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流感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海淀区流感防控措施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63家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 ILI)报告数据和2011年9月-2015年8月一家国家级流感监测医院病原学监测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2011-2015年海淀区63家哨点医院共监测门急诊就诊病例49 228 815例,其中ILI 362 410例(占0.74%)。5年的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总数的比例(ILI%)不同(χ2=1 103.798,P<0.05)。2011-2015年各年龄组中的ILI构成情况每年与其他年份比较均不相同(P<0.005)。2011年9月-2015年8月四个流感病原学监测季,共采集ILI咽拭子样本4 183件,检出阳性标本766件,总阳性率为18.31%。2013-2014年监测季与2014-2015年监测季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不同(χ2=6.955,P=0.008),2011-2015年各个监测季中流感病毒型别的构成情况均不相同(P<0.05),周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与周ILI数和周ILI%均呈正相关(r=0.579, P<0.05;r=0.602, P<0.05)。
结论海淀区流感流行特征有一定规律,每年第50周(12月)至第二年第16周(4月)为季节性流感的发病高峰。2014-2015年流感流行较往年相比更为活跃,优势毒株为甲型H3N2型流感病毒。各年度流感优势毒株型别均不相同,具有当年度中此消彼长的流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