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吉林省畜牧业的发展历程,可谓是惊喜不断、一路震撼。
占据全省农业总产值“半壁江山”的畜牧业在率先实现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转变生产方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为支撑,提高创新能力,保障市场供应、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农业经济调整、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畜牧业呈现出从量的提升迈向质的飞跃的喜人态势,完成了从配角到主角的惊人蜕变。
桦甸市二道甸子镇的李宏峰早早地就忙开了。一直干到中午,给家里的一百多头牛喂料、饮水,忙得他连歇歇脚、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但李宏峰每天乐此不疲,因为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钱袋子正是靠养牛鼓起来的。
“养牛只为种田,养猪只为过年,养鸡只为换取油盐”这是改革开放之前,吉林省乃至全国畜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从过年才杀头猪到日常餐桌鸡鸭鱼肉样样有,改革开放40年,吉林省畜牧业变迁的不仅仅是餐桌上的畜产品,还有产业发展的不断升级。
这样一组数字呈现在我们面前:2018年,全省猪和羊分别发展到2440.8万头和779.6万只;牛和禽分別发展到574.9万头和6.1亿只;肉蛋总产量分别达到251.7万吨和117.1万吨;奶产量达到38.8万吨。
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速效产业,而动物防疫则是养殖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动物疫病一旦发生,不仅对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人民生活所需的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综合防控能力和水平是畜牧业生产、畜产品质量和公共卫生的安全保障。
吉林省是全国6个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省份之一。2012年,我省永吉县免疫无口蹄疫区率先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成为全国第一家以县为单位免疫无口蹄疫区,并纳入国家无疫区名录。2017年12月,我国农业部正式发布公告,吉林省达到国家免疫无口蹄疫区标准,成为全国第2个建成免疫无口蹄疫区的省份。2018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到我省进行了考察,对我省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在2017年度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考核工作中,我省位列全国第5位,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绩效管理优秀单位。
动物防疫信息化监管是动物防疫的重要手段。2018年,吉林市努力探索电子信息化监管,加强了动物防疫工作软实力建设。全市共安装10套视频监控平台,对定点屠宰场、重点养殖场和公路检查站进行全天候视频监管。官方兽医及管理相对人配置“动监e通”1100多台、执法记录仪44台、录音笔25支、摄像和照相设备52台。大力推进永吉无疫区电子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动物免疫、检疫数据和养殖状况等信息查询和数据统计更加便捷化、智能化,既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压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直是工作中的难点,通过减少面源污染、养殖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专项调研,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12个畜牧业大县有8个被国家确定为整县推进试点县,争取国家政策资金4.2亿元,其中到位资金2.2亿元。2018年,省级安排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项资金5200万元,市县两级落实配套资金1.1亿元。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省级举办专题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600人次。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78.9%。
“要想富,就养鹿;一万元,不算富;十万元,一小步;真正富,七位数……”这是20世纪90年代,长春市双阳区民间广为流传的顺口溜。1989年,当时的双阳县委、县政府提出以国营鹿场为依托,以农户养鹿为主体,积极发展养鹿业,大力加强养鹿基地建设。双阳养鹿业迅速发展,鹿存栏数每年增长20%,个体养鹿户遍布双阳县各个乡镇。同年,双阳县养鹿15742只。个体养鹿户增至千户,养鹿达9442只,占双阳县鹿存栏数的59.9%。其中,鹿乡镇养鹿达12500只。鹿乡镇鹿乡村有90%的农户从事养鹿业,养鹿使这个村人均收入达到3500元,成为吉林省闻名的富裕村。到了1994年,双阳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强个体养鹿的管理和服务,组建双阳县鹿业开发总公司,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为购鹿贷款、鹿圈用地以及税收等诸多方面提供方便,支持个体养鹿业的发展。1995年,双阳被国务院命名为唯一的“中国梅花鹿之乡”。1995年,国务院批准双阳撤县设区。目前,双阳区梅花鹿数量达到24万只,养鹿户1.2万余户,年产鹿茸约200吨。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2018年7月13日,第5届中国双阳梅花鹿节开幕,儿童们身着汉服,在开幕式上诵读《诗经·小雅·鹿鸣》,鹿肉饺子宴、鹿乡参茸鸡汤、烧烤鹿肉串吸引游客排队品尝。300余年的梅花鹿驯养史,让双阳鹿乡镇诞生了百年鹿茸大集、传统吊圈取茸、佛多妈妈祈福等多样传统鹿乡文化。双阳区鹿乡镇以梅花鹿产业为基础,用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旅游“打造梅花鹿+乡村旅游”“梅花鹿+现代服务业”“梅花鹿+工业”等多种业态。而这不过是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品牌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擦亮“吉字号”畜产品品牌,吉林省牧业局一直把畜产品加工业作为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坚持多元主体投入,计划和建设了一批大项目,争取政策和资金投入,加快重点龙头企业的改造升级,效果明显。省级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长春市开展“无抗养殖”试点示范,建设无抗养殖基地24个,申请注册了“禧寿源无抗肉”品牌,设立了第一家无抗产品超市,累计销售无抗畜产品9935.52吨,为全面推广无抗养殖积累了经验。组织益盛永泰蜂业、大清鹿苑、厚德食品等7家企业参加了第16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组织梅花鹿产业联盟代表企业参加了上海和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桦甸金牛牧业可追溯安全牛肉入围冬奥会特供产品。在央视2套投放了“名贵食药材,吉林梅花鹿”专题广告。录制完成了《吉林养鹿人》,并入选《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四十年》9集大型政论片“促农增收”专栏。全省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0个、省级著名商标35个、省级名牌畜产品30个、“三品一标”畜产品495个、无公害畜产品470个。 德惠市被誉为“中国肉鸡之乡”、吉林省标准化肉雞生产示范县,位于德惠市的吉林德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大)曾是全国最大的肉鸡屠宰加工企业,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肉鸡及产品集散地。“我刚毕业来到这儿的时候,是一名孵化场的技术人员,当时德大还没有正式投产呢。”德大行政总监贾长明说,一转眼自己已经在德大工作了20多年。
贾长明回忆,德大的成立要追溯到1987年,吉林省政府与泰国正大集团签订合资兴办“肉鸡一条龙”企业。“1987年10月15日,吉林省政府召开泰国正大集团一条龙投资项目招标会议,主管副省长任招标组长,省计经委、财政厅、农业厅、牧业局等十几个厅局组成的近百名专家成员对项目全面评估,满分25分。当时有6个地区参与竞争,德惠提供了3个厂址3套方案,最后得了17分,总分第一,获得了与正大合作的良好机会。德惠快速发展的巨大机遇也由此降临。”贾长明自豪地说。
德大成立后,正大集团率先把“肉鸡一条龙”引入中国,创建了“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德大创立初期,中国肉鸡产业刚刚起步,德大创建时所有软、硬件都是按照当时的国际标准建设,以德大为代表的“出口型”禽肉企业代表中国禽肉生产的最高水平,也曾是全国最大肉鸡屠宰加工企业。
目前,德大是肉鸡养殖、屠宰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年屠宰能力1亿只,年产鸡肉产品22万吨。近几年,德惠先后有40余家牧业公司涉足肉鸡产业,既加剧了行业竞争,也促进了肉鸡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10年来,吉林省对农牧资源整合利用,强化区域融合发展,突破传统畜牧业区划方式,畜牧业发展方向逐步明晰,区域特色逐步显现。“新形势下,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畜禽品种区域布局,做大畜禽生产基地,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优化、升级畜牧业生产结构,打造现代畜牧业绿色发展升级版。”省畜牧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坤说。
如今,畜牧业正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全省畜牧产业扶贫项目达到453个,辐射38个县(市、区)、418个行政村,带动20万贫困人口年均增收724元。东辽县通过国有控股扶贫融资平台与金翼蛋品公司开展合作对接,对接贫困人口3050人,每年发放扶贫分红款400万元。
见微知著,在我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畜牧业正强势发力,助力乡村振兴。
占据全省农业总产值“半壁江山”的畜牧业在率先实现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转变生产方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科技为支撑,提高创新能力,保障市场供应、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农业经济调整、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畜牧业呈现出从量的提升迈向质的飞跃的喜人态势,完成了从配角到主角的惊人蜕变。
桦甸市二道甸子镇的李宏峰早早地就忙开了。一直干到中午,给家里的一百多头牛喂料、饮水,忙得他连歇歇脚、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但李宏峰每天乐此不疲,因为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钱袋子正是靠养牛鼓起来的。
“养牛只为种田,养猪只为过年,养鸡只为换取油盐”这是改革开放之前,吉林省乃至全国畜牧业发展的真实写照。
从过年才杀头猪到日常餐桌鸡鸭鱼肉样样有,改革开放40年,吉林省畜牧业变迁的不仅仅是餐桌上的畜产品,还有产业发展的不断升级。
这样一组数字呈现在我们面前:2018年,全省猪和羊分别发展到2440.8万头和779.6万只;牛和禽分別发展到574.9万头和6.1亿只;肉蛋总产量分别达到251.7万吨和117.1万吨;奶产量达到38.8万吨。
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速效产业,而动物防疫则是养殖业生产发展的基础。动物疫病一旦发生,不仅对畜牧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而且对人民生活所需的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综合防控能力和水平是畜牧业生产、畜产品质量和公共卫生的安全保障。
吉林省是全国6个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省份之一。2012年,我省永吉县免疫无口蹄疫区率先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成为全国第一家以县为单位免疫无口蹄疫区,并纳入国家无疫区名录。2017年12月,我国农业部正式发布公告,吉林省达到国家免疫无口蹄疫区标准,成为全国第2个建成免疫无口蹄疫区的省份。2018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到我省进行了考察,对我省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在2017年度国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考核工作中,我省位列全国第5位,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绩效管理优秀单位。
动物防疫信息化监管是动物防疫的重要手段。2018年,吉林市努力探索电子信息化监管,加强了动物防疫工作软实力建设。全市共安装10套视频监控平台,对定点屠宰场、重点养殖场和公路检查站进行全天候视频监管。官方兽医及管理相对人配置“动监e通”1100多台、执法记录仪44台、录音笔25支、摄像和照相设备52台。大力推进永吉无疫区电子档案“信息化+”平台建设,动物免疫、检疫数据和养殖状况等信息查询和数据统计更加便捷化、智能化,既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压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直是工作中的难点,通过减少面源污染、养殖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专项调研,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全省12个畜牧业大县有8个被国家确定为整县推进试点县,争取国家政策资金4.2亿元,其中到位资金2.2亿元。2018年,省级安排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专项资金5200万元,市县两级落实配套资金1.1亿元。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省级举办专题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600人次。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78.9%。
“要想富,就养鹿;一万元,不算富;十万元,一小步;真正富,七位数……”这是20世纪90年代,长春市双阳区民间广为流传的顺口溜。1989年,当时的双阳县委、县政府提出以国营鹿场为依托,以农户养鹿为主体,积极发展养鹿业,大力加强养鹿基地建设。双阳养鹿业迅速发展,鹿存栏数每年增长20%,个体养鹿户遍布双阳县各个乡镇。同年,双阳县养鹿15742只。个体养鹿户增至千户,养鹿达9442只,占双阳县鹿存栏数的59.9%。其中,鹿乡镇养鹿达12500只。鹿乡镇鹿乡村有90%的农户从事养鹿业,养鹿使这个村人均收入达到3500元,成为吉林省闻名的富裕村。到了1994年,双阳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强个体养鹿的管理和服务,组建双阳县鹿业开发总公司,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为购鹿贷款、鹿圈用地以及税收等诸多方面提供方便,支持个体养鹿业的发展。1995年,双阳被国务院命名为唯一的“中国梅花鹿之乡”。1995年,国务院批准双阳撤县设区。目前,双阳区梅花鹿数量达到24万只,养鹿户1.2万余户,年产鹿茸约200吨。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2018年7月13日,第5届中国双阳梅花鹿节开幕,儿童们身着汉服,在开幕式上诵读《诗经·小雅·鹿鸣》,鹿肉饺子宴、鹿乡参茸鸡汤、烧烤鹿肉串吸引游客排队品尝。300余年的梅花鹿驯养史,让双阳鹿乡镇诞生了百年鹿茸大集、传统吊圈取茸、佛多妈妈祈福等多样传统鹿乡文化。双阳区鹿乡镇以梅花鹿产业为基础,用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旅游“打造梅花鹿+乡村旅游”“梅花鹿+现代服务业”“梅花鹿+工业”等多种业态。而这不过是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品牌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擦亮“吉字号”畜产品品牌,吉林省牧业局一直把畜产品加工业作为牧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坚持多元主体投入,计划和建设了一批大项目,争取政策和资金投入,加快重点龙头企业的改造升级,效果明显。省级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长春市开展“无抗养殖”试点示范,建设无抗养殖基地24个,申请注册了“禧寿源无抗肉”品牌,设立了第一家无抗产品超市,累计销售无抗畜产品9935.52吨,为全面推广无抗养殖积累了经验。组织益盛永泰蜂业、大清鹿苑、厚德食品等7家企业参加了第16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组织梅花鹿产业联盟代表企业参加了上海和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桦甸金牛牧业可追溯安全牛肉入围冬奥会特供产品。在央视2套投放了“名贵食药材,吉林梅花鹿”专题广告。录制完成了《吉林养鹿人》,并入选《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四十年》9集大型政论片“促农增收”专栏。全省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0个、省级著名商标35个、省级名牌畜产品30个、“三品一标”畜产品495个、无公害畜产品470个。 德惠市被誉为“中国肉鸡之乡”、吉林省标准化肉雞生产示范县,位于德惠市的吉林德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大)曾是全国最大的肉鸡屠宰加工企业,是东北地区最大的肉鸡及产品集散地。“我刚毕业来到这儿的时候,是一名孵化场的技术人员,当时德大还没有正式投产呢。”德大行政总监贾长明说,一转眼自己已经在德大工作了20多年。
贾长明回忆,德大的成立要追溯到1987年,吉林省政府与泰国正大集团签订合资兴办“肉鸡一条龙”企业。“1987年10月15日,吉林省政府召开泰国正大集团一条龙投资项目招标会议,主管副省长任招标组长,省计经委、财政厅、农业厅、牧业局等十几个厅局组成的近百名专家成员对项目全面评估,满分25分。当时有6个地区参与竞争,德惠提供了3个厂址3套方案,最后得了17分,总分第一,获得了与正大合作的良好机会。德惠快速发展的巨大机遇也由此降临。”贾长明自豪地说。
德大成立后,正大集团率先把“肉鸡一条龙”引入中国,创建了“公司+农户”的产业模式。德大创立初期,中国肉鸡产业刚刚起步,德大创建时所有软、硬件都是按照当时的国际标准建设,以德大为代表的“出口型”禽肉企业代表中国禽肉生产的最高水平,也曾是全国最大肉鸡屠宰加工企业。
目前,德大是肉鸡养殖、屠宰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年屠宰能力1亿只,年产鸡肉产品22万吨。近几年,德惠先后有40余家牧业公司涉足肉鸡产业,既加剧了行业竞争,也促进了肉鸡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10年来,吉林省对农牧资源整合利用,强化区域融合发展,突破传统畜牧业区划方式,畜牧业发展方向逐步明晰,区域特色逐步显现。“新形势下,我们将进一步优化畜禽品种区域布局,做大畜禽生产基地,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优化、升级畜牧业生产结构,打造现代畜牧业绿色发展升级版。”省畜牧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坤说。
如今,畜牧业正发挥自身优势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全省畜牧产业扶贫项目达到453个,辐射38个县(市、区)、418个行政村,带动20万贫困人口年均增收724元。东辽县通过国有控股扶贫融资平台与金翼蛋品公司开展合作对接,对接贫困人口3050人,每年发放扶贫分红款400万元。
见微知著,在我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畜牧业正强势发力,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