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良知自知"说是王阳明"良知"思想的重要内涵。良知自知具有同时性,与现象学的"本原意识"和佛教的"自证分"在意识的直接性上类似,但因其与道德实践内涵结合,而又有自己的理论特殊性。良知同时自知与感性直观中感性自我同时自知(如知痛痒饥寒)及良知异时自知(通过回忆、反思而自知)有所不同,其特质在于双重自我的同一性。
【机 构】
:
苏州科技大学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苏苏州215009
【基金项目】
: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ZXC001); 苏州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项目(XKQ20161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知自知"说是王阳明"良知"思想的重要内涵。良知自知具有同时性,与现象学的"本原意识"和佛教的"自证分"在意识的直接性上类似,但因其与道德实践内涵结合,而又有自己的理论特殊性。良知同时自知与感性直观中感性自我同时自知(如知痛痒饥寒)及良知异时自知(通过回忆、反思而自知)有所不同,其特质在于双重自我的同一性。
其他文献
《圣经》中的偷吃禁果神话历来存在事实和寓意两个阐释角度以及误用自由意志和正用自由意志两类价值判断。奥古斯丁既推崇保罗的原罪遗传说,将其看作祸延后裔的始祖犯罪,也强调意志堕落说,将其视为多重邪恶意志及罪性生命的象征;康德将"出乎道德"的充分动机视为道德行为之尺度,并推导出有关意志堕落的三大根本恶。他进而推翻了偷吃禁果的事实性起源,释之为根本恶的逻辑起源。然而,这一寓意释经同时开辟了其反向诠释的空间。相较于始祖出于诱惑或自爱而从清白守法的自由意志中堕落,他们更像是出于道德义务而偷吃禁果,抗击了以自爱动机为行动
一、中国精神是新时代的精神支柱
一般而言,中国精神是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客观反映,是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社会心理、精神追求的最高凝聚,可以具体化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思想精神、
大卫·休谟在《人性论》中提出了著名的"是"与"应当"的两分:不能从一个"是"陈述推出一个"应当"陈述。这个两分成为持久的伦理学话题。当代的马克·纳尔逊和约翰·瑟尔为解决这个两分提出了各自的形式主义尝试;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尝试则更具实质性。但这些尝试都是不成功的。而朱熹对人性的解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有可能成功的方案。
当代社区面临着居民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居住空间陌生化、居民公德不彰以及由此导致邻里低信任与疏离等困境。必须加大社区制度伦理建设和居民公共精神培养。而创造性地吸收传统里坊伦理精华,则是培育居民公共精神、增进居民价值认同的重要一环。传统里坊伦理以高信任的道德心理与对"仁""义""礼"的信守为基本价值导向,从而助推和强化了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和对共同体的价值认同。弘扬传统里坊伦理精神,有助于化解当代社区伦理建设面临的危机与困境,重建居民间的信任,发展健康和谐的邻里关系。
与康德不同,牟宗三肯定人有智的直觉,并以孟子本心为根基,借鉴康德形上学之架构,沟通道德与存在,试图构建儒家的道德形上学。在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架构中,乃以道德涵摄存在,进而以德摄福,其构建形上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哲学上的一个终极话题,即康德意义上的圆善问题。
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日趋恶化。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合理节制人类过度欲求。儒家理欲观认为"节欲"是构建社会和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基础。它关于爱惜物力、珍惜并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天人和谐等内容的阐述,在物质生产日益丰富的今天,仍然具有价值合理性,可以为现代社会中人的生活提供道德智慧。
人权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是人类基本利益与需求的保障。作为一种普遍性的底线原则和行为规范,人权为道德体系和伦理学的建构提供了坚实的论证基础和价值依归。随着中国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我国伦理学的价值观念也正在发生从过去的只重视义务到现在也关注权利的巨大变迁。
虽然真理不仅在于方法,但探讨一种达致真理的方法仍然是哲学头等重要的事情。什么是伦理学研究最为合宜的方法?怀着此一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三十位学者于2017年12月25日共聚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参加了由中国现象学学会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共同主办的“现象学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
不管是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抑或是理论自信,归根到底还是文化自信。其中,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传统文化在经历扬弃之后转换成为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原则,才是获得这种文化自信的根本所在。在这方面的研究中,
自然态度从客观空间的假定出发,但却得出了怀疑先天盲人的空间构造能力的结论,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结果。心理学依据实验消除了自然态度的怀疑,但由于分享了自然态度的前提,最终走向了理智实在论的结论,这也与其理论前设相矛盾。梅洛-庞蒂从生存论意义上的"我能"出发超越了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对立,但并没有完成对客观空间构造过程的说明。胡塞尔晚期空间思想中的"阻抗"概念为处理空间构造难题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启示。"阻抗"让梅洛-庞蒂的"我能"变成"我不能",让内在性意识中的自我遭遇到他者。客观的三维空间由此得到构造,而伦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