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孙燕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药品临床研究机构和国家新药(抗肿瘤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亚洲临床肿瘤学会主席,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副主席,中国抗癌学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孙燕教授是我国肿瘤内科治疗专业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多年来从事肿瘤内科治疗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参与并主持国内外开发研制的抗肿瘤新药的临床试验。临床上,对肿瘤的综合治疗,特别是肺癌、淋巴瘤和睾丸肿瘤的治疗卓有成效。对我国内科肿瘤学的开拓、发展、提高和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1990年以来,他致力于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在我国的推广、教学和科研工作。
走进孙燕院士的办公室,只见里面拥着不少前来求医问药的患者,满头白发的孙院士耐心地解答他们的提问,脸上始终带着笑意,没有丝毫的倦怠。送走了最后一位患者,孙院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提起,今年5月底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方来英用“目前的肿瘤治疗药品广告全部是非法的”这样一句话,给形形色色的“抗癌”广告定了性。孙院士说,他已经知道了,“这些抗癌广告坑害患者,早该好好整治了!”他对记者说,每次看到肿瘤患者被违法广告欺骗,白白浪费了金钱却没有看好病,他都觉得心痛。那些误导患者的人,“就应该被重罚、重判”。
“那么,您从医已近50年了,对癌症患者的了解也很多,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记者问道。
孙院士说:“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尽早治愈癌症,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做人的尊严。但是,不管是治疗,还是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都应该遵循正规治疗。目前,WHO推行的三阶梯止痛治疗,是国际、国内肿瘤界公认的癌痛治疗方案。”
以人为本,正确应用三阶梯止痛疗法
疼痛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但很多人,包括部分临床医师对癌症疼痛认识不足,致使多数患者得不到合理的药物治疗。孙院士指出,如今,很大部分患者在发现肿瘤时已到晚期,无法根治。对于这部分患者,治疗的重点就是帮助他们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这一思想。为此,我国从1990年和WHO一起,推广专家委员会提出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是根据患者疼痛的轻、中、重程度的不同,分别选择第一、第二及第三阶梯不同止痛药物。第一阶段用药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阿片类药物;第二阶梯用药是以可待因为代表的弱阿片类药物;第三阶梯用药是以吗啡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
孙院士说,之所以要推行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是因为它纠正了长期以来为癌症患者止痛所出现的药物滥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而三阶梯止痛方案提倡根据患者疼痛程度不同,选用不同的止痛药和不同剂量,且遵循四大原则,即按阶梯给药、按时给药、按适当途径给药和按个体给药。这样,它不仅能有效缓解癌症疼痛,还能尽量避免患者对依赖性止痛药物成瘾,减少药物毒副作用。
以人为本,走出三阶梯治疗的误区
谈到过去10余年的三阶梯止痛治疗推广工作,孙院士指出,在过去的10余年中,我们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癌痛治疗知识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癌痛病人得到了合理的治疗。此外,在药品管理、新药开发、科学处方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但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疼痛治疗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相当的差距。目前的现状是:老百姓对癌痛处理认识不清,而绝大多数临床医师对此虽有初步认识,但对疼痛的规范化处理还不够清楚,在治疗观念、用药水平和用药结构上都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过分担心药物成瘾问题。能导致精神依赖的止痛药虽然对健康人有一定危害,但对癌症患者确能起到止痛作用。如奥施康定(一种口服缓解吗啡类止痛药),对健康人有害(《北京青年报》就曾经撰文讨论过“引进该药是救人还是杀人”),但它对晚期癌症患者就是有用。孙院士认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运用止痛药的时机和剂量关键在于医生把关,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掌握。
误区二:忽略对疼痛程度的分级,盲目用药处理。疼痛的诊断要明确,分级要准确,这样,对症、逐级进行处理,才能有效控制疼痛。有时候,患者感觉疼痛,可能是由于精神的原因造成的感觉异常。这时如果家属和医师与患者很好交流,从精神上、心理上解决他们存在的疑虑,会比给药更有效,而且,可以更好地把握给药时机、掌握合适的给药剂量。此外,疼痛治疗如今不再单指癌症疼痛,还包括非癌症疼痛,如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
误区三:不是“按时”给药,而是“必要时”给药。多年来人们对疼痛处理的给药习惯是“必要时”给药,像给退烧药一样,只有发热到一定程度才服用。而三阶梯止痛方案强调的是“按时”给药,以达到持续有效地缓解疼痛,避免或减少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
孙院士说,这些问题,我们在“中国WHO三阶梯方案推广十年学术回顾与展望”时,就已经发现。遗憾的是,过去几年这种状况没有大的改观。其根源在于,我们的医务人员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很多癌症患者面临着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在被确诊为癌症的那天,心理防线就面临崩塌。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更应该注重在治疗过程中以人为本,加强相互交流和理解,从心理和精神上给予他们支持,这可能比药物治疗更有效。
从三阶梯到四阶梯,体现人文关怀
孙院士说:“临床实验证明,85%的疼痛都可以用三阶梯止痛治疗来解决,不能解决的,我们会考虑用四阶梯止痛治疗。”
“四阶梯止痛治疗是我们在推广三阶梯止痛治疗10年之后,根据临床实践提出的。”孙院士解释说,“三阶梯止痛治疗使用得当,可以解决70%~85%的疼痛问题。无法解决的疼痛,我们会考虑用四阶梯止痛治疗,即用一些无创或有创的手段(如封闭、静脉给药及中药、针灸等)来止痛,达到充分止痛的目的。比如,对部分顽固性疼痛的患者往脊髓腔内注射牛的肾上腺细胞,虽然有创,但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从中药乌头里提取的高乌甲素,虽然不是吗啡类的,但对中等疼痛能有效止痛,副作用也小,没有成瘾性,它也可以作为三阶梯止痛的辅助治疗,减小成瘾性药物的副作用。针灸可通过诱导大脑产生内啡肽而止痛,但对重度疼痛问题有时镇痛效果不十分令人满意。不过,关于超过一级的重度疼痛的治疗还处在研究之中,目前还是主张必要时用吗啡静脉滴注。”
普及肿瘤防治知识,杜绝虚假医疗广告
“孙院士,听您说来,肿瘤的治疗不但没有100%的有效方法,而且在治疗重度疼痛方面有些时候也是力不从心。但现在,有些虚假医疗广告抓住肿瘤患者急于治愈的心情,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夸大疗效的宣传,声称能根治癌症,误导病人,您对此有什么看法?”记者问。
“我当了半个世纪的医生,就是我最擅长治疗的病,我也不能说100%能治好。虚假的医疗广告,声称包治百病,用假药害死人,是非常可恶的。有的药,可能有一定作用,但作用并不像所说的那样强,而且也不是对每个患者都管用。”孙院士郑重说道。
“不过,患者上当,医生也有责任,说明正面的教育不够,科学知识普及不够。另外,政府虽然也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制止,但力度还不够。虚假医疗广告应当受到重罚,同时我们还应加强正面的宣传,让正确的医学科普知识深入人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希望孙院士最后为我们的读者说些什么。孙院士想了想,说道:“对于肿瘤,防远胜于治。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少吃洋快餐等;定期检查身体,适当锻炼,不断提高健康水平,才是远离肿瘤的万全之策。”
短暂的采访结束了,记者看见孙院士办公室一侧的墙壁上挂着一块小匾,上书3个大字——“仁者寿”。这不正是这位在抗击肿瘤领域奋战了45个春秋的老战士的真实写照吗?我们真心希望孙院士健康平安,仁者长寿!
孙燕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药品临床研究机构和国家新药(抗肿瘤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亚洲临床肿瘤学会主席,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副主席,中国抗癌学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孙燕教授是我国肿瘤内科治疗专业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多年来从事肿瘤内科治疗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工作,参与并主持国内外开发研制的抗肿瘤新药的临床试验。临床上,对肿瘤的综合治疗,特别是肺癌、淋巴瘤和睾丸肿瘤的治疗卓有成效。对我国内科肿瘤学的开拓、发展、提高和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1990年以来,他致力于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在我国的推广、教学和科研工作。
走进孙燕院士的办公室,只见里面拥着不少前来求医问药的患者,满头白发的孙院士耐心地解答他们的提问,脸上始终带着笑意,没有丝毫的倦怠。送走了最后一位患者,孙院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提起,今年5月底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方来英用“目前的肿瘤治疗药品广告全部是非法的”这样一句话,给形形色色的“抗癌”广告定了性。孙院士说,他已经知道了,“这些抗癌广告坑害患者,早该好好整治了!”他对记者说,每次看到肿瘤患者被违法广告欺骗,白白浪费了金钱却没有看好病,他都觉得心痛。那些误导患者的人,“就应该被重罚、重判”。
“那么,您从医已近50年了,对癌症患者的了解也很多,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记者问道。
孙院士说:“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来说,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尽早治愈癌症,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做人的尊严。但是,不管是治疗,还是减轻晚期癌症患者的痛苦,都应该遵循正规治疗。目前,WHO推行的三阶梯止痛治疗,是国际、国内肿瘤界公认的癌痛治疗方案。”
以人为本,正确应用三阶梯止痛疗法
疼痛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但很多人,包括部分临床医师对癌症疼痛认识不足,致使多数患者得不到合理的药物治疗。孙院士指出,如今,很大部分患者在发现肿瘤时已到晚期,无法根治。对于这部分患者,治疗的重点就是帮助他们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这一思想。为此,我国从1990年和WHO一起,推广专家委员会提出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
“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是根据患者疼痛的轻、中、重程度的不同,分别选择第一、第二及第三阶梯不同止痛药物。第一阶段用药是以阿司匹林为代表的非阿片类药物;第二阶梯用药是以可待因为代表的弱阿片类药物;第三阶梯用药是以吗啡为代表的强阿片类药物。
孙院士说,之所以要推行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是因为它纠正了长期以来为癌症患者止痛所出现的药物滥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而三阶梯止痛方案提倡根据患者疼痛程度不同,选用不同的止痛药和不同剂量,且遵循四大原则,即按阶梯给药、按时给药、按适当途径给药和按个体给药。这样,它不仅能有效缓解癌症疼痛,还能尽量避免患者对依赖性止痛药物成瘾,减少药物毒副作用。
以人为本,走出三阶梯治疗的误区
谈到过去10余年的三阶梯止痛治疗推广工作,孙院士指出,在过去的10余年中,我们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癌痛治疗知识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癌痛病人得到了合理的治疗。此外,在药品管理、新药开发、科学处方等方面都取得长足的进步,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但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疼痛治疗与发达国家比较还有相当的差距。目前的现状是:老百姓对癌痛处理认识不清,而绝大多数临床医师对此虽有初步认识,但对疼痛的规范化处理还不够清楚,在治疗观念、用药水平和用药结构上都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过分担心药物成瘾问题。能导致精神依赖的止痛药虽然对健康人有一定危害,但对癌症患者确能起到止痛作用。如奥施康定(一种口服缓解吗啡类止痛药),对健康人有害(《北京青年报》就曾经撰文讨论过“引进该药是救人还是杀人”),但它对晚期癌症患者就是有用。孙院士认为,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运用止痛药的时机和剂量关键在于医生把关,做到有的放矢,准确掌握。
误区二:忽略对疼痛程度的分级,盲目用药处理。疼痛的诊断要明确,分级要准确,这样,对症、逐级进行处理,才能有效控制疼痛。有时候,患者感觉疼痛,可能是由于精神的原因造成的感觉异常。这时如果家属和医师与患者很好交流,从精神上、心理上解决他们存在的疑虑,会比给药更有效,而且,可以更好地把握给药时机、掌握合适的给药剂量。此外,疼痛治疗如今不再单指癌症疼痛,还包括非癌症疼痛,如带状疱疹引起的疼痛。
误区三:不是“按时”给药,而是“必要时”给药。多年来人们对疼痛处理的给药习惯是“必要时”给药,像给退烧药一样,只有发热到一定程度才服用。而三阶梯止痛方案强调的是“按时”给药,以达到持续有效地缓解疼痛,避免或减少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
孙院士说,这些问题,我们在“中国WHO三阶梯方案推广十年学术回顾与展望”时,就已经发现。遗憾的是,过去几年这种状况没有大的改观。其根源在于,我们的医务人员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很多癌症患者面临着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在被确诊为癌症的那天,心理防线就面临崩塌。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更应该注重在治疗过程中以人为本,加强相互交流和理解,从心理和精神上给予他们支持,这可能比药物治疗更有效。
从三阶梯到四阶梯,体现人文关怀
孙院士说:“临床实验证明,85%的疼痛都可以用三阶梯止痛治疗来解决,不能解决的,我们会考虑用四阶梯止痛治疗。”
“四阶梯止痛治疗是我们在推广三阶梯止痛治疗10年之后,根据临床实践提出的。”孙院士解释说,“三阶梯止痛治疗使用得当,可以解决70%~85%的疼痛问题。无法解决的疼痛,我们会考虑用四阶梯止痛治疗,即用一些无创或有创的手段(如封闭、静脉给药及中药、针灸等)来止痛,达到充分止痛的目的。比如,对部分顽固性疼痛的患者往脊髓腔内注射牛的肾上腺细胞,虽然有创,但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从中药乌头里提取的高乌甲素,虽然不是吗啡类的,但对中等疼痛能有效止痛,副作用也小,没有成瘾性,它也可以作为三阶梯止痛的辅助治疗,减小成瘾性药物的副作用。针灸可通过诱导大脑产生内啡肽而止痛,但对重度疼痛问题有时镇痛效果不十分令人满意。不过,关于超过一级的重度疼痛的治疗还处在研究之中,目前还是主张必要时用吗啡静脉滴注。”
普及肿瘤防治知识,杜绝虚假医疗广告
“孙院士,听您说来,肿瘤的治疗不但没有100%的有效方法,而且在治疗重度疼痛方面有些时候也是力不从心。但现在,有些虚假医疗广告抓住肿瘤患者急于治愈的心情,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夸大疗效的宣传,声称能根治癌症,误导病人,您对此有什么看法?”记者问。
“我当了半个世纪的医生,就是我最擅长治疗的病,我也不能说100%能治好。虚假的医疗广告,声称包治百病,用假药害死人,是非常可恶的。有的药,可能有一定作用,但作用并不像所说的那样强,而且也不是对每个患者都管用。”孙院士郑重说道。
“不过,患者上当,医生也有责任,说明正面的教育不够,科学知识普及不够。另外,政府虽然也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制止,但力度还不够。虚假医疗广告应当受到重罚,同时我们还应加强正面的宣传,让正确的医学科普知识深入人心,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希望孙院士最后为我们的读者说些什么。孙院士想了想,说道:“对于肿瘤,防远胜于治。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少吃洋快餐等;定期检查身体,适当锻炼,不断提高健康水平,才是远离肿瘤的万全之策。”
短暂的采访结束了,记者看见孙院士办公室一侧的墙壁上挂着一块小匾,上书3个大字——“仁者寿”。这不正是这位在抗击肿瘤领域奋战了45个春秋的老战士的真实写照吗?我们真心希望孙院士健康平安,仁者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