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在扮演乖孩子

来源 :中学生百科·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ue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姐姐:
  你好。我真的很难理解父母。他们对我的要求太过分了,不仅仅是学习,连交友都要按照他们的标准来。我觉得自己已经很顺从父母了:从小到大没有给他们惹过麻烦:在学校也认真学习。但只要我试图叛逆一点,他们就开始疑神疑鬼,偶尔还警告几句“不要乱想,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好像我做了什么坏事似的。
  初中时。我喜欢一个女生,感觉她对我也有好感。不晓得父母是怎么知道的,每天给我灌输“现在要好好学习以后再追也不迟”之类的话。我都快窒息了。虽然表面上听了他们的劝告:但我心里一直窝着一团火——为什么连一点点的自由都不给我?难道我就是一个工具?早恋不好,就算我承认这一点。但是其他朋友呢?他们连我的朋友圈都管得严严实实。
  这学期我认识了隔壁班的一个男生。他非常有才华,漫画画得超级棒。他每天专注于自己的喜好。不打扰别人,也不会被别人打扰。他还博览登书,跟他谈话的时候,他会跟我说叔本华、荷尔德林等等。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值得交往的朋友,尽管他的成绩是倒数。
  结果,父母知道后,还是叫我不要随便结交朋友。简直不能理解他们的思维。和成绩不好的同学来往就是胡混?说是为我好,怕我变坏,难道我这么大了还分不清谁好谁坏?后来他们再次警告我时,我就大声反驳了一句。但是以后他们再这样,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恒洋
  恒洋:
  首先请允许姐姐替你的父母说几句话。作为一个曾经像你一样长大的“过来人”,我最想告诉你的是,从“为了我们好”这个角度来谈论,父母的初衷一定是没有错的,只不过有时候手段和方法值得商榷。而从你的语气里,姐姐读到了诸多的不满、埋怨,甚至是愤怒,这些你没有直白表达出来的情绪,是我所能理解的,同时也是我担心你的主要原因。
  相信你跟父母的关系,还没有到剑拔弩张的地步,因此我的工作也就变得简单、纯粹许多,只需要跟你聊一聊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完成一次与自己的和解。是的,你没有看错,只是与自己和解。这种和解是心灵上的,却不是劝慰自己忍气吞声或者逆来顺受,而是找到那扇无意中被关上的窗户,然后轻轻打开。让一切豁然开朗。
  在一个“想走自己的路”的年纪,对于一个“想走自己的路”的人而言,任何人的任何要求都可能是“过分”的,因为既然是要求肯定就意味着立下规矩或者标注红线。管束总会给人带来不适,更严重一些的后果则是反感,甚至激烈反抗。比如说父母给你设定交朋友的标准,轻易就让你失去了选择的自由,如果你对此感到理所当然,感到身心舒坦,那才是不正常。所以,完成与自己的和解,第一步就是要认同或者说承认这种“不适感”。从本质上来讲,这种认知就是一种心理准备。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理性、理智地去看待别人的要求,才不会一有不适就急急忙忙调动所有负面情绪开始抵抗运动。
  话说到这个份上,你是不是已经嗅到了某种气息,预感姐姐会为你父母“开脱”了呢?相信我,姐姐不会这么偏心的。姐姐只是想告诉你,我们一定要学会用平和的心态,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就像父母,以要求的名义关心我们,是他们的权力和天职,我们无权也无法剥夺。世界上任何一对正常的父母,都不可能对自己的孩子“不管不顾”,不可能对子女没有任何要求。就算他们把你放在山头“放养”,甚至允许你靠近悬崖,至少也会要求你绝对不能纵身一跃。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所以,我们第二步需要做的就是,承认父母有对我们提要求的权力,他们的主体资格没有任何问题。
  此时。你可能会高声嚷嚷。说第一步和第二步我都认可好吧,但怎么也不能处处约束,不能动不动就提些无理要求啊!嗯,姐姐也是这个观点。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你信中提到的几个事情。你说你每次“试图叛逆一点”,父母就会疑神疑鬼,然后提出警告。在这一点上,姐姐觉得你说话带着情绪的,因为在我看来,他们的做法更像是为防患于未然而对你的善意提醒。至于喜欢一个女生这事儿,连你自己都承认知道早恋不好了,那父母的言语劝解还有什么不妥的呢?可能就是他们爱唠叨了一点,重复的次数多了点儿。他们这样做,也是怕你没有真正把道理听进去啊。而事实上,你果真就没有听进去,你自己不也坦白了,你只是表面上听了劝,而心里依然包着火。
  所以很不幸,你说了一大堆,姐姐觉得唯一值得好好讨论一番的,就只剩下“隔壁班那个很有才华的男生”了。首先你要知道,父母为你设定一些交朋友的标准,这是无可厚非的,他们这么做缘于对你的担心,同时也是一种引导期待,他们怕你“交友不慎”而自毁前程。你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你心里对交朋友一定也有自己的标准,只是很不凑巧,你的标准与父母的要求没有重合。这种情况。在对抗层面上表现为两种类型:别人阻止你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是要求你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此时,你开始激动,开始情绪失控。觉得自己被一大堆“非人的要求”层层束缚。这些要求于你而言,显然都是极端过分的,都是不可接受的,都是面目狰狞的。因此,姐姐想引导你跟心灵和解的第三步,就是不要过早地给“要求”定性,更不要在一种对抗情绪下给“要求”贴标签。
  在姐姐看来,跟“隔壁班那个很有才华的男生”做朋友没有问题,关键看你如何去相处,如何去把握自己。毕竟他选择的是一种跟一般学生完全不同的成长路径,你要确定自己是真的钦佩他的才华,还是因为压抑太久而羡慕他敢于“不走寻常路”的“反叛”。叛逆不可怕,为叛逆而叛逆却可能把人带入无底深渊。父母希望你“不要随便结交朋友”。大概也是出于这样的担心吧。你只有把其中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想明白,才能理解父母的初衷与用心。就像一个人不喜欢数学。但学校又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要学,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把这种要求视作无理呢?当然,也不是说我就认为每种要求都是正当的、恰当的。如果你的父母要求你跟女生说话必须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如果他们连你在课余时间跟同学一起讨论叔本华都不允许,那姐姐很乐意陪你一起在他们的额头上盖上一个“不可理喻”的印章。
  明白是要求就必定会带来一定的“不适感”。承认了父母有对自己提要求的权力,并且能够平和、理性地去分析父母的初衷和用意,那么我们跟自己的和解就已经能望得见成功的曙光了。只有在这些前提条件都得到满足时,我们才会愿意去跟父母沟通。沟通的诚意和成果才能真正得到体现。这即是我想跟你说的第四步——沟通。这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也是一个俗不可耐的话题,却又是我们无法绕开的话题。所以,我并不希望你扮演乖孩子的做法。你表面上对父母言听计从,内心深处却遍地都是反抗大旗,这样做只会加剧彼此间的误会与对抗。为什么不把一个真实的自己交给父母呢?如果你有足够多的正当理由。为什么不把最真实的想法向他们坦白呢?不要一味地把父母想象成顽固不化的老头老太,世界上没有绝对无效的沟通,只有不得当的沟通,或者不足够用心的沟通。
  不过你别指望姐姐再给你写一部《沟通宝典》出来,姐姐只提醒你,沟通肯定不是无休止的争论,也不是浅尝辄止的赌气,更不是比分贝的咆哮。你自己看着办吧。最后,你别怪我哪壶不开提哪壶。姐姐有时候就是一个蛮残酷的人。姐姐想点醒你的是。既然你那么想交朋友,为什么不先把父母“培养”成亲密无间、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呢?
  张婷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我希望有一个如他一般的入,如这山间清晨一般明亮清爽的入,如奔赴古城道路上阳光一般的人,共享从前,贯彻未来,遍数生命的公路牌。  沈君葵:我还等得到你么?  故事发生的时候,我似乎已经很老了。不再沉浸于蝴蝶的奇遇邂逅,终身躲避在寂寥无人却华丽神秘的森林之中,着迷于它的幻觉。  周安这座城市就如陆千顷曾经在信里寄给我的摄影照片。那时他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在他的镜头下被紫色的晨雾笼罩,像一艘起航的船,古老
期刊
若干年前——感谢岁月,我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使用这个词作为文章的开篇——我还是个对未来一无所知的懵懂少年,喜欢在教学楼天台看落日和远处公路上奔驰的汽车,喜欢独自一人思考一些永远也不会有答案的问题,喜欢很多书,喜欢在笔记本上写下零碎散乱的几句心情。  那是十五六岁的年纪,对世界的疑惑随着荷尔蒙一起爆发,对自我的发掘就像麦哲伦对未知海域的开拓一样充满惊奇和慨叹。那时候,每个人都有不切实际的梦想。我的梦想
期刊
未来  凌泽第一次见到未来,是在一个寒冷的大雪天。未来站在人流汹涌的学校大门前,披着一件火红色的斗篷,整个人都像是要燃烧起来了,更衬得她的脸冰雪般苍白。看到凌泽,她的唇角绽开夏花一样绚烂的笑容:“好久不见,介意和我一起喝杯茶吗?”  初次见面。  好久不见。  凌泽的生命中总是充斥着这样的矛盾。  旧世界  两年前的凌泽是个“不完整”的人。因为一次意外,他再也无法用自己的双腿行走,一切行动都只能依
期刊
问:先问个不合时令的问题啊,这个问题已经困扰我很久了,我想问,冬天的小草在干吗呢?  答:白居易不是说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吗?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小草探出了脑袋;夏天很热,雨水充足,小草疯狂地生长;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草慢慢变黄了;到了冬天,小草都被冻死得差不多了。不过我帮你偷听到了小草们在冬天里的对话。小草甲说:“你说会不会有人无聊到问我们在干吗?”小草乙说:“哪有那么无聊的人。”小
期刊
我十八岁了,但是从来都没有见过海。我的梦境里总是会出现一片模糊的蓝色,可无论它离我远近,我就是触碰不到它。  雨水  会考最后一科是英语,其他人答得都很快,当我还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就有人交卷了。我焦急起来,改错和阅读胡乱写了几笔就也交卷了。不过还是在作文的最后一段写了“All the best!”一是为了扣题,二是祝福自己会考顺利通过。  或许。我也是想祝福自己能够有条不紊地完成之后的“七月计划
期刊
一、那是诗,或死亡的邀请  临近毕业的最后一年,瓜瓜坐到了我后面。此后每一天,空气里都浮动着我们呼哧呼哧的笑声,这些笑声溅起,和重重叠叠关于毕业的伤感故事混杂,升腾出一种怪异的喜感,让我们被催促般的,日复一日更加欢快地大笑,漠视悲伤。  与此同时,二芬也扭着秀气的眉毛,坐在了她曾最讨厌的瓜瓜身边。  二芬与我是非同寻常的闺蜜,所有人都认为她无法忍受我的放荡不羁,而我肯定看不惯她的严谨小心,但结果是
期刊
01  车辆的鸣笛声,恍若回到了我八岁上幼儿班的时候。也是这样,那时的我总喜欢看着窗外的行人目光驻足良久。  那时,家里有辆木兰,车的尾气总能冒出好闻的气味。  就是这样,我才下意识地往窗外一瞥,瞧见了父亲去上班的身影。  此刻,我早巳记不清他当时的模样,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的是,如今的父亲比当时已然苍老了许多。  02  童年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换班。由于1班人数较少,所以不得不从
期刊
少女时期的任晓静以为她和杨芳的友谊会胜过一切。就像她们唱歌时总是点的《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她们能够声嘶力竭地歌唱,像某种宣誓,宣誓会成为一辈子的朋友。  一  关灯了。任晓静半靠在床上,手里捧着一本书,突如其来的黑暗将她的思绪生生扯断。杨芳双手叉腰站在这片黑暗里,看不清楚表情,但是窗外透进来的几缕月光刚好照在她翘起的嘴角上。她的脸出现了斑驳的光影,令人感到一丝诡异。  并不是第一次了。杨芳故意
期刊
1  莫伊是个浅蓝控,她有个梦想,想要生活在一间浅蓝小屋里,墙壁是蓝的,天花板是蓝的,床单被子枕头是蓝的,她甚至希望角落里的蚂蚁也是浅蓝色的。  很多人说她是怪咖,在生活中,她也是个文静的女孩,大多数见到她的表情都只是恬然一笑,仿佛是枝脱俗的兰花,独自在风中飘摇。  这样的性格,自然没有很要好的可以称上闺蜜的朋友,也难得有同龄人偶尔收到的轰烈的告白。只是每天以搜寻有关浅蓝的小东西为乐,日子过得平淡
期刊
1.她的眼里,有闪闪发亮的悲伤  雪见跟在老袁后面进教室时,我正把头埋在课桌下偷吃一块肉松饼。那种超市里摆满柜台的肉松饼大只且肉松满满,不含蓄也不矜持,不像蛋糕工坊里一小碟一小碟精致得如同艺术品的蛋糕,每一块都不够一口吃的。好吧,我承认,我是个巨没品的吃货。我也不知道那时,我为什么会那么爱吃那东西。  袁老师敲了讲桌,同学们苦哈哈地从一张一张试卷上抬起头,看到了陆雷见。  细眉,长颈,穿着吊带的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