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tain C)水平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29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清cys-C浓度,并与检测的血清肌酐(Cr)、血清尿素氮(BUN)、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进行比较。结果 慢性肾脏病各期患者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脏病1期尿素氮、肌酐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脏病晚期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尿素氮、肌酐均有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血清cystain-C是诊断早期慢性肾脏病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胱抑素C;K/DOQI分期
肾脏器官出现实质性病变早期没有特异的症状,有些患者起病隐匿,来就诊时已是肾衰晚期,对健康危害极大[1]。通过临床以及基础研究,人们已经认识到慢性肾脏病通过常规的实验室检查能被发现,而且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防止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传统的尿素氮、肌酐的检测对肾损伤的诊断缺乏足够的灵敏度,近年来我院又新增了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等项目以弥补这些项目的不足,研究发现,胱抑素C分子量小,容易通过滤过膜[2],血清含量稳定,是一项影响因素少,且能较敏感地反应早期肾损伤的较为理想的指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肾病内科就诊的肾病患者296例,合并有其他重大疾病者不入组。其中男179例,女117例。年龄34~65岁,平均(48.5±16.2)岁,选择来我院健康体检者72例做为对照组(设为E组),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排除肾脏疾病。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47.2±17.1)岁。各种类型的肾脏病,都可以按照伴有或不伴有肾损害和肾功能水平诊断为慢性肾脏病。根据公认的“美国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K/DOQI),按照肾小球滤过率的水平将临床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5组:A组为慢性肾脏病1期患者{GFR正常或升高[≥90ml/(min*1.73m2)]} 83例;B组为慢性肾脏病2期患者{GFR轻度下降[60~90ml/(min*1.73m2)]}97例;C组为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 GFR中度下降[30~59ml/(min*1.73m2)]}76例;D组为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 GFR重度下降[15~29ml/(min*1.73m2)]} 及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肾衰竭[GFR<15ml/(min*1.73m2)]} 40例,以便于临床实践。
1.2 检验方法:根据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采用乳胶颗粒增强浊度法检测;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我科室参加卫生厅及河南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且成绩优秀,每天做质控,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1.3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慢性肾脏病1期(观察组A组),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均有升高,与对照组(E组)比较其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慢性腎脏病2期)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尿素氮、肌酐均有升高,但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更显著,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脏病3期至5期(即C、D两组),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均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
3 讨论
在目前检测较为普遍的项目中,血尿素氮升高缓慢,且受诸多因素如蛋白质摄入量、发热及消化道等的影响很大,而且肾小管对尿素氮有被动重吸收,不能单独为衡量肾功能受损轻重的指标[2]。血肌酐虽然比较稳定,但只有当GRF下降1/3~1/2时才有明显变化,而且其检测结果受饮食、性别、肌肉量等因素的影响[3]。胱抑素C产生率相对恒定,不受性别、身高、体重、肌肉量、饮食等因素影响[4],而且血清中胆红素、血红蛋白和甘油三脂等物质均对其测定无干扰作用,是一种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较为理想的内源性物质[5]。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胱抑素C在慢性肾脏病早期均有升高,但在存在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情况下,视黄醇结合蛋白也可升高。在慢性肝病和营养性疾病中都可以降低,临床应用中应加以考虑。
从临床研究可以得出,较为严重的晚期慢性肾脏病血肌酐、尿素氮可作为诊断和评估肾功能的指标。而胱抑素C敏感性较高,有助于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7.
[2] Woitas RP,Stoffel-Wsgner B,Flommersfelds,et al.Correlation of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systatin C and creatinine to inulin clearance in liver cirrhosis[J].Clin chem.,2000,46(5):712~715.
[3] 金惠路.病理生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7
[4] 徐国宾,李志艳.应重视实验室检查在慢性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1):961~965.
[5] 周新,涂植光.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60~261.
表 各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水平比较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胱抑素C;K/DOQI分期
肾脏器官出现实质性病变早期没有特异的症状,有些患者起病隐匿,来就诊时已是肾衰晚期,对健康危害极大[1]。通过临床以及基础研究,人们已经认识到慢性肾脏病通过常规的实验室检查能被发现,而且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防止慢性肾脏病的进展。传统的尿素氮、肌酐的检测对肾损伤的诊断缺乏足够的灵敏度,近年来我院又新增了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等项目以弥补这些项目的不足,研究发现,胱抑素C分子量小,容易通过滤过膜[2],血清含量稳定,是一项影响因素少,且能较敏感地反应早期肾损伤的较为理想的指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来我院肾病内科就诊的肾病患者296例,合并有其他重大疾病者不入组。其中男179例,女117例。年龄34~65岁,平均(48.5±16.2)岁,选择来我院健康体检者72例做为对照组(设为E组),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排除肾脏疾病。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47.2±17.1)岁。各种类型的肾脏病,都可以按照伴有或不伴有肾损害和肾功能水平诊断为慢性肾脏病。根据公认的“美国肾脏病生存质量指导”(K/DOQI),按照肾小球滤过率的水平将临床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5组:A组为慢性肾脏病1期患者{GFR正常或升高[≥90ml/(min*1.73m2)]} 83例;B组为慢性肾脏病2期患者{GFR轻度下降[60~90ml/(min*1.73m2)]}97例;C组为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 GFR中度下降[30~59ml/(min*1.73m2)]}76例;D组为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 GFR重度下降[15~29ml/(min*1.73m2)]} 及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肾衰竭[GFR<15ml/(min*1.73m2)]} 40例,以便于临床实践。
1.2 检验方法:根据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采用乳胶颗粒增强浊度法检测;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肌酐;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视黄醇结合蛋白。我科室参加卫生厅及河南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且成绩优秀,每天做质控,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1.3 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慢性肾脏病1期(观察组A组),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均有升高,与对照组(E组)比较其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B组(慢性腎脏病2期)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尿素氮、肌酐均有升高,但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更显著,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脏病3期至5期(即C、D两组),尿素氮,肌酐、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均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
3 讨论
在目前检测较为普遍的项目中,血尿素氮升高缓慢,且受诸多因素如蛋白质摄入量、发热及消化道等的影响很大,而且肾小管对尿素氮有被动重吸收,不能单独为衡量肾功能受损轻重的指标[2]。血肌酐虽然比较稳定,但只有当GRF下降1/3~1/2时才有明显变化,而且其检测结果受饮食、性别、肌肉量等因素的影响[3]。胱抑素C产生率相对恒定,不受性别、身高、体重、肌肉量、饮食等因素影响[4],而且血清中胆红素、血红蛋白和甘油三脂等物质均对其测定无干扰作用,是一种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较为理想的内源性物质[5]。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胱抑素C在慢性肾脏病早期均有升高,但在存在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情况下,视黄醇结合蛋白也可升高。在慢性肝病和营养性疾病中都可以降低,临床应用中应加以考虑。
从临床研究可以得出,较为严重的晚期慢性肾脏病血肌酐、尿素氮可作为诊断和评估肾功能的指标。而胱抑素C敏感性较高,有助于慢性肾脏病的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7.
[2] Woitas RP,Stoffel-Wsgner B,Flommersfelds,et al.Correlation of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systatin C and creatinine to inulin clearance in liver cirrhosis[J].Clin chem.,2000,46(5):712~715.
[3] 金惠路.病理生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7
[4] 徐国宾,李志艳.应重视实验室检查在慢性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29(11):961~965.
[5] 周新,涂植光.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60~261.
表 各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尿素氮、肌酐、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水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