安排,共同助力环境新闻宣传工作正面发声。在相关公共领域当中,环境突发事件舆情的发展态势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社会民众借助新媒体对环保舆情的发展态势进行观测,借此对当今时代下经济社会绿色、协调的发展观念,积极利用网络参与到权益维护以及社会公共管理的工作当中。环保部门要主动开展新闻宣传,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向媒体提供新闻素材。环保部门应在通过新闻发布会、通气会等原有提供新闻线索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渠道及时发布环境突发事件科学应对进展等环保新闻通稿,这样既可以为媒体记者提供第一手采访报道素材,又满足公众了解环保重要信息的需求。
  6.3构建完善的新媒体环境下的环境信息发布机制
  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应把握好信息发布“黄金4小时”原则,及时确定舆情理念,主动回应关切,“敢于发声”和“及时发声”是环境突发事件舆情迅速平息的关键。同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因此,作为政府环保部门应当重视社会公众的重要作用,积极有效的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作用,与社会民众面对面,做好真实、诚恳,绝不弄虚作假,欺瞒社会民众,对环境突发事件进行正面的引导和解释,最大限度地保障社会民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除此之外,政府环保部门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准确把握信息公开的“度”,对于无法向社会民众公开的信息应当进行有效的解释,获得民众的理解,并保障公开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塔西佗效应”产生,以此才能切实提升环保部门以及政府的社会形象和公信力。
  6.4 充分发挥政府环保部门自媒体的积极引导作用
  环境舆情的传播主要是有网络平台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媒介实施,因此作为环保部门,为了有效提升环境舆情的解决效果,应当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的重要作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环保新媒体平台,向社会各种类型的新媒体媒介进行发布消息,积极主动地把握环境舆情的主动权,防止出现造谣等不良现象,影响社会稳定。除此之外,环保部门还可以借助信息发布的方式,积极主动的吸收和采纳社会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借助社会具有威信力的中介组织对环保部门发布的信息进行验证,提升社会民众对政府信息的接受力度。福州市生态环境局已于2012年2月28日在新浪门户网站开通“福州环保”政务微博,至今已发表微博5600多条。福州市环境公众号也成立于2015年6月5日,迄今发布文章4300多篇。
  6.5 提高新媒体环境下环保宣传队伍建设
  当前,在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中,环境宣传队伍建设能力水平不高。普遍面临人手少、老龄化、环保专业干部比重较大、新媒体专业人才少的情况,部分宣传工作者,思想陈旧,适应不了新时代的发展,对自媒体的重要性认识不高,对现代科技与新媒体技术掌握不够,难以有效利用各种媒介开展工作。一是强化环保宣传人才的培养培训,加大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资金投入,加强社会民众环保知识的普及力度。环境突发事件舆情的应对乏力与环保工作宣传力度不足不无关系,社会公众缺乏足够了解。环保知识普及工作应当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宣傳力度,提升社会民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因此,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能够积极应对,才能提升环保部门的工作效率。二是通过采用政府采购服务的模式,让“第三方”专业的团队在环保部门的管理下运营环境新媒体,最大限度发挥环保自媒体在环保宣传中的作用,让专业化水平与环保理念有机结合。在运营中,通过互相沟通、学习,不断提升新媒体时代环境宣教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应对网络舆情危机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艺,陈慧君.论新媒体视域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J].行政与法,2017(11):1-6.
  【2】李欣,胡山,张保幸,周鹏.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重点、难点工作及应对思路[J].科学技术创新,2019(34):188-189.
其他文献
结合我军装备保障现状,考虑供应满意度和调配成本的平衡,在分析装备调配系统的结构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了装备调配系统的双层规划模型。研究了动态需求下装备调配系统的
交通流量预测与分析是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或后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交通流量预测与分析的思路,对比分析了近几年一些高速公路实际运营交通量与前期可研阶段预测交通量
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粒化聚合物PR PLAST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改善作用,通过对不同掺量的粒化聚合物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试验,发现掺量增加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
从分析爆破施工的几个关键性因素入手,提出了施工爆破的相关技术指标,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和改进,从而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隧道爆破施工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及经济效果.
用非常规的施工工艺来解决路基施工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在实践中证明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现场控制是有利的.非常规工艺并非违背常规工艺或操作程序,而是在原理相同的前提下,本着
以凉山地区境内的公路水毁为例,对山区公路水毁发育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本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气象水文条件提出了有效的路基抗毁结构.研究表明,按不良地质现
【摘要】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新型设备、先进的技术给媒体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其维护保养工作也成为了重点关注的问题,雷击、线路问题等对电子设备的危害非常严重。因此,如何有效保护广播电视工程设备运行安全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利用广播电施工程接地技术,能够为广播电视工程电子设备的运行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对信号接收发射、设备故障保护、自然环境干扰的抵抗有着
【摘要】信息化产业时代背景下,广播事业在发展过程中,作为当下广播电台信号传输的主要设备,中波广播发射机的使用在提升信号传输稳定性的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维护成本,但与此同时,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受极端天气的影响,发射设备的指标和参数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鉴于此,本文主要基于中波广播发射机的系统结构和技术特点,剖析了极端天气对中波发射的影响,并对干扰问题的预防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最终为中波广播的正常发射奠定
通过对重庆山区的农村公路实地调查、结合重庆地区地形、地质、以及经济状况,对重庆地区山区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指标的采用进行探讨,并提出技术指标的采用应遵循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