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高校体育教育,不仅要实现强健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目标;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创新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等等。然而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雷同、内容枯燥,因此导致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动性不足,严重的影响了高校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针对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趣味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中以高校体育拓展趣味教学的意义入手分析,探讨高校体育课堂常见拓展趣味内容和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高校体育;拓展趣味;教学模式
大学教育是学生踏入社会的基础和关键,而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学更是肩负着强健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的重要渠道。在笔者调查中发现许多高校体育教学过于重视学生对体育动作、技术等方面的培养,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教学方法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学的改革与深化,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趣味课程,不仅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拓展趣味教学的意义
“以生为本”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项目的学习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为此相对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拓展趣味教学是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的一种自我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引导位置,负责将拓展趣味项目的内容、规则、要求告知学生,整个过程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对项目的掌控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构建,教师不能主动干预。而且体育拓展趣味课程组织形式十分新颖,内容上突出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在拓展趣味体育课程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其次高校体育拓展趣味课程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拓展趣味课程包含了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等等内容,而且将这些知识融入到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效的弥补了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目标上存在的不足,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渠道。例如现代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但是心理应激能力较差,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情绪低落。因此在拓展趣味内容创作上,教师可以利用自然场景、野外训练等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情感,针对性的进行情感教育活动。
拓展趣味课程有利于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体育水平和不同兴趣学生的训练需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往往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工作。例如篮球教学中,会将学生按小组划分,进行对抗训练活动。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的问题就在于不同体质的学生共同进行学习活动,会让训练效果大打折扣。拓展趣味课程则内容丰富、开展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将不同层次的项目安排到课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能水平,设置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和体育活动强度。
二、常见拓展趣味课程项目与应用原则
拓展趣味课程在我国引入时间较短,因此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可以明确的是,拓展趣味课程与传统体育教学、拓展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拓展趣味课程既要有拓展性,又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加之高校体育设备和场地十分齐全,为开展拓展趣味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拓展趣味课程常见项目
具体来说可以根据学生发展阶段,将拓展趣味课程划分为基本训练阶段与综合训练阶段。基本训练内容包括身体素质训练项目,项目可以采用高空断桥、信任背摔、袋鼠跳、人椅等。目的在于通过这些趣味游戏活动,在提升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同时,锻炼机体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亲身体验法,以团队项目或者个人项目为主。例如在高空断桥项目活动中,不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攀爬能力是一种锻炼,对于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也是一种挑战,实现自我的突破。又如在人椅活动中,所有同学共同参与,对于学生的体能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是一种提升。通过这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的体能和情感等都得到培养。
在综合训练阶段,要侧重于学生个人潜能的培养,目的在于提升自我,获得高峰体验。拓展趣味课程可以将不同训练项目组合起来,进行科学的排列组合,因材施教。例如学生越是害怕什么项目,越是怯于去做。就要鼓励学生去做,实现自我的突破。也可以将拓展趣味训练与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问题融合起来,强化体育训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适应社會。
(二)体育拓展趣味课程的应用原则
拓展趣味课程有着独自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项原则。包括安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传统与创新结合的原则。
首先最为重要的即是安全性原则,就是要求在活动中必须要保障学生的安全。本身体育运动就带有一定的安全威胁,在拓展趣味训练中有些项目也是如此。例如袋鼠跳、旋风跑、大木鞋等等,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导致学生受伤。因此在进行拓展趣味项目的练习中,教师必须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保障工作,切实保障体育活动中学生的身体安全。
其次是趣味性原则,这是针对传统体育教学活动较为枯燥提出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单一、课堂较为枯燥,是影响学生参与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进行拓展趣味课程设计中,要突出项目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第三是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为了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个性化与针对性,在开展拓展趣味教学时,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所学专业、知识能力、体质等设定不同的场景和训练项目。在此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保证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得到尊重和张扬。
第四是传统与创新结合的原则。目前拓展趣味训练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训练模式,但是受限于校内设施的不足,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传统与创新模式结合起来。从教学内容、组织实施等方面借鉴传统教学项目的优势,结合拓展趣味进行创新,进一步创造富有实效和生命力的拓展趣味训练项目,以满足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 三、拓展趣味在高校体育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前文分析可见,拓展趣味教学模式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符合体育教学改革目标,创新、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在实践中,将一堂拓展趣味体育课程分为五个环节,体验→感受→分享→评价,通过一个闭环,完成拓展趣味教学。
(一)拓展趣味课程体验环节
首先将拓展趣味项目规则和形式介绍给学生。主要项目有:旋风跑、摸石头过河、大木鞋、同心鼓、两人三足、人椅等项目。然后将各个项目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游戏规则、评价规则等讲解给学生。在这些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将每个拓展趣味活动演示给学生,同时将关键的部分进行讲解,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规则和活动细节。
(二)拓展趣味活动的感受阶段
感受阶段可以说是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在设计拓展趣味课程活动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等,专门设置小组互动模式。要求每个小组都合理分配活动参与人员,根据学生的体质等实际情况争取每个学生都有活动可以参与。例如在同心协力齐步走活动中,不再局限于“两人三足”,而是将全体同学划分为若干组,每组10名左右同学。将学生的左脚与另一同学右脚捆在一起,以此类推下去。在比赛中,可以分多次进行。第一次让同学们熟悉玩法;第二次探索顺利完成任务的技巧;第三次则根据完成效果,由教师告诉技巧。例如在这个游戏中,可以选出一个同学喊口号,其他同学跟随口号可以共同出左脚或者右脚,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三)拓展趣味活动的分享阶段
对于拓展趣味活动来说,活动内容的反思与体悟的价值往往大于活动本身,为此在活动结束后,进行体验分享是重要的一环,它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心得,实现实践体验活动的升华。拓展趣味活动的分享是在小组之间进行的,在活动之初,随机进行分组,不同的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不同的体验。在活动后,将组间差异打乱,让每一个同学来分享自己独有的心理体验,对于其他同学的成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拓展趣味活动中要重视分享活动,以提升拓展趣味活动质量。例如在同心鼓项目中,每一个学生的力度与判断都是不同的,让他们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对于完善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四)拓展趣味活动的评价阶段
在学生分享完毕后,教师要对每一组同学、每一次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价。在实践中,许多同学认为体育教学活动评价机制不健全是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拓展趣味活动中,要突出对学生在活动时的过程性评价。例如拓展趣味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训练学生的体育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心理素质。所以在评价中,除了评价体育活动的目标完成外,还要考虑活动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例如在拓展趣味课程中的同心协力齐步走项目的练习过程中,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小组,完成项目所用时间肯定更短一些。因此评价中,除了要考虑学生小组任务的完成效率之外,也要将所用时间作为衡量成绩的重要标准。
四、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而且要具備一定的综合素质。而传统体育教学活动在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将拓展趣味训练活动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对于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本文研究中,对高校体育拓展趣味教学活动的常见项目、实施原则等进行了浅要的论述,并提出了拓展趣味教学课堂的具体应用策略。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在未来教学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苹,陈利.高职体育运动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中的问题与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7(10):230-232.
[2]宋丽丽.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应用策略探讨[J].现代交际,2017-11-02.
[3]李润霞.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7-08-04.
[4]王贾健,梁丽凤.海南高校现代化课程改革之——拓展运动开展研究[J].体育科技,2015(06):148.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
关键词:高校体育;拓展趣味;教学模式
大学教育是学生踏入社会的基础和关键,而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学更是肩负着强健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的重要渠道。在笔者调查中发现许多高校体育教学过于重视学生对体育动作、技术等方面的培养,而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教学方法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学的改革与深化,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趣味课程,不仅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也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拓展趣味教学的意义
“以生为本”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项目的学习有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为此相对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拓展趣味教学是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的一种自我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引导位置,负责将拓展趣味项目的内容、规则、要求告知学生,整个过程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对项目的掌控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构建,教师不能主动干预。而且体育拓展趣味课程组织形式十分新颖,内容上突出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在拓展趣味体育课程中,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其次高校体育拓展趣味课程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拓展趣味课程包含了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等等内容,而且将这些知识融入到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效的弥补了传统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和目标上存在的不足,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渠道。例如现代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但是心理应激能力较差,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情绪低落。因此在拓展趣味内容创作上,教师可以利用自然场景、野外训练等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情感,针对性的进行情感教育活动。
拓展趣味课程有利于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体育水平和不同兴趣学生的训练需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往往需要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的开展教学工作。例如篮球教学中,会将学生按小组划分,进行对抗训练活动。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的问题就在于不同体质的学生共同进行学习活动,会让训练效果大打折扣。拓展趣味课程则内容丰富、开展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将不同层次的项目安排到课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能水平,设置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和体育活动强度。
二、常见拓展趣味课程项目与应用原则
拓展趣味课程在我国引入时间较短,因此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可以明确的是,拓展趣味课程与传统体育教学、拓展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拓展趣味课程既要有拓展性,又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加之高校体育设备和场地十分齐全,为开展拓展趣味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拓展趣味课程常见项目
具体来说可以根据学生发展阶段,将拓展趣味课程划分为基本训练阶段与综合训练阶段。基本训练内容包括身体素质训练项目,项目可以采用高空断桥、信任背摔、袋鼠跳、人椅等。目的在于通过这些趣味游戏活动,在提升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同时,锻炼机体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亲身体验法,以团队项目或者个人项目为主。例如在高空断桥项目活动中,不仅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攀爬能力是一种锻炼,对于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也是一种挑战,实现自我的突破。又如在人椅活动中,所有同学共同参与,对于学生的体能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是一种提升。通过这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的体能和情感等都得到培养。
在综合训练阶段,要侧重于学生个人潜能的培养,目的在于提升自我,获得高峰体验。拓展趣味课程可以将不同训练项目组合起来,进行科学的排列组合,因材施教。例如学生越是害怕什么项目,越是怯于去做。就要鼓励学生去做,实现自我的突破。也可以将拓展趣味训练与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问题融合起来,强化体育训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适应社會。
(二)体育拓展趣味课程的应用原则
拓展趣味课程有着独自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项原则。包括安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传统与创新结合的原则。
首先最为重要的即是安全性原则,就是要求在活动中必须要保障学生的安全。本身体育运动就带有一定的安全威胁,在拓展趣味训练中有些项目也是如此。例如袋鼠跳、旋风跑、大木鞋等等,一旦出现失误就会导致学生受伤。因此在进行拓展趣味项目的练习中,教师必须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保障工作,切实保障体育活动中学生的身体安全。
其次是趣味性原则,这是针对传统体育教学活动较为枯燥提出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单一、课堂较为枯燥,是影响学生参与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进行拓展趣味课程设计中,要突出项目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第三是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为了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个性化与针对性,在开展拓展趣味教学时,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所学专业、知识能力、体质等设定不同的场景和训练项目。在此基础上实现因材施教,保证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得到尊重和张扬。
第四是传统与创新结合的原则。目前拓展趣味训练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训练模式,但是受限于校内设施的不足,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传统与创新模式结合起来。从教学内容、组织实施等方面借鉴传统教学项目的优势,结合拓展趣味进行创新,进一步创造富有实效和生命力的拓展趣味训练项目,以满足不断深化的教学改革。 三、拓展趣味在高校体育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前文分析可见,拓展趣味教学模式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符合体育教学改革目标,创新、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在实践中,将一堂拓展趣味体育课程分为五个环节,体验→感受→分享→评价,通过一个闭环,完成拓展趣味教学。
(一)拓展趣味课程体验环节
首先将拓展趣味项目规则和形式介绍给学生。主要项目有:旋风跑、摸石头过河、大木鞋、同心鼓、两人三足、人椅等项目。然后将各个项目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游戏规则、评价规则等讲解给学生。在这些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将每个拓展趣味活动演示给学生,同时将关键的部分进行讲解,让每个学生都了解规则和活动细节。
(二)拓展趣味活动的感受阶段
感受阶段可以说是学生亲自体验的过程。在设计拓展趣味课程活动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等,专门设置小组互动模式。要求每个小组都合理分配活动参与人员,根据学生的体质等实际情况争取每个学生都有活动可以参与。例如在同心协力齐步走活动中,不再局限于“两人三足”,而是将全体同学划分为若干组,每组10名左右同学。将学生的左脚与另一同学右脚捆在一起,以此类推下去。在比赛中,可以分多次进行。第一次让同学们熟悉玩法;第二次探索顺利完成任务的技巧;第三次则根据完成效果,由教师告诉技巧。例如在这个游戏中,可以选出一个同学喊口号,其他同学跟随口号可以共同出左脚或者右脚,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三)拓展趣味活动的分享阶段
对于拓展趣味活动来说,活动内容的反思与体悟的价值往往大于活动本身,为此在活动结束后,进行体验分享是重要的一环,它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心得,实现实践体验活动的升华。拓展趣味活动的分享是在小组之间进行的,在活动之初,随机进行分组,不同的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不同的体验。在活动后,将组间差异打乱,让每一个同学来分享自己独有的心理体验,对于其他同学的成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拓展趣味活动中要重视分享活动,以提升拓展趣味活动质量。例如在同心鼓项目中,每一个学生的力度与判断都是不同的,让他们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对于完善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四)拓展趣味活动的评价阶段
在学生分享完毕后,教师要对每一组同学、每一次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价。在实践中,许多同学认为体育教学活动评价机制不健全是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拓展趣味活动中,要突出对学生在活动时的过程性评价。例如拓展趣味活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目的,训练学生的体育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心理素质。所以在评价中,除了评价体育活动的目标完成外,还要考虑活动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例如在拓展趣味课程中的同心协力齐步走项目的练习过程中,具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小组,完成项目所用时间肯定更短一些。因此评价中,除了要考虑学生小组任务的完成效率之外,也要将所用时间作为衡量成绩的重要标准。
四、小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而且要具備一定的综合素质。而传统体育教学活动在内容、组织形式等方面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因此将拓展趣味训练活动引入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对于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本文研究中,对高校体育拓展趣味教学活动的常见项目、实施原则等进行了浅要的论述,并提出了拓展趣味教学课堂的具体应用策略。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在未来教学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苹,陈利.高职体育运动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中的问题与对策[J].工程技术研究,2017(10):230-232.
[2]宋丽丽.高校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应用策略探讨[J].现代交际,2017-11-02.
[3]李润霞.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7-08-04.
[4]王贾健,梁丽凤.海南高校现代化课程改革之——拓展运动开展研究[J].体育科技,2015(06):148.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