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司马迁生平之于《史记》创作的影响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8090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记》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正史,其在史学和文学史上的地位至高无上,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当之无愧。然而,其作者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却生平坎坷人生多舛,但是他仍以坚韧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最终完成了人生的辉煌之作,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重于泰山”的人生价值。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司马迁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人之典范。观其一生,不论为官、做人抑或写文,始终坚守自由精神与独立人格。或许正因其才华与精神相辅相成、知识与人格交相辉映,才成就了他的宏篇巨著《史记》。本文从司马迁生平着手,就其生平之于《史记》创作的影响进行浅析。
  一、家庭出身之于《史记》创作的影响
  据司马迁所说,司马氏在虞夏和周朝均担任史官。西汉时期出生的司马迁少年时代“耕牧河山之阳”,指在家乡干农活。后来父亲司马谈在长安做了太史令,司马迁随父来到长安,可谓家境良好。司马迁在父亲的影响和指导下刻苦攻读,“年十岁则诵古文”,并研习《左传》、《国语》等各类史籍,培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他拜访过多位名师,曾向古文经学家孔安国请教《沿书》,向今文经学学者董仲舒请教公羊《春秋》。做上太史令后更是借工作之机遍览皇家图书馆收藏的大量文史资料。其丰富的学习与阅读经历,为其后来的《史记》创作打下了基础。
  司马迁家族世代为史官,其任务就是记载帝王圣贤之言行,以及搜集整理天下之遗文古事,还有通过叙事论人为统治者提供借鉴资料。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就有志整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想撰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史书巨著。他当上太史令后,搜集和阅读了大量史料,为修史做好大量准备工作。然而由于其年事已高,要独修一部史著谈何容易,另外从时间、精力和才学各方面都已力不从心,故此他寄厚望于儿子司马迁,望他能实现这一人生宏愿。虽然司马谈最终也未能完成夙愿而憾恨而卒。然而其学术思想对司马迁的深远影响却是巨大的。
  二、漫游经历之于《史记》创作的影响
  司马谈寄希望于司马迁后,加大了对其培养力度。先讓其“读万卷书”,接下来让其“行万里路”。在他的鼓励下,20岁的司马迁就踏上了为期两年的全国漫游之旅。后来证明这次漫游成为了司马迁《史记》创作的一次实地考察。漫游途中,司马迁深入一线,亲自采——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使《史记》更具真实性和科学性。此外,这次漫游还体现了《史记》的实录精神。
  例如,司马迁漫游到汨罗江畔,他跑到当年屈原投江自沉之地高声朗诵屈原大作,继而痛哭流涕,体悟到了屈原精神,因此《屈原列传》才极富感情色彩。再比如,他在韩信故乡淮阴搜集整理韩信的故事,他详细向别人了解韩信“受胯下之辱”的典故,分析韩信为什么不做非法之事,胸怀坦荡地忍了?但是当时韩信真杀了人,后来他还能够建功立业吗?韩信助刘邦推翻秦王朝建立西汉以后,封侯回乡曾见到当年侮辱他的那人,韩信没有杀他却对他说,“如果当初我把你杀了,就没有后来的建功立业,所以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忍”字,或者对司马迁今后的人生也不无教育意义吧。
  应该说,司马迁的漫游之旅相当充实,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了解历史的人,也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口碑相传的故事,他了解和搜集了许多古籍里找不到的历史材料。同时,由于其深入民间,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感触颇深,使得他对社会、对人生逐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此外,他遍历名山大川,饱览祖国壮美山河,在陶冶性情的同时,更提高了文学表现力和审美精神。由此可见,司马迁这次两年“行万里路”的全国漫游之旅,为《史记》创作的成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坚韧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之于《史记》创作的影响
  李陵之祸让司马迁的人生彻底发生了巨变,也让他蒙受了不白之冤。司马迁结束了二年的全国漫游之旅,回来时正值22岁,成为了“掌守门户,出充车骑”的郎中,也就是皇帝身边的一个普通侍从。直到38岁时他父司马谈去世,司马迁才继承父位成了太史令。司马迁从做太史令那天起,就遵照父亲遗愿开始了《史记》的资料准备和撰写工作。没想到灾难突然降临。天汉三年的时候,匈奴举重兵南下攻汉,大将李陵以不足五千兵力出击匈奴,麈战十余日后终因寡不敌众兵败后被迫投降,此事震惊了朝野。司马迁自认为李陵战功赫赫,足以表率天下,虽降敌也定是出于无奈,于是公正直言替李陵辩护,不曾想武帝大怒,不仅将其囚禁起来,还在入狱三年后对其施以了腐刑。
  腐刑与死之间司马迁选择死更容易。即使奴隶和婢妾受辱都知道以死摆脱痛苦,何况是司马迁!但“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不能死!他不能让自己的《史记》创作半途而废!他死了,作为后人,他没有继承祖业完成父亲遗愿,有何面目去见九泉下的先人?他死了,作为史官,他没有留下半点文字史料,又怎向历史后人交代?再者说,他死了,自杀也好被杀也罢,没有人会认为他是殉节,而都会认为他智尽无能或罪大恶极死有余辜。面对这种情况,司马迁只能接受腐刑,为了完成撰写《史记》的大业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司马迁终被处以腐刑,在狱中他隐忍苟活了三年,期间始终坚持《史记》创作,武帝太始元年,时年50岁的司马迁出狱后,被封做中书令,相当于一个宦官职务。狱中所受侮辱没有让司马迁屈服,然而出狱后司马迁却感到身心疲惫,须发脱落、形容枯槁、弱不禁风,还时常精神恍惚。正如他在《报任安书》中写的:(下转第68页)(上接第66页)“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此时的司马迁心里深处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无限的愤恨,精神上痛苦万分十分无助。每每想起所受奇耻大辱,都会“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此外,他还经常遭到诽谤和中伤,就连好友任安也写信批评他。支撑他活下去的惟一目的只有《史记》,《史记》就是他的终极人生目标!司马迁在用生命书写《史记》!
  四、人生悲剧之于《史记》创作的影响
  纵观《史记》,其悲剧色彩较为浓郁。书中有约三分之二篇幅均为悲剧作品,而悲剧人物也多达一百余人,是悲剧作品和悲剧人物使《史记》洋溢着一股难以释怀的悲壮和阳刚之气,这是其它任何史书无法比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史记》是在通过悲剧人物在当时社会中的处境来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是在通过对悲剧人物的思索来阐述司马迁独到的人生哲学观点。从创作选材上看,是一部极富个性化的作品。而这一切都与司马迁的人生遭遇有着紧密的联系。司马迁遭受不白之冤之后又被施予腐刑,而后“发愤为做”《史记》,其创作过程不知忍受了多大的巨痛!从《太史公自序》中不难发现,司马迁对自己的出身感到十分骄傲,对自己的学识也是非常自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骄傲而自负的拥有高贵身躯和灵魂的人,遭受不白之冤之后又被施予腐刑,如此荒谬的人生造就了司马迁的悲剧人生。
  司马迁对历史上的悲剧人物可谓情有独钟,他的“古我契合”的视角,使其对悲剧人物进行选择和评价时都具有个性化特点。司马迁并不主张为虚假无用的节操而死,这一观点这是他对自己遭腐刑而未自杀的人生经历的肯定。正因如此,他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报任安书》中他还列举了诸多遭受困难后,隐忍成就千古言论的文人做了歌颂,对比之下,足以表明司马迁重视生死的意义以及注重实现人生价值的态度。司马迁讲究生则顽强,能屈能伸,因此,借他国之兵屠灭祖国,甚至鞭尸泄恨的伍子胥成了他肯定的对象。然而,司马迁并非重生轻死,他支持为信念和理想而死,死得其所,视死如归。如此,伯夷,叔齐,屈原,田横五百壮士都成为其热情歌颂赞美之对象。“为信念而死,为理想而死”某种程度上与司马迁的“为信念而活,为理想而活”有殊途同归之处。
  五、结束语
  司马迁是一个思想崇高、人格伟岸的人,他的宏篇巨著《史记》代表了中华文化渊源的史学文化,虽经数千年沧桑巨变仍为后人倍为钦叹。司马迁的人生,正如《报任安书》中所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向我们阐述了“重于泰山”的真正人生内涵。
  司马迁少年时期在父亲和家庭熏陶下成长,长大后在父亲鼓励下用两年时间游历祖国大好河山,并借工作之机阅读无数史学典籍,之后突如其来的人生变故让他一度痛苦不堪,丧失了起码的人格尊严,然而为了理想和信念,他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不朽的史学和文学巨著《史记》。《史记》的成功绝非偶然,期间有司马迁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司马迁沉重苦难后历练出的坚韧与不屈,有他不懈的求索和创作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不屈进取的真实写照。
  《史记》不仅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史学巨著,更以其人物传记的卓越文学成就,缔造了文学史上史传散文的典范,其对于后世文学特别是叙事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非凡!《史记》的价值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其他文献
摘要:东欧剧变是从1989年起,東欧各国执政党纷纷失去政权,改变了社会主义制度。本文分析东欧剧变的原因,同时也指出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东欧剧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20世纪末,东欧发生了剧变,社会主义阵营随着苏联“超级大国的哄然倒趴”而黯然退出历史舞台,全球化的时代
期刊
摘要:人本主义主要坚持以人为本,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坚持以生为本。本文通过从当代大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物质与精神需求和网络思想教育三个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人本主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一、引言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创新,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载体,以创新为主线,力求通过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由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现代化内涵的转换、执政党自身建设的需要以及全球化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必须进一步予以提升。如何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对执政党的治理基础和模式进行考察,可以看出执政党执政所赖以治理的前提、基础、规范和目的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转型。从而为执政党执政能力提升提供了新的机遇。  关键词:执政党;治理;宪政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数量逐年上升,学业的顺利进行遇到诸多障碍,最终容易以休学、退学告终。本文结合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学业进行过程中的障碍,探讨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受教育权利保护的路径。  关键词:心理疾病;受教育权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一、大学生心理疾病患者日渐增加  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早在1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90年的艰苦奋斗终于从一个经济落后、一穷二白的农业大国步入了工业化大国的行列。总结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工业化的经验可以得出:第一,推进工业化必须的领导。第二,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工业化战略正确的选择和及时的结合。第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第四,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对工业化的杠杆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成人教育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也在不断改变,如何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使成教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成人教育良性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发展;观念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终
期刊
摘要: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作为党员队伍中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群体,大学生党员肩负着崇高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党员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就要充分发挥示范功能,时时刻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所以大学生党员的质量和规模直接影响着高校党组织的建设,我想更关系到祖国未来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前,在大学生党员中,存在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学生入党后,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仅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能够传入中国并在中国不断发展,进而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之间很多的切合点为其提供了适合其生长的土壤。本文相应选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儒家文化在实践哲学、政治思想与社会理想三方面的切合点进行相关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儒家;社会理想  中图分类号:A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一、注重实
期刊
摘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交往理论,揭示了交往的内涵、形式、社会作用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对本民族(汉族)建设,少数民族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交往理论;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02    马克思交往理论作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