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被誉为“中国瓷器上品”的德化白瓷,历史悠久、质地坚硬、工艺精良、色泽莹润、釉面滋润若脂,早在明代就享誉国际,有着“东方艺术”的美誉。宋元时期,在对德化白瓷进行装饰处理时,就采用了刻花、贴花、印花、透雕、衣纹等制作工艺,形成了质朴简约、且极具原生态特色的艺术效果;而明清中晚期时,德化白瓷融入外来风格,借以青花和新彩,使人物塑像形成衣纹装饰的主流特征。“开片釉”的运用,不仅保留了德化白瓷鲜明的特色,更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视觉艺术效果,也是对德化白瓷传统特色工艺的传承。
关键词:德化白瓷;开片釉;特色
德化陶瓷业起始于烧制日用器皿,随着陶瓷艺术的盛行,德化器皿类瓷塑产品大量生产,满足内供外销,到明代形成特有的装饰和造型体系,为中国传统陶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直以来,德化陶瓷以坚硬的质地、莹润的色泽、精湛的工艺而享誉国内外。德化白瓷选料精良,用以优质的高岭土进行加工塑型,也可拓印成型,亦或利用模具注浆。土坯干后依据需求进行上釉,后入窑经高温烤制成型。早在宋元时期,就已运用刻花、印花、堆花、衣纹等技艺对德化白瓷进行装饰,以寻求质朴、精细、原生态的陶瓷艺术效果;自明代起,德化白瓷融入外来风格,陶瓷装饰以新彩和釉下青花为主流特色,衣纹装饰为保持人物塑像的主要装饰特征。“开片釉”的出现,不仅保持了德化白瓷传统的工艺特色,更极大地提升了德化白瓷的视觉艺术效果,既是对传统工艺的继承,又是对新型装饰手法的创新,对于继承和发扬德化白瓷特色化的传统工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特色的传统装饰工艺,彰显了德化白瓷材质之美的艺术神韵
(一)得天独厚的材料体现材质之美
自古以来,工艺美术制品便讲究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将四者浑然一体自然得成工艺良品。其中的材美讲求的就是制作材料的上乘优质。陶瓷业如今的繁盛景象就是来源于优质的材料基础,也可以说,独特优质的陶瓷材料及制作工艺共同造就了其经典生动的材质美。
自明代起,德化白瓷就形成了最佳的化学组成,首先是瓷土中较高的氧化硅和氧化钾含量,使得成品含有较多的玻璃,透光性强,且胎体致密;其次,同一历史时期,氧化铁、氧化钛在材料中的含量比其他窑厂低,运用中性气氛进行烧制,因此,其纯白度要高于同一时期其他窑厂。德化白瓷所呈现的外观特征为:光泽鲜亮、凝白如脂、光照下,釉色乳白如玉、粉红滋润。基于器物造型而言,德化白瓷多为瓷仙人物,文化价值显著,惟妙惟肖的人物造型,以瓷塑制品显现材质个性,例如,莹润通透的材质塑造的观音甜美温润、达摩庄严肃穆,充分彰显了材质的独特性能,同时也突出了陶瓷装饰以质美为核心的要求。
(二)多样的装饰手法促使传统工艺自成体系
德化白瓷拥有极其精湛的装饰艺术,种类繁多的装饰技艺,在刻花、印花、划花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运用贴花、堆花或将诗词美语刻写其上的装饰技艺,结合德化白瓷纯白、简洁、少杂质的材质特点,不施任何材料而塑造出各种白瓷艺术品,造就了德化白瓷独特的艺术特征。自宋元始,陶瓷制品装饰多以民间生活为素材来源,将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作为装饰,例如,牡丹、荷花、云水、飞鸟、鱼虫等,运用刻花、堆花、划花、贴花、透雕等装饰技艺,通过写实、写意的画面,阐释人们美好的生活。在北宋,碗、盘、粉盒中多运用印花、刻花、划花技艺,在碗盘中刻划花纹时,先用刀在瓷丕上刻划纹络,再用蓖状工具刻划蓖纹,例如云水、卷草等。有传统的德化白瓷工艺品可看出,不管是植物动物,其制品上的题材内容总是灵动鲜活、生动熟练且逼真、线条简洁且流畅。比如,在撇口盘里刻划的云水纹,极富波澜壮阔之韵律。印花粉盒以细腻的线条、富丽的图案,构建出幽雅恬静的景象及逼真生动的动植物形象,在幽静中彰显生机。到了明代,德化白瓷达到历史巅峰时期,德化白瓷塑以衣纹线条为唯一装饰特色,以保持其纯洁简朴的本质。德化白瓷在制作工艺上吸收其他窑厂之长,例如宋代定窑采用的刻、印之法,就是对哥窑“开片釉”的吸收与创新,开片釉的使用使瓷器表面更加富于变化性和观赏性。特别是特色开片釉的使用,使其更具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吸收哥窑“开片釉”艺术,创新德化白瓷装饰艺术特色
“开片釉”又被称为裂纹釉,釉表面的花纹好像开裂一般,但实际上陶瓷釉面完好无损,这种釉带给人以特殊的视觉效果。裂纹釉以表面大小不等的各种裂纹为主要特征,由此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据史料记载,裂纹釉最早出现在哥窑瓷器,属“偶然”现象,瓷器在窑中经烧制后,偶然产生釉面开裂,这种开裂现象被人们视为有缺陷产品。后来,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釉面开裂又有了新的认识,釉面开裂的原因是由于釉的膨胀系数远远高出胚体膨胀系数,签于此,人们知道釉面开裂不仅不是次品,反而是上好的成品。裂纹釉的产生使器物表面呈现多种且大小不一的纹路,极大地增强了陶瓷器物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立足于材料工艺上看,德化白瓷有着纯正洁白的釉色,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如凝若脂。从视觉和触觉上都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彰显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内涵,生产的产品既具有使用价值,又注重制作工艺及技巧。德化白瓷显示着中国白瓷在生产工艺上的至精至美,象征着中国白瓷最高水平。数百年来,德化白瓷一直坚守着优良的传统陶瓷工艺,真实的记载着历史文化,刻画着民族生活的精华。德化白瓷以物质载体的形式携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与精神,同时也承载着不断进步的陶瓷科学技艺。
德化白瓷,从传统的白瓷工艺到“偶然”所得的裂纹釉工艺,其生产工艺总在不断探索创新中进步,正是这种进步在不断地为德化白瓷注入新鲜的文化气息。立足于裂纹釉的装饰特点和艺术效果而言,打破了一直以来传统德化白瓷单调的纯白色,营造出全新的视觉效果。从哥窑裂纹釉中汲取开片工艺,丰富创新自身工艺技术,这种借助传统工艺的创新型改革,实质上就是对传统的创新与突破。长久以来,在陶瓷的发展史上,各地相互学习、借鉴与吸收,共同进步发展,从而缔造了丰富繁盛的陶瓷文明。换言之,现代德化白瓷运用“开片釉”工艺进行生产,既遵循着传统陶瓷发展规律,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凸显着白瓷为主的新型装饰风格。 三、“开片釉”在保持特质属性的基础上,影响着陶瓷创新思维的拓展
陶瓷的发展进步与新材料的出现、造型技术的成熟、文化内容的需求息息相关,如,唐三彩釉取代前朝陶制明器,成为大唐文化极为辉煌的一部分,标志着陶瓷历史的前进。德化白瓷早在宋元时期,就借鉴耀州窑、定窑的制作工艺,形成雕刻工艺,以线为主刻划浅浮雕图案,在陶瓷器物表面做装饰性处理,形成纯洁简朴的艺术风格;明代中晚期后,德化白瓷借鉴外来风格,将新彩与釉下青花为主流装饰,衣纹装饰为重要特征。“开片釉”的出现,使德化白瓷在原有传统基础上开拓创新,既保留原有德化白瓷的内涵特色,又要凸显其创新与进步。
裂纹釉的引入,既是对“开片釉”特色的创新,而且也是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文化的再创造。例如,德化白瓷《弥勒佛》就是利用“开片釉”的典型艺术作品,基于德化白瓷,借鉴裂纹釉工艺,通过釉料的不同膨胀系数,在胚体上创新制作出所需的裂纹效果,该陶瓷作品,在其服饰表面对裂纹做不规则处理,将上方线条呈现交叉性开裂,起到过渡性作用和装饰性效果,黑与白的完美结合,既保留德化白瓷原有特质,又对其进行新的创新突破,改变了传统中以刻花、贴花、透雕、印花、衣纹等过于单一的工艺特点,形成独特的艺术审美效果。另外,近些年来,还有很多德化陶瓷运用“开片釉”工艺而取得国家级奖项,例如,2006年,《喊月亮》获“华茂杯”铜奖;同年,在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火把节之夜》获“中艺杯”银奖;2008年,福建陶瓷艺术创新设计大赛中《妞妞与秀秀》获金奖。由此可以看出,“开片釉”对于德化白瓷在装饰上的重要艺术价值,以及业内对此的专业肯定和认可,进一步推动了德化白瓷在保持特色工艺的基础上的独特创新作用。
在德化陶瓷的发展进程中,从传统青白瓷到特色白瓷,历经数百年;从白瓷到种类繁多的现代陶瓷材料,仅仅花费几十年的时光,这样的新成就主要依赖于新时期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科学精神的指导。“开片釉”的开发与运用,不仅是社会先进文化的产物,更是对我国陶瓷文化进一步创新的展现。在陶瓷艺术创作中,依据不同的需求,对特定部位用以“开片釉”技术,已达到特殊的效果,增强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开片釉”的运用,对陶瓷艺术而言,既可以是对物质材料的创新,又是对工艺技术的创新。
结语:
陶瓷艺术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对材料及工艺进行创新,而“开片釉”工艺的运用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材料基础,推动了工艺进步。因而,“开片釉”的装饰新工艺,既是对德化白瓷传统特色的保持,又是对白瓷艺术价值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赖荣伟. 论“开片釉”装饰对于德化白瓷保持特色的创新作用[J]. 中国陶瓷,2011(11)
[2]郭正尧. 论德化白瓷材料及其工艺与瓷塑造型的发展[J]. 科技视界,2013(27)
[3]黄翠萍. 明代德化窑白瓷器皿的艺术风格[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
关键词:德化白瓷;开片釉;特色
德化陶瓷业起始于烧制日用器皿,随着陶瓷艺术的盛行,德化器皿类瓷塑产品大量生产,满足内供外销,到明代形成特有的装饰和造型体系,为中国传统陶瓷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直以来,德化陶瓷以坚硬的质地、莹润的色泽、精湛的工艺而享誉国内外。德化白瓷选料精良,用以优质的高岭土进行加工塑型,也可拓印成型,亦或利用模具注浆。土坯干后依据需求进行上釉,后入窑经高温烤制成型。早在宋元时期,就已运用刻花、印花、堆花、衣纹等技艺对德化白瓷进行装饰,以寻求质朴、精细、原生态的陶瓷艺术效果;自明代起,德化白瓷融入外来风格,陶瓷装饰以新彩和釉下青花为主流特色,衣纹装饰为保持人物塑像的主要装饰特征。“开片釉”的出现,不仅保持了德化白瓷传统的工艺特色,更极大地提升了德化白瓷的视觉艺术效果,既是对传统工艺的继承,又是对新型装饰手法的创新,对于继承和发扬德化白瓷特色化的传统工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特色的传统装饰工艺,彰显了德化白瓷材质之美的艺术神韵
(一)得天独厚的材料体现材质之美
自古以来,工艺美术制品便讲究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将四者浑然一体自然得成工艺良品。其中的材美讲求的就是制作材料的上乘优质。陶瓷业如今的繁盛景象就是来源于优质的材料基础,也可以说,独特优质的陶瓷材料及制作工艺共同造就了其经典生动的材质美。
自明代起,德化白瓷就形成了最佳的化学组成,首先是瓷土中较高的氧化硅和氧化钾含量,使得成品含有较多的玻璃,透光性强,且胎体致密;其次,同一历史时期,氧化铁、氧化钛在材料中的含量比其他窑厂低,运用中性气氛进行烧制,因此,其纯白度要高于同一时期其他窑厂。德化白瓷所呈现的外观特征为:光泽鲜亮、凝白如脂、光照下,釉色乳白如玉、粉红滋润。基于器物造型而言,德化白瓷多为瓷仙人物,文化价值显著,惟妙惟肖的人物造型,以瓷塑制品显现材质个性,例如,莹润通透的材质塑造的观音甜美温润、达摩庄严肃穆,充分彰显了材质的独特性能,同时也突出了陶瓷装饰以质美为核心的要求。
(二)多样的装饰手法促使传统工艺自成体系
德化白瓷拥有极其精湛的装饰艺术,种类繁多的装饰技艺,在刻花、印花、划花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运用贴花、堆花或将诗词美语刻写其上的装饰技艺,结合德化白瓷纯白、简洁、少杂质的材质特点,不施任何材料而塑造出各种白瓷艺术品,造就了德化白瓷独特的艺术特征。自宋元始,陶瓷制品装饰多以民间生活为素材来源,将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作为装饰,例如,牡丹、荷花、云水、飞鸟、鱼虫等,运用刻花、堆花、划花、贴花、透雕等装饰技艺,通过写实、写意的画面,阐释人们美好的生活。在北宋,碗、盘、粉盒中多运用印花、刻花、划花技艺,在碗盘中刻划花纹时,先用刀在瓷丕上刻划纹络,再用蓖状工具刻划蓖纹,例如云水、卷草等。有传统的德化白瓷工艺品可看出,不管是植物动物,其制品上的题材内容总是灵动鲜活、生动熟练且逼真、线条简洁且流畅。比如,在撇口盘里刻划的云水纹,极富波澜壮阔之韵律。印花粉盒以细腻的线条、富丽的图案,构建出幽雅恬静的景象及逼真生动的动植物形象,在幽静中彰显生机。到了明代,德化白瓷达到历史巅峰时期,德化白瓷塑以衣纹线条为唯一装饰特色,以保持其纯洁简朴的本质。德化白瓷在制作工艺上吸收其他窑厂之长,例如宋代定窑采用的刻、印之法,就是对哥窑“开片釉”的吸收与创新,开片釉的使用使瓷器表面更加富于变化性和观赏性。特别是特色开片釉的使用,使其更具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吸收哥窑“开片釉”艺术,创新德化白瓷装饰艺术特色
“开片釉”又被称为裂纹釉,釉表面的花纹好像开裂一般,但实际上陶瓷釉面完好无损,这种釉带给人以特殊的视觉效果。裂纹釉以表面大小不等的各种裂纹为主要特征,由此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据史料记载,裂纹釉最早出现在哥窑瓷器,属“偶然”现象,瓷器在窑中经烧制后,偶然产生釉面开裂,这种开裂现象被人们视为有缺陷产品。后来,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釉面开裂又有了新的认识,釉面开裂的原因是由于釉的膨胀系数远远高出胚体膨胀系数,签于此,人们知道釉面开裂不仅不是次品,反而是上好的成品。裂纹釉的产生使器物表面呈现多种且大小不一的纹路,极大地增强了陶瓷器物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立足于材料工艺上看,德化白瓷有着纯正洁白的釉色,如冰似玉,晶莹润泽,如凝若脂。从视觉和触觉上都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彰显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内涵,生产的产品既具有使用价值,又注重制作工艺及技巧。德化白瓷显示着中国白瓷在生产工艺上的至精至美,象征着中国白瓷最高水平。数百年来,德化白瓷一直坚守着优良的传统陶瓷工艺,真实的记载着历史文化,刻画着民族生活的精华。德化白瓷以物质载体的形式携带着丰富多彩的文化与精神,同时也承载着不断进步的陶瓷科学技艺。
德化白瓷,从传统的白瓷工艺到“偶然”所得的裂纹釉工艺,其生产工艺总在不断探索创新中进步,正是这种进步在不断地为德化白瓷注入新鲜的文化气息。立足于裂纹釉的装饰特点和艺术效果而言,打破了一直以来传统德化白瓷单调的纯白色,营造出全新的视觉效果。从哥窑裂纹釉中汲取开片工艺,丰富创新自身工艺技术,这种借助传统工艺的创新型改革,实质上就是对传统的创新与突破。长久以来,在陶瓷的发展史上,各地相互学习、借鉴与吸收,共同进步发展,从而缔造了丰富繁盛的陶瓷文明。换言之,现代德化白瓷运用“开片釉”工艺进行生产,既遵循着传统陶瓷发展规律,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凸显着白瓷为主的新型装饰风格。 三、“开片釉”在保持特质属性的基础上,影响着陶瓷创新思维的拓展
陶瓷的发展进步与新材料的出现、造型技术的成熟、文化内容的需求息息相关,如,唐三彩釉取代前朝陶制明器,成为大唐文化极为辉煌的一部分,标志着陶瓷历史的前进。德化白瓷早在宋元时期,就借鉴耀州窑、定窑的制作工艺,形成雕刻工艺,以线为主刻划浅浮雕图案,在陶瓷器物表面做装饰性处理,形成纯洁简朴的艺术风格;明代中晚期后,德化白瓷借鉴外来风格,将新彩与釉下青花为主流装饰,衣纹装饰为重要特征。“开片釉”的出现,使德化白瓷在原有传统基础上开拓创新,既保留原有德化白瓷的内涵特色,又要凸显其创新与进步。
裂纹釉的引入,既是对“开片釉”特色的创新,而且也是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文化的再创造。例如,德化白瓷《弥勒佛》就是利用“开片釉”的典型艺术作品,基于德化白瓷,借鉴裂纹釉工艺,通过釉料的不同膨胀系数,在胚体上创新制作出所需的裂纹效果,该陶瓷作品,在其服饰表面对裂纹做不规则处理,将上方线条呈现交叉性开裂,起到过渡性作用和装饰性效果,黑与白的完美结合,既保留德化白瓷原有特质,又对其进行新的创新突破,改变了传统中以刻花、贴花、透雕、印花、衣纹等过于单一的工艺特点,形成独特的艺术审美效果。另外,近些年来,还有很多德化陶瓷运用“开片釉”工艺而取得国家级奖项,例如,2006年,《喊月亮》获“华茂杯”铜奖;同年,在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火把节之夜》获“中艺杯”银奖;2008年,福建陶瓷艺术创新设计大赛中《妞妞与秀秀》获金奖。由此可以看出,“开片釉”对于德化白瓷在装饰上的重要艺术价值,以及业内对此的专业肯定和认可,进一步推动了德化白瓷在保持特色工艺的基础上的独特创新作用。
在德化陶瓷的发展进程中,从传统青白瓷到特色白瓷,历经数百年;从白瓷到种类繁多的现代陶瓷材料,仅仅花费几十年的时光,这样的新成就主要依赖于新时期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科学精神的指导。“开片釉”的开发与运用,不仅是社会先进文化的产物,更是对我国陶瓷文化进一步创新的展现。在陶瓷艺术创作中,依据不同的需求,对特定部位用以“开片釉”技术,已达到特殊的效果,增强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开片釉”的运用,对陶瓷艺术而言,既可以是对物质材料的创新,又是对工艺技术的创新。
结语:
陶瓷艺术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对材料及工艺进行创新,而“开片釉”工艺的运用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材料基础,推动了工艺进步。因而,“开片釉”的装饰新工艺,既是对德化白瓷传统特色的保持,又是对白瓷艺术价值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赖荣伟. 论“开片釉”装饰对于德化白瓷保持特色的创新作用[J]. 中国陶瓷,2011(11)
[2]郭正尧. 论德化白瓷材料及其工艺与瓷塑造型的发展[J]. 科技视界,2013(27)
[3]黄翠萍. 明代德化窑白瓷器皿的艺术风格[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