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选产品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506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春雄专栏
  改革开放以来,大约有三次从零开始选产品的机会。
  最近被问到如何选产品的问题比较多。我的答案很简单,就一句话:从零开始选产品。
  为什么要从零开始选产品呢?因为原来的产品体系全面过时了,对原有产品体系的弥补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行业“翻盘”“重塑”“重做一遍”的机会来了,这是不可多得的机遇。从零开始选产品,就是抛弃原来的产品体系,哪怕视原来的产品为零,一切从头再来。这样做也意味着不管你原来的地位如何,都获得了一次未来当“老大”的机会。
  选产品要达到什么目的
  经常被人问:“什么是好产品?”
  我的答复经常是反问:“你想达到什么目的?”这样的答案明显是得到德鲁克思维的训练。对于类似问题,德鲁克是不会直接回答的。凡是达到目的的产品,都是好产品。
  对于我的反问,我还没有见到一个提问者能够明确回答的。可见,多数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选产品。有的是销量下滑了,必须用新产品弥补。有的本来不缺产品,就是习惯性地要打新产品。有的老产品不成功,就会去找新产品。
  更多人的回答是增加销量,增加利润。这等于没有回答,因为这不是目的,是结果。
  从另一个角度说,厂家业务员推销产品也存在很大问题。只有从代理商角度讲清楚了为什么要做这个新产品,能够达到什么目的,才能说服代理商。所以,选产品的问题不仅是代理商的问题,也是厂家开发新品时面临的问题。
  为什么要从零开始选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大约有三次从零开始选产品的机会。
  第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几乎所有行业的产品体系都没有建立,这个时候无论选什么产品都可行。“背回一麻袋牛仔裤,不小心成为万元户。”短缺经济时代,只要有产品就行,是不需要选产品的。
  第二次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市场迅速从短缺经济过渡到过剩经济,这个时候就需要选产品了。现在的主流产品体系,其实是从那个时候成形的。
  曾经有段时间,营销人热衷于策划新品类,其实是因为行业战略性大单品成形后,只有创造新品类才能创造更大的销售机会。
  现在,一个十年一遇的机会呈现在厂家和代理商面前。因为原有的主流产品体系基本过时,需要建立新的主流产品体系。谁掌握了新主流产品,谁就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新的“老大”。
  这并不是说老的产品体系会立即消失,但会逐步萎缩。这个时候,在老产品体系里增加几个新品于事无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厂家和经销商的出路问题。
  如何从零开始选产品
  当一个营销时代终结的时候,营销往往会回归到产品主义,就是产品在4P框架中居于比较重要的地位。
  目前就是这样一个时代。从传统的产品体系里找再多的产品,都不能挽救这个时代的产品体系。所以,我们要从零开始选产品。
  从零开始选产品,大致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选准行业战略性大单品。有这个大单品的企业,一般能够成为行业龙头。选对这个大单品的代理商,一般能够迅速做大。说白了,就是选能够做“老大”的大单品。现在的行业龙头和各地代理商,都是曾经选对这个产品的受益者。
  选战略性大单品时是没有定位概念的,要选的就是社会最大公约数。如果硬要说定位的话,就是定位做“老大”。前几年,有人说互联网时代定位理论无效了,我部分认同。其实不是定位理论无效了,而是定位理论成立的前提条件暂时不成立了。
  第二阶段:选品类大单品。行业“老大”被选完了,就会有人去做细分产品,最大的细分就是品类细分。所以,选对品类大单品,就能够做“山寨王”。这个时候,定位理论是有效的。
  第三阶段:选补充性产品。这个时候选产品的目标可能很多,但如果没有前面两类大单品,无论多么努力,都很难做大。
  很长时间以来,因为行业战略性大单品和品类大单品已经定型了,代理商们只有在第三阶段内选产品。这样的单品只能丰富原有的产品体系,却无法改变厂家和代理商的产品架构。
  选能当“老大”的产品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怎么选产品,我的回答会很简单:选能让你当“老大”的产品。这个答案只在某个时间段有效。现在就是有效的。
  什么产品能让你当“老大”呢?我认为是替代原来战略性大单品的产品,有人说是“新贵上位”。
  这样的产品,是满足全社会最大公约数的产品,或者说是消费者的“大众情人”,是这个时代主流消费者喜欢的。这个时候,如果还从细分、定位的角度选产品,方向就全错了。
  人的行为是由习惯决定的。如果是群体习惯,则非常难改变。在产品研发方面,因为行业战略性大单品很长时间才出现一次,现在的研发队伍甚至没有经历过。而长期以来的习惯是研发补充性产品和严重细分的产品,所以不要指望企业的研发团队能够意识到这些问题。
  一直以来,代理商是被动地接受厂家业务员推销的产品,所以即使选中了战略性大单品,也有被动、偶然的成分存在。鉴于以前大家都在创新阶段,即使没有选中,损失也不大。现在的大代理商如果没有选中未来的主流产品,老主流又被淘汰,那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我的观点是,代理商要主动出击。原来可能只与厂家营销系统的人接触,现在要千方百计地与厂家研发团队接触,预先获知研发信息,一旦掌握,就立即抓住。
  编辑:
  王 玉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沉寂了两年多的凡客诚品CEO陈年于4月6日发布了一条微博:“明天起,有关凡客,让所有的谣言和谩骂,都烟消云散吧;让所有的支持和鼓励,都感受喜悦。”并配了3张写有张爱玲、穆旦和马尔克斯一段文字的图片。这一引起业界诸多关注的举动也宣告着凡客的回归。凡客官网上线了全新的文艺T恤,陈年表示,凡客十几亿元的债务和近20亿元的库存问题都已解决。
期刊
日前,长虹2015年财报终于出炉,至此,除海信、海尔和创维,中国一半的彩电巨头都发布了去年的业绩。总体来看,呈现出的是整体低迷的态势,长虹和康佳都遭遇了重大亏损。 两家企业都表示,遭遇亏损的主要原因有:退回节能补贴资金;汇率急剧变化,公司汇兑损失较大。业内人士表示,去年以来新的互联网彩电品牌异军突起,互联网公司的大量涌入让行业竞争更为惨烈,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也使得彩电行业整体利润下滑。
期刊
零售巨头加快频率搅动本就不安分的奥莱市场。王府井对奥莱业态开发力度空前,继与春天百货合作开发西安奥莱项目后,又追加西安市场投资,拟以不超过8.36亿元收购已开业的西恩奥莱项目。不过,与汹涌成长的奥莱市场相比,能拥有足够实力自持更多奥莱项目的只有大玩家。 目前,王府井、百联集团、RDM集团、首创钜大、LVMH集团与华平基金入股的砂之船、友阿集团、华联集团等在奥莱领域均跃跃欲试。
期刊
国产运动服饰回暖迹象明显。今年3月中旬以来,在港上市的国产品牌李宁和福建“晋江系”运动品牌安踏、特步、361°、匹克等纷纷亮出2015年财报,国内A股的探路者也已发布业绩快报。从财报数据来看,各家收入和净利润均有所提升,李宁扭亏成功,但在库存及周转效率方面仍落后。门店数量方面,李宁首次扩张门店,安踏等“晋江系”运动服饰企业持续关店优化门店结构。 2015年以来,体育产业爆发,带动运动服饰企业增长,
期刊
4月5日,如家宣布完成与首旅酒店集团的合并,从美国纳斯达克完成退市回归国内市场。然而,如家宣布完成私有化还不到24小时,就遭遇住客安全危机。经济型酒店在品牌扩张的道路上加速奔跑的时候,酒店的安全管理却掉了队。和颐事件反映出如家酒店集团在多品牌扩张布局下,出现了运营、安全管理漏洞,经济型连锁酒店遭信任危机,在管理上、服务品质上都有待提升。
期刊
行业融合将成为影响业务的主要力量。  ——随着企业不断将自身专长应用于其他行业,之前鲜明的行业界限已经日趋模糊,这会不断产生新的融合,逐步颠覆传统的行业分类。  近日,IBM在《重新诠释边界:来自全球最高管理层调研的洞察》报告中指出,竞争对手创造的“优步化”商业模式,其行业影响已成为高层管理者首要关注的问题。王天義称:“中国最具有前瞻性的高管已发现了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潜在商机与威胁。表现优异的中国企
期刊
层级化结构变成分散式的网络结构是一个长期趋势。  ——在未来10—20年,这将改变公司的角色,如果公司还保留之前的层级结构,就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不能在市场中存活。  近日,在第二届深圳论坛·聆听大师之“洞见由‘必然’的未来”活动上,凯文·凯利预言了未来的12个趋势,他说:“网络结构非常有效,执行会非常迅捷。网络沟通会继续发展下去并创造更多的机遇,分散型的网络结构会刺激出更多的想象。”他还指出:“
期刊
“去中间化”“消灭中间商”已经成为这个互联网时代的主流声音,但是大连大雷物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调味品经销商商会会长刘大雷却不这么认为。  在他看来,作为厂家与终端的中间环节,经销商的连接价值恰恰是其最大的价值,这种价值是任何企业、任何时代都取代不了的。  大雷物流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调味品的代理,起初凭借自身的物流服务能力赢得了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KA卖场的合作,并跟随它们
期刊
如同C端电商的发展一样,B端电商的演进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山东省烟台市的流通电商平台——万商购,可谓牢牢抓住了当下新兴的电商机遇,为新一轮的经销商转型提供了良好的范本与平台。  从物流到平台,二者相辅相成  万商购是一个以经销商和零售店为主体的B2B流通电商平台,目前辐射山东省烟台市区的5个区。简单来说,零售店在万商购的平台上选择各大经销商的货物下订单,而各大经销商的货物由万商购统一仓储
期刊
拥抱变化?Shut up!2016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大部分人看到的是机遇,我们看到的是挑战。  TED演讲没有开头,总是上来就直奔主题。我猜测类似做法是希望尽量免去那些“完全正确”的废话,从而让更有价值的信息能够被凸显。有些废话,像去任一行业会议都能听到的“2016年机遇大于挑战”一样,不仅毫无意义,其真实性也很值得怀疑。  现实情况是:2016对大多数营销人来说,挑战大于机遇,这将是非常艰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