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到2019年高考全国卷Ⅲ根据“我再看看你们,你们再看看书”一幅温情漫画写一篇文章,再到2020年给自己画像:记叙文体植入高考作文俨然成为一种趋势,写好记叙文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高考考生如何才能真正写好记叙文呢?老舍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立’起来。”可见动作描写在记叙文中,也是举足轻重的。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如果能在写作中完整地描绘出每一个动作的前因和后果,并能表现出动作发生、发展乃至结束的过程,就可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何进行动作描写才能让人物“立”起来?要让人物“立”起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笔。
1需要给人物动作“切割细啄”
初中的简单记叙文,只要把事件发生、发展过程叙述出来即可,但在写作高中复杂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截取事件的感动瞬间,将事件无限放大,并将过程不断延长,生动具体地细啄出动作的过程;在对人物动作进行描写时,将人物的动作进行细啄,把一个动作切割成几个小动作,用镜头记录感动瞬间,让整个动作一气呵成。通过将人物动作无限量放大,这样,就可以让人物“立”起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达到让人物形象鲜明的目的。
比如《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描写片段:
武松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听一阵狂风呼啸,一只斑斓猛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又急忙跳开,并趁猛虎转身的那一霎间,举起哨棒,运足力气,朝虎头猛打下去。只听“咔嚓”一声,哨棒打在树枝上。
老虎兽性大发,又向武松扑过来,武松扔掉半截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从此武松威名大震。
在这段人物描写中,作者将“武松打虎”的整个事件过程不断延长,无限放大。用大量的笔墨“夸大其词”地将武松打虎的整个过程写得淋漓尽致、扣人心弦。作者正是将武松打虎的过程不断拉长,对其动作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突出了他的谋略与机智,表现了他多方面的性格特征,让武松这个人物“立”起来了。
我们再来看学生的作文片段:
只见爸爸把洗干净的茄子先小心翼翼地切成薄薄的片状,然后将薄片叠加在一起,只听“啪啪啪”三声响,手起刀落,细致而又均匀的茄丝便乖乖地躺在菜板上。此时,爸爸不慌不忙地打开燃气灶,端上锅,熟练地将适量的花生油倒入锅内;等到油冒出热气时,爸爸利索地将八角、姜片、葱段一股脑地投入油锅内,眨眼工夫,便散发出烤熟的香味。看火候到了,只听“刺啦”一声,爸爸便将切好的茄丝放进锅内,上下翻炒。等茄子变了颜色,爸爸又放入适量的盐、蒜末,再翻炒,一股浓浓的蒜香味钻入鼻孔。爸爸关掉火,将菜装入盘中,又撒了几滴香油,看着都垂涎三尺。
本段文字作者将爸爸炒茄丝切割成几个小动作,进行无限延长扩大。先描写如何切茄子,再重点将炒作过程的动作不断切割,慢描细绘出来,最后写制作完毕。把一个简单的炒菜过程如此地切割细啄,就能把人物“立”起来了。
2需要给人物动作“量体裁衣”
描写一个人物的动作,就要选择人物最富有个性的习惯性动作,通过量体裁衣,精心选择恰当的动词,让其“立”起来,以此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比如《药》的描写片段: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本段文字作者为康大叔量体裁衣地选择了几个动词,“抢”“扯”“裹”“塞”准确生动地表现了刽子手康大叔的蛮横态度、不耐烦的心情,而“抓”“捏”两个动词准确地写出了他接钱、数钱的熟练程度。这一连串生动传神的动作,让人物“立”起来,十分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康大叔凶残、贪婪的嘴脸。
我们再来看学生的作文片段:
一次体育课结束,为了一时的痛快,喝了冰冻的饮料。不料,晚自修时腹痛发作。您把我叫到办公室,细细询问病因。当我忍着腹痛,浑身冷汗地回答时,您突然停止了询问,麻利地抽出办公桌里的包包,摸出一个小药瓶拧开,抓起我的手,翻出手掌,小心抖动着药瓶,几粒药丸滚落在我的手心。看着我吃下药,您只对我说了一句话:“所有的辉煌,都是多次忍耐后的涅槃。酷暑难当,但拿冰镇的饮料解暑,一时痛快,只会伤身。”年幼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抽”“摸”“拧”“抓”“翻”“抖动”“滚落”几个动作的选用,老师关爱学生的形象展示了出来,人物也“立”起来了。
3需要给人物动作“涂脂抹粉”
如果把动作分解成几个小动作,动作具体化了,读起来仍然显得干巴无味,我们不妨对动作进行装饰,在动词前面加上适当的修饰语,使动作的幅度、速度、力度等细致地表达出来,人物也“立”起来了。
比如《小狗包弟》的描写片段:
忽然一只小狗从人丛中跑出来,非常高兴地朝著他奔去。它亲热地叫着,扑到他跟前,到处闻闻,用舌头舔舔,用脚爪在他的身上抚摸。别人赶它走,用脚踢,拿棒打,都没有用,它一定要留在它的朋友的身边。最后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小狗的后腿,它发出几声哀叫,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走开了。
本段文字用“非常高兴”“亲热”“痛苦地拖着伤残的身子”几个修饰语对动作进行装饰,小狗包弟的形象就“立”起来了。 我们再来看学生的作文片段:
在课堂上,他不时盯着同学们的一举一动,但又忘情地把我们带入课文的情景中去,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我清楚地记得他上著名诗人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情景,他声情并茂地为我们朗读了一遍课文,把我们的感情带到了诗中所描绘的场景里去。当他读完的时候,坐在第一排的我分明看见他已经情不自禁了,在叫同学们选取最感人的章节朗读的时候,他悄悄地摘下老花眼镜,偷偷地用纸巾拭干了泪水,可眼角依然泛着红光。他用眼神微微地暗示我,我于是放声地读起来。
本段文字用“声情并茂”“悄悄”“偷偷”“微微”几个修饰语对动作进行装饰,让老师的形象“立”起来了。
4需要给动作“附上环境”
记叙文要突出事件所蕴含的深意,还需要给动作“附上环境”。环境描写在文章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相对于自然环境为静态来说,记叙文的社会环境趋向于动态。借助自然环境,并附上社會环境这幅“风俗画”,力求把时代的动态特征表现出来,让人物“立”起来,助推情节的发展。
请来看学生的作文片段:
我的家乡几乎与世隔绝,周围群山环绕,山路蜿蜒盘旋……更为可怕的是,经济落后、观念保守。极少的山里娃能到城里读书,能读书的女孩子更是凤毛麟角。而像我这样的女孩子,能够坐在考场上,只因妈妈那份厚重的爱。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爸爸去世早,妈妈省吃俭用、含辛茹苦地把我们三姐弟拉扯大。“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生活的苦难压不垮妈妈的双臂,世俗的压力却往往让她不堪重负——常听人劝我妈说:“女孩子迟早要嫁出去的,读那么多书干吗?”但在这纷扰的世俗世界,越是饱经忧患、大字不识半个的妈妈,越是深谙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好途径,所以对于我的学业却从未犹豫过,我是妈妈心中的希望。
本段文字,写到大山里因为经济落后而导致人们观念保守、顽固守旧,并将文中的“我”设置为女孩子,把妈妈如何冲破大山里“女孩子迟早要嫁出去的,读那么多书干吗?”观念的巨大压力,最终将我送上高考考场。这样适当地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融入其中,妈妈的形象“立”起来了,表达母爱的主旨更加突出。
5需要给动作“注入情理”
记叙文在进行人物描写时,除了需要给动作“切割细啄”“量体裁衣”“涂脂抹粉”“附上环境”让人物“立”起来外,重要的核心点是,需要给人物动作“注入情理”。
请看老师下水作文的片段:
到了家,饭菜早已做好端在桌子上,有我最爱吃的豆腐酿。爸爸在一旁抽着旱烟,瘦弱的身躯在昏暗的灯光下更显得苍老。看着爸妈头上渐渐爬满的白发及额上那一条条犁深的皱纹,我真的很害怕,害怕某一天他们老去。“趁热吃吧,你妈每周周末都弄好吃的,到村口等你回来。”爸爸叹着气说。此时的我,心头一颤。孩子永远是父母的牵挂,父母永远是最温暖的陪伴。当全世界都抛弃你时,父母会伴你左右,为你撑起一片天!
本段文字突出之处,是在描写中,注入了作者强烈的情与理,无疑更让人物“立”起来。
再精彩的片段也是服务于整篇文章的,再出彩的描写也是服务于表达中心的。记叙文的写作,首先应有全局观,定好感情基调,用心去捕捉触动灵魂的场景,再通过上述五种基本方法让人物“立”起来。当然,还可以借助给动作“配上声音”“加上表情”“融入心理”等辅助手段。想想古往今来伟大作家千古流传的篇章,无一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