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是一首充满童真、稚趣的儿童诗,描写了小朋友用彩色铅笔在白纸上绘画多彩世界、编织美好梦想的过程,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向往。《彩色的梦》语言通俗浅显、想象奇特、动感强烈、色彩明丽,读着诗文,人们仿佛站在那个富于幻想的孩子身旁,随着他(她)神奇的彩笔,走进了色彩斑斓的美好世界。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文本特质,借助言语实践,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和表达画面的美好、情节的有趣、语言的美妙,从而让学生享受语言学习和运用的快乐。
一、唤起回忆,说说美好的梦
1.由“梦”引出。新课伊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梦”的课文(板书:梦),大家肯定做过了许许多多的梦,请你用一句话说说你曾经做过的一个好梦。(回忆好梦,享受甜蜜)
2.由“梦”激疑。接着,教师可以这样设问:大家的梦真是有趣!小朋友们,你曾经做过彩色的梦吗?(板书“彩色的”,完善题目,给予时间,让其思考)是啊,梦怎么会是彩色的呢?课文中彩色的梦指的是什么呢?它给我们怎样的印象呢?(激疑定向,明确目标)
二、读通课文,弄清文中的梦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先引导学生轻声读课文,并通过同桌互读、指名朗读等方法,促使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进而引导边读边思:①在课文中,彩色的“梦”指的是什么?(自读思考,理解题目)②《彩色的梦》共四节,每一节分别写什么?(自读梳理,把握内容)
2.引导交流,把握内容。学生自读后,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把自己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进而全班交流,以使学生明白:从课文第一节知道,文中彩色的梦是指彩色的铅笔。课文第一节写彩笔聊天、蹦跳,第二节写彩笔在纸上留下了绿的草坪、红的野花、蓝的天,第三节写彩笔在纸上留下了手拉着手的雪松和烟囱顶上挂着太阳的小屋,第四节写彩笔给了“我”彩色的梦境。
三、走进情境,展示美好的梦
为让语言文字形象化、情境化,以加深学生对情境的感受和情感的感悟,教师要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想象,让语言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促使学生走进画面中去观看、去感受、去表达。
1.感受铅笔的可爱。第一节可这样引导:①读了这一节,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彩笔聊天、彩笔蹦跳)——弄清内容,了解画面;②如果你就是一支支彩笔,躺在铅笔盒里会跟伙伴聊些什么呢?(可能是在比外形,谁长谁短、谁方谁圆、谁硬谁软;可能是在比色彩,谁红谁蓝、谁黄谁紫、谁艳谁亮;可能是在说希望,或跳或舞、或画或写、或唱或说;可能是在说心情,谁喜谁忧、谁酸谁甜、谁苦谁辣……)——大胆猜测,自由表述。这样,通过语言画面的呈现、聊天内容的揣摩,便能让学生走进这群快乐的小精灵,感受铅笔的活泼可爱。
2.感受铅笔的神奇。第二节至第四节写彩笔在纸上滑过留下的画面,可让学生在想象描述中感受画面的美好、铅笔的神奇,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第二节这样引导:读了这一节,你分别看到了什么?能具体说说看到的画面吗?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想法?(随着画笔在纸上滑动,大块的草坪出现了,是那么绿,那么翠,多么美丽,真是有趣!大朵的野花开了,是那么红,那么艳,真是美妙!大片的天空蓝了,是那么蓝,那么广,真是神奇!)——描述画面,叙谈感受。
第三节这样引导:①读了这一节,你又看到了什么?(看到雪松手拉着手请小鸟留下歌声,小屋的烟囱上结了个又大又红的太阳)你想说什么?——自由叙述,适当引导。②雪松们拉着手,会怎样请小鸟留下歌声呢?(小鸟啊,快来这里筑巢,来这儿休息,来这儿唱歌,这里是你们快乐的家;小鸟啊,我们为你们新建了美好的家园,快来吧,在这里安家,在这里唱歌,在这里跳舞,在这里欢度美好的时光!……)——自由叙说,表达愿望。③除了雪松,你还看到了什么?(小屋的烟囱上,结了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烟囱上怎么可能结出苹果般的又大又红的太阳呢?(是在纸上画了烟囱上顶着太阳的小屋)——引导探究,弄清原因。④看到这样的画面,你又想说什么啊?(多美的太阳啊,又大又圆,好温暖啊;多美的太阳,又大又圆,像个大苹果,能摘下来啃一口该多好啊!……)——自由表述,描述太阳。
第四节这样引导:①为什么说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呢?(它为我的梦境里增添了水果香、季节风和葡萄的叮咛,而这些都在溪水里流动)——依据诗句,灵活表达。②由“水果香”,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桃树上,挂满了又甜又脆的桃子,空气中满是桃子的香味儿;杏树上,挂满了又酸又脆的杏子,空气中弥漫着杏子的香味儿……)——引导想象,大胆描述。③由“季节风”你又看到了什么?能说说季节风给森林带来的变化吗?(春风来了,山岗一片翠绿;夏风来了,山岗一片繁茂;秋风来了,山岗一片金黄或火红;寒风来了,山岗一片雪白)——展开想象,自由表述。④由“还有紫葡萄的叮咛”你想到紫葡萄会怎样叮咛呢?上面这些都在溪水里流动,你在溪水边会看到什么?——想象描述,感受美妙。
四、学习模仿,写下自己的梦
课文叙述的仅是一个孩子用彩笔在纸上绘画的情景,而每个孩子都有彩笔,都能绘画,都会想象。为此,在阅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情感后,可引导学习模仿,拓展画面,写下自己的梦。
1.引发兴趣,拓展思路。教师可这样引导:①小朋友们,文章中的小孩用彩笔画出了美好的画,我们都有彩笔,都能绘画,都有梦想,如果让你画,你想画什么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呢?——自由表述,叙谈内容。②是啊,无边的天空、蔚蓝的大海、美丽的乡村、热闹的街市、我们的学校、自家的庭院等,有很多很多可画的内容啊!你想画什么呢?——自由想象,构筑画面。
2.拓展例文,掌握方法。教师可这样引导:这是一首儿童诗,我们不仅能读,而且能写,请你们再认真读读课文二、三两节,再读读其他孩子仿照二、三两节写的诗句,看能不能模仿诗句的写法,写出自己心中的诗句。——出示诗句,阅读模仿。
例文1:
笔尖滑过的地方,
大棵的树木,高了;
大片的海水,蓝了;
大簇的叶子,绿了;
绿—得—发—光!
在碧绿的森林里,
小草们拉着手;
请云雀留下歌声;
小屋的上方,
长着一朵朵棉花般的云朵,
又白—又软!
例文2:
笔尖画过的地方,
大朵的云彩,白了;
大片的森林,绿了;
大朵的鲜花,开了;
开—得—灿—烂!
在绚烂的花海里,
蝴蝶们跳着舞;
让百灵留下歌声;
高高的杉树上,
挂一轮玉盘般的月亮,
又亮—又圆!
例文3:
指尖溜过的地方,
大片的森林,绿了;
大块的石头,灰了;
大朵的白云,白了,
白—得—像—雪!
在碧绿的草坪上,
小草们唱着歌,
请蝴蝶留下舞姿。
路边的小溪里,
游著可爱的小鱼,
又灵活—又淘气!
3.联系整合,朗读表达。让学生把自己写的诗句,加上课文的第一节和第四节,整合成自己的诗文——《彩色的梦》。然后自己认真读读,再读给同桌听一下。最后,引导全班交流,让学生享受诗句创作的快乐。
一、唤起回忆,说说美好的梦
1.由“梦”引出。新课伊始,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梦”的课文(板书:梦),大家肯定做过了许许多多的梦,请你用一句话说说你曾经做过的一个好梦。(回忆好梦,享受甜蜜)
2.由“梦”激疑。接着,教师可以这样设问:大家的梦真是有趣!小朋友们,你曾经做过彩色的梦吗?(板书“彩色的”,完善题目,给予时间,让其思考)是啊,梦怎么会是彩色的呢?课文中彩色的梦指的是什么呢?它给我们怎样的印象呢?(激疑定向,明确目标)
二、读通课文,弄清文中的梦
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先引导学生轻声读课文,并通过同桌互读、指名朗读等方法,促使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进而引导边读边思:①在课文中,彩色的“梦”指的是什么?(自读思考,理解题目)②《彩色的梦》共四节,每一节分别写什么?(自读梳理,把握内容)
2.引导交流,把握内容。学生自读后,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把自己的想法跟同桌说一说,进而全班交流,以使学生明白:从课文第一节知道,文中彩色的梦是指彩色的铅笔。课文第一节写彩笔聊天、蹦跳,第二节写彩笔在纸上留下了绿的草坪、红的野花、蓝的天,第三节写彩笔在纸上留下了手拉着手的雪松和烟囱顶上挂着太阳的小屋,第四节写彩笔给了“我”彩色的梦境。
三、走进情境,展示美好的梦
为让语言文字形象化、情境化,以加深学生对情境的感受和情感的感悟,教师要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想象,让语言文字变成鲜活的画面,促使学生走进画面中去观看、去感受、去表达。
1.感受铅笔的可爱。第一节可这样引导:①读了这一节,你看到了什么画面?(彩笔聊天、彩笔蹦跳)——弄清内容,了解画面;②如果你就是一支支彩笔,躺在铅笔盒里会跟伙伴聊些什么呢?(可能是在比外形,谁长谁短、谁方谁圆、谁硬谁软;可能是在比色彩,谁红谁蓝、谁黄谁紫、谁艳谁亮;可能是在说希望,或跳或舞、或画或写、或唱或说;可能是在说心情,谁喜谁忧、谁酸谁甜、谁苦谁辣……)——大胆猜测,自由表述。这样,通过语言画面的呈现、聊天内容的揣摩,便能让学生走进这群快乐的小精灵,感受铅笔的活泼可爱。
2.感受铅笔的神奇。第二节至第四节写彩笔在纸上滑过留下的画面,可让学生在想象描述中感受画面的美好、铅笔的神奇,培养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第二节这样引导:读了这一节,你分别看到了什么?能具体说说看到的画面吗?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想法?(随着画笔在纸上滑动,大块的草坪出现了,是那么绿,那么翠,多么美丽,真是有趣!大朵的野花开了,是那么红,那么艳,真是美妙!大片的天空蓝了,是那么蓝,那么广,真是神奇!)——描述画面,叙谈感受。
第三节这样引导:①读了这一节,你又看到了什么?(看到雪松手拉着手请小鸟留下歌声,小屋的烟囱上结了个又大又红的太阳)你想说什么?——自由叙述,适当引导。②雪松们拉着手,会怎样请小鸟留下歌声呢?(小鸟啊,快来这里筑巢,来这儿休息,来这儿唱歌,这里是你们快乐的家;小鸟啊,我们为你们新建了美好的家园,快来吧,在这里安家,在这里唱歌,在这里跳舞,在这里欢度美好的时光!……)——自由叙说,表达愿望。③除了雪松,你还看到了什么?(小屋的烟囱上,结了个苹果般的太阳,又大又红)烟囱上怎么可能结出苹果般的又大又红的太阳呢?(是在纸上画了烟囱上顶着太阳的小屋)——引导探究,弄清原因。④看到这样的画面,你又想说什么啊?(多美的太阳啊,又大又圆,好温暖啊;多美的太阳,又大又圆,像个大苹果,能摘下来啃一口该多好啊!……)——自由表述,描述太阳。
第四节这样引导:①为什么说我的彩色铅笔,是大森林的精灵呢?(它为我的梦境里增添了水果香、季节风和葡萄的叮咛,而这些都在溪水里流动)——依据诗句,灵活表达。②由“水果香”,你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桃树上,挂满了又甜又脆的桃子,空气中满是桃子的香味儿;杏树上,挂满了又酸又脆的杏子,空气中弥漫着杏子的香味儿……)——引导想象,大胆描述。③由“季节风”你又看到了什么?能说说季节风给森林带来的变化吗?(春风来了,山岗一片翠绿;夏风来了,山岗一片繁茂;秋风来了,山岗一片金黄或火红;寒风来了,山岗一片雪白)——展开想象,自由表述。④由“还有紫葡萄的叮咛”你想到紫葡萄会怎样叮咛呢?上面这些都在溪水里流动,你在溪水边会看到什么?——想象描述,感受美妙。
四、学习模仿,写下自己的梦
课文叙述的仅是一个孩子用彩笔在纸上绘画的情景,而每个孩子都有彩笔,都能绘画,都会想象。为此,在阅读诗句、想象画面、体会情感后,可引导学习模仿,拓展画面,写下自己的梦。
1.引发兴趣,拓展思路。教师可这样引导:①小朋友们,文章中的小孩用彩笔画出了美好的画,我们都有彩笔,都能绘画,都有梦想,如果让你画,你想画什么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呢?——自由表述,叙谈内容。②是啊,无边的天空、蔚蓝的大海、美丽的乡村、热闹的街市、我们的学校、自家的庭院等,有很多很多可画的内容啊!你想画什么呢?——自由想象,构筑画面。
2.拓展例文,掌握方法。教师可这样引导:这是一首儿童诗,我们不仅能读,而且能写,请你们再认真读读课文二、三两节,再读读其他孩子仿照二、三两节写的诗句,看能不能模仿诗句的写法,写出自己心中的诗句。——出示诗句,阅读模仿。
例文1:
笔尖滑过的地方,
大棵的树木,高了;
大片的海水,蓝了;
大簇的叶子,绿了;
绿—得—发—光!
在碧绿的森林里,
小草们拉着手;
请云雀留下歌声;
小屋的上方,
长着一朵朵棉花般的云朵,
又白—又软!
例文2:
笔尖画过的地方,
大朵的云彩,白了;
大片的森林,绿了;
大朵的鲜花,开了;
开—得—灿—烂!
在绚烂的花海里,
蝴蝶们跳着舞;
让百灵留下歌声;
高高的杉树上,
挂一轮玉盘般的月亮,
又亮—又圆!
例文3:
指尖溜过的地方,
大片的森林,绿了;
大块的石头,灰了;
大朵的白云,白了,
白—得—像—雪!
在碧绿的草坪上,
小草们唱着歌,
请蝴蝶留下舞姿。
路边的小溪里,
游著可爱的小鱼,
又灵活—又淘气!
3.联系整合,朗读表达。让学生把自己写的诗句,加上课文的第一节和第四节,整合成自己的诗文——《彩色的梦》。然后自己认真读读,再读给同桌听一下。最后,引导全班交流,让学生享受诗句创作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