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材
据新华社报道,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有关部门的说法是,为了“使汉字更好地遵循统一的规则”。按照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
用了几十年的字,突然就要改变写法了?这着实让人心生诧异:“整形”后的字更有利于书写吗?据了解,这需要修改的44个汉字并非“偏门”的汉字,而是非常常用和易于识别的。此举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整的不是汉字,整的是人
孔乙己在酒馆里教小伙计识字时说:“茴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么?”我们曾笑孔先生是多么迂腐。可面对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我们却笑不出来了,因为专家说了,要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
与轰轰烈烈的汉字简化运动相比,专家这次不过是准备对汉字做一个小手术。只不过手术还没来得及做,就引来了一片反对之声。某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八成网友反对汉字整形,这样的结果恐怕要大大出乎专家的意料了。
“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这样的改动,在专家的眼里,可能是神来之笔。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高明之处,更不知道这样的改动究竟有何实际意义。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可今天我们的专家呢,竟然在字的写法上挖空心思,简直就是瞎折腾。汉字整形其实更像是专家的自娱自乐。专家沾沾自喜的背后,不知多少小学生要叫苦不迭。而家长和老师们,估计也要像孔乙己那样告诉孩子“茴”字原来有四种写法。
网 友
绝望小猪:真是整人!“杀”字没有勾了那还是“杀”吗?
西晚:对于文字整形,征求民意是明智的选择。最终结果如何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关键是这一事件代表了官方和民间的双赢,的确是高招!
语文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文后相关练习。
用生活的老刀整形汉字 王娇莉
作为民族文化的“脊梁骨”,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数千年来,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以其形、音、义记载着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在生活中,更是让我们产生了无法想象的依赖,书籍、报纸、邮件……如果离开了汉字,怎么能够存活下去。
然而,一场关于汉字整形的争议却在当下掀起了轩然大波,到底要不要给44个汉字“动刀整形”,这个问题甚至已经被提升到文化话语权争夺的高度。
对于汉字该不该整形,或许一时不能给出定论,但是,当我们回望作为现存文字中的象形文字,会发现它们的字形美丽而有魅力,美得有点出神入化,个个如黄金出土,白玉洗尘,放射着智慧的光辉。而它的生命力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坚忍。借着这次的汉字整形,我们不妨再回头看看仓颉造字。这对陕西人而言,是除了引以为豪的兵马俑、大雁塔等文物古迹外,另外一个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文化现象。
仓颉是一位介于神话与传说之间的人物,无论从神话学、民族学或民俗学的角度考察,他都是古之神圣者,史称“龙颜四目”“生有睿德”(见《论衡》《吕氏春秋》),其赫赫卓著的功绩在于“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
在渭南白水县的仓颉庙,有一块《仓圣鸟迹书碑》,黑色的石头上刻着28个古怪的符号,相传这就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这些鸟迹书比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要漂亮得多,由小的图形和画面组成。1984年,上海书店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阁帖》将它们破译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关于仓颉造字,在陕西白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远古时候,蒙昧未开,人们都用结绳的办法录史记事。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为轩辕黄帝左史官。相传当初仓颉也用结绳记事,绳结虽有大小和形状的区别,但年久月深,难于辨识,曾造成黄帝同炎帝一次谈判的失利。为此仓颉深感愧疚,遂辞官出游,遍访智者,寻求记事的好方法。
几年之后,他返归故里,独居村西深沟之中,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视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夜鬼哭!”文字一出,人类从此由蛮荒岁月转向文明。黄帝感念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这就是现在的“谷雨”节气。
汉字整形,关键不在于脸部的整容,“老祖宗”造字为了方便于民,汉字整形也应该从生活的角度出发。
1.本文阐述的观点是什么?请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回答。
2.促使仓颉辞官出游遍访智者寻求记事好方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3.“用生活的老刀整形汉字”的主要事实依据是什么?
4.第三段中加点的“出神入化”是从哪个成语化用而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写到“谷雨”这一节气的来由,你能从自己的阅读积累中搜索出四个“节气”的名称来吗?
据新华社报道,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琴”“亲”“魅”等44个汉字在专家倡导下进行了写法调整,有关部门的说法是,为了“使汉字更好地遵循统一的规则”。按照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唇”字的厂字头由半包围结构调整成了上下结构。
用了几十年的字,突然就要改变写法了?这着实让人心生诧异:“整形”后的字更有利于书写吗?据了解,这需要修改的44个汉字并非“偏门”的汉字,而是非常常用和易于识别的。此举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整的不是汉字,整的是人
孔乙己在酒馆里教小伙计识字时说:“茴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么?”我们曾笑孔先生是多么迂腐。可面对正在征求意见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我们却笑不出来了,因为专家说了,要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
与轰轰烈烈的汉字简化运动相比,专家这次不过是准备对汉字做一个小手术。只不过手术还没来得及做,就引来了一片反对之声。某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八成网友反对汉字整形,这样的结果恐怕要大大出乎专家的意料了。
“琴”字左上角“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了“提”;“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这样的改动,在专家的眼里,可能是神来之笔。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高明之处,更不知道这样的改动究竟有何实际意义。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可今天我们的专家呢,竟然在字的写法上挖空心思,简直就是瞎折腾。汉字整形其实更像是专家的自娱自乐。专家沾沾自喜的背后,不知多少小学生要叫苦不迭。而家长和老师们,估计也要像孔乙己那样告诉孩子“茴”字原来有四种写法。
网 友
绝望小猪:真是整人!“杀”字没有勾了那还是“杀”吗?
西晚:对于文字整形,征求民意是明智的选择。最终结果如何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关键是这一事件代表了官方和民间的双赢,的确是高招!
语文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文后相关练习。
用生活的老刀整形汉字 王娇莉
作为民族文化的“脊梁骨”,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文字之一。数千年来,汉字这种独具特色的“方块字”,以其形、音、义记载着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在生活中,更是让我们产生了无法想象的依赖,书籍、报纸、邮件……如果离开了汉字,怎么能够存活下去。
然而,一场关于汉字整形的争议却在当下掀起了轩然大波,到底要不要给44个汉字“动刀整形”,这个问题甚至已经被提升到文化话语权争夺的高度。
对于汉字该不该整形,或许一时不能给出定论,但是,当我们回望作为现存文字中的象形文字,会发现它们的字形美丽而有魅力,美得有点出神入化,个个如黄金出土,白玉洗尘,放射着智慧的光辉。而它的生命力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坚忍。借着这次的汉字整形,我们不妨再回头看看仓颉造字。这对陕西人而言,是除了引以为豪的兵马俑、大雁塔等文物古迹外,另外一个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文化现象。
仓颉是一位介于神话与传说之间的人物,无论从神话学、民族学或民俗学的角度考察,他都是古之神圣者,史称“龙颜四目”“生有睿德”(见《论衡》《吕氏春秋》),其赫赫卓著的功绩在于“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
在渭南白水县的仓颉庙,有一块《仓圣鸟迹书碑》,黑色的石头上刻着28个古怪的符号,相传这就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的本形。这些鸟迹书比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要漂亮得多,由小的图形和画面组成。1984年,上海书店翻印的宋代王著《淳化阁帖》将它们破译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x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
关于仓颉造字,在陕西白水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远古时候,蒙昧未开,人们都用结绳的办法录史记事。仓颉,原姓侯冈,名颉,号史皇氏,为轩辕黄帝左史官。相传当初仓颉也用结绳记事,绳结虽有大小和形状的区别,但年久月深,难于辨识,曾造成黄帝同炎帝一次谈判的失利。为此仓颉深感愧疚,遂辞官出游,遍访智者,寻求记事的好方法。
几年之后,他返归故里,独居村西深沟之中,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视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夜鬼哭!”文字一出,人类从此由蛮荒岁月转向文明。黄帝感念他功绩过人,乃赐以“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由于仓颉造字功德感天,玉皇大帝也赐给人间一场“谷子雨”,以慰劳圣功,这就是现在的“谷雨”节气。
汉字整形,关键不在于脸部的整容,“老祖宗”造字为了方便于民,汉字整形也应该从生活的角度出发。
1.本文阐述的观点是什么?请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回答。
2.促使仓颉辞官出游遍访智者寻求记事好方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概括回答。
3.“用生活的老刀整形汉字”的主要事实依据是什么?
4.第三段中加点的“出神入化”是从哪个成语化用而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写到“谷雨”这一节气的来由,你能从自己的阅读积累中搜索出四个“节气”的名称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