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计量大学 外国语学院 杭州 310018)
摘要:求职作为一种社会交往,同其他社会交往一样,通过语言表达思维来进行会话沟通。而Fairclough曾指出:哪里有话语,哪里就有权力。因此本文基于大学生真实求职录音的语料转写对其话轮进行研究,试图从大学生求职会话的话轮建立、话轮长度、话轮把持及转换等方面探讨其与权力的关系。研究发现,与其他语境的会话不同,求职会话中,对话者之间的话语权并不平等,而是呈现出一种应聘者控制话轮开启与结束、面试官话轮相对较短且主导话轮分配的权力关系。
关键词:求职会话;话轮;权力
一、引言
会话是人类社会交往的最基本形式之一,看似随意,实际遵循一定的规则,人们在此规则下实现会话的交际目的。求职作为一种社会交往,同社会其他交往一样,通过语言表达思维来进行沟通。因此在求职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会话全面展示自己,达到自己的求职目的,是求职成败不可忽视的重点之一,也继而成为学者们的一个研究热点。
目前对求职会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修辞、语用学、关联理论等角度,也有的从话轮着手,但却多集中在诸如《非你莫属》《职来职往》等电视求职节目中的话轮而并非自然求职语境。因此本文基于大学生真实求职语料,试图从大学生求职会话中的话轮建立、长度、把持及转换等方面探讨其话轮与权力的关系,揭示求职会话背后权力对话轮的影响,以期对求职者顺利、恰当、高效地完成面试,实现求职目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二、话轮与权力
(一)话轮、话轮转换与话轮分配
话轮,即说话者轮流说的话。话轮转换是会话双方轮流地说话,互换听说角色。美国社会主义科学家 Harvey Sacks 以及其合作者 Emmanuel Schegloff和Gail Jefferson在对大量录制的会话进行详细的分析后,提出了话轮构成规则(The rule of turn-construction)和话轮分配规则(The rule of allocation)(胡壮麟,1994)。Sacks认为,会话者在会话过程中得到的一次说话权,从这个说话权开始到想放弃说话权或者不得不放弃说话权为止所说的话称为一个话轮。(Sacks,1974)单词、短语、从句、句子、句子组合等都是构成话轮的语言单位,话轮具有划分话语、连贯语篇和调节交际的功能,使会话能够顺利进行。具体来说,话轮具有以下三个功能:表明与前一个话轮的关系;实现当前话轮的目的或任务;引起下一个话轮。[6]
话轮不断更迭,会话由此顺利进行。一次会话至少包括两个话轮,话轮转换的特点是说话者与听话者轮流发话,但同一时间里不能同时发话。一般情况下,话轮的分配不是事先就已经确定的,但话轮的分配遵循一定的规则。Sacks等人研究发现,话轮转换机制是一种基本的言语转换体系,存在于一切会话形式中。(Sack,1974)
(二)话语权力
社会语言学领域中的权力概念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Roger Brown引入。交际双方所使用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两者之间存在的地位差别。Fairclough曾指出哪里有话语,哪里就有权力, 权力是话语运作的支配力量。话语中的权力关系通常表现为权力较大的一方对权力较小的一方的言语行为的限制,有三种方式:对说话内容的限制;对参加者之间社会关系的限制;对参加者在话语中占据的主体位置的限制。(Fairclough,1989.)面试话语中的话轮及转换有其不同于其他语境会话的独特之处,因此这也成为分析其背后所隐含的权力和不平等的有效工具。
三、求职会话的话轮与权力分析
会话是在语境中进行的。语境和会话双方的社会关系都会影响话轮的长度和转换。语境,即交际场景,包括面试场景、课堂场景等,会话双方的社会关系包含交际双方的权势关系和亲疏程度等。因此语境和会话双方的社会关系对话轮和话轮转换的影响值得进探讨。
(一)话轮开启及结束
在日常会话中,所有的会话参与者都有开启和结束话轮的权利,但纵观所选语料,从话轮的开启和结束来看,均由应聘者来完成(有两处例外ET1、ET2,会单独讨论),且开始话轮均为表明会话目的,结束话轮均为表达谢意。具体见表。
由上表可见,除ET1、ET2外,话轮的开启均由应聘者完成,内容直入主题,表达自己的建立会话的目的。特例ET1,由其内容可推断,在此话轮前肯定有早于应聘者所建立的话轮,可能因现场录音操作效果未能成功录入,或不排除应聘者做出了某些表达应聘意愿的非言语行为。因此将其逻辑补全后,仍可视为由应聘者开启话轮。
而ET2,由表中Tn-1可知,此结束话轮前一话轮仍为应聘者表达感谢的话语,因此ET2可视作是Tn话轮的相邻语对(具体见此部分第三点详细讨论),其作用与其他几列的Tn 等同。
通常认为开启话轮和终结话轮的一方所掌控的权势比另一方要大,因其具有决定讨论何种话题且何时结束话题的权利,进而控制会话的整个进程。语料所呈现的T1均由应聘者开始,而面试官开启T2新的话轮时,并未对T1内容有所承接,且话题明显切换。即:A-A1-B1-A2-B2-An-Bn-B其中A1-B1,A2-B2(直至An-Bn)构成一问一答。而A、B则独立于其他话题之外,因此可看作是整个会话中的标签性话轮,并未在实质性会话中起到逻辑承接作用。因此,从第二个话轮,即T2开始,进入A1-B1-A2-B2形式,由面试官开始话轮,进行一问一答的话輪转换,即在整个会话中,考官实际掌握会话的主动权,在会话的开始和结束给予求职者一些言语和非言语的信号,控制话轮。而相比而言,求职者因在求职语境中所拥有的相对权力较弱,在开启话轮后的其他话轮中则显较为被动,只能对面试官的开启的新话轮进行必要的接续或应答,且由于相对权力较弱而表现出的礼貌只能机械被动地接受结束会话并以感谢作为结束话轮,整个会话过程中无法超越面试官的控制范围。 (二)话轮长度
话轮长度是考量分析语料中面试官和应聘者的话轮分配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语料文本的统计研究,笔者发现应聘者的平均话轮长度长于面试官(第一组数据除外,会单独分析),这意味着平均在每一话轮中求职者说的话要多于面试官。
一般来说,权力强的一方控制谈话进度且话语权多于权力弱的一方。然而在求职会话中,应聘者的话轮长度普遍长于面试官的话轮长度。这是因为面试官不断提出问题让求职者回答,以了解应聘者的各方面信息,而应聘者为展示其主动性,话轮持续时间长。但其话轮长度一般受面试官控制,在整个会话过程中面试官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控制话轮的进程,使会话不偏离其所期望的中心。
从例外组第一组与第二组数据对比可看出,在初次面试过程中,应聘者话轮长度更长,而在复试中,面试官的话轮要偏长。这说明在初试成功后,面试官对应聘者已初步了解且表现满意,故而在复试时对应聘者关于公司及职位各方面的咨询回答很详细。而从复试会话的内容也可看出,应聘者对职位表现出迟疑态度,求职愿望减弱,而面试官对应聘者的满意程度增加。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对会话目的实现意愿的强弱程度决定会话参与者在会话中的权力强弱及话轮长度:愿望越强,权力越弱,话轮越长。
(三)相邻语对(adjacency pairs)
在会话中有一些话轮总是一起出现,如一方进行问候,另一方也同样回以问候;一方提问,另一主动回答等等。这种话轮被称作相邻语对。相邻语对是会话结构中最基本的话轮类型,它是由说话人和听话人分别说出的一前一后紧密联系的话语,即A-B-A-B的方式出现。 Schegloff (1973 )指出: 相邻语对是由任意两种紧密联系的言语构成,相邻语对的第一言语产生后,紧随其后的第二言语在逻辑或习俗上与第一言语形成应对。相邻语对有以下五大特征:1)由两个言语行为组成的序列;2)这两个行为由不同的发话人有一定的顺序发出;3)两个行为通常紧挨在一起,相互关联;4)它们的排列顺序有规律,先出现的是相邻对的第一部分,后出现的是相邻对的第二部分;5)第一与第二部分之间有固定的联系,即第一部分的出现预示着第二部分出现。(黄国文,2001)
如表(一)中所讨论的ET2,与其前几个话轮构成相邻语对,因此只是对前一话轮的习俗上承接,并未构成新的话轮。但与之相对的其他几列Tn,面试官均未提供相应的回应以构成相邻语对,也表现了会话双方的权力不平等,因权力优势面试官通常忽略礼貌及习俗性回应。
但纵观语料,可发现问答相邻语对贯穿整求职会话过程,是求职会话的基础和灵魂,而面试官和应聘者的一问一答的相邻语对也是揭示求职面试中权力现象的强有力工具:这种权力关系起始于话轮开启,并在会话过程中影响着会话,与会话参与者在会话中的角色和其地位是紧密联系的,权力通过会话的语言行为体现,同时语言行为也构建、维护和消解着权力。
(四)话轮把持、索取
不同会话场景中交际双方什么时候替换话轮、打断话轮、控制话轮、终止话轮都是有一定规律的。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可看出:在求职面试中(1)话轮的转换是有序地进行,很少出现放弃话轮的情况,更少见面试官需要继续说话或等待以保证对话有序进行的情况;(2)通常一问一答,即以上述提到的“A-B-A-B”的相邻语对方式进行,这是因为在会话中,话轮的顺序已经由面试官分配好了:面试官指定应聘者作为下一个话轮的说话者而应聘者根本有选择的权力;(3)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很少打断对方的话语抢夺话轮,若对面试官的话语感到疑惑,他们也经常会放到下一个话轮中,如:刚刚我没有听清……,但面试官经常违反话轮转换机制,打断应聘者的发言以取得主動权。
以表二第七个面试对话节选为例:
T1面试官:那你谈谈对当家教和在幼儿园的一些想法吧。In English.
T2应聘者:In English?
T3面试官:(无声)
T4应聘者:when I was a teacher in kindergarten in summer, the year, the age of the students range from four to ten, some uh, very, uh, some students are uh…
T5面试官:so young?
T6应聘者:yeah, they are, uh…
T7面试官:anything else?
T8应聘者:I always try to let the students obey my rules and make friends with them. I get many ways to try to get along well with them. I found the students very lovely and I treat the like friends
例子中T1-T8话轮中,T2中应聘者发出疑问,但T3话轮为无声,并不是面试官放弃话轮,而是通过非言语行为给予应聘者话轮继续的暗示,T4中,应聘者试图通过uh...来保持话轮,但面试官却以疑问方式直接插话,在T6话轮,应聘者依然试图通过uh来保持话轮时,T7进行直接打断。
通过上述这些话轮的把持、索取、打断等可以看出话轮分配呈较强的指定性,即话轮的分配以及话轮的类型已经预先,面试官通过把持、打断等方式控制话轮来影响和控制应聘者,这也是求职面试中权力不平等的一种体现,而这也反过来构建并维护双方在会话中乃至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四、结语
本文选取9场大学生求职的现场录音,对其话轮进行分析,主要针对会话的话轮开启、结束、持续长度和双方的话轮分配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自然语料的分析,发现在话轮开启方面,面试官的话轮一般多于求职者;而求职者的话轮一般长于面试官,但求职者的话轮持续时间会受面试官控制;求职会话主要是以相邻语对的方式进行的,即A-B-A-B的话轮方式推进,以面试官的起始话步和面试者的相应回答构成的相邻语对;在话轮分配方面,一般由面试官将话轮分配给求职者,极少出现应聘者放弃话轮或主动索取话轮;在话轮转换策略上,面试官可以夺取话轮和出让话轮,而求职者多使用把持话轮;上述话轮及转换的特点差异反映了会话者之间的权力差异:求职语境下,由求职的交际目的和会话双方的社会身份决定,面试官是掌握权力的一方,这种权力优势让他们制控着整个会话过程,决定着求职者该如何表现,并对他们的表现作出评论。
当然,因所选取语料数量有限,且主要为初试语料,故而不排除局限性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期待同行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郝宇.求职面试的会话分析与修辞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黄国文.语篇分析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Sacks, H,E.A. Schegloff , and G.Jefferson, . 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 [J] . Language,1974(50):696 735
[5]Schegloff, E. A.&H.Sacks. Opening up closing [J]. Semiotic. 1973,7: 289一327.
[6]Fairclough,N.Language and Power[M].London:Longman. 1989.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大学生求职话语的话语分析”(课题编号:Y201226283)系列成果。
摘要:求职作为一种社会交往,同其他社会交往一样,通过语言表达思维来进行会话沟通。而Fairclough曾指出:哪里有话语,哪里就有权力。因此本文基于大学生真实求职录音的语料转写对其话轮进行研究,试图从大学生求职会话的话轮建立、话轮长度、话轮把持及转换等方面探讨其与权力的关系。研究发现,与其他语境的会话不同,求职会话中,对话者之间的话语权并不平等,而是呈现出一种应聘者控制话轮开启与结束、面试官话轮相对较短且主导话轮分配的权力关系。
关键词:求职会话;话轮;权力
一、引言
会话是人类社会交往的最基本形式之一,看似随意,实际遵循一定的规则,人们在此规则下实现会话的交际目的。求职作为一种社会交往,同社会其他交往一样,通过语言表达思维来进行沟通。因此在求职过程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会话全面展示自己,达到自己的求职目的,是求职成败不可忽视的重点之一,也继而成为学者们的一个研究热点。
目前对求职会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修辞、语用学、关联理论等角度,也有的从话轮着手,但却多集中在诸如《非你莫属》《职来职往》等电视求职节目中的话轮而并非自然求职语境。因此本文基于大学生真实求职语料,试图从大学生求职会话中的话轮建立、长度、把持及转换等方面探讨其话轮与权力的关系,揭示求职会话背后权力对话轮的影响,以期对求职者顺利、恰当、高效地完成面试,实现求职目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二、话轮与权力
(一)话轮、话轮转换与话轮分配
话轮,即说话者轮流说的话。话轮转换是会话双方轮流地说话,互换听说角色。美国社会主义科学家 Harvey Sacks 以及其合作者 Emmanuel Schegloff和Gail Jefferson在对大量录制的会话进行详细的分析后,提出了话轮构成规则(The rule of turn-construction)和话轮分配规则(The rule of allocation)(胡壮麟,1994)。Sacks认为,会话者在会话过程中得到的一次说话权,从这个说话权开始到想放弃说话权或者不得不放弃说话权为止所说的话称为一个话轮。(Sacks,1974)单词、短语、从句、句子、句子组合等都是构成话轮的语言单位,话轮具有划分话语、连贯语篇和调节交际的功能,使会话能够顺利进行。具体来说,话轮具有以下三个功能:表明与前一个话轮的关系;实现当前话轮的目的或任务;引起下一个话轮。[6]
话轮不断更迭,会话由此顺利进行。一次会话至少包括两个话轮,话轮转换的特点是说话者与听话者轮流发话,但同一时间里不能同时发话。一般情况下,话轮的分配不是事先就已经确定的,但话轮的分配遵循一定的规则。Sacks等人研究发现,话轮转换机制是一种基本的言语转换体系,存在于一切会话形式中。(Sack,1974)
(二)话语权力
社会语言学领域中的权力概念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Roger Brown引入。交际双方所使用的语言在某种程度上能反映两者之间存在的地位差别。Fairclough曾指出哪里有话语,哪里就有权力, 权力是话语运作的支配力量。话语中的权力关系通常表现为权力较大的一方对权力较小的一方的言语行为的限制,有三种方式:对说话内容的限制;对参加者之间社会关系的限制;对参加者在话语中占据的主体位置的限制。(Fairclough,1989.)面试话语中的话轮及转换有其不同于其他语境会话的独特之处,因此这也成为分析其背后所隐含的权力和不平等的有效工具。
三、求职会话的话轮与权力分析
会话是在语境中进行的。语境和会话双方的社会关系都会影响话轮的长度和转换。语境,即交际场景,包括面试场景、课堂场景等,会话双方的社会关系包含交际双方的权势关系和亲疏程度等。因此语境和会话双方的社会关系对话轮和话轮转换的影响值得进探讨。
(一)话轮开启及结束
在日常会话中,所有的会话参与者都有开启和结束话轮的权利,但纵观所选语料,从话轮的开启和结束来看,均由应聘者来完成(有两处例外ET1、ET2,会单独讨论),且开始话轮均为表明会话目的,结束话轮均为表达谢意。具体见表。
由上表可见,除ET1、ET2外,话轮的开启均由应聘者完成,内容直入主题,表达自己的建立会话的目的。特例ET1,由其内容可推断,在此话轮前肯定有早于应聘者所建立的话轮,可能因现场录音操作效果未能成功录入,或不排除应聘者做出了某些表达应聘意愿的非言语行为。因此将其逻辑补全后,仍可视为由应聘者开启话轮。
而ET2,由表中Tn-1可知,此结束话轮前一话轮仍为应聘者表达感谢的话语,因此ET2可视作是Tn话轮的相邻语对(具体见此部分第三点详细讨论),其作用与其他几列的Tn 等同。
通常认为开启话轮和终结话轮的一方所掌控的权势比另一方要大,因其具有决定讨论何种话题且何时结束话题的权利,进而控制会话的整个进程。语料所呈现的T1均由应聘者开始,而面试官开启T2新的话轮时,并未对T1内容有所承接,且话题明显切换。即:A-A1-B1-A2-B2-An-Bn-B其中A1-B1,A2-B2(直至An-Bn)构成一问一答。而A、B则独立于其他话题之外,因此可看作是整个会话中的标签性话轮,并未在实质性会话中起到逻辑承接作用。因此,从第二个话轮,即T2开始,进入A1-B1-A2-B2形式,由面试官开始话轮,进行一问一答的话輪转换,即在整个会话中,考官实际掌握会话的主动权,在会话的开始和结束给予求职者一些言语和非言语的信号,控制话轮。而相比而言,求职者因在求职语境中所拥有的相对权力较弱,在开启话轮后的其他话轮中则显较为被动,只能对面试官的开启的新话轮进行必要的接续或应答,且由于相对权力较弱而表现出的礼貌只能机械被动地接受结束会话并以感谢作为结束话轮,整个会话过程中无法超越面试官的控制范围。 (二)话轮长度
话轮长度是考量分析语料中面试官和应聘者的话轮分配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语料文本的统计研究,笔者发现应聘者的平均话轮长度长于面试官(第一组数据除外,会单独分析),这意味着平均在每一话轮中求职者说的话要多于面试官。
一般来说,权力强的一方控制谈话进度且话语权多于权力弱的一方。然而在求职会话中,应聘者的话轮长度普遍长于面试官的话轮长度。这是因为面试官不断提出问题让求职者回答,以了解应聘者的各方面信息,而应聘者为展示其主动性,话轮持续时间长。但其话轮长度一般受面试官控制,在整个会话过程中面试官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控制话轮的进程,使会话不偏离其所期望的中心。
从例外组第一组与第二组数据对比可看出,在初次面试过程中,应聘者话轮长度更长,而在复试中,面试官的话轮要偏长。这说明在初试成功后,面试官对应聘者已初步了解且表现满意,故而在复试时对应聘者关于公司及职位各方面的咨询回答很详细。而从复试会话的内容也可看出,应聘者对职位表现出迟疑态度,求职愿望减弱,而面试官对应聘者的满意程度增加。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对会话目的实现意愿的强弱程度决定会话参与者在会话中的权力强弱及话轮长度:愿望越强,权力越弱,话轮越长。
(三)相邻语对(adjacency pairs)
在会话中有一些话轮总是一起出现,如一方进行问候,另一方也同样回以问候;一方提问,另一主动回答等等。这种话轮被称作相邻语对。相邻语对是会话结构中最基本的话轮类型,它是由说话人和听话人分别说出的一前一后紧密联系的话语,即A-B-A-B的方式出现。 Schegloff (1973 )指出: 相邻语对是由任意两种紧密联系的言语构成,相邻语对的第一言语产生后,紧随其后的第二言语在逻辑或习俗上与第一言语形成应对。相邻语对有以下五大特征:1)由两个言语行为组成的序列;2)这两个行为由不同的发话人有一定的顺序发出;3)两个行为通常紧挨在一起,相互关联;4)它们的排列顺序有规律,先出现的是相邻对的第一部分,后出现的是相邻对的第二部分;5)第一与第二部分之间有固定的联系,即第一部分的出现预示着第二部分出现。(黄国文,2001)
如表(一)中所讨论的ET2,与其前几个话轮构成相邻语对,因此只是对前一话轮的习俗上承接,并未构成新的话轮。但与之相对的其他几列Tn,面试官均未提供相应的回应以构成相邻语对,也表现了会话双方的权力不平等,因权力优势面试官通常忽略礼貌及习俗性回应。
但纵观语料,可发现问答相邻语对贯穿整求职会话过程,是求职会话的基础和灵魂,而面试官和应聘者的一问一答的相邻语对也是揭示求职面试中权力现象的强有力工具:这种权力关系起始于话轮开启,并在会话过程中影响着会话,与会话参与者在会话中的角色和其地位是紧密联系的,权力通过会话的语言行为体现,同时语言行为也构建、维护和消解着权力。
(四)话轮把持、索取
不同会话场景中交际双方什么时候替换话轮、打断话轮、控制话轮、终止话轮都是有一定规律的。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可看出:在求职面试中(1)话轮的转换是有序地进行,很少出现放弃话轮的情况,更少见面试官需要继续说话或等待以保证对话有序进行的情况;(2)通常一问一答,即以上述提到的“A-B-A-B”的相邻语对方式进行,这是因为在会话中,话轮的顺序已经由面试官分配好了:面试官指定应聘者作为下一个话轮的说话者而应聘者根本有选择的权力;(3)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很少打断对方的话语抢夺话轮,若对面试官的话语感到疑惑,他们也经常会放到下一个话轮中,如:刚刚我没有听清……,但面试官经常违反话轮转换机制,打断应聘者的发言以取得主動权。
以表二第七个面试对话节选为例:
T1面试官:那你谈谈对当家教和在幼儿园的一些想法吧。In English.
T2应聘者:In English?
T3面试官:(无声)
T4应聘者:when I was a teacher in kindergarten in summer, the year, the age of the students range from four to ten, some uh, very, uh, some students are uh…
T5面试官:so young?
T6应聘者:yeah, they are, uh…
T7面试官:anything else?
T8应聘者:I always try to let the students obey my rules and make friends with them. I get many ways to try to get along well with them. I found the students very lovely and I treat the like friends
例子中T1-T8话轮中,T2中应聘者发出疑问,但T3话轮为无声,并不是面试官放弃话轮,而是通过非言语行为给予应聘者话轮继续的暗示,T4中,应聘者试图通过uh...来保持话轮,但面试官却以疑问方式直接插话,在T6话轮,应聘者依然试图通过uh来保持话轮时,T7进行直接打断。
通过上述这些话轮的把持、索取、打断等可以看出话轮分配呈较强的指定性,即话轮的分配以及话轮的类型已经预先,面试官通过把持、打断等方式控制话轮来影响和控制应聘者,这也是求职面试中权力不平等的一种体现,而这也反过来构建并维护双方在会话中乃至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四、结语
本文选取9场大学生求职的现场录音,对其话轮进行分析,主要针对会话的话轮开启、结束、持续长度和双方的话轮分配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自然语料的分析,发现在话轮开启方面,面试官的话轮一般多于求职者;而求职者的话轮一般长于面试官,但求职者的话轮持续时间会受面试官控制;求职会话主要是以相邻语对的方式进行的,即A-B-A-B的话轮方式推进,以面试官的起始话步和面试者的相应回答构成的相邻语对;在话轮分配方面,一般由面试官将话轮分配给求职者,极少出现应聘者放弃话轮或主动索取话轮;在话轮转换策略上,面试官可以夺取话轮和出让话轮,而求职者多使用把持话轮;上述话轮及转换的特点差异反映了会话者之间的权力差异:求职语境下,由求职的交际目的和会话双方的社会身份决定,面试官是掌握权力的一方,这种权力优势让他们制控着整个会话过程,决定着求职者该如何表现,并对他们的表现作出评论。
当然,因所选取语料数量有限,且主要为初试语料,故而不排除局限性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期待同行的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郝宇.求职面试的会话分析与修辞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黄国文.语篇分析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Sacks, H,E.A. Schegloff , and G.Jefferson, . 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ersation [J] . Language,1974(50):696 735
[5]Schegloff, E. A.&H.Sacks. Opening up closing [J]. Semiotic. 1973,7: 289一327.
[6]Fairclough,N.Language and Power[M].London:Longman. 1989.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大学生求职话语的话语分析”(课题编号:Y201226283)系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