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如何搞“计划生育”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788962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之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记者会上回答有关计划生育提问时表示,“单独二孩”政策现在正在推进,也正在进行全面的评估。其实,中国古代也有“计划生育”,但与今天的模式有所不同。
  在公众印象中,“计划生育”就是少生孩子,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计划生育的概念是人类有计划地调节自身生殖行为的行为,既包括“减产”,也可以“增产”。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古代中国实行“增产”计生政策,鼓励国民生育。战国初期中国总人口仅1000余万,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全国人口翻了一倍,达2000万人左右。当时东周王室衰微,诸侯国争霸,战争连连,死亡巨大,可人口不减反增,就是当时各诸侯国实行鼓励多生的计生政策的结果。
  这一时期,计生政策实施最坚决的,当是越国。据《国语-越语》所记,越国当时对孕妇实行“公费医疗保险”,女人生产时只要通知政府,医务人员很快便会赶到产妇家里助产。如果生的是男孩子,奖品是两壶好酒,一条狗;如果生的是女孩,奖品是两壶好酒,一头小猪;如果是双胞胎,政府安排免费保姆;如果是三胞胞,政府安排免费奶妈,也就是说,由国家来抚养。
  如此优厚的奖励,在今天也做不到。后来越国能打败吴国,重新崛起,虽然原因很多,但与此计生政策的实行不无关系。
  到了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唐朝,则把鼓励生育当作一项基本国策。李世民(唐太宗)刚一当皇帝,便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的正月发布了《令有司劝勉庶人婚聘及时诏》,鼓励生育,还动员富人赞助娶不起老婆的穷光棍,将计划生育的好坏、鳏寡人口的多少,作为地方领导干部的政绩指标,进行考核。
  虽然在古代各个朝代计生政策的主旋律是鼓励多生,但很多民间学者却唱反调,建议实行少生、优生的计生政策。很多时候,民间会主动实行“少生”的计生政策,自觉采取节育、避孕措施。
  如今有避孕药,古人也不缺,五花八门的秘方多多。如有一种叫“青粉”的秘药,女人服用后便不会怀孕。
  同样的,也有永久性绝育手段,但很恐怖。男的叫“自宫”,俗称“去势”;女的叫“幽闭”,又叫“禁闭”。这都是直接把男女的生殖器官去除,无异于杀人,通常被作为一种刑罚手段来使用,并非常规的节育方式。
  倒是传说皇家有不少“不伤身”的节育手段:汉代后宫有“贴肚脐”偏方,在嫔妃的肚脐上贴上一种药膏,使之不孕;清代皇宫有“点穴”避孕秘术,皇帝与嫔妃性交后按摩嫔妃下身某个穴位,使之不孕。皇帝后宫美女如云;实行计划生育的事实应该存在,但这些偏方秘术是真是假,就难说了。
  与今天一样,为了让计生政策容易为老百姓接受,古代也有各种各样的计生“标语”和“口号”,当然其主旋律也以鼓励多生为主。
  鼓励多生的口号有很多条,最深入人心、影响了整个封建时代的至少有两条。一条是,“多子多福,养儿防老”,这是从个人和家庭幸福指数上进行动员的;再一条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从道德层面鼓吹的,由儒家权威人士孟轲撰写,并带头喊了出来。这两条口号一直喊到共和国实行鼓励少生的计生政策前,影响相当深远,中国人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观念,就是因此形成的,至今仍有好多人在喊叫。
  在古代中国,也有一些学者意识到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严重问题,担心“人满”之患,于是提出了少生、甚至不生的口号,其中代表性的人物是唐代的王梵志。
  王梵志是唐初民间通俗诗人,生平坎坷,饱经忧患,50岁后皈依佛门。他反对“多生”,提出重视人口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当时最流行的诗歌形式,用大白话写出了不少计生“标语”。最有名的一条是其《大皮装大树》-诗中的一句——“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意思是,儿子不要生的太多,有一个能做事的就行了。二三十年前中国最流行的计生口号——“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好”,最原始出处就在这里。
  到了宋代,有学者估算中国人口总数首次过亿。在这种背景下,宋未著名学者、《文献通考》作者马端临正式提出了“少生”、“优生”、重视人口质量和整体素质的计生理论,与现代的人口和计生政策相当接近。
其他文献
2月24日,《中国法治发展报告No.12 法治蓝皮书(2014)》对外发布。其中《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显示,2013年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教育部、安监总局、发改委名列前三,国家铁路局以0分垫底。81个法院司法透明度的平均分为42.1分,及格率为18.5%……  每年这个时候,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和相关出版社编写发布的《法治蓝皮书》总能吸引来许多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目光。其中的《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内容,更
《红楼梦》第十二回末,有一段史湘云戏谑林黛玉的话,史湘云笑对黛玉说:“你这辈子,我自然比不上你。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咬舌儿林姐夫,时时刻刻你可听‘哎呀,厄的去。’阿弥陀佛,那才现在我眼里!”  对于这段话里面的一句“哎呀,厄的去。”是史湘云戏谑林黛玉的重点。但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是方言,还是情急之下的口误呢?没有注释,也没有资料可查,百度查找也是不知其所。偶然在一本《鲁迅回忆录》中,发现一篇陈
小时候,老师说,将来天上会有四个月亮,晚上和白天一样亮。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天上出现四个月亮之前,父亲能够回到家里来,一直和我们在一起。  父亲当兵转业,在广西北部的一个县城,我妈妈则在南部的县城工作。四五岁时,我就跟着妈妈坐火车去看爸爸。妈妈挑着扁担,背着弟弟,手牵着我。火车总是在夜里开。我就把脸贴在冰冰凉的车窗上,一边小声唱歌,一边望着外面又大又圆的月亮。那时候,我心里一直以为,这是我和月亮的
隆胸、重睑成型术、腹部拉皮术以及鼻部手术,这些都是最受美国人欢迎的整形手术。据美国美容整形外科学会第17次年度调查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人们接受的所有手术和非手术的美容数量已增加了12%。  一项有2000名参与者的调研显示,20个人里就会有一个为了使自己看上去更年轻而接受整形手术或打整形针,接受调查者中有42%的女性(仅18%的男性)乐意这么做。女性承认,她们害怕因看上去衰老而逐渐失去工作
说到了婚姻家庭,古今观念上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在现代,人们的婚姻家庭生活更多受到法律的约束,而在古代,受风俗习惯的影响更大。有这么四句老话,曾深刻地影响了古人的婚姻家庭观,有的至今仍在发酵。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舜帝“不告而娶”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至今仍被常提起的一句话。  “孝”,是长期控制中国古人思维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古代帝王奉行以“孝”治天下。实际上,“孝”原本是
近几年,养宠物成了一种流行,大到松狮、金毛等大型犬,小到只有大拇指大的仓鼠,宠物的种类越来越多,主人们投入在宠物身上的金钱也越来越大。养一只名犬,从生到死的总花销高达10余万,养个加菲猫这样的小宠物花费也要几万元,这些数字让很多从没细算过账的主人倍感吃惊。    养金毛13年需投入近11万  宠物:大型犬金毛(两岁半)  主人吴先生:月收入2800元,饲养宠物花销相当于其收入25%  购买花销:市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的消息,今年以来,已有40名国企高管落马,涉及石油、电力、银行、通信等多个行业。《检察日报》调查发现,近年来,除国有企业家贪腐案件居高不下外,民营企业家的腐败犯罪也呈高发态势。有法学专家指出:与部分民营企业家寻求的“涉黑保护”相比,民营企业家中的腐败犯罪更容易产生权力寻租的“合法化”包装,使犯罪更加隐蔽化。例如,近年来涉案被查的一些企业家都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身份。  涉
最近听到一个很火的词“私人董事会”,号称是新时代企业家的圈子。  从2013年中期开始,私人董事会突然走红起来,很多培训机构都开始打着“私人董事会”的旗号做活动了,虽然活动品质有些良莠不齐,但还是可以看出这个模式正在变得流行。  企业家饭局,诉说创业心酸  “你的公司目标不清、文化畸形、战略摇摆!”十几人的饭桌上,一位男企业家大手一挥,像拿着把手术刀,戳向做东的女企业家,直击其企业痛点。  女老板
由于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报道信息快捷且语言活泼生动,短短数周,该微博粉丝就已接近6万,且增长势头强劲。  在中国成千上万个粉丝团中,一个新粉丝团“学习粉丝团”最近在新浪微博上崭露头角,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习近平总书记广东之行中,这个微博账户忠实且准确地记录了他的行程,甚至披露的时间都比央视等官方媒体还快一步。此外,她(微博注册性别为女)还罕见地登出习近平及其家人早年的照片,并亲呢地称呼总书记为“
走御道、坐皇船、品御膳、考状元、抽大奖……木渎古镇第二季御游节正式登场啦!  乾隆皇帝将再下江南来木渎古镇,您不仅可以看到乾隆从水陆两栖游山塘的盛大仪式,还可以近距离的接触乾隆爷,去体验250多年前,他曾经在这里留下的印记,他吃过的乾生元麻饼、去过的民间行宫、亲手种的玉兰树……木渎告诉您的是,在御游节期间,您可以做一回“乾隆爷”,与你近距离接触,带你穿越时空,去探秘乾隆六下江南来木渎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