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省丽江市位于滇、川、藏三省区交界,拥有10个世居少数民族,他们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民族文化。2004年,丽江被列为全国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为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先锋部队”。2015年7月17日至23日笔者在丽江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调查,调查以文化体制改革前后丽江市演艺文化的发展状况为重点,主要通过访谈调查和现场观看演出两种形式展开。
7月17日,笔者与原丽江市民族歌舞团团长和占强进行了访谈交流。和占强围绕丽江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2004年4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来到丽江进行了考察,并将丽江列为全国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随后,丽江市开展了一系列高效、有序的改革工作。和占强所在的丽江市民族歌舞团正好被丽江市政府列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7家试点单位之一,率先开展了改革工作。丽江市民族歌舞团在改革之前属于依靠政府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产权比较模糊,多位公益性资产,员工的工资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丽江市政府采取的改革策略是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体制改革,丽江市民族歌舞团从事业单位变成了企业,自负盈亏,自由参与市场竞争,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法人实体。在改革之后,丽江市民族歌舞团的实力更加强大,产权得到明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其相应的收入也得到提高。可以说,这次改革使得丽江市民族歌舞团的发展更加充满了活力,这些年来推出了多部深受观众喜爱的演出作品,获得了极大的市场效益。和占强目前担任丽江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副队长,据他介绍,丽江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也是在2004年的文化体制改革浪潮中成立的,其作用是改变文化市场多头执法、管理越位或不到位、执法宽严失衡的状况,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
7月20日,笔者来到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对团长和漩进行了访谈。和漩团长介绍了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在丽江市文化体制改革之后取得的喜人成果。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成立于1965年2月20日,隶属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下属部门,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目前共有职工32人。在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之后,歌舞团焕发了新的光彩,在全体职工充满活力的共同努力之下,歌舞团多次取得骄人的成绩:“纳西姐妹花”组合在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荣获原生态组银奖;歌舞团组建的“纳西田野之声”原生态组合,在2010年6月参加第十四届CCTV“天之蓝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荣获原生态组别的优秀奖,2011年歌舞团精心打造的大型家园音画歌舞《依古纳西》获得云南省第十一届新剧目展演歌舞类金奖。此外,近年来歌舞团多次应邀参加省内外及中央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录制,并先后获邀代表丽江出访新加坡、澳门、日本、美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在提到文化体制改革的红利时,和漩团长举了歌舞团下乡演出的例子进行说明。在改革之前,歌舞团如果要进行下乡演出,必须要先写申请,然后一层层经过上级的审批,才能拿到下乡演出的经费,非常麻烦。而在改革之后,情况大大好转,现在是政府每年拨给歌舞团适当的钱作为下乡演出的经费,这样大大促进了歌舞团的下乡演出工作。仅去年一年,歌舞团就完成了下乡巡演42场,走遍了玉龙县的16个乡镇,还到了丽江市其他地区。
此外,笔者还观看了丽江当地代表性的两台大型演出《印象·丽江》和《丽江千古情》。这两台演出都让笔者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尽管这两台演出都是每天上演两到三场,但几乎场场爆满。可以说,文化体制改革之后,丽江的演艺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笔者在进行一番总结和调查之后,总结了丽江市演艺文化产业取得成功的几个要素:现代化的舞台效果、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多样的宣传渠道和可贵的品牌意识。《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代表了丽江演艺文化产业的成功,而丽江演艺文化产业又为全国其他地区的演艺文化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着“三加快”、“一加强”的重点任务:第一,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第二,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第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四,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根据笔者在丽江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结果,自2004年以来丽江市很好地完成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所面临的 “三加快”、“一加强”的重点任务:第一,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丽江的文化单位建立起了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更有力于发挥其创造力,增强了文化单位的市场竞争力,而丽江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的建立更是促进了丽江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秩序的形成。第二,在文化体制改革之后,丽江市对文艺演出下乡的扶持力度更大,为歌舞团等单位提供了资金保障,促进了文化演出下乡的发展,建立起了兼顾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第三,文化体制改革之后,丽江市精心打造了《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等大型演艺文化产业,这些大型文化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了丽江新的经济增长点。第四,文化体制改革以来,丽江市积极鼓励各文化单位进行创新,推出新颖优质的节目。现场观看三台大型演出的笔者也的确感受到了演出中随处可见的创新元素,这些创新既迎合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又不失民族特色,因此获得了大量观众的喜爱。正是这些充满创意的优秀节目推动了丽江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同时也应看到,虽然丽江十余年来的文化体制改革硕果累累,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例,虽然《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大获成功,但却大大冲击了成立于2002年的大型民族舞蹈歌舞诗画《丽水金沙》。《丽水金沙》曾是丽江最受欢迎的演出,但却被2006年成立的《印象·丽江》和2014年成立的《丽江千古情》凭借其巨大的财力抢占了很大的市场,业绩不断下滑。此外,代表丽江当地纳西族音乐的大研古乐会也受到了这些大型商业演出的冲击,逐渐受到冷落。丽江当地的文化产业市场虽然火热,却也残酷,如何引导不同文化单位之间良性竞争,是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我国文化建设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我国的经济体制的要求不完全适应.同不断扩大时外开放的新形势还不完全适应。
通过一周的实地调查,笔者见证了自2004年以来丽江市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十余年来取得的辉煌成果:文化单位焕发了新的活力,艺术创造力得到提高,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丽江市的城鄉文化事业实现统筹发展,建立了兼顾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丽江演艺文化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并同时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丽江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成果都是文化体制改革的红利,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优越性。同时,丽江市的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市场竞争体制仍有待完善等,这需要政府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进行合理规划和引导,尽快实现文化市场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
7月17日,笔者与原丽江市民族歌舞团团长和占强进行了访谈交流。和占强围绕丽江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2004年4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来到丽江进行了考察,并将丽江列为全国文化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随后,丽江市开展了一系列高效、有序的改革工作。和占强所在的丽江市民族歌舞团正好被丽江市政府列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7家试点单位之一,率先开展了改革工作。丽江市民族歌舞团在改革之前属于依靠政府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产权比较模糊,多位公益性资产,员工的工资较低,工作积极性不高。丽江市政府采取的改革策略是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体制改革,丽江市民族歌舞团从事业单位变成了企业,自负盈亏,自由参与市场竞争,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法人实体。在改革之后,丽江市民族歌舞团的实力更加强大,产权得到明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其相应的收入也得到提高。可以说,这次改革使得丽江市民族歌舞团的发展更加充满了活力,这些年来推出了多部深受观众喜爱的演出作品,获得了极大的市场效益。和占强目前担任丽江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副队长,据他介绍,丽江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也是在2004年的文化体制改革浪潮中成立的,其作用是改变文化市场多头执法、管理越位或不到位、执法宽严失衡的状况,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
7月20日,笔者来到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对团长和漩进行了访谈。和漩团长介绍了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在丽江市文化体制改革之后取得的喜人成果。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成立于1965年2月20日,隶属于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下属部门,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目前共有职工32人。在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之后,歌舞团焕发了新的光彩,在全体职工充满活力的共同努力之下,歌舞团多次取得骄人的成绩:“纳西姐妹花”组合在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荣获原生态组银奖;歌舞团组建的“纳西田野之声”原生态组合,在2010年6月参加第十四届CCTV“天之蓝杯”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荣获原生态组别的优秀奖,2011年歌舞团精心打造的大型家园音画歌舞《依古纳西》获得云南省第十一届新剧目展演歌舞类金奖。此外,近年来歌舞团多次应邀参加省内外及中央电视台的文艺节目录制,并先后获邀代表丽江出访新加坡、澳门、日本、美国、比利时、澳大利亚等国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在提到文化体制改革的红利时,和漩团长举了歌舞团下乡演出的例子进行说明。在改革之前,歌舞团如果要进行下乡演出,必须要先写申请,然后一层层经过上级的审批,才能拿到下乡演出的经费,非常麻烦。而在改革之后,情况大大好转,现在是政府每年拨给歌舞团适当的钱作为下乡演出的经费,这样大大促进了歌舞团的下乡演出工作。仅去年一年,歌舞团就完成了下乡巡演42场,走遍了玉龙县的16个乡镇,还到了丽江市其他地区。
此外,笔者还观看了丽江当地代表性的两台大型演出《印象·丽江》和《丽江千古情》。这两台演出都让笔者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尽管这两台演出都是每天上演两到三场,但几乎场场爆满。可以说,文化体制改革之后,丽江的演艺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笔者在进行一番总结和调查之后,总结了丽江市演艺文化产业取得成功的几个要素:现代化的舞台效果、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多样的宣传渠道和可贵的品牌意识。《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代表了丽江演艺文化产业的成功,而丽江演艺文化产业又为全国其他地区的演艺文化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面临着“三加快”、“一加强”的重点任务:第一,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第二,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第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四,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根据笔者在丽江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结果,自2004年以来丽江市很好地完成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所面临的 “三加快”、“一加强”的重点任务:第一,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丽江的文化单位建立起了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更有力于发挥其创造力,增强了文化单位的市场竞争力,而丽江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的建立更是促进了丽江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秩序的形成。第二,在文化体制改革之后,丽江市对文艺演出下乡的扶持力度更大,为歌舞团等单位提供了资金保障,促进了文化演出下乡的发展,建立起了兼顾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第三,文化体制改革之后,丽江市精心打造了《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等大型演艺文化产业,这些大型文化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了丽江新的经济增长点。第四,文化体制改革以来,丽江市积极鼓励各文化单位进行创新,推出新颖优质的节目。现场观看三台大型演出的笔者也的确感受到了演出中随处可见的创新元素,这些创新既迎合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同时又不失民族特色,因此获得了大量观众的喜爱。正是这些充满创意的优秀节目推动了丽江文化市场的繁荣发展。
同时也应看到,虽然丽江十余年来的文化体制改革硕果累累,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以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例,虽然《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大获成功,但却大大冲击了成立于2002年的大型民族舞蹈歌舞诗画《丽水金沙》。《丽水金沙》曾是丽江最受欢迎的演出,但却被2006年成立的《印象·丽江》和2014年成立的《丽江千古情》凭借其巨大的财力抢占了很大的市场,业绩不断下滑。此外,代表丽江当地纳西族音乐的大研古乐会也受到了这些大型商业演出的冲击,逐渐受到冷落。丽江当地的文化产业市场虽然火热,却也残酷,如何引导不同文化单位之间良性竞争,是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我国文化建设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同我国的经济体制的要求不完全适应.同不断扩大时外开放的新形势还不完全适应。
通过一周的实地调查,笔者见证了自2004年以来丽江市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十余年来取得的辉煌成果:文化单位焕发了新的活力,艺术创造力得到提高,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丽江市的城鄉文化事业实现统筹发展,建立了兼顾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丽江演艺文化产业得到飞速发展,并同时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丽江市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成果都是文化体制改革的红利,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优越性。同时,丽江市的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文化市场竞争体制仍有待完善等,这需要政府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进行合理规划和引导,尽快实现文化市场的良性竞争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