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指出:“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村教师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耕耘,它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完善了很多激励机制,开展了许多培训活动,教师队伍建设成果显著。但教师队伍建设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农村初中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仍需加强。在此,笔者以黄陂北片四所初中为研究对象,对农村初中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存在问题
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初中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队伍不稳定
当前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稳定性不高,主要表现为:一、“借调”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教师因为某些方面的能力才干出众,被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政府机关直接“提”去,学校“有编无人”。二是“调动”频繁。城市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比农村优越,发展空间更大。三是“脱岗”时有发生,农村极少数教师以身体不好等各种理由不上岗,在家休息甚至到外面“找副业”,这种现象也有存在。
(二)结构不合理
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力量,而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然会在性别、年龄、职称、学科、学历结构等等方面达到优化。然而,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在性别、年龄、学科、职称、学历结构等方面的不合理,成为制约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
1、性别比例不合理
以黄陂北片的蔡店中学校为例,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51名教师中,仅有18名女教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近15年来该校10多名年青女教师都因恋爱或家庭原因调到城关学校工作。
2、年龄结构不合理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要前提。如果“老中青”教师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构成,那势必会对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很大作用。但是从我们农村初中学校的实际情况跟理想状态相差甚远,令人担忧。
还是以蔡店中学为例,在51名一线教师中,50~60岁的占15人,35~50岁的占33人,而35岁以下的仅有3人。通过对黄陂区各初中调研发现,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或是偏远的乡镇和规模小的学校,教师老龄化现象越严重。由于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对于年龄偏大的农村教师,其知识结构也呈老化状态。
3、学历水平偏低
从调查来看,农村教师中大、中专(包括民师转正)毕业的占大多数,虽然有部分教师通过自学考试等渠道获取了本科学历,但是他们实际上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专业教育,而从正规师范类的大专或本科畢业的教师只占1/5。显然,学历水平偏低的状况也直接影响了知识结构的不合理。
4、学科结构不合理
在调查的四所初中学校里,能够明显的感受到,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政治等应试的基础文化知识学科教师占大多数,而音、体、美、等艺体类和综合活动课学科教师却很欠缺,一些学校要么干脆不开这些学科,要么找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特别是蔡店中学,因近年退休和调出教师数量多,连理化和英语教师都出现短缺现象。
(三)素质待提高
农村初中学校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素质有待提高。老年教师职业倦怠感强,不思变革。他们虽然教学经验富足,但是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较窄,思维有固化倾向,教法较为落后,先进的教学设备应用能力较差。
二、原因分析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一)教师待遇低
1、经济收入低
随着工资改革政策的落实,农村教师的工资收入水平较之前的确有所提高,但实际收入与城市教师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教育经费较少
农村学校的经济收入只有国家拨款的人头教育经费,而支出却往往较多。其一,随着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图书室、多媒体教室、音体美教室、实验室、器材室等相关设施越来越健全,也就意味着维护费用越来越多。其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于教育教学后,计算机、电子白板、触摸屏一体机等设备的购买与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农村学校现在的检查也比较多,打印资料、宣传橱窗等费用的支出也有增多的趋势。
3、社会地位较低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 留守农村无人照管的儿童也在不断增多,大量的留守儿童给农村教师增加了很多负担。在农村,教师已经兼老师,保姆,保育员为一体了。很多人宁愿自谋职业和外出,也不愿意当农村教师靠微薄的收入为生,更不愿意自己的下一代从事农村教师的职业。再加上近几年网络媒体对学校、对教师的负面报道的影响,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下降的趋势。
(二)学习机会少、动力不足
1、很难获得学习机会。农村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很多武汉市内的培训学习因路途遥远而无法参加。有时区内学习交流活动,也会因为学校经费紧张或教学人员紧缺而无法参加。
2、学习动力不足。农村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学习氛围不浓,再加上大部分老师的素质不够高,见识也较少,对教育教学质量理解不够,“应试”现象普遍,觉得自己足够“好”,即使不再学习,自己的教学工作也能够“游刃有余”。
三、想法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维系在农村教师身上,我仅从下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 重视农村教育发展
改革城乡教育投入制度、教育管理制度、人事制度以及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不断强化农村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强城市学校和农村教师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互动交流,加快构建城乡教师队伍协调发展机制,以满足农村学生充分享有优质师资资源。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努力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环境,引进优秀师资,改变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农村教师社会地位和工资薪酬待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村教师队伍。
(二)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农村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只有关心理解支持他们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障他们稳定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才能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村教师队伍, 促进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工资待遇,激发农村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国家规定的对农村、偏远山区教师津贴、补助要足额发放,适当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比例。
(三)鼓励青年及名师教师到农村任(支)教
第一、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逐步扩大免费师范生培养规模。
第二、鼓励高校毕业生、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第三、建立机制,鼓励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等各优秀教师到需要的农村学校支教讲学, 传帮带。
(四)提升农村教师能力,促教育质量提高
要按照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学习方式,采取送教下乡、专家指导、网络研修、校本研修等等灵活多样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注重提升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农村教师培训课程教学资源公共平台,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高度共享,服务农村教师教学与科研,丰富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与手段,破解农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之,农村初中教师是农村教育的知识传播者,是农村学子追逐梦想的领路人,更是提高农村整体文化素养的践行者。加强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改善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注重物质与精神需求,提高学历水平,增强职业认同感,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努力造就一批乐于奉献、扎根农村的具有教育情怀、强能力的农村初中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显然,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合力完成,只有充分发挥各级力量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教师,才能真正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整体教育发展水平。
一、存在问题
与城区学校相比,农村初中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队伍不稳定
当前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稳定性不高,主要表现为:一、“借调”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教师因为某些方面的能力才干出众,被教育主管部门或者政府机关直接“提”去,学校“有编无人”。二是“调动”频繁。城市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比农村优越,发展空间更大。三是“脱岗”时有发生,农村极少数教师以身体不好等各种理由不上岗,在家休息甚至到外面“找副业”,这种现象也有存在。
(二)结构不合理
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力量,而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然会在性别、年龄、职称、学科、学历结构等等方面达到优化。然而,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在性别、年龄、学科、职称、学历结构等方面的不合理,成为制约农村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
1、性别比例不合理
以黄陂北片的蔡店中学校为例,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51名教师中,仅有18名女教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近15年来该校10多名年青女教师都因恋爱或家庭原因调到城关学校工作。
2、年龄结构不合理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是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要前提。如果“老中青”教师能够按照一定的比例合理构成,那势必会对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农村教育的发展起很大作用。但是从我们农村初中学校的实际情况跟理想状态相差甚远,令人担忧。
还是以蔡店中学为例,在51名一线教师中,50~60岁的占15人,35~50岁的占33人,而35岁以下的仅有3人。通过对黄陂区各初中调研发现,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或是偏远的乡镇和规模小的学校,教师老龄化现象越严重。由于年龄结构的不合理,对于年龄偏大的农村教师,其知识结构也呈老化状态。
3、学历水平偏低
从调查来看,农村教师中大、中专(包括民师转正)毕业的占大多数,虽然有部分教师通过自学考试等渠道获取了本科学历,但是他们实际上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专业教育,而从正规师范类的大专或本科畢业的教师只占1/5。显然,学历水平偏低的状况也直接影响了知识结构的不合理。
4、学科结构不合理
在调查的四所初中学校里,能够明显的感受到,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政治等应试的基础文化知识学科教师占大多数,而音、体、美、等艺体类和综合活动课学科教师却很欠缺,一些学校要么干脆不开这些学科,要么找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特别是蔡店中学,因近年退休和调出教师数量多,连理化和英语教师都出现短缺现象。
(三)素质待提高
农村初中学校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素质有待提高。老年教师职业倦怠感强,不思变革。他们虽然教学经验富足,但是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较窄,思维有固化倾向,教法较为落后,先进的教学设备应用能力较差。
二、原因分析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一)教师待遇低
1、经济收入低
随着工资改革政策的落实,农村教师的工资收入水平较之前的确有所提高,但实际收入与城市教师相比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教育经费较少
农村学校的经济收入只有国家拨款的人头教育经费,而支出却往往较多。其一,随着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图书室、多媒体教室、音体美教室、实验室、器材室等相关设施越来越健全,也就意味着维护费用越来越多。其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于教育教学后,计算机、电子白板、触摸屏一体机等设备的购买与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另外,农村学校现在的检查也比较多,打印资料、宣传橱窗等费用的支出也有增多的趋势。
3、社会地位较低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 留守农村无人照管的儿童也在不断增多,大量的留守儿童给农村教师增加了很多负担。在农村,教师已经兼老师,保姆,保育员为一体了。很多人宁愿自谋职业和外出,也不愿意当农村教师靠微薄的收入为生,更不愿意自己的下一代从事农村教师的职业。再加上近几年网络媒体对学校、对教师的负面报道的影响,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有下降的趋势。
(二)学习机会少、动力不足
1、很难获得学习机会。农村学校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很多武汉市内的培训学习因路途遥远而无法参加。有时区内学习交流活动,也会因为学校经费紧张或教学人员紧缺而无法参加。
2、学习动力不足。农村学校由于各种原因,学习氛围不浓,再加上大部分老师的素质不够高,见识也较少,对教育教学质量理解不够,“应试”现象普遍,觉得自己足够“好”,即使不再学习,自己的教学工作也能够“游刃有余”。
三、想法建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维系在农村教师身上,我仅从下几个方面提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 重视农村教育发展
改革城乡教育投入制度、教育管理制度、人事制度以及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不断强化农村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强城市学校和农村教师之间的相互支持和互动交流,加快构建城乡教师队伍协调发展机制,以满足农村学生充分享有优质师资资源。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努力改善农村教师工作、生活环境,引进优秀师资,改变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农村教师社会地位和工资薪酬待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村教师队伍。
(二)吸引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农村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只有关心理解支持他们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障他们稳定的收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才能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农村教师队伍, 促进农村教育的快速发展。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提高工资待遇,激发农村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国家规定的对农村、偏远山区教师津贴、补助要足额发放,适当提高农村学校中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比例。
(三)鼓励青年及名师教师到农村任(支)教
第一、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逐步扩大免费师范生培养规模。
第二、鼓励高校毕业生、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第三、建立机制,鼓励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等各优秀教师到需要的农村学校支教讲学, 传帮带。
(四)提升农村教师能力,促教育质量提高
要按照农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学习方式,采取送教下乡、专家指导、网络研修、校本研修等等灵活多样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注重提升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建立农村教师培训课程教学资源公共平台,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高度共享,服务农村教师教学与科研,丰富教师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与手段,破解农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之,农村初中教师是农村教育的知识传播者,是农村学子追逐梦想的领路人,更是提高农村整体文化素养的践行者。加强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改善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条件,注重物质与精神需求,提高学历水平,增强职业认同感,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努力造就一批乐于奉献、扎根农村的具有教育情怀、强能力的农村初中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显然,农村初中教师队伍的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各级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合力完成,只有充分发挥各级力量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教师,才能真正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整体教育发展水平。