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10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计算机及信息类专业的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针对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审视本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专业方向,阐述制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和思路,探讨改革理论及实践教学方法和课程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多方面、多途径培养就业面宽、适应能力强的学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黄磊(1976-),女,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信息工程系,讲师;黄同成(1964-),男,湖南新邵人,邵阳学院信息工程系,教授。(湖南 邵阳 422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湖南省普通高校省级教学团队项目“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教学团队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035-02
  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到现在,60余年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学科有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十几年来迅速发展,中国也进入信息化社会。我国高等本科教育发展蓬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其他计算机类相关专业的办学规模快速扩大,学生数量一度占到全国所有理工科总量的1/3。培养既具备专业素质又有学习能力的人才,制订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设计有特色的教学计划十分重要。
  一、 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趋势分析
  1.培养现状分析
  目前,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等院校中除了几十所属于国家教育部直管以外,绝大部分是地方高等院校,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着巨大挑战。
  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没有各自的特色。专业培养方向涵盖太广而没有进行分类细化,导致了结构上的不合理。市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用人单位总是苦恼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办学规模扩大和学生数量增加,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任务很重,时间和精力也有限,难以创造性地完成教学内容和任务。而市场反映计算机专业学生缺乏对专业知识的深度掌握,普遍看法是教师队伍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以满足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
  政府非常重视高校的建设和投入,软硬件设施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成就。如何利用好软硬件设施,加强实验及实践环节,设计高质量的实验,配备合格的实验指导人员,开展综合或系统的训练,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才能真正见到办学成效。
  2.人才需求趋势分析
  信息化社会高速发展,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面是很广的,但也是呈金字塔结构,人才培养也应当是金字塔结构。
  从长远利益考虑,需要一支计算机相关理论及核心技术的创新型、研究型队伍,即科学型人才。
  国内外大部分IT企业主要是开发本企业产品(包括软件和硬件)以满足信息化需求,需要计算机工程型人才拥有独自或在大项目组中设计、构建和校验基于计算机的系统的技术与经验,这也有很大的需求量。
  与此同时,信息化进程已经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和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高等学校培养大批信息化应用型人才。能从事信息化类型工作,同时又具备工程型人才素质及能力的人才应该是目前非常紧缺和抢手的专门人才。
  实践表明,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科学思维品质并熟悉某一领域的本专业人才能很快适应该领域的工作,并且表现出很强的后劲。美国的股票、证券交易所的操盘手、分析员大多是从理科信息类毕业生中招聘,通过三个月左右的培训即能胜任工作,这说明该专业学生具有很宽的就业面和很强的适应性。从国内近几年的就业情况看,该专业毕业生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1]
  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要具备相当的学习能力,以学习能力为代表的发展潜力是企业最想要考察的重要素质之一。另外,实践动手能力、人际交往交流能力、团队协同工作能力、分析能力、应变性和适应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总之,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在各行各业、各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和具体应用相比,他们更懂得计算机软硬件的功能和组成,更了解如何使用和维护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在各领域发挥最佳作用。
  二、面向市场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构思
  目前在计算机学科(计算学科)教育方面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工作依然是IEEE-CS和ACM组织的计算机教程(Computing Curricula)研究工作。从著名的Computing Curricula 1991到现在,国外计算机教育工作者的思路也出现了重大的转变。过去形成的课程设置报告曾经是试图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和软件工程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文件。这种做法在十几年前是可行的,但21世纪的计算蕴含有多个富有生命力的学科,它们分别有着自己的完整性和教育学特色。[2]
  企业分工是很明确的,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就技术岗位而言既需要操作工人、技术员,也需要工程师。从某种程度来讲,地方高校要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高等学校要转变办学理念,把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总体目标。作为高等教育工科类,其目标就是培养未来的工程师,必须重视实践性、应用性。面向市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强调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综合分析和调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工程实践应用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对信息技术的效用、发展趋势有深入理解和评估能力,能根据不同组织、机构的需求选择和实施信息技术,有良好的组织管理和交流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工程型应用人才。   有了更科学、更明确的专业定位和办学思路,接下来还要制订一系列改革措施加以保障。
  1.深化教学改革,制订教学计划和构建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具体体现。[3]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构建课程体系时,既要根据社会和企业对本专业学生的用人需求变化做出快速准确的调整,又要坚持人才培养的多层次要求。必须贯彻我校提出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主要目标,把知识传授转换为能力培养,把专业业务能力培养与素质培养相结合,把公共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把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把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结合。新的培养方案既要继承旧版教学计划中的成功经验,也要体现新的特点,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师范类和非师范类兼招培养,进一步扩大学生就业面。
  结合我校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可把本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程(含公共基础课、学科和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选课程)、专业提高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大模块,依此分类施教。从加强基础、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出发,参考专业规范的教育内容与知识体系,设计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基础课程参照专业规范要求尽可能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能反映本学科及专业发展潮流和最新趋势的内容,加强突出基础理论教学的应用和实践部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专业技能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专业核心课程强调专业基础性和本科教学的培养规格要求,主干课程涵盖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知识单元,努力夯实学生的专业面和知识面,增强学生毕业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专业提高课程则适应行业发展和变化,以扩大学生视野为目的设计课程内容,进一步加大实践和应用的比例,强化动手能力、应用能力,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
  2.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使人才培养更有效,人才考核更合理
  探索面向市场培养工程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体制和机制,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基本教学模式;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进一步开展书面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多机制、多渠道、多途径提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校校合作借鉴其他学校的办学经验,引进优秀的课程教材、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导入相关专业提高课程,共同育人。
  3.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3]要以实践教学为根本、技能培养为宗旨,依托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要贯穿整个学程,增加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多层次、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要注重针对性和应用性。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本功。除课内实验外,每学期都分别安排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与生产型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应该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学校、学院要充分利用当地或周边优秀企业资源,与它们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以产学研合作为龙头,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培养,大力发展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结合企业真实的开发项目充分消化、应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4]为使学生能获得更好的实践成效,条件允许的学校还可以把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委托合作企业配合完成。
  4.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指导参加竞赛,拓宽学生的专业方向和知识面
  开展各类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和举办讲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和听讲座,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一些公开赛(诸如ACM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由带队老师指导参加。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拓宽学生的专业方向和知识面,强化专业方向能力的培养。
  三、 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想获得预期的成效与学院管理、教学运行与管理、师资力量、软硬件条件和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密不可分。随着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迅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根据人才市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需要突出以下几点:强调工程技术及应用能力,构建品牌专业和优秀课程群;着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着重学生综合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周洪玉,苍圣,马宪敏.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1):28.
  [2]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廖细生,廖跃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18):33.
  [4]蔺永政.面向市场需求的IT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20).
  (责任编辑:王祝萍)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目前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创建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数字化仿真实习系统,引入多媒体虚拟实习,注重引入国内外领先工艺和技术,将原来的单一到工厂生产实习的模式改革为数字化仿真实习和工厂实际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模式,从而在降低实习费用的情况下,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实习质量,达到了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效果,为培养合格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材
期刊
摘要:指出了目前军队研究生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凝聚科研方向、凝聚导师团队、凝聚学生力量”的运行机制和良性互动培养模式,分析了导师组的任务和重点工作,给出了相关激励惩罚机制。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培养模式;导师组;激励机制  作者简介:刘金宁(1979-),男,河北衡水人,军械工程学院车辆与电气工程系,讲师;邵天章(1967-),男,河北正定人,军械工程学院车辆与电气工程系,副教授。(河北 石
期刊
摘要:基于研究生教育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新型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生教育;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唐忠顺(1967-),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湖南 湘潭 41120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4
期刊
摘要:针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陈旧、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等问题,结合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所学知识与IT企业人才需求对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体系等环节的教学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建议,以期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案例驱动;问题交互式  作者简介:刘双印(1
期刊
摘要:国防生是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何培养出既具有军人素质又有扎实专业技能的合格国防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目前工科国防生培养的特点,针对当前国防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量身制定了西安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国防生的培养方案,在实践中运行效果良好。  关键词:国防生;培养模式;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张晓燕(1973-),女,陕西耀县人,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董
期刊
摘要: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以下简称“三化”)是关系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一项重要工程。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价值观的树立有赖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引导。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必须构筑包括理念、内容、手段、制度、队伍和环境在内的六大保障体系。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三化”;保障体系  作者简介:苏盾(1966-),男,安徽黄山人,广东商学院
期刊
摘要:大学生就业力是大学生所具有的各种有益于就业的能力总和。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就业力已然成为衡量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作为学生管理一线工作者,辅导员在提升大学生就业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分析辅导员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实施路径,对有效提高高校就业率以及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辅导员;就业力;路径分析  作者简介:李环宇(1984-),女,黑龙江伊春
期刊
摘要:团队毕业设计通过团队形式完成大型设计任务,为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培养协同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供了高效平台。通过工科团队毕业设计教学的实践探索,将团队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对团队毕业设计的教学方法与指导内容进行了总结;对团队的选题、团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建设以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团队毕业设计;工科;教学模式;团队合作  作者简介:张熠(1970-
期刊
摘要:市场营销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而且要求具备较强的营销实践能力。除了专门的实践教学安排,课堂教学也应成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形式多样,在开展过程中应注意一些相关问题。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耿波(1977-),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讲师。(江苏 徐州 
期刊
摘要: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我国机械工业和制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当前我国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造成培养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改革思路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机械工程;专业学位;应用型;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李学艺(1972-),男,湖北巴东人,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钟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