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脊柱矢状位平衡——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od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European Spine Journal》一期增刊专门讨论了脊柱矢状位平衡的生理及病理变化,表明其与患者的功能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等评价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脊柱矢状位平衡已经成为医患共同关注的焦点.临床常用的SRS-Schwab分型[1]、脊柱畸形微创手术策略Ⅱ(MISDEF2)[2]等分型方法为判断患者矢状位平衡状态及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全脊柱序列比例(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GAP)评分[3]则可用于预测术后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前路微创手术如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侧路腰椎椎间融合术(later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LLIF)、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等技术手段的兴起使治疗方案有了更多的选择.治疗需求的增加和相关研究的积累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3].然而脊柱畸形,尤其是老年退变性畸形的治疗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目前临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退变性畸形往往是高龄患者,若按照影像学参数进行矫形,手术截骨程度越来越高,固定节段越来越长,相应围手术期风险也显著增加;(2)长节段矫形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诸如螺钉松动、融合器沉降或移位、断钉断棒、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等现象屡见不鲜,而近端交界处失效(proximal junctional failure,PJF)、远端交界处失效(distal junctional failure,DJF)等通常需要进行翻修手术,PJF严重时可造成脊髓压迫甚至截瘫;(3)尽管现在有多种技术手段如微创手术、卫星棒、骨水泥强化螺钉、骶髂固定技术等方式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术后相对满意的影像学结果,然而患者术后仍可能存在腰部僵硬、腰痛、骶髂关节疼痛等症状,日常活动功能受限.基于上述问题,我们对脊柱矢状位平衡的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其他文献
湖北省历史上流行的疟疾以间日疟为主,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曾先后于1954-1955年、1967-1973年出现过疟疾大流行,其中1970年发病率高达602.4/万.70年来,湖北省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采取了不同的综合防治措施,到2010年全省疟疾发病率降至0.07/万.2010年湖北省启动了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3年实现了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19年全省通过了消除疟疾考核,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本文就湖北省疟疾流行概况、疟疾防治和消除历程、面临的挑战及展望等作一概述.
健康乃立身之本,是立国之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践行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也践行着为人民谋健康的使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开启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新征程.
期刊
患者,女,50岁,信阳市狮河区人,农民.2017年11月,患者因头痛1月余,至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就诊.血常规示,嗜酸粒细胞百分比9.5%,绝对值0.94×109/L.脑脊液细菌和真菌培养、抗酸染色,血生化、风湿免疫相关抗体、肿瘤标志物、大小便常规、凝血功能等均未见异常.颅脑核磁共振示,左侧枕叶及邻近脑膜异常强化影,考虑感染可能,右侧额叶皮层异常信号.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考虑为颅内感染,予以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及甘露醇降颅内压治疗10 d.患者仍反复头痛,为明确病因,于12月15日行全
期刊
2009 年,Santoni 等提出皮质骨轨迹 ( 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 ) 螺钉内固定技术,其置钉方向在矢状面存在头倾角度、冠状面向外伤倾斜.这一独特的外八字置钉技术,其螺钉通过腰椎中线置入,具有椎旁肌剥离少、上关节突及乳突侵犯风险小、创伤小、术后发生感染机会少等优势,更重要的是,由于该轨迹远离椎管,且同时穿过椎弓根内壁、椎弓根外壁和椎体外上壁三层皮质骨结构,具有安全且力学稳定性可靠等优点 [1-9].此外 CBT 可以与多种腰椎后路融合方式联合治疗脊柱外科疾病,尤其
目的 对湖北省传疟媒介按蚊的种群分布、密度、季节消长及夜间活动规律等进行监测,为消除疟疾后阶段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2020年每年7-9月在湖北省枣阳市的3个村(刘升镇刘湾村2组、琚湾镇琚庄村3组和七方镇文庄村1组)开展按蚊种群监测,于室内(人房或牲畜棚)、室外(靠近水稻田)各选取2个调查场所开展1次按蚊种群监测,采用灯诱法(19:00至次日7:00)捕蚊,连续监测3d.2018-2020年,另选择恩施市舞阳坝乡、丹江口市六里坪乡、枣阳市七方镇、武穴市石佛寺乡、江陵县白马寺镇
目的 了解湖北省并殖吸虫病流行状况,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20年在湖北省13个县(市、区)设立监测点,每年8-10月,在每个监测点选择1个行政村或沿水系分布的若干自然村,按整群抽样的方法对6岁以上全部常住居民进行调查,人数不少于300人.采集监测点居民血样,采用ELISA检测血清抗并殖吸虫抗体水平.血清抗体阳性者再采集痰液用浓集消化法检测并殖吸虫虫卵,并进行个案调查.对采集血样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和相关行为.选择监测点内的山坑、溪流环境采集第二中间宿
营养代谢为蚊虫提供多种营养物质和信号分子,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时,疟原虫也可利用按蚊的营养代谢获取养料,保证自身的发育增殖.疟原虫入侵按蚊后对按蚊营养代谢的影响,以及营养代谢在病原体入侵时如何影响蚊虫自身生殖发育、免疫反应等生理变化目前还不清楚.本文分别从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等方面总结按蚊营养代谢与疟原虫之间的互作关系,为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借鉴.
目的 了解当前湖北省人群血吸虫病抗体水平与变化趋势,评估人群血吸虫病传播风险.方法 于2016-2018年每年的9-12月,收集湖北省人群血吸虫病查病中血清抗体阳性者血清,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滴度,记录抗体效价结果和阳性者基础信息;收集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表中全省各疫区县(市、区)2016-2018年查病情况和达标进展资料,将血清抗体阳性报告数、血清抗体阳性率、阳性血清抗体效价构成比和流行区类型等4项指标设立为传播风险评估具体指标.以县为单位,评估各流行地区的人群病情传播风险等级,并用Arc
目的 湖北省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对各级疟疾实验室上送的输入性疟疾病例留存血样进行复核,并对诊断和复核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全省各级疟疾实验室的检测能力.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6-2020年湖北省报告的输入性疟疾病例诊断单位、诊断结果和留存样品,对诊断单位进行描述性分析,并由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对疟疾病例样品采用血涂片镜检和巢式PCR进行复核,比较各级疟疾实验室诊断结果与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复核结果的阳性和虫种符合情况,分析不同疟原虫虫种诊断符合情况,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
目的 了解湖北省2018-2020年儿童蛲虫感染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全省儿童蛲虫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在湖北省阳新县设立固定监测点,另选取10%~15%的县(市、区)作为流动监测点.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等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个行政村(社区)开展监测.对各监测点中3~9岁儿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胶纸肛拭法进行蛲虫感染检测,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性别、年龄、地区、不同类型儿童感染率进行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