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泉石流

来源 :艺术当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aopangp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olding Universe,Shi Lei's Works
    折叠时态
   ——石磊作品展
   2019.3.17—2019.3.30
   广东美术馆
   唐代张操有著名的画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此观点的核心是客观物象一意象思维一艺术图像,三者相互依存,互相影响,这也是艺术家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造,把自我精神世界通过绘画语言表现出来的过程。石磊的艺术创作就是在此理论基础上展开的,他的作品具有多样性、超前性等特点,这与他开阔的视野和对客观世界敏锐的观察力有密切關系。可贵之处在于他这么多年来总是牢牢抓住属于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从不妥协,而且其精神内核一直在深化。在当今五彩斑斓的社会里,能够坚守内心深处的一片净土,并长时间持续下去,十足罕见。
   尽管石磊从事艺术教学工作数十载,育人无数,却仍然对现实世界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人文地理,甚至社会食物链的各种关系保持着敏感与好奇。他将艺术视为人类的理想、信仰、社会责任,并且身体力行地通过自己的艺术方式实验,不固守于任何标准和框架,始终让作品保持强烈的自由之感,使其率性、洒脱、热血又不乏乖张。他作品中的肌理与笔触仿佛能将观者带入到画面某条轨迹中去,诉说着某件事情,触发着某种感受,抑或体悟着人生;时而是绘画魅力的展现,时而又是内心世界的分享,此刻,时间凝固了,笔触与画布接触的那一刻被永远凝固在作品中。他虔诚地对待每一次探索,他的所有经历都使其在作品中倾注了对生活、生命和艺术的全部热情,因此石磊每件作品的最终呈现都是饱满的、充沛的。
   此前虽然笔者了解过石磊的诸多作品,但这次展览的作品仍令我惊叹不已。综合材料和跨界绘画语言的转变,让作品表现出的平静的背后,又似乎隐含着其长时间内心世界的左右互搏,它被蕴含于作品里,是坚定的艺术魂魄,却又如空气般难以捕捉、如知觉般时强时弱,似窃窃私语又如巨石崩塌,似小雨初晴转眼却又山雨将至。评价他的系列创作惊心动魄也不为过,就像温克尔曼对古希腊雕塑的赞赏:“希腊艺术杰作的一般特征是一种高贵的单纯和一种静穆的伟大,既在姿态上,也在表情里。就像海的深处永远停留在静寂里,不管它的表面多么波涛汹涌,在希腊人的造像里那表情展示一个伟大的沉静的灵魂,尽管是处在一切激情里面。”
   此次展览中,一部分石磊作品是用中国传统宣纸和水墨材料完成的,大色块与线条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艺术家有意采取与中国传统水墨绘画相悖的方式,试图冲破传统固定图式的禁锢,使其画面更具当代性,同时又能像时空里凝固的音乐一般,外表平静,内心汹涌,力图让自然、心灵和文化相得益彰,化干戈为玉帛,这也正是中国艺术的正脉和魅力所在。朱利安等人坚信,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的加入,不仅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艺术,而且会让我们在艺术中看到许多被遮蔽的东西。他对当代艺术表现语言探索的研究成果,已经在中西方文化中发生影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通过努力和积淀,他一定会让我们在将来看到全然不同的内容。
   我们也可以从石磊的新作品中看到中国传统绘画的雄浑与散淡,温润与萧瑟,他的笔触和节奏将我们带入了气的运行之中,随着图式的形势,气息或聚或散,或滞或舒,进而参与到宇宙造化的作息之中,分享远超自我的生命节奏。或许这就是中国当代艺术的目的,不仅绘画如此,音乐、书法、园林、建筑莫不如此。
   事实上,石磊并不是那种追新求异类型的艺术家。在他内心深处最在乎的就是个人对社会的感知,通过笔触、颜色和图像来表达自己,他寻求忠于自己内心的艺术方式。正是忠于自我的驱动,使他走上了不断探索属于这个时代、某个地域的艺术语言道路。
其他文献
Inside the Stack:Art in the Digital   内容摘要:自20世纪中期计算机发明以来,尤其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类加速进入了数字时代。也正是在一开始,计算机的“精神”与“肉体”之父图灵与诺伊曼分别提出了根本性的设问。图,灵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做什么才能让机器开始思考?约翰·冯·诺伊曼的问题是:什么可以让机器开始创造?在这样的追问下,作为本届广州三年展的独立单元,德国卡
期刊
Machines are Not Alone  内容摘要:今天我们的世界里到处都是机器。脱胎于广义生态学的机器生态学,揭示了一个机器性的世界观,一个由复数的机器性聚合体开启的开放世界以及一种就机器的主体性而言超越了生物学意义的对于感知的重新定义。而这种由技术主导的感知重构必然导向一种技术性心智的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世界是机器的,而且机器并不孤单。  关键词:机器生态学“机器不孤单”  到处都
期刊
Evolutions of Kin:Re-worlding the Digital Now and the Biotech Present   内容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我们迎来了充盈着超体的人类世,人类在不可逆转地改变着这个世界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在直面这一进程的过程中,艺术家和设计师所擅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我们想要让世界和人类的新观点在我们的脑海中扎根,那
期刊
富士通(FUJITSU)的笔记本给人的印象是什么?商务、稳重、高性能,当然价格也不便宜。作为2008年初富士通力推的LifeBook S7211,从价格来看基本已经让我们对其高价印象有了不小改观,起价7999元虽然相对其它品牌同类型笔记本还是略高,但却已经是富士通近年来热门笔记本的最低上市价之一。这样一款平价笔记本到底性能如何,相信喜欢商务本的消费者也和MI一样相当关注。
期刊
爱华坚持将精七别致的个性风格融入到设计上.
期刊
Quayola at HOW Art Museum   夸尤拉个展“非对称考古学:凝视机器   2019.3.23—2019.6.2上海昊美术馆   没有科学和艺术,就没有人和人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   意大利80后艺术家夸尤拉,本名大卫·奎里奥拉(Davide Quagliola),他以代码化的名字“Quayola”作为自己的艺名。作为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展览取名“非对称考古学”。“非
期刊
New Art History: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新艺术史:   2000—2018年中国当代艺术   2019.3.10—2019.5.22银川当代美术馆   历史的重塑,总是基于历史撰写者当下的欲望和诉求。一直以来鲜有人敢直面几乎和我们重叠的时代,因为直面当下似乎意味着,我们正在当下的欲望和诉求中抢答未来。身处当下的时代,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时间的进度被人为地拨快
期刊
Zhang Jie at the Liu HaisuArt Museum  自·在.观   ——张杰个展   2019.3.3-219.3.17刘海粟美术馆   1978年,四川美术学院附中恢复招生,张杰成为复招后的第一批附中学子,在百废待兴的时代转折里,开启了他的艺术人生。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后来的诸多绘画作品,都将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与变迁的图像志一用笔触、色彩、光斑、线条、块面,记录和表现
期刊
在东芝(TOSHIBA)2007年底发布的笔记本新品中,可能更多朋友注意到的机型是"皓月白"Portege M612和拥有独立显卡的Satellite M211,M212,对于Satellite L202这款普及型笔记本关注人应该不算很多.
期刊
Beautiful,Soft,Jiang Heng's Works  漂亮的,柔软的   ——江衡作品展   2019.3.17—2019.3.30   广东美术馆   人活着就不可否认“存在”的事实,当生命向内在的自我展开时,现实的意义往往与浮在表面的符号景观没有关联,尤其是虛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欲望与诱惑,它们常在生活的细节中作祟,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得到满足。叔本华对此有过一个漂亮的比喻:“人生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