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学校在生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下,要想取得长期有效的发展,必须以市场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切实抓好学生的“软硬”技能,提高其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才能有效保障学生的就业率,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
关键词:硬技能 软技能 就业 德技双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75-02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大招生,加之不少家长认为考大学才是光宗耀祖、找好工作的必经之路,所以职业学校生源紧缺,面临严峻的考验。许多学生都是经过重点中学筛选后才进入职业学校的,他们成绩与自控力比较差,在学校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混日子。解决职业学校目前的尴尬处境,促进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说:“职业学校的生命在于社会化。”[1]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后的满意度是评价职业学校优劣的重要参考指标。要实现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双高,职业学校就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从培养学生的硬技术和软技能着手,大力推行职教改革、发展内涵建设,努力为学生铺就“出口”绿色通道。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应该从“硬、软”两方面技能着手,夯实学生基础,促进学生会德技双馨。
1 “硬”技能的定义
一个人能力可以概括地划分为“硬技能”和“软技能”。“硬技能”是指个人具备的智力水平和某个领域的专业能力,包括满足职位需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即通常所说的完成工作的能力。[2]“硬技能”是外显的,可以在短期内被人识别与认可。“硬技能”的高低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某项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硬技能,学校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紧跟时代脉搏,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与教程,与市场接轨。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提供什么样的岗位,职业学校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因此,职业学校要瞄准市场,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市场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合理地开设课程,让学生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笔者发现有的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联系不是很紧密,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在学,可又感觉学不到实实在在的理论知识,似乎学与不学关系不大。面对这样的现状,学校可根据各专业的特色开设实用的校本课程。比如有的职业学校《英语》教程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可有的文章难度大,生词多,超出了学生理解、掌握的能力范围。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基础对文章进行删减与整理,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基础,也联系学生专业的“活”教材,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乐于接受。
学校应当鼓励教师转变思想和教育理念,丢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有计划、有准备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情境,采用多种方式灵活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俯下身子聆听每位学生的心声,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表个人见解,用足够的爱心、耐心和诚心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给予恰当引导和灵活点拨。对学生的分析解答,教师要给与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爱意和期盼,吸取智慧和力量,从而在师生间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互动关系。
(2)理论与实践结合,保证学生有一技之长,能胜任岗位需求。
现实生活中,很多职业学校由于资金、人力及场地的限制,缺乏对实践环节的投人,缩短实訓课,加大理论课的教学,结果导致学生纸上谈兵,徒有理论而实践能力差而技术不精。甚至有学生到了企业连有些设备的名字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动手操作了。
如果仅教给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即使其理论水平再高,也难以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要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学校应当针对职业岗位的知识要求,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宽窄,专业知识的深浅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又要顾及文化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独立性和梯度,顾及到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之间的相关性。
提高学生技能的另外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在教学与管理中都要实现“校企结合”,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实习指导,参与专业培训建设。在学生的培养中,以企业为核心,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教育,这样才是真正的“校企结合”办学模式。一方面,企业派技师到学校指导学生的技能实训。另一方面让学生到企业中锻炼,提前融入到将来的工作环境中去。在学生接受企业培训的同时,学校进行跟踪管理与指导,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校联合企业,挖掘实习活动的先进典型,认真做好宣传和经验交流工作,营造浓厚的学习实践活动氛围。
(3)大力打造“技师型”教师团队。
笔者了解了部分职业学校的师资情况,许多专业理论课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技能指导,而技能指导老师又不教理课程,致使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课的老师已具有相当扎实的理论知识,学校要着重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把教师往技师方向培养。首先,学校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引进高新的技术设备,邀请专家来校指导示范,为教师发展和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提供良好的平台。其次,学校可以派教师到相关企业或先进的学校培训。教师深入现场的过程就是教学的备课过程,一方面使职业学校转型教师自然而然地学会如何到生产现场获取教学素材的方法。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有了收集高质量教学实例的场所,从而可以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速度。在产学合作教育的条件下,校企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还包括开展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在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企业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科研课题,提供了检验科研成果的场所和技术条件,为专业教师创造了通过科研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良好环境。[3]企业所提供的科研课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直接置身于工程技术环境中,让善于解决虚拟问题的教师置身于现实环境中,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多出科研成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实现“技师型”教师培养的最优化。 2 软技能的定义
何为“软技能”?“软技能”是“情商”在行为层面的延伸,涵盖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涉及到如何客观的评价自己与他人,如何和谐地与人相处共事等。“软技能”是内隐的,只有经过长期的磨练才能被发觉。[4]“软技能”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人成就某项事业的潜力,软技能能力值越高,处理事情的能力就越强,它是衡量一个人处理事情能力的量表!它由一系列能够反映个人特质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包括一个人的人格特质、社交能力、语言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随着人们对“软技能”认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员工只有达到“硬技能“与“软技能”的平衡发展,才能通过灵活运用“软技能”来释放“硬技能”,更好地為企业的长久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现代企业在选择员工时,越来越看重员工的软技能,因为硬技能很容易通过短期的强化训练加以提高,而硬技能却很难。因此,职业学校在抓好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不可忽略对学生“软技能”的培养,使他们将来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首先,学校要开设一些专业培养学生“软技能”的课程,例如:沟通技巧、职业素养、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情景模拟、短剧表演等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客观公正地体察和分析周围事物,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而稳妥地处理各项事务,保持乐观态度,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同时,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多激励学生向书中的优秀人物和身边的典型榜样学习,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其次,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软技能”的发展提供有利平台。演讲是人们交流思想、阐述观点、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演讲者展示自我、推销自我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另外,学校可以开设第二课堂,帮助学生在校内自主创业。校内创业园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学生们在创业过程中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积极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组织能力、经营管理能力。
最后,学生“软技能”的提高一方面是依靠学校,另外更关键的学生自身的努力与提高。仅仅通过老师的讲授和临时“抱佛脚”,是很难有效促进“软技能”的提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慢过程。学校要教育学生懂得自尊、自爱、自强、自信、自立,注重自身的修养,博览群书,增长课外知识,勇于参加社团活动及各类大赛,开拓视野,友善与人相处,积极面对人生。
综上所述,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职业学校的长效发展要以就业为导向,兼顾学生的“软硬”两方面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才能有效保障学生的就业率,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伐柯.职业学校的生命在于社会化[J].职教论坛,1994(7).
[2] 沈磊.“硬技能”软化着陆—— “软技能”在企业制度应用[J].HR经理人,2011(2).
[3] 王晓英.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思考[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2009,6(1-2):81-82.
关键词:硬技能 软技能 就业 德技双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175-02
近几年来,由于高校扩大招生,加之不少家长认为考大学才是光宗耀祖、找好工作的必经之路,所以职业学校生源紧缺,面临严峻的考验。许多学生都是经过重点中学筛选后才进入职业学校的,他们成绩与自控力比较差,在学校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混日子。解决职业学校目前的尴尬处境,促进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好办法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率。
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说:“职业学校的生命在于社会化。”[1]毕业生的就业率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后的满意度是评价职业学校优劣的重要参考指标。要实现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双高,职业学校就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从培养学生的硬技术和软技能着手,大力推行职教改革、发展内涵建设,努力为学生铺就“出口”绿色通道。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应该从“硬、软”两方面技能着手,夯实学生基础,促进学生会德技双馨。
1 “硬”技能的定义
一个人能力可以概括地划分为“硬技能”和“软技能”。“硬技能”是指个人具备的智力水平和某个领域的专业能力,包括满足职位需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即通常所说的完成工作的能力。[2]“硬技能”是外显的,可以在短期内被人识别与认可。“硬技能”的高低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某项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硬技能,学校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紧跟时代脉搏,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与教程,与市场接轨。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提供什么样的岗位,职业学校就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因此,职业学校要瞄准市场,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市场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科学合理地开设课程,让学生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笔者发现有的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联系不是很紧密,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在学,可又感觉学不到实实在在的理论知识,似乎学与不学关系不大。面对这样的现状,学校可根据各专业的特色开设实用的校本课程。比如有的职业学校《英语》教程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可有的文章难度大,生词多,超出了学生理解、掌握的能力范围。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基础对文章进行删减与整理,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基础,也联系学生专业的“活”教材,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乐于接受。
学校应当鼓励教师转变思想和教育理念,丢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有计划、有准备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情境,采用多种方式灵活教学,以增强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俯下身子聆听每位学生的心声,努力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表个人见解,用足够的爱心、耐心和诚心善待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给予恰当引导和灵活点拨。对学生的分析解答,教师要给与积极的评价,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爱意和期盼,吸取智慧和力量,从而在师生间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谐互动关系。
(2)理论与实践结合,保证学生有一技之长,能胜任岗位需求。
现实生活中,很多职业学校由于资金、人力及场地的限制,缺乏对实践环节的投人,缩短实訓课,加大理论课的教学,结果导致学生纸上谈兵,徒有理论而实践能力差而技术不精。甚至有学生到了企业连有些设备的名字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动手操作了。
如果仅教给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即使其理论水平再高,也难以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特色就是要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学校应当针对职业岗位的知识要求,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宽窄,专业知识的深浅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又要顾及文化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独立性和梯度,顾及到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之间的相关性。
提高学生技能的另外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在教学与管理中都要实现“校企结合”,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实习指导,参与专业培训建设。在学生的培养中,以企业为核心,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教育,这样才是真正的“校企结合”办学模式。一方面,企业派技师到学校指导学生的技能实训。另一方面让学生到企业中锻炼,提前融入到将来的工作环境中去。在学生接受企业培训的同时,学校进行跟踪管理与指导,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校联合企业,挖掘实习活动的先进典型,认真做好宣传和经验交流工作,营造浓厚的学习实践活动氛围。
(3)大力打造“技师型”教师团队。
笔者了解了部分职业学校的师资情况,许多专业理论课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技能指导,而技能指导老师又不教理课程,致使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课的老师已具有相当扎实的理论知识,学校要着重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把教师往技师方向培养。首先,学校要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引进高新的技术设备,邀请专家来校指导示范,为教师发展和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提供良好的平台。其次,学校可以派教师到相关企业或先进的学校培训。教师深入现场的过程就是教学的备课过程,一方面使职业学校转型教师自然而然地学会如何到生产现场获取教学素材的方法。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有了收集高质量教学实例的场所,从而可以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速度。在产学合作教育的条件下,校企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还包括开展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在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企业为广大教师提供了科研课题,提供了检验科研成果的场所和技术条件,为专业教师创造了通过科研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良好环境。[3]企业所提供的科研课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直接置身于工程技术环境中,让善于解决虚拟问题的教师置身于现实环境中,缩短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多出科研成果,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实现“技师型”教师培养的最优化。 2 软技能的定义
何为“软技能”?“软技能”是“情商”在行为层面的延伸,涵盖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涉及到如何客观的评价自己与他人,如何和谐地与人相处共事等。“软技能”是内隐的,只有经过长期的磨练才能被发觉。[4]“软技能”的高低反映了一个人成就某项事业的潜力,软技能能力值越高,处理事情的能力就越强,它是衡量一个人处理事情能力的量表!它由一系列能够反映个人特质的要素组成,这些要素包括一个人的人格特质、社交能力、语言能力、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随着人们对“软技能”认识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员工只有达到“硬技能“与“软技能”的平衡发展,才能通过灵活运用“软技能”来释放“硬技能”,更好地為企业的长久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现代企业在选择员工时,越来越看重员工的软技能,因为硬技能很容易通过短期的强化训练加以提高,而硬技能却很难。因此,职业学校在抓好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也不可忽略对学生“软技能”的培养,使他们将来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首先,学校要开设一些专业培养学生“软技能”的课程,例如:沟通技巧、职业素养、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过情景模拟、短剧表演等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客观公正地体察和分析周围事物,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而稳妥地处理各项事务,保持乐观态度,提高对挫折的承受力。同时,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多激励学生向书中的优秀人物和身边的典型榜样学习,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其次,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软技能”的发展提供有利平台。演讲是人们交流思想、阐述观点、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演讲者展示自我、推销自我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另外,学校可以开设第二课堂,帮助学生在校内自主创业。校内创业园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学生们在创业过程中可以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应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活动参与度,大力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积极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组织能力、经营管理能力。
最后,学生“软技能”的提高一方面是依靠学校,另外更关键的学生自身的努力与提高。仅仅通过老师的讲授和临时“抱佛脚”,是很难有效促进“软技能”的提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慢过程。学校要教育学生懂得自尊、自爱、自强、自信、自立,注重自身的修养,博览群书,增长课外知识,勇于参加社团活动及各类大赛,开拓视野,友善与人相处,积极面对人生。
综上所述,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职业学校的长效发展要以就业为导向,兼顾学生的“软硬”两方面技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才能有效保障学生的就业率,为企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伐柯.职业学校的生命在于社会化[J].职教论坛,1994(7).
[2] 沈磊.“硬技能”软化着陆—— “软技能”在企业制度应用[J].HR经理人,2011(2).
[3] 王晓英.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思考[J].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2009,6(1-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