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学单车、买单车,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很多关于单车的事。
八十年代初,我们家有了第一辆单车。那是托城里上班的大舅,出差的时候从遥远的上海买回来的。打包的零件,回来自己组装成车。29时载重型,傻大黑粗。这台车没用多久就毛病百出,先是前掣坏了,龙头失灵,到最后竟然连大梁也断了,但后来修修补补还是用了好些年。
我学骑车,是在村里的禾场(打谷场)上。那时候大约八九岁,个头还没有女儿现在这么高。和所有的小伙伴一样,学车是从骑三角架开始的,一只脚在左边踏板上,另一只脚从大梁下面穿过去踩右边的踏板,半圈半圈地踩。只用一个傍晚就学会了,满场转圈。当然,也有摔破膝盖的时候,不过完全不放在心上。后来胆子大了一点,就跨在大梁上骑,我们称这种方式为骑“大架”。再长高一点后,才能把屁股放在座椅上,一只脚踩下去,另一只脚把踏板勾上来。即便是这样的骑法,十岁出头的时候,我就已经可以载着几十斤的蔬菜骑到城里去卖了。记得有一次骑到半路,不小心车歪倒了,怎么也扶不起来,急得满头大汗,后来有路过的好心人帮忙,才可以继续上路。或许父母担心过我们在路上发生意外,但每次回到家,都只能感受到赞许的目光。乡下的孩子,都是这么长大的。
八十年代,自行车曾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大件。在我生活的农村,自行车的宝贵,就更不用说了,它既是用来代步和载人,更是要用来载重物的。所以,只有条件优越的人家,才会去买26时的轻便车,那样的车基本属于奢侈品。到后来生活条件慢慢改善了,这样的观念才渐渐淡化。
我们这一拨儿,大概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堆与自行车有关的经历。到县城上中学,我骑过一辆破旧的单车。每回在学校车棚里停好车,都要把车铃卸下来,因为那是最容易被人偷走的部件。后来,这辆破车整个失踪了,只剩下那个无用武之地的车铃还锁在我的行李箱里。假期的时候,每次出去找同学玩,总要找辆新一点的车,否则就会觉得没面子。如果只有破车,干脆就不出门。男孩子们骑着车风一样从身边飞过,后座上长发的女孩伸出手臂,轻轻环着男孩的腰。青春期的少年,看到这样的情景,会生出无限的遐想。某一日,偶然有个喜欢的女孩坐在自己的车后,便也拼命将车踩得飞快,同时还要故作轻松,时刻警惕着不要让喘息显得那么剧烈。那个年代,单车曾经也与浪漫有关。
很多人看电影《十七岁的单车》,会觉得里面有一种怀旧的气氛。但我从来不觉得。对我们那个年代而言,那些故事仍然是新鲜的,而且是陌生的,因为那是城里孩子的生活。
转眼间,时代又变了。在乡下,现在连摩托车也变得很普通。单车还在,但早已算不上大件。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街道两边象征性地保留着自行车道,但马路上只有汽车的长龙。单车的功能从行路变成了健身,并因此成为时尚。商场里再也见不到“永久”或者“凤凰”,虽然城里没有山,但大量出售的都是价格昂贵的“山地车”。据说,现在的自行车质量比过去好多了,所以价格贵。我有点不信。八十年代,家里的一辆单车用个十年八年是常有的事,现在行么?
上大学在宿舍打麻将,遇到想打又怕放炮的牌,某同学在把牌摔出去的同时,总会伴随一句经典的台词:打!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当然,尽管打牌熬了很多夜,但别说摩托,那时候连单车也还是买不起。如今,麻友们可能早已开上了小车,再也不稀罕摩托。一切都在改变,但隐约觉得,在我们的内心里,似乎还保存着一些东西,它们从来没有改变过。
八十年代初,我们家有了第一辆单车。那是托城里上班的大舅,出差的时候从遥远的上海买回来的。打包的零件,回来自己组装成车。29时载重型,傻大黑粗。这台车没用多久就毛病百出,先是前掣坏了,龙头失灵,到最后竟然连大梁也断了,但后来修修补补还是用了好些年。
我学骑车,是在村里的禾场(打谷场)上。那时候大约八九岁,个头还没有女儿现在这么高。和所有的小伙伴一样,学车是从骑三角架开始的,一只脚在左边踏板上,另一只脚从大梁下面穿过去踩右边的踏板,半圈半圈地踩。只用一个傍晚就学会了,满场转圈。当然,也有摔破膝盖的时候,不过完全不放在心上。后来胆子大了一点,就跨在大梁上骑,我们称这种方式为骑“大架”。再长高一点后,才能把屁股放在座椅上,一只脚踩下去,另一只脚把踏板勾上来。即便是这样的骑法,十岁出头的时候,我就已经可以载着几十斤的蔬菜骑到城里去卖了。记得有一次骑到半路,不小心车歪倒了,怎么也扶不起来,急得满头大汗,后来有路过的好心人帮忙,才可以继续上路。或许父母担心过我们在路上发生意外,但每次回到家,都只能感受到赞许的目光。乡下的孩子,都是这么长大的。
八十年代,自行车曾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大件。在我生活的农村,自行车的宝贵,就更不用说了,它既是用来代步和载人,更是要用来载重物的。所以,只有条件优越的人家,才会去买26时的轻便车,那样的车基本属于奢侈品。到后来生活条件慢慢改善了,这样的观念才渐渐淡化。
我们这一拨儿,大概每个人都可以说出一堆与自行车有关的经历。到县城上中学,我骑过一辆破旧的单车。每回在学校车棚里停好车,都要把车铃卸下来,因为那是最容易被人偷走的部件。后来,这辆破车整个失踪了,只剩下那个无用武之地的车铃还锁在我的行李箱里。假期的时候,每次出去找同学玩,总要找辆新一点的车,否则就会觉得没面子。如果只有破车,干脆就不出门。男孩子们骑着车风一样从身边飞过,后座上长发的女孩伸出手臂,轻轻环着男孩的腰。青春期的少年,看到这样的情景,会生出无限的遐想。某一日,偶然有个喜欢的女孩坐在自己的车后,便也拼命将车踩得飞快,同时还要故作轻松,时刻警惕着不要让喘息显得那么剧烈。那个年代,单车曾经也与浪漫有关。
很多人看电影《十七岁的单车》,会觉得里面有一种怀旧的气氛。但我从来不觉得。对我们那个年代而言,那些故事仍然是新鲜的,而且是陌生的,因为那是城里孩子的生活。
转眼间,时代又变了。在乡下,现在连摩托车也变得很普通。单车还在,但早已算不上大件。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街道两边象征性地保留着自行车道,但马路上只有汽车的长龙。单车的功能从行路变成了健身,并因此成为时尚。商场里再也见不到“永久”或者“凤凰”,虽然城里没有山,但大量出售的都是价格昂贵的“山地车”。据说,现在的自行车质量比过去好多了,所以价格贵。我有点不信。八十年代,家里的一辆单车用个十年八年是常有的事,现在行么?
上大学在宿舍打麻将,遇到想打又怕放炮的牌,某同学在把牌摔出去的同时,总会伴随一句经典的台词:打!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当然,尽管打牌熬了很多夜,但别说摩托,那时候连单车也还是买不起。如今,麻友们可能早已开上了小车,再也不稀罕摩托。一切都在改变,但隐约觉得,在我们的内心里,似乎还保存着一些东西,它们从来没有改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