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单车的记忆

来源 :女性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omeo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学单车、买单车,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很多关于单车的事。
  八十年代初,我们家有了第一辆单车。那是托城里上班的大舅,出差的时候从遥远的上海买回来的。打包的零件,回来自己组装成车。29时载重型,傻大黑粗。这台车没用多久就毛病百出,先是前掣坏了,龙头失灵,到最后竟然连大梁也断了,但后来修修补补还是用了好些年。
  我学骑车,是在村里的禾场(打谷场)上。那时候大约八九岁,个头还没有女儿现在这么高。和所有的小伙伴一样,学车是从骑三角架开始的,一只脚在左边踏板上,另一只脚从大梁下面穿过去踩右边的踏板,半圈半圈地踩。只用一个傍晚就学会了,满场转圈。当然,也有摔破膝盖的时候,不过完全不放在心上。后来胆子大了一点,就跨在大梁上骑,我们称这种方式为骑“大架”。再长高一点后,才能把屁股放在座椅上,一只脚踩下去,另一只脚把踏板勾上来。即便是这样的骑法,十岁出头的时候,我就已经可以载着几十斤的蔬菜骑到城里去卖了。记得有一次骑到半路,不小心车歪倒了,怎么也扶不起来,急得满头大汗,后来有路过的好心人帮忙,才可以继续上路。或许父母担心过我们在路上发生意外,但每次回到家,都只能感受到赞许的目光。乡下的孩子,都是这么长大的。
  八十年代,自行车曾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大件。在我生活的农村,自行车的宝贵,就更不用说了,它既是用来代步和载人,更是要用来载重物的。所以,只有条件优越的人家,才会去买26时的轻便车,那样的车基本属于奢侈品。到后来生活条件慢慢改善了,这样的观念才渐渐淡化。
  我们这一拨儿,大概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堆与自行车有关的经历。到县城上中学,我骑过一辆破旧的单车。每回在学校车棚里停好车,都要把车铃卸下来,因为那是最容易被人偷走的部件。后来,这辆破车整个失踪了,只剩下那个无用武之地的车铃还锁在我的行李箱里。假期的时候,每次出去找同学玩,总要找辆新一点的车,否则就会觉得没面子。如果只有破车,干脆就不出门。男孩子们骑着车风一样从身边飞过,后座上长发的女孩伸出手臂,轻轻环着男孩的腰。青春期的少年,看到这样的情景,会生出无限的遐想。某一日,偶然有个喜欢的女孩坐在自己的车后,便也拼命将车踩得飞快,同时还要故作轻松,时刻警惕着不要让喘息显得那么剧烈。那个年代,单车曾经也与浪漫有关。
  很多人看电影《十七岁的单车》,会觉得里面有一种怀旧的气氛。但我从来不觉得。对我们那个年代而言,那些故事仍然是新鲜的,而且是陌生的,因为那是城里孩子的生活。
  转眼间,时代又变了。在乡下,现在连摩托车也变得很普通。单车还在,但早已算不上大件。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街道两边象征性地保留着自行车道,但马路上只有汽车的长龙。单车的功能从行路变成了健身,并因此成为时尚。商场里再也见不到“永久”或者“凤凰”,虽然城里没有山,但大量出售的都是价格昂贵的“山地车”。据说,现在的自行车质量比过去好多了,所以价格贵。我有点不信。八十年代,家里的一辆单车用个十年八年是常有的事,现在行么?
  上大学在宿舍打麻将,遇到想打又怕放炮的牌,某同学在把牌摔出去的同时,总会伴随一句经典的台词:打!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当然,尽管打牌熬了很多夜,但别说摩托,那时候连单车也还是买不起。如今,麻友们可能早已开上了小车,再也不稀罕摩托。一切都在改变,但隐约觉得,在我们的内心里,似乎还保存着一些东西,它们从来没有改变过。
其他文献
作家莫言一贯行事低调,很少炫耀自己的成就,即便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表现得非常谦虚。但只要提到女儿管笑笑,他的脸上就会挂满自豪,讲起话来也会眉飞色舞。对莫言来说,女儿就是手心里的宝。他非常疼爱女儿,却习惯将爱藏在心里,直以严格的标准要求笑笑。而经历过漫長的光阴,笑笑也读懂了这位作家父亲给予自己的如山的父爱……
期刊
现实生活中,夫妻间往往是心理距离太近,于是彼此都感到痛苦。所谓“三年之痛”、“七年之痒”,与此密切相关。刚走进婚姻,彼此恨不得变成一个人。但日子长了,人际空间的需要便强烈起来,于是感觉到一种莫名的苦恼。当事人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盲目地相互挑剔和攻击,开始了冲突。
期刊
张强是河北青县金牛镇打虎庄人,他上面还有两個姐姐。从张强出生那天起,母亲李守兰就对他呵护备至,到哪里都要背着小儿子。  两岁的时候,张强患了急性肺炎,母亲背着他跑了几十里地到县城看病,把他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之后,母亲对他更是视若珍宝。
期刊
槐花盛开的季节,满城流动着香甜的气息,在这样的氛围中行走,很容易生出错觉,以为是自己身处天堂美景。  晚饭后,我在房间里苦练英语单词,表面上看上去是如此,其实我在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看言情小说。为书中女主角流泪的时候,潘小易这个家伙冒冒失失地闯进来,我急忙地掩藏,没想到却打翻了桌子上的玻璃花瓶。
期刊
女儿第一次带同学回来,马芸自然热情相待。聊天时,她问起冯冰冰的学习和家庭情况,一听说冯冰冰每次考试都是刚及格,父母做生意整天不管她时,马芸的脸色立刻变得有些难看。  吃过晚饭,冯冰冰提出看会儿电视。马芸说:“我从来不让佳佳看电视剧,响们听支曲子吧。”随后,她播放了一首钢琴名曲,问冯冰冰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冯冰冰摇摇头。
期刊
王岚戴了十几年的近视眼镜,度数一直是300度,可最近一段时间,她突然感到视力模糊。起初她以为是近视的度数加深了,但检测后却发现无明显的改变,她开始担心起来……
期刊
上司“不念”旧情,多疑司机主动辞职陷困境    王郑风毕业于重点大学,但因性格多疑,毕业后一直找不到稳定的工作。后经朋友介绍,他给徐州某机械设备公司的总经理卞辉当了司机。由于工作表现不错,他很快得到了卞辉的认可。渐渐地,卞辉有什么心里话都会向他倾诉。  2007年的一天,王郑风因生活琐事跟妻子吵了一架。开车的时候因为分心,他差点和其他车辆发生追尾。当时卞辉吓得不轻,不由责怪了他两句:“你手里的方向
期刊
心存芥蒂,富姐夫屡屡发难穷妹夫    林家有两个漂亮的女儿林晓、林莉,均已结婚。大女婿董宝军在一家大型建筑公司担任高管,经济条件优越。二女婿程良在生物制药公司做销售,收入不高。作为姐夫,董宝军一直以来对妹夫程良有些不满意,原因还得从林家小女儿林莉的婚事说起。  原来,董宝军和林晓结婚后,一直悉心照顾病重的岳父,岳父去世后,岳母章凤荣和他们一起生活,他便顺理成章地成了林家的当家人。5年前,他有心把小
期刊
由姜文执导、投资2亿元大制作的《让子弹飞》上映后,掀起了一股“子弹热”,票房更是连破纪录。  这部巨制源头在哪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提到一位名叫马识途的老人,因为《让子弹飞》的剧本改编自他的小说。为了求得这部作品,姜文和马老结下了宝贵的情缘。    阳刚小说刻骨铭心“粉丝”姜文造访偶像    2008年7月初的一天,正练着书法的著名作家马识途家里电话突然响了起来,四川省作协办公室的一位秘书
期刊
搬进新家,邻里间亲密的关系反而变淡    姚容冰和邵恬云是某机械厂的同事,也是住在同一个大院里的邻居。由于交往频繁,她们两家人亲如一家。邵恬云的儿子小海生病住院时,姚容冰每天都到医院帮忙照顾。邵恬云感激地说:“你对我们家的好,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姚容冰马上说道:“你跟我还客套什么呀。”  2007年8月,机械厂大院因重新规划,要在原地建一栋楼房。搬离前夕,邵姚两家人依依不舍地欢聚了一次,大家都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