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 珠三角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 :物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q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進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通过剖析珠三角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珠三角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策略。
   关键词:物流业;双循环;珠三角;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s a basic and strategic industry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ing the development mode,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build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pattern of mutual promo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double cycl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nd provides strategie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 double cycles; the pearl river delta;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0  引  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1]。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发展环境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深远影响,构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势必要依靠一个健全的现代流通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2]。2020年广东省GDP突破11万亿,继续在经济发展赛道上领跑全国,但广东省经济发展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严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集中在珠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物流是否运行通畅将成为实现内部大循环的关键要素,珠三角产业与粤西北地区产业实现高效联动与融合必须依靠一个高质量现代化物流体系。因此,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对珠三角区域物流现状、趋势进行研究,探求珠三角区域物流高质量发展路径,对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珠三角区域物流业发展现状
  1.1  珠三角区域物流业发展取得成效
  1.1.1  总量不断扩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珠三角物流业增加值为2 853.786亿元,比2013年增加了734亿元,增长34.56%,物流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断增强。珠三角物流业占广东省物流业增加值比重从2013年的79.07%提高到2019年的82.33%(见图1),珠三角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协调促进,珠三角物流业对广东省经济发展具有支撑引领作用,2013~2019年珠三角物流业年均增长5.76%。物流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撑了珠三角经济的发展,物流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珠三角发展的主要动力。
   2019年珠三角货运量达到295 544万吨,环比增长3.46%,2013~2019年年均增长率5.36%,珠三角货运量占广东省货运量比重达66%。其中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物流发展区域中心,2019年广州市货运量达132 922万吨,占珠三角货运量44.98%;其次为深圳,2019年深圳市货运量为33 982万吨,占珠三角货运量11.5%,具体见表1。
  1.1.2  物流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推动物流业持续稳步发展。2019年珠三角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 993.38亿元,对比2013年增长64.44%,年均增长率达到10.74%,珠三角物流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广东省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为70.77%(见图2)。各城市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如下:广州1 121亿元,深圳716亿元,东莞174亿元,珠海119亿元,惠州190亿元,肇庆114亿元,佛山245亿元,江门180亿元,中山135亿元。珠三角各城市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不断增强,为物流业高效率、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物流业持续稳步发展。
  1.1.3  就业人数占比持续提升,为“稳就业”提供稳定动力。2019年珠三角物流业劳动就业人数达到63.08万人,占比达到广东省物流业就业总人数的79.01%,2013~2019年珠三角物流业从业人数占比达到广东省平均的85.62%(见图3),物流业劳动就业吸纳能力快速提升,为稳就业提供新的支撑点。2020年,在经济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压力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劳动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因此“六稳”首先就是要“稳就业”,随着经济结构以及技术的进步,物流业将进一步为劳动就业提供更大的贡献。   1.2  珠三角区域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  物流市场不够规范,物流组织运行效率低下。珠三角区域得益于制造业高度发达的优势,物流业得到飞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物流市场不够规范,行业准入门槛低,物流主体多属于“小、散、弱”中小物流企业,物流发展规模不够集中导致物流组织运行效率低下,仍属于粗放式发展阶段。
  1.2.2  物流企业创新力度不够,智能化水平低下。珠三角区域零担货运、水运等企业依然是以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为主,行业利润低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在物流设施、物流场地、物流网络等方面科研投入不足。随着科技创新不断发展,智能物流、绿色物流等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加强物流业与互联网的互通互联,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无车承运、共同配送、设施共享等新的物流经济模式[3]。
  1.2.3  政策法规不完善,融资难度大。由于政策法规不完善,市场监管难度大,物流企业的车辆在尾气排放、场地运营以及人才引进方面都存在一定发展瓶颈。民营物流企业融资难度大,使得民营物流企业难以快速发展,阻碍了珠三角地区物流产业的整体发展。
  2  珠三角區域物流高质量发展路径
   从珠三角物流规模、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从业人数等几方面剖析了物流业发展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并通过对比分析,剖析珠三角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与不足,结合以上研究本文针对珠三角区域物流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以下建议。
  2.1  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强化物流基建基础
   要实现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势必要求有一个畅通的现代物流体系,而畅通的物流体系必须要依靠一个完善的物流网络和物流运输大通道。因此应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物流新基建,优化海陆空等物流大通道布局,建立高效的物流枢纽中心,如在航空运输方面,珠三角虽然具有比较先进的航空运输设施,但要加强珠三角区域货运枢纽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珠三角地区航空运输能力。在公路运输方面,珠三角是整个广东省零担、快运、集装箱运输的核心区域,大部分货物均在广州、深圳中转,应加强珠三角地区与粤东西北区域的联通能力,提高物流效率。在铁路运输方面,完善铁路运输枢纽体系,充分发挥铁路运输功能,形成公铁两种运输方式在干线运输和区域运输、城市配送商的分工与配合[4]。构建一个“通道+枢纽+网络”的高效率现代化物流体系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相匹配。
  2.2  充分利用区域各自优势,打造大湾区物流业新格局
   在港珠澳大桥开通前,珠三角物流与香港物资流通主要依靠广州、深圳,珠三角西部主要依靠水运,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开通,珠三角西部的珠海与香港的通行时间大大缩短,珠海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物流聚集地,成为区域内部新的物流集散中心,珠海应加强物流枢纽中心建设,提升香港、澳门货物中转能力。应根据各自的区域优势对自身物流业进行布局,实现优势互补,共享发展。
  2.3  加强政府的引导与扶持,完善物流的软环境
     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在粤港澳大湾区新的发展背景下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物流行业的扶持力度,完善海关、口岸、质检等部门的协同机制,改善物流管理体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信息技术建设物流一体化信息平台,打造一个高效率的流通软环境。
  2.4  加快构建应急物流体系,提升区域物流应急能力
   “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充分暴露了我国物流与供应链建设中的短板,面对自然灾害或者重大突发事件,无法保障物资的高效中转,应加快构建区域物流应急体系,布局应急枢纽中心,加强与顺丰、京东等民营企业合作,储备充足的应急运力。
  2.5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实用型人才
     物流已由传统模式向现代物流、智能物流转变,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与高质量经济发展相适应。高等学校物流人才培养必须要落地培养实用型人才,要结合市场变化和市场新需求,优化教材、教案、教法,避免说教式教育,善于使用实际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加强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物流高素质人才引进体系,建立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并依托珠三角知名高校平台,建立人才订单培养平台,以人才促创新与发展,提升物流业高质量发展[5]。
  参考文献:
  [1] 本刊编辑部.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观点综述[J]. 中国流通经济,2020,34(11):3-17.
  [2] 段沛佑,于苪华,郭振金. 供应链体系建设协同双循环创新发展的思考[J]. 物流科技,2020(11):140-142,170.
  [3] 孙东泉,李玮,张改平. 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的交通物流发展总体思路与实施路径[J]. 交通运输研究,2020,6(3):92-98.
  [4] 甘永龙.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珠三角物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7(23):47-48.
  [5] 李星星,李卫忠. 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物流产业技术效率比较[J]. 物流技术,2020(2):48-51.
其他文献
摘 要:订单分拣是仓储作业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智能仓库拣选中货架的位置处于动态变化中,因此进行合理的货位布局尤为重要。为有效解决智能仓库货位分配问题,提出了在仓库中设置关联货物储存区的策略,进而给出了基于关联性分析的货位优化方案,即先根据历史出库订单数据進行关联性分析以进行储位布局,以实现机器人搬运货架次数最少的目标;同时考虑COI指数等因素进行建模确定货架布局,以实现机器人搬运路径最短的目标。
小麦是中国的主食之一,面食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日常饮食之中。人们平时所说的“五谷”,虽然在古代有多种说法,但是每种说法均不离麦。《诗经》中《周颂·思文》写道“贻我来
摘 要:随着快递行业发展,在加快经济发展、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引起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在环境保护背景下,以节约资源、环境友好、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的绿色快递包装发展迅速。通过对绿色快递包装的设计现状及设计特点分析,指出应发展以实用性、主动性为设计原则的绿色快递包装,并结合具体案例阐述绿色快递包装设计方法,为绿色快递包装设计及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保护;绿色;快递包装;包装设计  
摘 要:在我国大力建设和发展自贸区以来,越来越多零售商选择落户自贸试验区,而因需求不确定及跨境物流的不确定等因素的影响,零售商也面临着需求不确定导致其库存成本增加的问题,这使得自贸区内的零售商缺乏市场竞争力,进而抑制自贸区的发展,文章通过考虑自贸区背景下零售商需求的不确定性,构建了零售商库存控制模型,最终确定最佳订货量和订货批量,对库存进行控制从而减少库存成本以提高零售商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自贸
摘 要:新冠疫情暴发伊始,因疫情封控迫使物流中断、供应链断链,全国各地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供需矛盾。银川市同样面临“卖难买难”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就生产端而言,区外果蔬进不来、市内果蔬出不去,农户销售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就消费端而言,部分社区果蔬供不应求、供应种类单一、新鲜程度参差,市民消费需求受限。“足不出户+线上采购+线下无接触配送”的宅配操作顺势成为市民居家防疫的首选策略,使得
摘 要:应急物流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起到救灾物资的筹集、储存、运输和分配的保障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经济和社会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国家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手段。特别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早期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紧缺、运输困难,更加凸显出应急物流管理的重要性。文章针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我国应急物流管理展开讨论,分析了当前我国应急物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对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量迅速增长,同时,来自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发展低碳交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