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8-000-01
摘要 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体育锻炼中不够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及预防措施,各种伤害事故就会曾出不穷。严重时,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危及到生命,并且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由此看来,积极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成因
近些年以来,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事故的现象越来越频繁,经济和法律纠纷也跟着增加。这种情况不仅阻碍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增加了体育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负担,学生和家长生理与心理上也会受到伤害。因此,加强对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研究和探讨,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更加刻不容缓。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身体素质差异以及运动方法不当,为各种运动损伤埋下了祸根。一般情况下,及时处理和预防就可以避免损伤的发生或减轻症状。相反,若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用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各类伤病事故将很容易发生。轻则对学习和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重则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地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产生的原因
(一)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身体条件和心理因素,是学生自身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缺乏必要的运动损伤知识
运动场上损伤的发生与学生缺乏必要的预防损伤的知识有联系,教师不可能随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导致损伤事故经常发生。
第二,学生身体素质训练水平不够
身体素质指人体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灵敏及柔软等基础能力,其中包括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如果一般身体素质的训练水平不能满足一些技术动作的要求,则容易造成动作变形,对学生造成一些意外伤害;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不够时,动作要领掌握不好,违反动作的二要素,也很容易产生损伤。
第三,准备活动不充分
运动之前做准备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各器官系统活动,缩短人体运动的适应过程;而且能够促使身体发热,活动全身各关节、肌肉、韧带;同时有利于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弹性,为正式运动奠定良好基础。有的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准备活动,随便跑跑,轻视了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一旦强度加大,就容易受伤。
第四,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带着情绪上课。在这种情况下练习,学生会很容易受伤,运动损伤的发生率相对也较高;在练习时嬉戏打闹、随随便便、不按技术要求去练习等,都可能引起运动损伤。
(二)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指教学、训练或比赛方法和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等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安排不当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运动技术水平,循序渐进,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充分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采用合理的组织教法,事先做好预防的准备,否则学生在练习时很容易受伤。
第二,运动量过大、组织方法不当
在运动量的安排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运动量,否则容易引起运动损伤。实施教学与训练过程应把体育教学与训练原则作为主要依据,若在教学的过程中违反了这些原则,就很容易造成各种运动损伤。
第三,场地、器材、保护工具、服装等不符合运动要求
场地器械不符合运动要求是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场地不平整,有小碎石或杂物,器械失修或维修不良,表而生锈,器械安排不牢,缺乏保护工具,运动服装不符合运动要求,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损伤。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
(一)自我监督
一方面,从主观感觉上监督。总体来说,自我感觉精力充沛,活动愉快,睡眠良好,食欲增加,说明体育锻炼产生了效果;反之,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的现象,就应好好审视自身情况,否则长此以往,会造成运动损伤。另一方面,要进行客观检查,观察身体变化,记录体重、胸围、握力、清晨脉搏次数等动态情况。根据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运动量,避免出现运动损伤。
(二)积极开展预防损伤的宣传工作,加强思想教育
安全教育工作应作为备课的重中之重。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组织纪律性教育;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树立安全观念,杜绝麻痹思想,保持良好心态;認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三)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根据自身能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合理安排运动中运动负荷。过量或不足,都容易造成损伤,为了减少损伤的发生,教师、教练员应严格遵循运动训练原则。另外,教师还应考虑运动者的年龄以及其生理特点,和成年人比较起来训练时间要短些,强度、密度要小些。
(四)加强身体全面训练,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合理运用科学手段,加强学生身体的全面训练。同时,增强对机体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其功能,从而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内容,让每位学生都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合理掌握准备活动的时间和量。
(五)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我监督制度
体育教学与训练,与多门学科密切相关。运动损伤易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加大场地、设备卫生监督的力度,及时维护场地、维修器械。对运动员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要定期进行体检。
学校体育安全是中学体育活动中一个薄弱环节,运动损伤及预防特别重要。然而,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及家长对此都缺乏高度重视,未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中实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部分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责任感,对体育活动中预防伤害事故不予以重视,安全意识不够强;大多数学生缺乏运动安全保健方面的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
总而言之,学生安全是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意识,作为教师,要将之永远记于心中,从长远角度着眼,对学生、对家长认真负责,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把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安全工作做好、做实,让每一位家长真正得以放心。
摘要 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体育锻炼中不够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及预防措施,各种伤害事故就会曾出不穷。严重时,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危及到生命,并且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由此看来,积极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成因
近些年以来,学生参加各项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事故的现象越来越频繁,经济和法律纠纷也跟着增加。这种情况不仅阻碍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增加了体育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负担,学生和家长生理与心理上也会受到伤害。因此,加强对学校体育安全教育的研究和探讨,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更加刻不容缓。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因身体素质差异以及运动方法不当,为各种运动损伤埋下了祸根。一般情况下,及时处理和预防就可以避免损伤的发生或减轻症状。相反,若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用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各类伤病事故将很容易发生。轻则对学习和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重则可能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地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
一、产生的原因
(一)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身体条件和心理因素,是学生自身的因素。主要有:
第一,缺乏必要的运动损伤知识
运动场上损伤的发生与学生缺乏必要的预防损伤的知识有联系,教师不可能随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导致损伤事故经常发生。
第二,学生身体素质训练水平不够
身体素质指人体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灵敏及柔软等基础能力,其中包括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如果一般身体素质的训练水平不能满足一些技术动作的要求,则容易造成动作变形,对学生造成一些意外伤害;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不够时,动作要领掌握不好,违反动作的二要素,也很容易产生损伤。
第三,准备活动不充分
运动之前做准备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各器官系统活动,缩短人体运动的适应过程;而且能够促使身体发热,活动全身各关节、肌肉、韧带;同时有利于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肌肉的弹性,为正式运动奠定良好基础。有的学生思想上不够重视准备活动,随便跑跑,轻视了一般准备活动和专项准备活动,一旦强度加大,就容易受伤。
第四,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
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带着情绪上课。在这种情况下练习,学生会很容易受伤,运动损伤的发生率相对也较高;在练习时嬉戏打闹、随随便便、不按技术要求去练习等,都可能引起运动损伤。
(二)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指教学、训练或比赛方法和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等因素。主要包括:
第一,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安排不当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运动技术水平,循序渐进,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充分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采用合理的组织教法,事先做好预防的准备,否则学生在练习时很容易受伤。
第二,运动量过大、组织方法不当
在运动量的安排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运动量,否则容易引起运动损伤。实施教学与训练过程应把体育教学与训练原则作为主要依据,若在教学的过程中违反了这些原则,就很容易造成各种运动损伤。
第三,场地、器材、保护工具、服装等不符合运动要求
场地器械不符合运动要求是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场地不平整,有小碎石或杂物,器械失修或维修不良,表而生锈,器械安排不牢,缺乏保护工具,运动服装不符合运动要求,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损伤。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
(一)自我监督
一方面,从主观感觉上监督。总体来说,自我感觉精力充沛,活动愉快,睡眠良好,食欲增加,说明体育锻炼产生了效果;反之,运动后出现肌肉酸痛,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的现象,就应好好审视自身情况,否则长此以往,会造成运动损伤。另一方面,要进行客观检查,观察身体变化,记录体重、胸围、握力、清晨脉搏次数等动态情况。根据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运动量,避免出现运动损伤。
(二)积极开展预防损伤的宣传工作,加强思想教育
安全教育工作应作为备课的重中之重。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组织纪律性教育;对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要给予高度重视;树立安全观念,杜绝麻痹思想,保持良好心态;認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三)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根据自身能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合理安排运动中运动负荷。过量或不足,都容易造成损伤,为了减少损伤的发生,教师、教练员应严格遵循运动训练原则。另外,教师还应考虑运动者的年龄以及其生理特点,和成年人比较起来训练时间要短些,强度、密度要小些。
(四)加强身体全面训练,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合理运用科学手段,加强学生身体的全面训练。同时,增强对机体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其功能,从而达到预防损伤的目的。根据教学训练和比赛的内容,让每位学生都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合理掌握准备活动的时间和量。
(五)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建立和健全自我监督制度
体育教学与训练,与多门学科密切相关。运动损伤易受诸多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加大场地、设备卫生监督的力度,及时维护场地、维修器械。对运动员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要定期进行体检。
学校体育安全是中学体育活动中一个薄弱环节,运动损伤及预防特别重要。然而,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学生及家长对此都缺乏高度重视,未充分认识到体育活动中实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部分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责任感,对体育活动中预防伤害事故不予以重视,安全意识不够强;大多数学生缺乏运动安全保健方面的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
总而言之,学生安全是学校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意识,作为教师,要将之永远记于心中,从长远角度着眼,对学生、对家长认真负责,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把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安全工作做好、做实,让每一位家长真正得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