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现代体育教育理论知识,通过中学原有教学模式的探讨,提出了中学篮球运动教学的新模式,重点阐述了中学篮球运动教学新模式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它的优势。
教学模式 素质训练 主导 主体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受到时代的局限。新一轮中学课改的兴起,必然要求教学模式作相应的变革,在这种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开始登上教学舞台。
中学篮球运动教学模式的分析:
1.以教师为中心的篮球运动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用机械模仿、课堂纪律和集体行动来约束学生,忽视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选择的条件和机会,这种“传习式”教育思想和方法,虽在组织教学规范化,传授知识技能系统化方面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略了篮球运动教学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效能的发挥。
2.以课程为中心的篮球教学模式
提高篮球理论知识,形成某种意识的功能都是相应的某些知识作为基础。学习篮球理论知识,可以培养和启发少年运动员的再创思维,使队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自觉地、主动地完成任务。要使队员明确篮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强调掌握基本技术规格要领,善于学习优秀运动员运用技术的经验,对基本攻防战术套路的特点和相互制约的原则要明确,教练员根据本队实际情况和特点树立起切实的训练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中学篮球运动教学主要通过每周两课时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的,体育课是按计划授课,教学是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篮球项目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再加上教学内容和时间的限制,就决定了传统篮球运动教学模式难以达到促进学生健康的目的,缺乏发展能力以及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以教师为主导的篮球教学模式
该模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改革,它的兴起是对建国以来长期形成的“教师为中心”模式的改革,主导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它超越了“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毋庸置疑,在20世纪90年代,主导性教学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中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20世纪末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兴起,主导性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显露出来。
首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提法本身就存在着矛盾,教师是“主导”,学生就是“被导”,只能跟着教师走,与其说是课堂的主人,不如说学生更像一头被牵着的牛。
其次,主导性教学不是为人格发展而教,且没有体现学生的自身的意愿,很难体现教学的教育性和创新意识,很难适应和满足学生多远化人格的发展。最后,主导性教学教师主导着是非的标准,教师本身评判的神圣权,不但取消了学生评判的权利,更重要的是破坏了学生安全的心理环境。
4.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模式
鉴于传统篮球教学中,过多地体现了教师的意向,学生的主动性太弱的弊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曾经成为教学领域的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应当肯定地说,它的种种探索和实践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这毫无疑问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过这种做法也越来越暴露出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学生的自学,几乎使课堂成为每个学生的个人行为,学生间缺乏交往和合作,而据统计有34.7%的学生仍喜欢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51.8%的学生则喜欢和同学合作起来学习某项技术,培养提高中学生运动员的篮球战术意识。培养篮球战术意识在中学训练和教学中的重要性,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战术目的,正确合理地运用战术和技术的自觉的心理活动。篮球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对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的认识和合理的运用。战术意识与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智力能力相适应,战术意识的强弱,往往是衡量一个球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技术、战术训练中培养战术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战术训练中,无论是二、三人的配合,还是全队的整体配合,要运动员明确各自的职责、行动线路、配合形式,通过战术分析,加深对战术内部规律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战术思维能力;要不断地加强训练的要求与难度,通过训练培养他们在复杂条件下分析判断形势、估计预测形势变化以及迅速果断作出决策的能力,从而提高战术意识的实效性;要根据训练内容的不同,逐步培养战术意识,如在快攻中各个位置的跑位意识,进攻区域联防中持球队员与非持球队员的进攻线路意识以及位置意识等。
(2)基本功的训练是符合比赛时技术运用的基本规律。基本功训练时,对最基本的动作要领要反复练。如手指、手腕对球的控制能力、球感等。但单一技术训练不能拉得过长,要根据比赛规律逐步过渡到与其它技术相结合的训练。训练时要多假设情况,不断地提出问题,设置障碍,使之形成条件反射,一上场就随时观察场上情况,提早分析估计变化情况,提高动作技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要结合队员模仿体会动作的机会,使之消化理解,在队员对整个动作有了初步概念的基础上再进行分解与综合练习,并多次重复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在练习中,教练员不断地、适时地对动作进行口头和形体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如防守训练中经常强调“耳胸相齐”这一防守术,再通过观察优秀队员的防守姿态,使队员在防对手突破时保持低重心的概念,而重心过高和直立状态则常常被对手轻易突破。
(3)加强学生速度素质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应贯穿整个训练计划,篮球运动员应以发展速度、灵敏、弹跳等素质为主,其它身体素质为辅。速度主要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是篮球比赛中争取时间优势的重要条件。篮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应抓好反应速度和短距离的移动速度训练,速度又分为一般速度和专项速度。一般速度主要是加强下肢力量,步幅、步频的训练。专项速度是结合专项特点,如反应快、起动快、急停快、变向加速快、动作衔接快、动作转换快、起跳快、攻守转换快等。专项速度要求与一般速度密切结合,一般速度是专项的基础。
篮球运动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体育活动。它能全面锻炼身体,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其具有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能提高学生的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科学地训练,才能获得有效的成果,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
教学模式 素质训练 主导 主体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受到时代的局限。新一轮中学课改的兴起,必然要求教学模式作相应的变革,在这种背景下,新的教学模式开始登上教学舞台。
中学篮球运动教学模式的分析:
1.以教师为中心的篮球运动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用机械模仿、课堂纪律和集体行动来约束学生,忽视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选择的条件和机会,这种“传习式”教育思想和方法,虽在组织教学规范化,传授知识技能系统化方面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忽略了篮球运动教学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效能的发挥。
2.以课程为中心的篮球教学模式
提高篮球理论知识,形成某种意识的功能都是相应的某些知识作为基础。学习篮球理论知识,可以培养和启发少年运动员的再创思维,使队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自觉地、主动地完成任务。要使队员明确篮球运动技战术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强调掌握基本技术规格要领,善于学习优秀运动员运用技术的经验,对基本攻防战术套路的特点和相互制约的原则要明确,教练员根据本队实际情况和特点树立起切实的训练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中学篮球运动教学主要通过每周两课时教学来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的,体育课是按计划授课,教学是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使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篮球项目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再加上教学内容和时间的限制,就决定了传统篮球运动教学模式难以达到促进学生健康的目的,缺乏发展能力以及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以教师为主导的篮球教学模式
该模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改革,它的兴起是对建国以来长期形成的“教师为中心”模式的改革,主导性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它超越了“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毋庸置疑,在20世纪90年代,主导性教学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中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20世纪末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兴起,主导性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显露出来。
首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提法本身就存在着矛盾,教师是“主导”,学生就是“被导”,只能跟着教师走,与其说是课堂的主人,不如说学生更像一头被牵着的牛。
其次,主导性教学不是为人格发展而教,且没有体现学生的自身的意愿,很难体现教学的教育性和创新意识,很难适应和满足学生多远化人格的发展。最后,主导性教学教师主导着是非的标准,教师本身评判的神圣权,不但取消了学生评判的权利,更重要的是破坏了学生安全的心理环境。
4.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模式
鉴于传统篮球教学中,过多地体现了教师的意向,学生的主动性太弱的弊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曾经成为教学领域的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应当肯定地说,它的种种探索和实践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这毫无疑问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过这种做法也越来越暴露出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学生的自学,几乎使课堂成为每个学生的个人行为,学生间缺乏交往和合作,而据统计有34.7%的学生仍喜欢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51.8%的学生则喜欢和同学合作起来学习某项技术,培养提高中学生运动员的篮球战术意识。培养篮球战术意识在中学训练和教学中的重要性,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战术目的,正确合理地运用战术和技术的自觉的心理活动。篮球战术意识是运动员对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的认识和合理的运用。战术意识与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智力能力相适应,战术意识的强弱,往往是衡量一个球队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在技术、战术训练中培养战术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在战术训练中,无论是二、三人的配合,还是全队的整体配合,要运动员明确各自的职责、行动线路、配合形式,通过战术分析,加深对战术内部规律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战术思维能力;要不断地加强训练的要求与难度,通过训练培养他们在复杂条件下分析判断形势、估计预测形势变化以及迅速果断作出决策的能力,从而提高战术意识的实效性;要根据训练内容的不同,逐步培养战术意识,如在快攻中各个位置的跑位意识,进攻区域联防中持球队员与非持球队员的进攻线路意识以及位置意识等。
(2)基本功的训练是符合比赛时技术运用的基本规律。基本功训练时,对最基本的动作要领要反复练。如手指、手腕对球的控制能力、球感等。但单一技术训练不能拉得过长,要根据比赛规律逐步过渡到与其它技术相结合的训练。训练时要多假设情况,不断地提出问题,设置障碍,使之形成条件反射,一上场就随时观察场上情况,提早分析估计变化情况,提高动作技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要结合队员模仿体会动作的机会,使之消化理解,在队员对整个动作有了初步概念的基础上再进行分解与综合练习,并多次重复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在练习中,教练员不断地、适时地对动作进行口头和形体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如防守训练中经常强调“耳胸相齐”这一防守术,再通过观察优秀队员的防守姿态,使队员在防对手突破时保持低重心的概念,而重心过高和直立状态则常常被对手轻易突破。
(3)加强学生速度素质训练。对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应贯穿整个训练计划,篮球运动员应以发展速度、灵敏、弹跳等素质为主,其它身体素质为辅。速度主要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是篮球比赛中争取时间优势的重要条件。篮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应抓好反应速度和短距离的移动速度训练,速度又分为一般速度和专项速度。一般速度主要是加强下肢力量,步幅、步频的训练。专项速度是结合专项特点,如反应快、起动快、急停快、变向加速快、动作衔接快、动作转换快、起跳快、攻守转换快等。专项速度要求与一般速度密切结合,一般速度是专项的基础。
篮球运动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体育活动。它能全面锻炼身体,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其具有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能提高学生的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科学地训练,才能获得有效的成果,提高学生的篮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