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的新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有效度,即要求我们思考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本文结合自身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从动机激励、活动启智、环境创设、方法推动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实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策略。本文对于数学课堂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课堂参与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数学课堂;主体地位;动机激励;活动启智;环境创设;方法推动
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数学课堂,这不仅是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数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必然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即在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使课堂成为他们发挥主体地位的主阵地.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体现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一切成功的出发点,学习动机是学习成功的出发点。因此,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变量,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集中精力,对学习进行积极准备,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比如,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實例引入新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评价、鼓励;等等。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的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动机。
二、通过数学活动体现启智功能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促使学生眼、耳、鼻、舌等多种感官并用,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数学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
(一)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学科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推理证明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等方式让学生确认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二)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多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归纳,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探寻,问题的辨与析,知识的联系与建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并在思考中使学生得到培养和锻炼,进而体现主体作用.同样,对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当学生观察活动结束后,就要引导学生把活动中观察到的表象转化为抽象的符号表达,从而经过思考得出各种不同的证明方法。
(三)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巧设质疑、精心安排的讨论、对问题怎样解决等,可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相互间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学习完成,就有学生提出外角和是多少?通过讨论,大家得出三角和为360°的结论。还有学生发现,其实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这样,就使学习结论得以拓展。眼尖的学生还会发现,其实外角和360°可以看成是起点在多边形各个顶点,且绕多边形恰好一周的一个动态运动过程。这样,学习就得到一个升华,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与捕捉。
此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提问、板演等方式,增加学生讨论与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
三、重视创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环境
“环境造人,环境育人”.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现代教育研究表明,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造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渊博学识;讲课生动、幽默、风趣;教态自然大方、认真严谨、和蔼可亲、等一系列的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和典范,才能具有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教师只有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甚至是完全错误,也要让他们充分发表他们的见解,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四、学习方法上体现主体地位的推动作用
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效率。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尽管“教”无定法,但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知识、用知识。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有效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创造和谐的环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化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乌川.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职业技术,2010(03):34.
[2]刘寿宽.在思品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文学教育(中),2012(07):143.
关键词:数学课堂;主体地位;动机激励;活动启智;环境创设;方法推动
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数学课堂,这不仅是新课改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我们数学教学提升质量的必然要求。在数学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即在数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给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使课堂成为他们发挥主体地位的主阵地.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一、体现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一切成功的出发点,学习动机是学习成功的出发点。因此,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明确学生的学习动机,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变量,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集中精力,对学习进行积极准备,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比如,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實例引入新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评价、鼓励;等等。这样做,可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富有教育意义的数学发展史、数学家的故事、趣味数学等,通过兴趣的诱导、激发、升华,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动机。
二、通过数学活动体现启智功能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促使学生眼、耳、鼻、舌等多种感官并用,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数学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
(一)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学科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等数学活动的过程,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推理证明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等方式让学生确认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二)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多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归纳,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探寻,问题的辨与析,知识的联系与建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并在思考中使学生得到培养和锻炼,进而体现主体作用.同样,对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当学生观察活动结束后,就要引导学生把活动中观察到的表象转化为抽象的符号表达,从而经过思考得出各种不同的证明方法。
(三)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多讨论、多交流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巧设质疑、精心安排的讨论、对问题怎样解决等,可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相互间交流、共同提高的效果.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学习完成,就有学生提出外角和是多少?通过讨论,大家得出三角和为360°的结论。还有学生发现,其实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这样,就使学习结论得以拓展。眼尖的学生还会发现,其实外角和360°可以看成是起点在多边形各个顶点,且绕多边形恰好一周的一个动态运动过程。这样,学习就得到一个升华,是学生智慧火花的闪现与捕捉。
此外,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提问、板演等方式,增加学生讨论与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
三、重视创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环境
“环境造人,环境育人”.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现代教育研究表明,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造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只有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渊博学识;讲课生动、幽默、风趣;教态自然大方、认真严谨、和蔼可亲、等一系列的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和典范,才能具有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教师只有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甚至是完全错误,也要让他们充分发表他们的见解,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四、学习方法上体现主体地位的推动作用
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通过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效率。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尽管“教”无定法,但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知识、用知识。教学中教师要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有效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创造和谐的环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化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乌川.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职业技术,2010(03):34.
[2]刘寿宽.在思品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J].文学教育(中),2012(0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