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了解高职生社会比较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同时考察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对404名学生进行调查。结论:1、学生被试的社会比较特点从总体上相对积极,并且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主观幸福感不存在专业差异,但是部分因子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3、高职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关系。
[关键词] 高职生 社会比较 主观幸福感
1、问题提出
社会比较是个体把储存在记忆中的自我知识与比较信息进行比较,从而获得自我定位和相应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自我概念、情绪状态和对未来的期望,从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1]。目前国内有关社会比较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尚不多见,尤其缺乏对高职生的社会比较特点的研究。因为高职生在生源结构、学习层次上都不同于一般大学生,这让不少高职生难免与其他大学生在就读学校、学习环境、能力等方面进行不合理的比较,最终表现出消极自卑的不和谐心理特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提高高职生的幸福感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与过程
2.1研究对象
采用整体随机取样法,抽取唐山市3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发放问卷420份,有效问卷404份,回收率为97%。
2.2工具
2.2.1大学生社会比较特点问卷
本研究采用广西师范大学阳柳青自编的《大学生社会比较特点问卷》。该量表由控制感、易比性、体验性、参照性、突出性、折衷性6个因子构成,共42个项目。研究结果显示,该问卷的重测信度和同质信度达到测量学要求。
2.2.2高职生主观幸福感量表
本研究采用福建师范大学陈雪芳自编的《高职生主观幸福感量表》。量表由负性情感、正性情感、自我满意、爱情满意、家庭满意、条件满意、学习满意和友谊满意八个维度构成,共29个项目,本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2.3研究程序
采用匿名集体施测,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说明,并且当场填写、回收。
2.4研究方法
数据用Spss11.0进行分析处理。
3、结果
3.1高职生社会比较特点和主观幸福感的整体分布
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被试在社会比较特点问卷各因子上的得分和总均分处于2-3分之间,即问卷涉及的问题与被试实际生活的符合程度大都处于“比较不符合”和“一般符合”之间,且标准差较小,这说明高职生的社会比较特点从总体上看相对积极。
对于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整体分布。本次调查结果为高职生在负性情感、条件满意上得分偏低(2.40一2.65),低于一般水平;而在正性情感、自我满意、爱情满意、学习满意、家庭满意和友谊满意上的得分均高于一般水平(3.29一3.90),其中友谊满意得分最高,学习满意得分最低。
3.2高职生社会比较特点的年级和专业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分析社会比较在不同年级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社会比较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控制感、体验性和突出性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因子差异不显著。对社会比较总分进行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大三的社会比较平均分高于大一和大二,差异显著,但是大一和大二之间差异不显著(Sig.=0.45);对控制感、体验性和突出性进行事后检验,发现大三的平均分高于大一和大二,差异显著,但是大一和大二之间差异不显著(显著性依次为Sig.=0.37 、Sig.=0.19 、Sig.=0.99)
同时采用方差分析,分析社会比较在不同专业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高职生社会比较总分及各因子在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3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专业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分析主观幸福感在不同年级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负性情感、正性情感、条件满意度、友谊满意度存在年级差异,主观幸福感其他因子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对负性情感进行事后检验,大一和大二差异不显著,大三的负性情感明显高于大一和大二,差异显著(显著性依次为Sig.=0.04 、Sig.=0.00);对正性情感进行事后检验,大一与大二差异显著(显著为Sig.=0.02),与大三差異不显著;对条件满意度进行事后检验,大一与大二差异不显著,大三的条件满意度高于大一与大二,差异显著(显著性依次为Sig.=0.001、Sig.=0.00);对友谊满意度进行事后检验,大一和大二差异不显著,大三低于大一与大二,差异显著。同时采用方差分析,分析主观幸福感在不同专业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的各因子不存在专业差异。
3.4高职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对高职生社会比较总分及分量表得分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得分进行相关分析,采用 Pearson 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见表1)表明,高职生社会比较总分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自我满意度等其他主观幸福感分量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比较的控制感、易比性等五个量表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正性情感等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折中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各个分量表不存在相关性。
表1 高职生社会比较分数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分析
注:*P<.05,** P<.01,***P<.001
4、讨论
4.1高职生社会比较的特点
“社会比较”这种心理特征性变量与心理症状的性质不同(心理症状,“有”即表示消极;社会比较的特点,“有”并不一定表示消极),记分方式所代表的意义也有其特殊性:“一般符合”代表“中间状态”;得分越接近“完全符合”一端,表明个体具有的消极的社会比较特点越突出;得分越接近“完全不符合”一端,则表明个体具有相对积极的社会比较特点[2]。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被试对社会比较特点问卷相关问题的回答大都处于“一般符合”到“比较不符合”之间,这说明大学生被试的社会比较特点从总体上看属于中间状态,且相对积极。
4.2高职生社会比较特点的年级和专业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三学生社会比较的消极特征要更为明显一些,这主要是由于学习和生活方面存在的各种现实压力使得大三学生接触到更多负面的信息。例如正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巨大的就业压力等等,面对这些负面的信息,使大三学生不由自主的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一种向上的社会比较倾向以表明自己“能力较差,情况不好”,或者在向下的社会比较行为中更倾向于担心自己“情况不久也会象别人一样糟糕”,这样的比较结果使学生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导致自我概念的降低。另外,高职生社会比较总分及各因子在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高职生社会比较特点不受专业影响。
4.3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分布状态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友谊满意得分最高,学习满意得分最低。以上结果表明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程度不是很高,此结论与2007年陈雪芳《福州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一般效能感的特点及关系研究》中的结论一致。经过访谈我们了解到,高职生学习满意度最低主要是因为对专业不感兴趣,以及个人学习基础差。很多学生的专业主要是应家长要求选择的,因此对专业不感兴趣,不喜欢学习,另外基础差是高职生的一个普遍特点,导致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低。
友谊满意是得分最高的因子,表明了高职生之间相处和睦,能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另外丰富的班集体活动也是加强同学凝聚力、提高友谊满意度的又一重要原因。
4.4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和专业差异
在对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一般都探讨了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和专业差异,结果却没有定论。例如:陈雪芳(2007)的研究表明“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年级差异不显著,专业差异显著”[3]。鉴于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和专业差异的研究结果尚存在分歧,故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和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的各因子不存在专业差异。此结论与佟月华(2004)的结论“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幸福感指数上差异无显著性”[4]相一致,但是大三学生的负性情感最高,条件满意度最高,友谊满意度最低,大二学生的正性情感最高。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大三学生马上要面临求职和就业,但是当今的就业形式非常严峻,毕业生容易出現焦虑、担忧等负性情绪,造成负性情绪升高;同时同学之间容易在找工作方面相互竞争和攀比,造成友谊满意度降低。另外大三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了三年,对学校的各方面设施和环境产生很深的眷恋之情,所以条件满意度最高。大二的学生与大一和大三的学生相比,即没有刚上大学时需要适应新环境、新同学的焦虑情绪,也无须面对求职和就业而产生的压力,所以大二学生正性情感最高。
4.5 高职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与白红敏等人(2009)在《大学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一致,即个体越倾向进行社会比较,就越在意他人的评价,越担忧可能的负面评价,焦虑水平越高,负性情绪也就越高,正性情感、自我满意度等也就越低。另外,高职生社会比较的控制感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正性情感等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也就是说,社会比较的控制感方面的外控程度过高,集中在那些让个体归因于由运气、社会背景及他人等外部因素决定的事件上进行社会比较的高职生更可能出现更多的负性情绪,更少的满意度和正性情感。所以,大学生社会比较特点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比较的各种消极特征可以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指标的重要预测变量,是大学生产生各种心理症状的不可忽视的认知因素。
5、结论
5.1学生被试的社会比较特点从总体上看属于中间状态,且相对积极。
5.2高职生社会比较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三的社会比较平均分高于大一和大二,但是在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5.3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分布中,大三学生的负性情感最高,条件满意度最高,友谊满意度最低,大二学生的正性情感最高。主观幸福感的各因子不存在专业差异。
5.4高职生社会比较总分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自我满意度等其他主观幸福感分量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参考文献:
[1]Wood,J.V.Theory and research concerning social comparison of personal attributes.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9,106:231-248
[2]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3]陈雪芳.福州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4] 佟月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心理卫生,2004,25(4):396一397
[关键词] 高职生 社会比较 主观幸福感
1、问题提出
社会比较是个体把储存在记忆中的自我知识与比较信息进行比较,从而获得自我定位和相应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自我概念、情绪状态和对未来的期望,从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1]。目前国内有关社会比较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尚不多见,尤其缺乏对高职生的社会比较特点的研究。因为高职生在生源结构、学习层次上都不同于一般大学生,这让不少高职生难免与其他大学生在就读学校、学习环境、能力等方面进行不合理的比较,最终表现出消极自卑的不和谐心理特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提高高职生的幸福感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2、研究方法与过程
2.1研究对象
采用整体随机取样法,抽取唐山市3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发放问卷420份,有效问卷404份,回收率为97%。
2.2工具
2.2.1大学生社会比较特点问卷
本研究采用广西师范大学阳柳青自编的《大学生社会比较特点问卷》。该量表由控制感、易比性、体验性、参照性、突出性、折衷性6个因子构成,共42个项目。研究结果显示,该问卷的重测信度和同质信度达到测量学要求。
2.2.2高职生主观幸福感量表
本研究采用福建师范大学陈雪芳自编的《高职生主观幸福感量表》。量表由负性情感、正性情感、自我满意、爱情满意、家庭满意、条件满意、学习满意和友谊满意八个维度构成,共29个项目,本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2.3研究程序
采用匿名集体施测,统一的指导语进行说明,并且当场填写、回收。
2.4研究方法
数据用Spss11.0进行分析处理。
3、结果
3.1高职生社会比较特点和主观幸福感的整体分布
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被试在社会比较特点问卷各因子上的得分和总均分处于2-3分之间,即问卷涉及的问题与被试实际生活的符合程度大都处于“比较不符合”和“一般符合”之间,且标准差较小,这说明高职生的社会比较特点从总体上看相对积极。
对于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整体分布。本次调查结果为高职生在负性情感、条件满意上得分偏低(2.40一2.65),低于一般水平;而在正性情感、自我满意、爱情满意、学习满意、家庭满意和友谊满意上的得分均高于一般水平(3.29一3.90),其中友谊满意得分最高,学习满意得分最低。
3.2高职生社会比较特点的年级和专业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分析社会比较在不同年级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社会比较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控制感、体验性和突出性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因子差异不显著。对社会比较总分进行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大三的社会比较平均分高于大一和大二,差异显著,但是大一和大二之间差异不显著(Sig.=0.45);对控制感、体验性和突出性进行事后检验,发现大三的平均分高于大一和大二,差异显著,但是大一和大二之间差异不显著(显著性依次为Sig.=0.37 、Sig.=0.19 、Sig.=0.99)
同时采用方差分析,分析社会比较在不同专业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高职生社会比较总分及各因子在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3.3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专业差异
采用方差分析,分析主观幸福感在不同年级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负性情感、正性情感、条件满意度、友谊满意度存在年级差异,主观幸福感其他因子在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对负性情感进行事后检验,大一和大二差异不显著,大三的负性情感明显高于大一和大二,差异显著(显著性依次为Sig.=0.04 、Sig.=0.00);对正性情感进行事后检验,大一与大二差异显著(显著为Sig.=0.02),与大三差異不显著;对条件满意度进行事后检验,大一与大二差异不显著,大三的条件满意度高于大一与大二,差异显著(显著性依次为Sig.=0.001、Sig.=0.00);对友谊满意度进行事后检验,大一和大二差异不显著,大三低于大一与大二,差异显著。同时采用方差分析,分析主观幸福感在不同专业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的各因子不存在专业差异。
3.4高职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
对高职生社会比较总分及分量表得分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得分进行相关分析,采用 Pearson 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见表1)表明,高职生社会比较总分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自我满意度等其他主观幸福感分量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比较的控制感、易比性等五个量表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正性情感等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折中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各个分量表不存在相关性。
表1 高职生社会比较分数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分量表之间的相关分析
注:*P<.05,** P<.01,***P<.001
4、讨论
4.1高职生社会比较的特点
“社会比较”这种心理特征性变量与心理症状的性质不同(心理症状,“有”即表示消极;社会比较的特点,“有”并不一定表示消极),记分方式所代表的意义也有其特殊性:“一般符合”代表“中间状态”;得分越接近“完全符合”一端,表明个体具有的消极的社会比较特点越突出;得分越接近“完全不符合”一端,则表明个体具有相对积极的社会比较特点[2]。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被试对社会比较特点问卷相关问题的回答大都处于“一般符合”到“比较不符合”之间,这说明大学生被试的社会比较特点从总体上看属于中间状态,且相对积极。
4.2高职生社会比较特点的年级和专业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三学生社会比较的消极特征要更为明显一些,这主要是由于学习和生活方面存在的各种现实压力使得大三学生接触到更多负面的信息。例如正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巨大的就业压力等等,面对这些负面的信息,使大三学生不由自主的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更容易形成一种向上的社会比较倾向以表明自己“能力较差,情况不好”,或者在向下的社会比较行为中更倾向于担心自己“情况不久也会象别人一样糟糕”,这样的比较结果使学生产生更多的负性情绪,导致自我概念的降低。另外,高职生社会比较总分及各因子在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高职生社会比较特点不受专业影响。
4.3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总体分布状态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友谊满意得分最高,学习满意得分最低。以上结果表明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程度不是很高,此结论与2007年陈雪芳《福州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一般效能感的特点及关系研究》中的结论一致。经过访谈我们了解到,高职生学习满意度最低主要是因为对专业不感兴趣,以及个人学习基础差。很多学生的专业主要是应家长要求选择的,因此对专业不感兴趣,不喜欢学习,另外基础差是高职生的一个普遍特点,导致学生的学习满意度低。
友谊满意是得分最高的因子,表明了高职生之间相处和睦,能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另外丰富的班集体活动也是加强同学凝聚力、提高友谊满意度的又一重要原因。
4.4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和专业差异
在对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中,一般都探讨了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和专业差异,结果却没有定论。例如:陈雪芳(2007)的研究表明“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年级差异不显著,专业差异显著”[3]。鉴于高职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和专业差异的研究结果尚存在分歧,故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和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主观幸福感的各因子不存在专业差异。此结论与佟月华(2004)的结论“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幸福感指数上差异无显著性”[4]相一致,但是大三学生的负性情感最高,条件满意度最高,友谊满意度最低,大二学生的正性情感最高。出现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大三学生马上要面临求职和就业,但是当今的就业形式非常严峻,毕业生容易出現焦虑、担忧等负性情绪,造成负性情绪升高;同时同学之间容易在找工作方面相互竞争和攀比,造成友谊满意度降低。另外大三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了三年,对学校的各方面设施和环境产生很深的眷恋之情,所以条件满意度最高。大二的学生与大一和大三的学生相比,即没有刚上大学时需要适应新环境、新同学的焦虑情绪,也无须面对求职和就业而产生的压力,所以大二学生正性情感最高。
4.5 高职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与白红敏等人(2009)在《大学生社会比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结果一致,即个体越倾向进行社会比较,就越在意他人的评价,越担忧可能的负面评价,焦虑水平越高,负性情绪也就越高,正性情感、自我满意度等也就越低。另外,高职生社会比较的控制感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正性情感等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也就是说,社会比较的控制感方面的外控程度过高,集中在那些让个体归因于由运气、社会背景及他人等外部因素决定的事件上进行社会比较的高职生更可能出现更多的负性情绪,更少的满意度和正性情感。所以,大学生社会比较特点与其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社会比较的各种消极特征可以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指标的重要预测变量,是大学生产生各种心理症状的不可忽视的认知因素。
5、结论
5.1学生被试的社会比较特点从总体上看属于中间状态,且相对积极。
5.2高职生社会比较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三的社会比较平均分高于大一和大二,但是在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5.3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分布中,大三学生的负性情感最高,条件满意度最高,友谊满意度最低,大二学生的正性情感最高。主观幸福感的各因子不存在专业差异。
5.4高职生社会比较总分与负性情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自我满意度等其他主观幸福感分量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参考文献:
[1]Wood,J.V.Theory and research concerning social comparison of personal attributes.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9,106:231-248
[2]阳柳青.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比较研究[D].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3]陈雪芳.福州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
[4] 佟月华.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心理卫生,2004,25(4):396一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