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内酯对大鼠骨骼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mb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白果内酯对大鼠骨骼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IRI模型:利用缺氧孵箱培养细胞4 h后,在常规孵箱继续培养4 h,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白果内酯组。对照组常规孵箱培养L6大鼠骨骼肌细胞;缺血再灌注组利用缺氧孵箱和常规孵箱交替培养L6大鼠骨骼肌细胞;白果内酯组在缺氧孵箱培养L6大鼠骨骼肌细胞4 h,更换为含有20 μmol/L白果内酯的培养基,继而放入常规孵箱继续培养48 h。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各组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水平和细胞内Can 2+水平。n 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62.2±6.8)%]相比,白果内酯组细胞活性[(86.5±5.6)%]增强(n 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265.3±35.2 )U/mg]相比,白果内酯组LDH水平[(125.4±16.9 U/mg)]下降(n 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68.6±10.7) U/mg]相比,白果内酯组SOD水平[(98.5±8.4 )U/mg]上升(n 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224.7±65.7) U/mg]相比,白果内酯组XOD水平[(105.9±58.9) U/mg]下降(n 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198.2±35.7) U/mg]相比,白果内酯组MDA水平[(100.4±25.3 )U/mg]下降(n 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2.5±0.3)]相比,白果内酯组Can 2+水平[(1.6±0.3)]降低(n P<0.05);但各指标均未恢复至对照组水平(n P<0.05)。n 结论:白果内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钙超载发生,减轻IRI。
其他文献
寄生虫考古是一门研究考古遗址中寄生虫残留物的新兴学科,其通过对古代残留物中有关寄生虫遗存的分析来研究古代人类行为模式及其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首次报道发现古寄生虫
下颈椎小关节脱位常常导致颈椎三柱结构的破坏,是造成颈脊髓损伤的一个重要和普遍的原因。目前,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基本治疗原则是尽早复位、彻底减压、恢复椎间高度和颈椎正常
目的:探讨改良Smith-Petersen(S-P)入路复位内固定治疗PipkinⅠ、Ⅱ型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6月— 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CSCI)后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及关键肌肌力对指导床旁行气管切开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生理状态下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的监控、诱导凋亡及突触的成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创伤性脑损伤(TBI)作为一种病理损害可以引起中枢神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对创伤性截肢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7月— 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54例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