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当“立人”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yang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足教育新的实践,回顾新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不难发现,无论在宏观规模的运作,教育公平的推行上,还是在育人环境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我们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当我们展望未来教育改革走向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在教育价值的转型上,我们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体性突破,特别是在教育对象的定位和教育起点的确定这样的重大问题上,出现了极端的功利主义的教育价值观,导致了教育人文精神的失落。因此,当今时代我国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让教育目的回到原点。
  长期以来,在“为国养器”的精英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一直把“培养有用人才”作为教育的起点。即使近年来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也基本没有跳出这一教育理念,试想,在应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没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只有“分数”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用”,考高分者就是“有用人才”,然而事实上,一个考高分的人未必就是“有用”的人,这种教育“悖论”的枷锁一直挂在中国教育的脖颈上,以至于我们的“素质教育”总停留在“技”的层面,迟迟不能深入。既然我们的教育理念都以“有用”为最高价值取向,我们又拿什么去要求中小学生不去拼命地做“有用”的语数外习题,而去追求“无用”的自我完善和“素质”的提高呢?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教育理念之深入已远远超出学校教育体系,成为整个社会在教育问题上一致的价值取向,甚至于父母今天给孩子买了钢琴,明天就指望他成为音乐家;而送孩子去打乒乓球,无一例外的是想当“世界冠军”。我们常常对拔苗助长的寓言会心一笑,但不曾想,我们的教育也曾导致了大面积的禾苗的发黄枯萎甚至死亡,其主要原因就是教育的起点实在有些太高。
  即使我们把“有用”去掉,“培养人”这个起点还是太高,在这里,笔者不得不亮出自己的观点,过早地亮出观点,实在是遵循“没有比较就没有发现”的真理,笔者认为,教育的原点应该在“立人”上,所谓“立人”就是“使人立”(认真琢磨就不是一句废话),就是使人成为人。为了能进一步说明问题,笔者就“培养人”和“立人”作如下比较:
  其一,外延指向不同,也就是出发点不同。
  “培养人”的出发点就是把人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或者换句时髦的话培养成一个“健全人格的人”,而“立人”的出发点则是让人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如果是“培养人”体现了对人的一种期许,那么“立人”则体现了对人的一种尊重。这里笔者还想对比一下,有人作过调查,在日本和美国,当你问到孩子们的理想的时候,很多孩子回答让中国的学者很惊讶,孩子们有的说:“我想做一个出色的面包师。”有的说:“我想做一名乘务员。”这些回答和中国孩子“我想做一个科学家”“我想做一个大官”相比,实在显得比较弱智,但是,不难发现,中国孩子的理想是调教出来的。调教的人大概就是为了“培养人”,殊不知,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姑且不说调教者没有大智慧,就“培养人”本身来说,调教者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或许把被培养者当做自己私有者,也或许把被培养者当做自己理想的延伸,总之没有把自己培养对象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更谈不上尊重了。由此可见,培养人的起点远远高于“立人”。
  其二,内涵发展不同。
  “培养人”的本质内涵是待定的虚无的,要看培养者是谁。教师可以培养学生,当然了,小偷也可以被培养成江洋大盗。即便是培养者还会再被培养的,培养过来培养过去,培养者也就在“培养”中慢慢成为某种意志的产物。(这或许是中国教师没有教育先进国家教师逍遥的原因,或许也是中国教师没有教育先进国家教师敬业的原因。)而“立人”则不同,“立人”的本质内涵是为了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笔者能力有限,不得不引用名人名言作为论据:
  美国教育家杜威断言:“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
  美国教育家哈钦斯的两句名言:“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年轻人在今后的一生中能够自己教育自己。”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按我的深刻信念,唤醒人们实行自我教育,那才是真正的教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言:“教学,对教师本人来说,乃是一种最高意义的自我教育的学校;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够教育别人。”
  其三,价值附带不同。
  “培养人”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教育者的主观意志,从而会忽略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而“立人”强调受教育者主观意志,最能体现因材施教。“培养人”价值附带是功利性,而“立人”的价值附带是人文性。
  综上所述,“培养人”和“培养有用人才”的起点太高。“立人”才应该是我们教育目的的起点,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起点。既然如此,作为我们初级教育的主体——中小学校,就应该更新观念,回到教育的起点,要想回到起点,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教学管理上,要解放人。
  中国的教师似乎有管人的“通病”(培养人所必须),管学生管的很上瘾。教师们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们都练就一双“千里眼”、一对“顺风耳”,学生有任何风吹草动、蛛丝马迹、“异常状况”、马上“兴师问罪”“升堂问案”严肃处理,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更有甚者,学校实施全天候在校跟班、坐班制,生怕学生脱离了教师的控制,脱离了教师的监管。而且还要保证学生时时有作业、处处有习题、周周有测验、月月有考试等。这里很能彰显“培养人”的功利附带,难怪著名教育者李希贵先生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中曾强烈呼吁:“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感情,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立人”就要解放人,让人在自由的天空中学会自觉、学会自发。这当中有些学生不可避免地遭遇挫折,受到规律的惩罚,但是正是这些惩罚和挫折才会使学生慢慢走到“学习的规律”、“生活的规律”和“人生的规律”上来,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并在“自我教育”中良性发展。相反,如果不从“立人”出发,不去解放人,仍然抓住“培养人”的缰绳不松手,圈养、封闭、过度干预、包办代替、越俎代庖,就会导致学生自主意识的丧失与自主能力的残缺。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恶性循环,不仅“人”将不“人”,而且还将“国将不国”(真成了害人害己害社会害国家害民族的“五害”罪人)。
  其二,课堂教学中,要发展人。
  “立人”就要发展人,而作为学校教育,发展人的主阵地就是课堂,因此立人的教育就要注重课堂上的“人”的发展。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在课堂上发展人,必须做好3方面:第一,要进行正确知识的传授;第二,要引领学生把知识内化成能力;第三要把能力进行外化——创新。
  现在的课堂教学,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一般就是在“教”与“学”中进行,以前的“填鸭式”更重“教”。我们要改革,于是我们就开始重“学”,由此笔者以长远的眼光预测到下一次改革重点应该是既重“教”又重“学”,其实,这也不是最终的答案,因为事物总是运动发展的,“教”与“学”也应该是运动的,当重“教”则“教”,当重“学”则“学”,在往复中求进步、在运动中求发展,才是正道(当然了,这样做,那些学术“柳妈”们就要失业了)。但,不管是重“学”还是重“教”,首要的一点就是要进行正确的知识传授,这是前提,其意义不用再讲。引领学生把知识内化成能力,相信这一条也已经成了大多数老师的追求(因为考试试题是考能力的)。
  笔者想说的是第三条,运用能力进行创新即创新教育,其本质特征是具有超越性,因此其结果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宜把握和评价,所以深受课堂教学者的冷落(凡事都要有标准这大概是应试教育的最不要脸的地方)。愈是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就更应该高扬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个性,激发其创新欲望,关注其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过程,保护其创新的结果;更应该突出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创造一个高度自由的思维时间和实践空间,让受教育者以新的视角、新的方式、批判性的思维去对待所面对的现实,去揭示现实所蕴涵的多种可能性;更应该注重课堂活动的实践性。马克思说过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作为“立人”的教育,应该积极去拥有这份存在方式(虽然起点低,但飞的要高)。
  其三,教学评价上,要成就人。
  如果说“教育”是一条道路的话,那么“评价”就是路标,它不仅可以把学生引向罗马,还可以把学生引向地狱,所以评价很重要。通常的教学理论认为教育评价有4大功用:诊断作用、激励作用、调节作用和教学作用,如果站在“立人”的教育立场上来看,这4大功用也仅仅把评价停留在“术”的层面,停留在评价的“过程”中,如果从更深层面上讲,那就是教学评价要成就人。成就人不仅要学生有成就感,有精神的愉悦,还要使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即评价后,还要有“精神”去追踪、“力量”去跟进,要有“物”的表现、“质”的体现。譬如,学生写了一篇好作文,评价不能仅限于给他画上一个“优”字,还要给他一个展现的窗口,通过一些手段让他现在或者在不太远的将来获得一定的成就,譬如像蒋方舟一样写一部书(凭着校园作品,经过很多清华大学教授3个小时的面试后成为一名光荣的清华学生)。其实,很多教育者都能想到这一层面,但苦于没有手段,这就是现行“培养人”体制下的一大弊端。一切都要有个规定再加上一个标准,给了条条框框,还不肯放手,从来都不从“人”的多元角度出发,更不用说成就人了。其实,教学评价上要成就人,绝非一个教师,一个学校一下就全能办到的,但只需要一个观念的更新,一个体制的改变,一个教师的跟进,就能成就人。
  总之,“立人”教育起点是有点“矮”的,正因为它离天空太远,所以它的空间很大,至少笔者这样认为。■
  编辑/谭添夏
其他文献
初到富锦市第三中学(以下简称富锦三中),正值黑龙江姗姗来迟的第一个暖日。陡然升高的温度,同富锦三中人的热情一起,为稍显阴冷的北方春日平添了许多暖意。
文章从分析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入手,认识目前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战略性调整的对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努力发挥好政府的引导作用
高等财经院校非统计专业的统计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制度上,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达到培养高素质财经管理人才的目的.
全教会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为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完善并严格教师的准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靠教育引领和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是要坚持“奠基、服务、公平、统筹、落实”,即为每个人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促进教育公平,统
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亟需大量具有创新应用型能力的人才。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企业更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毕业生。因此,很多高校都开始了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这种体验式的教
近日,哈尔滨市阿城区教育局召开了幼儿园及民办学校安全工作紧急会议。城区各幼儿园园长及民办学校校长参加会议。会上,区教育局相关领导通报了5月12日发生在陕西南郑县圣水镇
为了解决防护林类型选择技术问题,测定了洞庭湖水系内27个主要防护林类型的生产力,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水稳性指数,土壤最大蓄水能力,有效贮水能力及林分最大持水能力,并运用多级分辨
枝节是指枝条、在树干肥大生长过程中枝条基部被卷入树干木质部的节以及树干上枝条去掉后形成的节疤,是树木结构与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枝节木材对产品性能产生的不利影
【目的】使用优化算法优化种子园无性系配置的设计方案,以保证种子园子代在具有较高的遗传增益的前提下维持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高世代种子园的无性系配置设计提供参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